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9-1322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评价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益肾调督方法取穴,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A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经治疗,两组患者抑郁证候均明显改善;益肾调督针法对PSD患者ADL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的血瘀证量化计分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血瘀证量化诊断量表,以此探讨将量表学运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参照生命质量量表评定,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制定血瘀证量化计分表。结果所制定计分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对血瘀程度进行评分及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分析。结论将多种量表条目筛选方式与量化诊断结合起来,可以为证候诊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中医证候积分、辨证分型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应用调查问卷调查416例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评分40.47~91.27分,平均(70.14±6.63)分;中医证候积分4~50分,平均(14.60±1.99)分。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且不同证型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肝硬化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消除患者症状,以全面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中医因素.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偏头痛患者101例,采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与中医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分别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应用统计软件SPSS 11.5,找出与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中医证候因素.结果 痰湿证对生活质量精神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郁证;风证对总体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郁证;余中医证候与偏头痛生活质量无关.SF-36总分与中医证候数呈负相关,而活力与证候数呈正相关.结论 偏头痛患者中医证候多以相互组合出现,且与活力密切相关.患者的生存量表总分越高,其中医证候数越少.中医证候中的风证、郁证、痰湿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5.
探索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量表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前景,试图建立国际公认的证候量化诊断标准.首先对QOL量表在内容上与中医辨证诊断所需信息基本吻合这一观点进行阐述;其次分析如何借鉴QOL量表的编制原则,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证候量化诊断量表,使其能客观地辨证并判别其轻重及如何使用信效度检验等方法对量表进行评价.探索生存质量(QOL)量表的产生理念及评价方法编制证候量化诊断量表从而进一步建立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研制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的研制成果,提出在其研制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关键问题:确定目的是构建中医证候量表的前提;中医概念操作化及理论框架是构筑中医证候量表的核心;对条目池内涵准确描述和分级量化是建立证候量表的基础;中医四诊指标对证候诊断的权重、证候诊断是技术难点;明确中医量表与西医量表的区别。实现病证的量化诊断,探讨证候组合规律,促进证候规范化,是引入量表所尝试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候量表条目量化的方法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证候宏观量化诊断标准,是实现中医辨证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如何量化中医四诊指标,方法是关键。文章对中医证候量表中症状条目和体征舌脉条目的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症状条目采用Likert五点等级评定法、体征舌脉条目采用二值化处理是一种可行的量表条目量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候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的异同,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同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2)不同中医证候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表现不同;(3)以"实证"为主要证候与以"虚证"为主要证候的脑卒中患者在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的表现有差异。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并根据不同中医证候,应用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知识给予相应干预,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火热证候与其卒中特异性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火热组和非火热组,应用卒中专用量表“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在卒中影响量表各维度中,交流和记忆/思维两维度评分火热组明显低于非火热组。结论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存在差异。火热证脑梗死患者其交流和记忆/思维方面的生存质量较差,可能与其火热证的证候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罗斌  郭燕  包宏伟 《四川中医》2002,20(6):20-22
运用活血化痰行气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表明,活血化痰行气法对提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改善脑卒中量表(ESS)积分、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揭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与患者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具有统计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五对调神颗粒对失眠(气郁化火证)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方法 80例失眠(气郁化火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艾司唑仑1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以五对调神颗粒口服,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生活质量测定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疗效分级评定情况。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及疗效评定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证候疗效情况、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对调神颗粒可用于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尤其能够改善气郁化火证失眠患者的相关中医临床证候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中医证候量表及Kupperman Index(KI)量表进行相关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完善中医证候量表提供依据。方法:对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中医证候量表记分、KI量表总记分、生存质量量表总记分及其四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3个量表对绝经综合征临床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是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果:通过相关分析,3个量表显示出对绝经综合征主要症状和疗效评价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中医证候量表能很好的反应绝经综合征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探讨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319例D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9例和对照组1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辨证口服止消通脉宁颗粒、止消温肾宁颗粒、止消保肾宁颗粒;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片及与以上中药颗粒剂外观一致的安慰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QOL)和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并分析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治疗后DQOL评分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QOL评分总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总分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DQOL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或P0.01),治疗后证候总分的变化与DQOL总分变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266)。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DN患者生存质量,且患者生存质量变化和中医证候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例,中医辨证分为心肾阴虚证30例、气阴两虚证30例、气虚血瘀证26例,另选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健康调查简表(SF-3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定生存质量,比较分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心绞痛组患者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SF-36各领域评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HOQOL-BREF在生理领域心肾阴虚证患者评分低于气阴两虚证,SF-36评分心肾阴虚证患者在躯体角色方面低于气阴两虚证,在情感角色方面低于气虚血瘀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Q评分除在心绞痛稳定状态方面气虚血瘀证高于气阴两虚证和心肾阴虚证外(P<0.05),其余项目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和生存质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公认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标准,收集不同分期的DR患者的中医症状,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测查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对患者症状判断中医证候,并研究和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有明显差别,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有的与不同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生存质量各维度有的受不同中医证型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语丹化裁内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风痰瘀阻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FMA、MBI、SS-QO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加用解语丹化裁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评价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用神经功能检查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Fugl-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FMA、MBI、SS-QOL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解语丹化裁内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利于缓解风痰瘀阻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的脉压差与中医讧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脉压差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规律。方法:按标准对758例高血压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按脉压〈60mmHg、60—75mmHg、〉75mmHg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析比较各组中医证候分型的分布规律。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的临床证型非常复杂,以两证组合三证及以上组合占多数。临床上不同的脉压,出现的中医临床证候数量也不相同,脉压越大出现的证型越多。不同的证型在脉压的大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脉压越大,其高危率、极高危率越大。结论:阴虚风动证和风痰瘀阻证是高血压性脑卒中的主娶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enlar degeneration AMD)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症候的相关性,为AMD中医症候研究提供可量化指标。方法:对经按临床诊断标准和FFA确诊入选的115名AMD患者分组后填写中医症状量化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并将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生存质量中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 PF)、精力(vitality VT)及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 SF)与中医症状积分有相关性(P(O.01),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 GH)与虚证积分有相关性(P<O.01)。结论:AMD患者的PF、SF、VT和GH随病人的中医症状加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认为肺癌不同的临床分期有不同的中医证候特点,综述了肺癌不同病理分型证候研究、肺癌不同治疗手段的证候研究以及肺癌证候量化及判断标准研究的现状。提出应病证结合,引入现代循证医学及数理统计方法,制定合理量表,把证候的语言描述转化为数字,具有定量分析的特征,提高肺癌证候规范化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规律,对不同证候类型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慢性乙肝中医证候采集量表和SF-36量表,对692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情况和生命质量的测量与评价结果位居前五位的证候类型分别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气滞。不同证候类型在SF-36中关于生理健康的4个维度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关于心理健康的4个维度中,仅在"情绪角色功能"存在差异(P0.05)。在SF-36各个维度的评分中,年龄、性别与证候类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692例慢性乙肝患者排在第一位的证候类型是脾胃湿热,为临床从脾论治慢性乙肝提供了依据,突破了既往从肝论治的局限。中医辨证分型是对不同生理状况患者的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