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象为97例造影证实至少一支冠脉内径狭窄≥50%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后1天~3周(中位数48小时)记录动态心电图(97例),3个月内作活动平板试验(97例)和心肌灌注显像(75例)(以可逆性灌注缺损为阳性)。根据冠脉造影所见,计算近端冠脉节段记分(1~7)和冠脉损害记分(2~12),记分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造影示仅左前降支近端有明显狭窄(>50%)且在40岁以前发生的Q波型急性前壁心梗之存活者,分析残留狭窄和侧支血供的预后价值。急性心梗后3周~1年(中位数3个月)作冠脉造影。在平均35(23~39)岁的102例,33例(32%)梗塞区供血冠脉残留狭窄50~74%,43例(42%)残留狭窄75~99%,26例(25%)完全闭塞。造影示52例(51%)的梗塞区供血冠脉有侧支血管:4例侧支血管显影模糊(1分),17例侧支血管显影中等(2~4分),31例侧支血管显影良好(>4分)。侧支血管的存在率与梗塞区供血冠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3.
冠脉再狭窄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成功后的一种常见现象,许多患者表现为心绞痛复发,然后另一些患者却无症状。为评价无症状的冠脉再狭窄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1985年3月至1990年11月间连续1030例球囊成形术患者,其中成功者927例(90%),839例患者术后6~9个月或者因再发心绞痛而较早冠脉造影复查(随访率90.5%)。277例(33%)患者冠脉再狭窄(管腔狭窄>50%),分为两组:A组133例(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非盲的anistreplase再闭塞多中心研究(ARMS)的结果。平均 57(33~78)岁的156(男131、女25)例急性心梗患者为对象,其中5例因为年龄>70岁或者不符合心电图标准而不作疗效分析。发病后4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在5分钟内静脉注射ani-streplase 30U。145例(145/151)在90±30分钟后进行首次冠脉造影,其中106例(73%)的梗塞区供血冠脉通畅,39例(27%)的梗塞区供血冠脉闭塞。139例(139/145)的TIMI灌注级别如下:0级26例(18%),1级15例(11%),2级29例(21%),3级69例(50%)。102例(102/106)首次造影显示梗塞区冠脉  相似文献   

5.
1982年1月至1984年7月间美国Hines VA医院和Loyola大学医学中心为133例患者施行PTCA获得成功。PTCA后平均7(1~20)个月,平均年龄56(32~72)岁的39(男38、女1)例患者再次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35例由于心绞痛复发或心肌梗塞而复查,另4例并无症状作为随访。PTCA的部位:左前降支23例,回旋支4例和右冠脉13例;包括双支11例。再次造影,结果如下。19例(49%)PTCA治疗处再次狭窄(PTCA增大的内径减少>50%)。20例(51%)患者27处非PTCA治疗处出现新的狭窄和或原有狭窄明显加重:15例患者19处出现新的狭窄(PTCA前正常的冠脉至复查时狭窄>20%),7例  相似文献   

6.
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形态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发病早期冠脉内滴注链激酶后,可望恢复血流灌注;这提示存在着血栓栓塞。本文回顾分析这类患者血凝、血小板反应性和纤溶诸参数的改变。 1974至1984年间,作者在荷兰对连续791(男660、女131)例7 0岁以下的透壁性AMI患者,于发病后2周至3个月内进行冠脉和左室造影。其中  相似文献   

7.
最近前瞻性研究报告急性心肌梗塞(AMI)存活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为1—3%,本文对年龄在65岁以下的AMl310名存活者在第3个月做了冠状动脉造影,18例冠状动脉显示正常(血管壁的不规则狭窄<30%为接近正常)约占6%,11例(61%)心内膜下心肌梗塞,7例年龄<35岁(39%),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适应证,而造影又是了解生前冠脉病变的唯一方法,对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一 般 资 料 本组临床诊断冠心病324例中作冠脉造影有296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阻塞性病变(91.4%)。其中男267例(90.2%),女29例(9.8%)。年龄34~75岁,平均57.8岁.  相似文献   

9.
对象和方法 共80例受试者(男58例,女22例),年龄42~79岁(平均65岁),均成功施行了PTCA术,平均6.9个月后作冠脉造影复查。血脂测定项目为TCG、TL、HDL、Apo、Lp(a)。PTCA成功标准:残留内径狭窄<50%。PTCA后再狭窄标准:所获扩张消失≥50%或狭窄≥50%。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病人与冠脉造影完全正常的受试者的回顾性比较,检验冠脉痉挛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符合研究对象者351例,分成二组。第1组(血管痉挛组)175例(男165,女10),年龄33~76岁(平均55岁),均有胸痛,多为静息痛或夜间痛,极少数人只有劳累性胸痛。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痉挛,但冠脉腔径狭窄<25%;第2组(对照组)176例(男110,女66),年龄34~81岁(平均56岁)。冠脉造影正常,麦角新碱诱发试验阴性。入选病人未用药前至少测3次血压,采用其均值。在病人禁食做冠脉造影时作血脂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置入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于75岁已明确诊断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260例,观察组(140例)置入BuMA支架,对照组(120例)置入Excel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情况,并观察其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12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期间的心绞痛、临床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及复查冠脉造影情况。结果对入选260例患者进行出院后第3、6、9、12个月门诊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有8例发生心绞痛,对照组有10例复发心绞痛,于术后12个月245例(15例患者未复查)患者复查冠脉造影示原支架内未见狭窄,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支架内轻度增生。两组心绞痛复发、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出血事件及支架内迟发血栓形成。结论国产BuM 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应用于大于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D后阻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对本病预后的影响众说不一,故本文将予以论证。选择AMI后进行冠脉造影者146例,其中120例阻塞冠脉侧支循环建立者为A组、26例半建立者为B组。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8±11岁和51±11岁、AMI至冠脉造影时间分别为29±19天和19±15天,p均>0.05。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胆固醇水平、阻塞的冠脉、用药史、左室射血分数、收缩与舒张半期容积等均无差异。平均随访时间各为42±18个月。随访期内,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A组23例,(19%)、B组8例(31%),p>0.05;再梗A组14例(12%)、B组2例(8%)、p>0.05;充血性心力衰竭A组19例(16%)、B组3例(12%),  相似文献   

13.
自1977至1995年,应用成人纤维/电子肠镜检查3个月至14岁(平均6.9岁)小儿677例,其中诊断肠息肉者453例,占66.9%,并于内镜下摘除息肉521颗。其次诊断“肠炎”48例(7.1%),溃疡性结肠炎8例(1.2%),痢疾7例(1.0%),霉菌性肠炎3例(0.4%),肠结核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前女性高危因素与冠心病(CHD)的发病关系及冠脉造影病变特点。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检查术的绝经前女性114例和绝经后女性13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绝经前女性分为CHD组48例(42.1%),年龄(44.1±4.3)岁,共有70支病变冠脉,冠脉正常组66例(57.9%),年龄(44.3±3.8)岁;绝经后女性分为CHD组76例(55%),年龄(58±4.6)岁,共有152支病变冠脉,绝经后冠脉正常组58例(45%),年龄(57±3.8)岁。分析各组临床、冠脉病变特点。结果绝经前女性CHD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冠脉正常组,绝经后女性CHD组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绝经前女性患者多为单支血管病变,绝经后女性多为双支及多支血管病变;绝经前女性冠脉病变多<20 mm,绝经后女性冠脉病变多≥20 mm。绝经前女性冠脉病变以左前降支为最常见(70%)。结论高血压及糖尿病是绝经前女性CHD主要发病因素,高甘油三酯是绝经前女性CHD最佳预测因素。绝经前女性CHD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血管、短病变为主,病变部位多位于前降支。  相似文献   

15.
自1987年12月至1991年9月,应用Rashkind双盘伞型闭合器对182例病人进行了205次非外科的经导管PDA闭合术。包括男性54例,女性128例;年龄为8个月~26岁(中位数5岁),其中18例小于2岁;体重为7.4~55kg(中位数16kg),小于2岁的病人体重10.2±1.5kg,其余病人为19.5±9.6kg。174例(96%)病人首次成功地置入了闭合器。6例发生了闭合器脱入肺动脉;2例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象:1993~2002年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冠脉至少1支狭窄≥50%)的患者852例。其中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老年患者60例(老年有侧支组),年龄60~83岁,男47例,女13例;非老年患者62例(非老年有侧支组),年龄38~59岁,男57例,女5例。同期冠脉造影证实有冠脉完全或次全闭塞病变而无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年龄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Bu 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Bu MA支架)后,缩短氯吡格雷用药时间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年龄75岁、已明确诊断冠心病需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老年患者100例,均置入Bu MA支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维持9个月)和对照组50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维持12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绞痛4例(8.0%);术后12个月复查CAG患者45例(90.0%),原支架均未见明显狭窄,余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稍有进展。对照组术后4个月再发心绞痛3例(6.0%);术后12个月复查CAG患者42例(84.0%),均未见异常。随访12个月内两组均无临床出血事件、迟发性支架内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原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年龄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置入国产Bu MA支架后,缩短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在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2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3月 ,我们采用环磷酰胺 (CTX)冲击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 (MS)患者 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37例 MS患者均系缓解复发进展型 ,并且应用 2次以上类固醇冲击疗法治疗。将 37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0例 ,男 8例、女 12例 ,年龄 19~ 40、平均 31.5岁 ,病程 10个月至 8年、平均 2 9个月 ,复发次数 3~ 6次、平均 3.5次。对照组 17例 ,男 7例、女 10例 ,年龄 18~ 45岁、平均 32 .4岁 ,病程 9个月至 10年、平均 30个月 ,复发次数 2~ 6次 ,平均 3次。两组年龄、病程、复发次数及神经缺损程度均无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治疗方式以及门诊随访资料,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男性17例(70.8%),女性7例(29.2%),平均年龄(52.0±9.4)岁.22例(91.7%)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闭塞载瘤动脉19例(79.2%)、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12.5%),均获得技术成功,术后合并脑梗死1例.另2例(8.3%)采用保守治疗,均在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并死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15个月(范围5~50个月),转归良好18例(75.0%),无出血复发病例.结论 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开展冠状动脉成形水(PTCA)前后冠脉造影在年龄、性别、冠脉病变种类、冠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造影适应症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比较上海中山医院开展PTCA前134例(A组)和开展PTCA后440例(B组)冠脉造影资料上述指标问的差别.结果:(1)60岁以上造影者B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且B组年龄跨度大于A组.(2)急性心梗冠脉造影者乃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B组急诊冠脉造影占18.29%,心梗后早期冠脉造影占28.05%;陈旧性心梗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诊断性冠脉造影两组无差别(P>0.05).(3)冠脉病变A组以单支、简单的A型病变为主,B组以多支复杂的B型和C型多见(P<0.05).结论:开展PTCA之后冠脉造影例数显著增加,造影年龄跨度增加12岁,平均年龄上升6.7岁;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提高26.05%,冠脉造影适应症较前扩大,但病变阳性率并未下降,冠脉病变趋向多支、复杂的B型和C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