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米非司酮对人甲孕绒毛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15例正常早吸宫流产和15例米非司酮流病例的绒毛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细胞中的染色情况,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早孕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增殖指数为53.74%±1.34%,且见细胞浆阳性染色,合体滋细胞未见PCNA阳性染色;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人绒毛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人绒毛间质中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孕6-9周人工流产者(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者(观察组)的绒毛组织各10例,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观察组Hofbauer细胞显著肿胀,胞浆突起明显减少,偶见胞膜缺损,胞浆中的空泡变大,含有絮状电子致密物的空泡减少;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欠发达;线粒体缩小,溶酶体减少;胞核增大且出现异常形态,染色质浓缩。结论:米非司酮通过影响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使其吞噬能力、水及电解质转运和局部免疫功能改变,进而影响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潜能的局部调节因子,它在生殖领域的作用日益被重视。NO能够参与调节生殖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胎盘绒毛滋养细胞中含有NO,NO对维持妊娠期胎儿-胎盘循环的稳态有着重要作用[1]。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当今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早孕的方法。为了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作用与NO的关系.我们对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妇女绒毛组织中合成NO所必需的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进行了测定,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6.
survivin基因在早孕绒毛与蜕膜中的表达及米非司酮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 ,大多数人类的恶性肿瘤组织及人与鼠的胚胎组织中有表达[1 ] 。本研究通过检测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 ,以证实绒毛和蜕膜中survivin基因的存在 ,并初步探讨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收集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于本院妇产科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标本。随机选取其中人工流产 15例 (人流组 ) ,药物流产 15例 (药流组 )。药流组的服药方法为 :第 1天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5 0mg,当晚口…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的形成学变化。方法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1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患者(观察组)和10例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在流产当时留取绒毛膜和蜕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观察组标本中绒毛膜和蜕膜组织细胞均表现出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蜕膜组织中颗粒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减少或消失,间质内网状纤维溶解,断裂。结论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细胞均呈现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同时释放大量松弛素,引起网状纤维溶解。断裂,蜕膜组织崩解,剥脱。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8,自引:4,他引:10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对15例正常早孕吸宫流产和15例米非司酮流产病例的绒毛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细胞中的染色(细胞增殖)情况,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正常早孕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增殖指数为53.74%±1.34%,且见细胞浆阳性染色,合体滋养细胞未见PCNA阳性染色;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2.52%±0.86%和0.52%±0.26%;米非司酮流产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增殖指数降为50.86%±1.44%,细胞浆阳性现象消失;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分别达到22.16%±2.26%和20.12%±1.74%。结论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可能是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和促进滋养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和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早孕妇女口服米非司酮(25mg,Bid×2天)48h后,蜕膜和绒毛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蜕膜中大蜕膜细胞皱缩,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蜕膜颗粒细胞中高电子密度颗粒减少或消失,同时伴随着周围网状纤维的溶解;而绒毛功能活跃的合体滋养细胞则表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表明米非司酮阻断孕激素作用,对蜕膜的影响是直接的,而绒毛则主要是受继发性血供不足的影响。蜕膜中颗粒细胞及基质中网状纤维是米非司酮抗早孕重要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对人胚主要器官影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胚主要器官超微结构有无影响。方法 对停经40-49天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收集排出的孕囊,在体视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胚胎和少量绒毛及脐带,固定制片后,在电镜在观察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电镜下:观察组胚胎心肌细胞、肝细胞内线粒体明显肿大;部分脐带样本内出现组织细胞坏死样改变。结论 米非司酮对人胚的部分主要器官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药流失败者应慎重选择继续妊娠。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后的胎盘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后的胎盘病理改变。方法 将20例引产指征为预防妊娠过期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例予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口服,连服2天,每3天予米索25μg每6小时阴道塞置;对照组予蒂落安200mg每日1次静脉椎注,连用3天,第4天人工破膜后,静脉滴注催产素2.5IU加5%葡萄糖500ml,每分钟滴始,两组均于分娩后取胎盘及蜕膜标本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血浆生殖激素及蜕膜和绒毛组织中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妊娠35~67d妇女口服米非司酮100mg前和48h后血浆中E2、P、PRL、βhCG水平和妊娠40~56d口服米非司酮48h后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PG(2α)、PG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米非司酮使血浆P水平降低(P<0.01);PRL水平增加(P<0.01);E。在用药后48h继续呈上升趋势,但与用药前无显著统计学差异;E2/P和PRL/P比值增力。(P<0.05,P<0.01)。6-keto-PGF(1α)在用药后有腹痛和/或子宫出血受试者蜕膜组织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受试者和对照组;绒毛组织中PGF(2α)、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在用药后有腹痛和/或子宫出血者和无症状受试者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5),PGF(2α)/PGE2比值也明显增加(P<0.05)。结果显示了来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的综合影响,包括改变内分泌激素之间和PGS之间比率的平衡,改变内分泌激素和PGs的浓度,促使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等。 相似文献
13.
凝集素受体WGA、RCA和ECL在米非司酮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麦胚凝集素(WGA)受体、蓖麻凝集素(RCA)受体和鸡冠珊瑚树凝集素(ECL)受体在米非司酮流产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机理。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WGA、RCA和ECL为探针,应用亲和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凝集素受体在米非司酮流产组(实验组)和人工流产组(对照组)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上皮细胞及其间充质细胞的分布。结果:实验组WGA受体、RCA受体和ECL受体在蜕膜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ECL受体在绒毛上皮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WGA和RCA受体在绒毛上皮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3种凝集素受体在绒毛及蜕膜的间充质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蜕膜上皮组织中WGA受体、RCA受体和ECL受体的表达,阻碍胚胎发育而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炔诺酮、三苯氧胺对人早孕绒毛鞘糖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adisch分离及微量分析方法,对服米非司酮、炔诺酮、三苯氧胺及正常妊娠妇女的绒毛神经节苷脂(Gg)和中性鞘糖脂(N-GSL)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证明,正常及各服药组Gg和N-GSL组成相同;各服药组Gg总量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各服药组绒毛GM3、GMI与GD3、炔诺酮及三苯氧胺组GTlbtb正常组均减少(PMO.01和P<0.05)。米非司酮及三苯氧胺组的N—GSL总量均比正常组升高,其中米非司出组织毛CDH、CTH增加(P<0.05);而炔诺酮组则PG升高明显(P<0.O1)。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与绒毛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来非司酮对母-胎界面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正常和服用米非司酮100 mg后的人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受体(TGF-β_1R)的基因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米非司酮应用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服药组蜕膜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服药组绒毛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结论: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是多环节的,可能通过多种机理协同参与促进流产的发生。其中,米非司酮通过降调节蜕膜中TGF-β_1与TGF-β_1R的转录,提高血清TNF-α的水平,从母-胎界面局部至外周,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母体对胚胎排斥而不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自然妊娠早期孕妇外周血及绒毛组织、足月分娩时孕妇外周血、胎盘组织以及脐动脉血中雌二醇(E2)水平,并体外培养滋养层细胞系BeWo细胞,探讨E2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20例非意愿妊娠行妊娠早期流产者、20例足月妊娠行剖宫产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妊娠早期流产绒毛组织、孕妇外周血以及足月分娩时孕妇外周血、脐动脉血和胎盘组织中E2水平。单层培养BeWo细胞,用0 mol/L、5×10-7 mol/L、5×10-8 mol/L、5×10-9 mol/L浓度的E2各处理1,3,6,12 h后,用Millicell ESR-2测定其跨膜电阻(TEER),观察BeWo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完整性。结果:妊娠早期的孕妇血清E2浓度[(3.44±1.30) nmol/L]低于足月妊娠孕妇[(509.78±197.8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P<0.001);而绒毛组织中E2浓度[(30.82±13.91)pmol/mg]显著高于足月胎盘组织中E2浓度[(17.21±5.37)p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用5×10-7 mol/L的E2处理BeWo细胞12 h后,TEER下降(P<0.05);5×10-8 mol/L和5×10-9 mol/L E2处理对BeWo细胞TEE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妊娠早期绒毛组织中含有高浓度的E2,足月分娩时胎盘组织中E2相对较低;在体外实验中,不同浓度雌激素可能影响胎盘滋养细胞连接功能的维持,5×10-7 mol/L可作为E2处理BeWo细胞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对不同种类人卵巢癌细胞株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不同种类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作用不同时间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3AO、OVCAR3和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间接荧光技术检测肿瘤细胞ER、PR蛋白表达率。结果:米非司酮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3AO和OVCAR3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均P<0.05),而对SKOV3细胞生长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米非司酮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与相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单独应用比较,3AO和OVCAR3细胞增殖抑制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浓度为10μmol/L,培养48小时,3AO细胞PR表达率为12.7±1.4%,明显低于对照组44.9±1.4%(P<0.05);OVCAR3细胞PR表达率为23.5±2.1%,明显低于对照组53.4±1.9%(P<0.05);3AO、OVCAR3和SKOV3细胞ER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PR表达阳性人卵巢上皮癌3AO、OVCAR3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其抑制作用与PR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胎盘电镜观察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100mg)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时胎盘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对2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20例单用米索前列醇引产,20例自然临产,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胎盘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仪对胎盘超微结构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米非司酮组需用米索前列醇的次数较单用米索前列醇组明显减少.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蜕膜细胞、绒毛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在三组间未发现明显不同@结论足月孕妇口服米非司酮100mg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对胎盘无明显影响,并未造成胎儿、胎盘缺血缺氧性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