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状况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孕妇分娩的足月单胎活产儿3884例。对其性别、出生体重和产妇的孕周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为3368.19±412.67g,最大值为5500g,最小值为1800g,不同性别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差异,产妇不同孕周的平均出生体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平均出生体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1.13%,巨大儿的发生率为7.6%。结论: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母婴的健康,必须加强孕期的宣教,提升围产期的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体重标准曲线作为临床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依据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为获得西安市城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 ,我们以西安市城区 1996~ 1999年间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在取得西安市城区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经验百分位数的基础上 ,进行了出生体重标准的研究。一、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西安市城区 1996~ 1999年度出生的活产、单胎、2 5~ 44周分娩的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 (包括新生儿资料 )共 1185 3例 ,占西安市城区年度活产数的 83.6 3%。排除新生儿出生缺陷者及母亲有妊娠合并症者 ,共分析 110 78例的资料。2 .方法 …  相似文献   

3.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体重、理想体重和低体重三组,分别计算平均出生体重和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进一步分组分析妇女的孕期不同增重与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理想休重组相比,高体重组巨大儿发生率较高(9.1%),低体重组的低出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的关系进行探讨,为孕期个性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孕妇分娩的足月单胎活产儿3884例,对其性别、出生体重和出生时的孕周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为3368.34±412.51g,最大值为5500g,最小值为1800g,不同性别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差异,出生时不同孕周组的平均出生体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本组资料中低出生体重儿44例、巨大儿296例,其发生率分别为1.13%和7.6%,经卡方检验与出生时的孕周有密切关系。结论:出生时的孕周对新生儿的体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孕期的个性化管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年龄对妊娠期体重增长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1563例孕妇,记录其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妊娠期体重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公布的妊娠期体重增长推荐值,按孕前BMI分为4组:18.5kg/m~2(293例),18.5~24.9kg/m~2(1060例),25~29.9kg/m~2(177例),≥30kg/m~2(33例);再根据妊娠期体重增长值,将每组细分为体重增长不足、增长适宜、增长过多3个亚组。结果:(1)孕前BMI值越大,妊娠期体重增长超过推荐值的发生率越大(r=0.120,P=0.000)。(2)妊娠期体重增长值随着分娩年龄(B=-0.073,P=0.004)及孕前BMI(B=-0.200,P=0.000)的增加而减少。(3)新生儿出生体重随着分娩年龄(B=0.068,P=0.016)及妊娠期体重增长(B=0.188,P=0.00)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选择适当的年龄妊娠,合理控制孕前体重及妊娠期体重增长,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开展。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为了解彭阳县目前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笔者对我院管辖区2001~2005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分娩的688例足月单胎产妇。按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分别分组,比较各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按孕前BMI分组绘制折线图,观察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孕前高体重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低体重组与理想体重组(P0.01,P0.05),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孕期体重增长≥25kg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15kg组及15kg~25kg组(P0.05),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973)。折线图显示,孕前低体重、理想体重及高体重组中巨大儿发生率曲线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曲线分别相交在孕期增重15~20kg、10~15kg和5~10kg。结论:根据孕前BMI科学控制孕期体重变化能有效降低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医学上何谓生命?存在呼吸(含被动)和心跳即为有生命,但胎儿例外,胎儿无需呼吸却有生命。一旦娩出断脐变为新生儿,则须迅速发动呼吸来维持生命,然而各种因素致使许多初生儿难以正常建立呼吸,此刻急需复苏,复苏失措则产生真正的窒息,且复苏的需求随其胎龄减小而增加。国外常常称“新生儿复苏”而不称“新生儿窒息复苏”,故谓新生儿复苏指南(neonatal resuscitation guiderlines)或新生儿复苏教程(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NRP)。我国2011年发布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从此不再习称“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相似文献   

9.
1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总结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在近 3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 BWI)中 ,发现在疾病的构成、死亡原因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所变化 ,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对象 :收集 1997~ 1999年我院收治的 VL BWI 12 5例 ,其中男 :女为 1∶ 1.2 ,平均胎龄为 31.2周 (2 9~ 33周 ) ;平均体重为 12 30 g(10 5 0~ 145 0 g)。2 .疾病的构成 :12 5例中消化功能障碍 10 4例、出生窒息 84例、频发呼吸暂停 80例、败血症 42例、血糖不稳 39例(高血糖 2 8例 ,低血糖 11例 )、颅内出血 (ICH)共 37例 ,其中脑室内出血 (IVH) 14例 ,蛛网膜下出血 (SAH) 2 3例、各种畸形…  相似文献   

10.
超低出生体重儿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存活率、降低病残率的办法。 方法 8例ELBWI平均胎龄25.6±1.7周,平均体重(769±113)g,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经产前胎内运转,产时积极复苏,重视护理、保暖及呼吸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持液体、酸碱平衡及合理的静脉营养,防治感染,并早期干预。 结果 8例全部成活,平均住院(46±12)天,出院体重(2.13±0.24)kg。随访1年。3个月时智测4例异常,其中3例轻度脑发育不良;1岁时智测1例轻度异常,脑CT均正常。 结论 正确合理的救治,可提高ELBWI的存活率,而早期干预,则可降低其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糖尿病 (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 [1 ] ,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GDM的治疗首选饮食控制 [2 ] ,经饮食控制后 ,GDM孕妇的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如何 ,对新生儿体重有何影响 ,目前探讨得比较少。本研究对118例确诊为 GDM并经饮食控制治疗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了解 GDM孕妇的孕前体重状况 ,评价 GDM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 ,探讨影响 GDM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有关因素 ,为GDM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对在广州市妇婴医院产科门诊行常规检查 ,孕 2 4~ …  相似文献   

12.
13.
胎盘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66例足月分娩产妇的胎盘组织进行解脲支原体分离培养,其中94例为自然分娩,22例为剖宫产。结果:UU阳性者共有33例,阳性率为28.45%。自然分娩者中,UU阳性者28例,阳性率炎29.79%;剖宫产者中,UU阳性者5例,阳性率为22.7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4.
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母亲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且无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的初产孕妇 190 0例 ,分别测量并计算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变化 ,采用偏相关分析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无论是控制身高、孕前体重还是控制孕期体重变化都发现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均呈正相关。结论 :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亲代出生体重对子代出生体重的影响及母亲宫内发育不良的经历是否会影响子代宫内发育状况,为研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提供线索。 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于1995~2001年以1948~1954年北京协和医院出生的“宫内发育与成人疾病”队列人群为基础,利用研究对象的出生记录和回顾性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出生体重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关联。 结果在控制了母亲的产次、生育年龄以及配偶的身高体重等影响因素后,母亲的出生体重与其子代出生体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8,P<0.001),而父亲与子代之间在出生指标尚未表现出相关性;母亲为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g),其子代中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是对照组(亲代出生体重≥3500g)的3倍多。 结论母亲与子代在出生体重上存在明显正相关,母亲低出生体重可能会增加子代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极低出生体重儿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 1993年 1月~ 1998年 1月收治的 116例VLBWI按体重分三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VLBWI治愈出院 86例 ,治愈率74 .1% (86 116 ) ;随体重增加而上升 (P <0 .0 5 ) ;治愈者平均住院 (2 7± 13)d ,住院天数随体重增加而缩短 (P <0 .0 5 ) ;病死 15例 ,病死率 12 .9% (15 116 ) ;病死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 (P <0 .0 1)。导致VLBWI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 (2 6 .7% ) ,胎膜早破 (2 1.4 % ) ,妊娠并发症 (12 .6 % ) ,习惯性早产(3.1% ) ,妊娠期患内科慢性疾病 (1.3% )和原因不明 (34.9% )。所有住院患儿均有一种以上并发症 ,≤ 10 0 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高达83.3% ,其体重越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P <0 .0 1)。存活率 87.1% ,体重≤ 10 0 0 g存活率为 5 6 .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和颅内出血。 结论 提高VLBWI近远期存活率 ,除重视围产期及儿科的处理外 ,VLBWI必须早期发现 ,密切监护 ,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脐血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胎儿出生体重是评价胎儿发育的主要指标之一 ,妊娠过程中胎儿体重增长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瘦素 (leptin)是肥胖基因ob的编码产物 ,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 ,与神经肽Y(neurope ptideY ,NPY)协同参与了成年人的体重调节。研究表明 ,瘦素和NPY也可能参与了妊娠期胎儿体重的调节 ,但瘦素和NPY与胎儿体重调节间的关系还未阐明。本研究测定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和NPY水平 ,以探讨其在胎儿体重增长调节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10月 ,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 15 0例孕妇及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母亲基因在其吸烟和婴儿出生体重差异间是否有联系,通过母体2种代谢基因,即CYP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θ(CSTTT1)的多态性检查基因与吸烟的相互作用。研  相似文献   

19.
江苏、浙江2省18县(市)新生儿出生体重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分布规律。 方法 对来自江苏、浙江 2省 18个县 (市 )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以孕满 2 8周的围产儿为分析对象 ,共 4 0 2 4 5 8例。描述出生体重频数分布特征 ,按性别、城乡、孕周分层后 ,比较各层的出生体重。 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态分布 ,平均为 (32 78± 4 18) g,男孩出生体重平均为 (332 8± 4 2 0 ) g,女孩为 (32 2 5± 4 0 9) g,男孩平均比女孩重 10 3g。城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 (330 0± 4 2 1) g,农村为 (32 78± 4 18) g,城市高于农村。随孕周的增加 ,出生体重迅速上升 ,但是孕 4 2周以后 ,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 结论 江苏、浙江 2省 18县 (市 )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接近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类疾病起源于胚胎期,因此,与胎儿生长发育相关的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胎儿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起关键作用。SHP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与其他多种激素受体相互作用,抑制其转录活性,同时能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s)的转录活性,参与胆固醇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