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且临床怀疑合并骨转移的患者32例,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和99Tcm-MDP全身骨显像(检查间隔时间在2周之内)。比较相同扫描野内两者对骨转移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PET-CT对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9%、91.7%和94.1%,骨显像分别为96.2%、54.2%和86.3%。18F-FDGPET-CT对骨转移瘤的诊断特异性高于99Tcm-MDP骨显像,敏感性和准确性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18F-FDG PET-CT与99Tcm-MDP骨显像相比,对骨转移瘤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优于骨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探头带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FDG)显像和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于2周内分别行18F-FDG符合显像和99Tcm-MDP骨显像。比较两种显像方式对两侧肩关节、脊柱、肋骨和骨盆骨转移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最终骨转移瘤诊断标准由手术病理、CT/MR检查或临床随访半年以上范围扩大证实。结果根据骨转移的最终标准,38例患者共158处骨转移病灶,18F-FDG检出119个,99Tcm-MDP骨显像检出142个。18F-FDG与99Tcm-MDP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5.8%、84.2%、72.7%,78.5%、81.1%、79.4%。99Tcm-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敏感性高于18F-FD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5),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3.14,P>0.05)。结论 99Tcm-MDP骨显像检测肺癌骨转移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诊断骨转移灶有一定帮助,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确诊骨转移者67例,良性病变者91例。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95.5%)与全身骨显像(86.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而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χ~2=4.031,P=0.045;χ~2=7.229,P=0.007)。结论全身骨显像仍作为筛查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式,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与解剖信息,大大提高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部MRI在肺癌肋骨转移检测的价值,尤其在术前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54例在本院行全身骨显像、胸部CT和胸部MRI三项检查并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资料,比较三项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病例和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采用χ2检验。结果 54例中,有30例患者(120个病灶)确诊为多发性肋骨转移。MRI与CT、骨显像间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χ2=14.294,P=0.001;χ2=15.181,P=0.001;均P<0.05)。结论 MRI对肺癌肋骨转移的检出优于CT和骨显像,MRI对肺癌肋骨转移的筛查、监测、临床诊断尤其是术前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与MRI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8例高度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行CT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情况。结果 58例患者经过CT和MRI扫描,其中MR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5、12.02、15.88,P均0.05)。结论 MRI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CT检查,MRI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MRI与同位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MRI和同位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同时进行了MRI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并确诊为骨转移瘤的病例,以MRI扫描野内脊柱和骨盆骨为观察目标,比较MRI与同位素骨扫描对该部位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64例患者,MRI共检查了73个部位(骨盆30,腰椎19,胸椎16,颈椎8),在MRI扫描范围内,以病灶数为统计单位,确诊为骨转移瘤的共201个病灶。在MRI上,真阳性198个,假阴性3个,无假阳性,其诊断敏感性为98.5%。在同位素骨扫描,真阳性154个,假阴性47个,假阳性48个,其诊断敏感性为76.6%。结论:在显示骨转移瘤方面,MRI较同位素骨扫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受到扫描范围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大范围(从头顶到小腿)MR DWI在前列腺痈骨转移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166例连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局部扫描及大范围DWI.其中49例在1个月内接受骨扫描检查和大范围DWI并行双盲法诊断.以常规T1WI和压脂T2WI为标准,确定骨转移瘤的存在及其位置.49例均为MRI和核素检查后获得前列腺的穿刺病理结果.大范围DWI与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应用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转移瘤患者中有5例有>10处/例的全身多发骨转移,在以病灶为单位研究时不纳入计算.结果 49例中10例有骨转移瘤,而DWI和核素骨扫描分别诊断15和17例有骨转移瘤,大范围DWI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均为100%(10/10),特异性分别为87.2%(34/39)和82.1%(32/3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和0.910.44例患者中2种技术共显示68处异常信号和(或)放射浓聚灶,有20处被证实为骨转移瘤,而DWI显示其中23处为骨转移瘤,核素骨扫描显示其中34处为骨转移瘤.以病灶为单位(68处)计算大范围DWI和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度均为90.0%(18/20),特异度分别为89.6%(43/48)和66.7%(32/4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和0.783,大范围DWI的特异度高于骨扫描(P<0.01),ROC曲线下面积也高于核素骨扫描(P<0.05).结论 大范围DWI可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检查,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骨扫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PECT联合MDCT、MRI多模态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效能差异,为骨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方法提供依据,避免过度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疑似骨转移瘤患者的SPECT、MDCT及MRI图像,对各种检查图像进行判读,分别记录各种检查图像中骨异常灶的性质及数量,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SPECT、MDCT、MRI、SPECT+MDCT、SPECT+MRI、SPECT+MDCT+MRI检查分别对骨转移瘤的准确率依次为60.7%(48/79)、54.4%(43/79)、65.8%(52/79)、81%(64/79)、86.1%(68/79)、87.3%(69/79)。其中SPECT与SPECT+MDCT(χ~2=7.851,P0.05)、SPECT与SPECT+MRI(χ~2=12.972,P0.05)、SPECT与SPECT+MDCT+MRI(χ~2=14.525,P0.05)组间对比,在骨转移瘤诊断准确率上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ECT+MDCT与SPECT+MRI(χ~2=0.737,P=0.391)、SPECT+MDCT与SPECT+MDCT+MRI(χ~2=1.188,P=0.276)、SPECT+MRI与SPECT+MDCT+MRI(χ~2=0.055,P=0.815)组间对比,在骨转移瘤诊断确诊率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影像检查联合应用(尤其是SPECT+MDCT、SPECT+MRI或SPECT+MDCT+MRI)能够对临床骨转移瘤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灶的假阳性率,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从而达到精准诊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林建华  谭理连  何伟红  黄勇  李敏红  邬恒夫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107-1109
目的:比较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昏DwI)、同位素骨扫描(radionuclidebonescan)技术在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作WB—DW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wB_DWl检查使用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行全身扫描,将骨骼系统分为3个区域,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各区域WB-DWI阳性病例数。对所有w睁DwI及同位素骨扫描影像表现的乳腺癌转移例数及发生部位行统计学比较。结果:WB-DWI阳性病例为35例,共检出病灶数为146个;同位素骨扫描阳性病例为30例,共检出病灶数为141个,wB_DwI的病灶检出率高于同位素骨扫描;wHrDwI与同位素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例数及发生部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WB-DWI检查无辐射,覆盖范围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乳腺癌骨转移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研究,探讨全身MRI和骨扫描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首诊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前瞻性研究,对2家医院的213例乳腺癌患者行全身MRI和骨扫描检查以确定有无骨转移,2种检查平均间隔时间为4天。全身MRI检查包括TSET,WI和STIR序列。全身MRI和骨扫描图像分别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和核医学专家阅片,并达成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超级影像”的特点。方法2301例肿瘤患者骨显像中,发现18例(前列腺癌6例,乳腺癌4例,肺癌2例,原发灶不明3例,神经母细胞瘤和膀胱癌各1例)。依据“超级影像”图像特点的不同分为均一对称型(Ⅰ型)和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2种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超级影像”出现的阳性率为0.78%(18/2301),其中前列腺癌出现率最多,约占33.33%(6/18),乳腺癌和肺癌次之,分别占22.22%(4/18)和11.11%(2/18)。“超级影像”的分布特点均一对称型影像占38.88%(7/18),其中完全对称型占16.66%(3/18),而前列腺癌占整个Ⅰ型影像的71%(5/7);灶性散在分布型影像占61.11%(11/18)。结论“超级影像”是骨转移影像的一种特殊形式,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患者易于出现这种影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材料并测试其相关性能。方法将脱钙骨、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B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研制的BPCB材料孔隙率为55.20%、孔径为227.33μm、压缩强度为5.52MPa、弯曲强度为19.61MPa。与有机溶剂注模颗粒沥滤法相比,模压增强法制备的材料强度更高。结论B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血清骨钙素在高转运型骨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透病人血清骨钙素水平在高转运型骨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2例(平均年龄55.42±14.67岁)维持性血透病人一般临床资料、测定血清钙(Ca)、磷(P)、钙磷乘积(Ca×P)、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骨钙素(BGP)。以iPTH>450 ng/L为标准一(A组)及iPTH>450 ng/L、BGP>8μg/L为标准二(B组)分别预测高转运型骨病。结果两组病人血清Ca、P、Ca×P及ALP无明显差异。标准一预测高转运型骨病病人占纳入病例的50.7%,其中BGP<1.5μg/L占33%。标准二预测高转运型骨病占纳入病例的38.5%。结论血透病人血清BGP及iPTH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血清BGP与iPTH同时用以预测高转运型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月经初潮早晚对女大学生骨骼生长发育与骨量的影响。方法:以55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骨密度(BMD)、骨宽等指标。结果:月经初潮早晚对身高、尺骨宽、桡骨宽影响较小,而尺骨BMD、桡骨BMD随着月经初潮年龄的逐渐增长大致呈依次递减的规律,并且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月经初潮早晚对女大学生骨骼发育与骨量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月经初潮早的学生比月经初潮晚的学生骨形成活动更活跃,积累了更多的骨矿物质,这主要是由于月经初潮早晚对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影响,而性激素水平又直接影响骨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5.
模拟失重下大鼠骨和骨髓中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骨质和骨髓内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Human recombinatio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配对分为悬吊组和自由活动组(5只/组),实验期为14、28d。组织标本行原位杂交。结果:尾吊组大鼠骨质和骨髓内rhBMP-2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尾吊组14d rhBMP-2的表达明显强于28d(P<0.05)。结论大鼠后肢去负荷导数骨和骨髓rhBMP-2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股骨近端、胸椎、骶椎各1例。MRI典型表现为多囊融合的囊实性占位,伴出血者可见液-液平面,T1WI稍低、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结论MRI对骨巨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尾悬吊大鼠骨和骨髓中骨钙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骨质和骨髓内骨钙素 (OC)以及骨和软骨钙盐代谢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用2 0只SD大鼠 ,随机配对分为 1 4d和 2 8d尾悬吊组及相应的 2个自由活动组 ,每组 5只。组织标本行原位杂交及三色染色。结果尾吊组大鼠骨质和骨髓内OC的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 (P <0 .0 5 ) ;尾吊组1 4dOC的表达明显强于 2 8d(P <0 .0 5 )。模拟失重导致股骨和软骨基质钙化障碍 ,原有钙化基质内钙盐脱钙明显 ,2 8d脱钙明显加重。结论大鼠后肢去负荷导致骨和骨髓OC含量的降低 ,骨和软骨钙盐代谢障碍 ,去负荷时间越长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女性体力活动水平和骨矿物质含量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成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与骨矿含量和反映骨代谢有关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以江门市 2 2 0位健康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MOSPA体力活动问卷评价其体力活动水平 ,并测量骨矿含量以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及尿钙和尿肌酐比值等反映骨代谢的生化指标的水平。结果 :校正有关混杂因素后 ,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骨矿含量和骨皮质系数增加 ,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 ,酸性磷酸酶和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含量下降。结论 :与低体力活动组比较 ,高体力活动组女性骨矿含量增加 ,骨形成较活跃 ,而骨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甲基异茜草素抑制骨吸收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联合培养的方法,在1,25-(OH)2VitaminD3和地塞米松作用下,使骨髓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的活性;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上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的面积;荧光酶标方法测定组织蛋白酶K的活性。结果甲基异茜草素在0.1~10μmol·L^-1范围内,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分化、TRAP酶活性和在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论甲基异茜草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骨吸收功能来减少骨质的丢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种良好的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 ,丰富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方式。方法 切除腕舟骨骨折不愈合之硬化骨 ,以克氏针贯穿固定骨折端 ,用带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血管蒂桡骨瓣翻转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 15例。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骨折完全愈合 ;9~ 18个月 ,腕关节活动正常无痛。结论 前臂间掌侧动脉背侧支解剖位置恒定 ,变异少 ,位置较表浅 ,血管蒂长、口径粗、游离安全容易 ,血供充分 ,能有效地促进舟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