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和脂肪肝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246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到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1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空腹血清瘦素含量等做出检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4.58±0.91)ng/mL和(4.11±1.83)ng/mL;中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6.25±1.78)ng/mL和(6.58±2.01)ng/mL;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经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10.34±2.51)ng/mL和(8.57±1.23)ng/mL;对照组的血清瘦素为(3.74±1.93)ng/mL。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的血清瘦素,而且血清瘦素对于患者脂肪肝的轻重程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在临床上加以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
武琦  徐彤彤  覃泱  吕祥威 《广东医学》2012,33(18):2829-2831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变化及美托洛尔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包括强心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外加用美托洛尔(均从小剂量开始,起始剂量为6.25 mg/次,2次/d,后根据临床情况逐周开始增大剂量,每次增加6.25~12.5mg,最大剂量为50~100 mg/次,2次/d。)。另外选择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24 h内和治疗第6周测定血清瘦素、脑型利钠肽(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超。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压、血清瘦素及BNP水平[(142.10±19.20)mmHg、(85.30±12.40)mmHg、(11.34±1.53)μg/L、(572.77±24.3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7.30±17.40)mmHg、(78.60±9.10)mmHg、(6.25±1.47)μg/L、(16.72±8.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之间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功能恶化瘦素水平逐渐升高(P<0.05);治疗6周后,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患者心率、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血清瘦素、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但美托洛尔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血清瘦素可以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能有效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疫素水平,并比较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各肝硬化组血清瘦素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乙肝肝硬化组与丙肝肝硬化组相比较,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相比较,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瘦素水均高于乙肝肝硬化组与丙肝肝硬化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酒精性肝硬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更加明显,其原因除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外,与存在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亮  李东红  尹国武  赵宏喜  姜峰  姚元庆 《医学争鸣》2005,26(12):1083-108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及缺氧对胎盘绒毛合成瘦素的影响. 方法: 应用RIA法测定孕妇肘前静脉及胎盘附着部位子宫静脉血血清瘦素水平,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研究组)15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20例;并在缺氧(20 mL/LO2)及常氧(210 mL/LO2)环境下培养8例正常足月胎盘绒毛,通过RIA法检测胎盘绒毛培养液中瘦素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瘦素水平为23.29±12.87 μg/L,对照组为13.87±5.57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静脉血瘦素水平为16.44±8.62 μg/L,对照组为11.21±4.20 μ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瘦素水平均高于子宫静脉血(P<0.05).在缺氧条件下胎盘绒毛培养上清中瘦素的含量高于常氧条件下(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及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升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有关,而且胎盘缺氧可能是胎盘瘦素合成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胎盘只是正常妊娠孕妇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中瘦素增加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莉  曲波 《黑龙江医学》2007,31(6):412-41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62例脂肪肝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LEP)水平,并同步监测体重指数(BMI),酶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来评价瘦素水平与脂肪肝发病的关系。结果(1)脂肪肝患者LEP水平、BMI、ALT、AST、TG、TCH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2)LEP与BMI、TG、TCH呈正相关。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高瘦素水平及瘦素抵抗,高水平的血清瘦素在脂肪肝的发病中不仅是果而且是因〔1〕。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观察脂肪肝患者及正常人群的血清瘦素水平,以探讨瘦素与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从消化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脂肪肝病人164例作为研究组(别分为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从体检人群中选择33人作为对照组。研究人群检测空腹血清瘦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中,轻度患者血清瘦素分别为4.52±0.83 ng/mL和4.09±1.72 ng/mL,中度分别为6.17±1.65 ng/mL和6.56±1.92 ng/mL,重度分别为10.21±2.46 ng/mL和8.50±1.18 ng/mL,正常人群血清瘦素为3.75±1.92 ng/mL。中度及重度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度及重度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随脂肪肝严重程度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陈晓燕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11-1612
目的:探讨年龄与瘦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32~90岁健康人体重指数(BM I)、腰围、臀围、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老年组LP明显高于中年组(P<0.001),sLR明显降低(P<0.05);年龄与LP呈正相关,与sLR呈负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瘦素抵抗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检测46例心功能NYHA Ⅰ级:及39例CHF患者(即心功能NYHAⅡ~Ⅳ级患者,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21例,Ⅳ级4例)血清瘦素浓度.结果: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心功能Ⅰ级组14.674±6.911μg/l;心功能Ⅱ级组11.492±5.649μg/l;心功能Ⅲ级组7.763±3.321μg/l;心功能Ⅳ级组6.100±2.657 μg/l;CHF组9.018±4 519μg/l.与心功能Ⅰ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Ⅳ级及CHF组血清瘦素浓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t=2.185~2.786,P<0.05);与心功能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及心功能Ⅳ级组血清瘦素浓度亦明显降低,亦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t=2.605~2.174,P<0.05);各组中血清瘦素浓度降低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酪、体重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间的相关性呈显著统计学差异(r=0.564~0.999,P<0.05).结论:CHF时血清瘦素浓度降低的意义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与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测定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探讨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浓度等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同时分析瘦素与肥胖,性别等的关系。结果:血清瘦素与餐后2h胰岛素相关(R=0.31,P<0.05),肥胖者瘦素明显升高(P<0.01),女性瘦素明显高于男性(P<0.01),而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餐后2h胰岛素相关,与性别,肥胖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与血压、体重指数 (BMI)、腰围、臀围、腰臀比 (WHR)及血脂、血尿酸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8例高血压患者及 4 8名正常人的血清瘦素浓度、血压、人体测量变量值及生化指标。血清瘦素用ELISA法测定。结果  (1)两组血清瘦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肥胖者血清瘦素浓度显著于非肥胖者 (P<0 .0 0 1) ,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0 1) ;(2 )高血压组血清瘦素与BMI、血尿酸 (URIC)、总胆固醇 (TC)、腰围、臀围、WHR显著正相关 ;经多元回归分析 ,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因素为性别、BMI、URIC、WHR。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与血压、年龄无关 ,而与BMI、腰围、臀围、WHT、URIC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镇静(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对危重患者谵妄的发生及生命体征的影响,阐明预防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合理方案.方法选择90名入住ICU的患者分成3组(A组、B组、C组,每组30人),给予不同镇静方案比较3组患者7d谵妄发生情况,不同镇静深度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7d谵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最高,B组患者7d谵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次之,C组患者7d谵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最低(P=0.019),A组对患者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影响最少,B组次之,C组最大,但都在正常范围(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危重症患者谵妄有预防作用,虽然其有降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副作用,但其在正常范围内,与其他镇静剂相比右美托咪定可以预防危重症患者谵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异丙酚1组(P1组,2μg/mL)及异丙酚2组(P2组,4μg/mL)。P1、P2组气管插管后靶控输注异丙酚,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术中不输注异丙酚。于CPB前(T1)、肺脏再灌注(腔静脉开放)后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各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血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丙二醛(MDA)的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根据血气结果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3组患者T2~T4时P(A-a)O2和RI显著高于T1时(P<0.05),T2~T4时,异丙酚组P(A-a)O2、RI显著低于C组(P<0.05),且P2组明显低于P1组(P<0.05);T2~T4时,异丙酚组TNF-α、IL-6、sICAM-1、MAD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且P2组明显低于P1组(P<0.05);异丙酚组SOD活性显著高于C组,且P2组明显高于P1组(P<0.05)。结论:在CPB期间,靶控输注异丙酚2μg/mL及4μg/mL均能明显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增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从而减轻CPB所致的肺损伤,有一定的肺功能保护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内重症患者肠内喂养不足的发生率、主要原因和导致喂养不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患者入组后记录性别、年龄以及人组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其后以每天为观察单位,记录患者当日的计划肠内喂养量和实际完成肠内喂养量,以实际完成肠内喂养量/计划肠内喂养量≥65%为界,将患者当日分为肠内喂养完成组(〉165%)和肠内喂养不足组(〈65%)。分别记录患者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意识水平、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镇静药物使用量、镇痛药物使用量,并记录患者肠内营养中断的原因。结果总共入组符合合标准行肠内喂养天数302d,来源于3l例患者。分为肠内喂养完成组(≥65%)249d和肠内喂养不足组(〈65%)53d。肠内喂养不足组营养喂养中断的主要原因为腹胀(38.1%),胃潴留(26.4%),医疗操作或检查(17.3%),呕吐(11.4%),消化道出血(9.2%),鼻饲管障碍(5.8%),新出现循环动力学不稳定(4.3%),腹痛(1.4%)。两组间进行单因素比较发现喂养成功组去甲肾上腺素、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小于喂养不足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将以上指标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以上三者均为肠内喂养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内重症患者仍存在肠内喂养不足的现象,去甲肾上腺素、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是导致喂养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不同丙泊酚制剂进行麻醉时其围术期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2014年1月至12月的高脂血症患者并将其随机等分为四组.使甲组患者吸入七氟醚以维持全麻状态,使乙组患者使用丙泊酚长链脂肪酸(规格为50mL/500mg),使丙组及丁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厂家(且不同于乙组)生产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酸(规格为20mL/200mg).在手术结束时(T0)、术后1、24h(T1、T2)及术前(T3)分别测定患者血清淀粉酶(AMY)、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结果:四组的完成例数为:甲组24例,乙组22例,丙组21例,丁组24例.与T3时比较,乙、丙、丁组在T0时的LDL值明显下降,乙组更甚;乙组在T2时的HDL值明显升高;乙、丙、丁组在T2时的TG值明显下降,乙、丙组更甚;乙、丙、丁组在T0时的TC值明显下降,乙、丁组更甚;乙、丙、丁组在T1、T2时的AMY值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在T0、T1时的LDL值明显下降;乙组在T0时的TC值明显下降;乙、丙、丁组在T1时的TC值明显下降,乙组更甚;乙、丙、丁组在T2时的AMY值明显升高,乙组更甚;丁组在T2时的AST及ALT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长链脂肪乳相对于中长链脂肪乳给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带来的影响较小,为高脂血患者更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和芬太尼长期镇静对机械通气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芬太尼混合液对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1):机械通气期间间断用咪唑安定5~10mg或芬太尼0.1~0.2mg静脉注射;异丙酚组(n=13):机械通气期间持续静滴异丙酚400mg加芬太尼0.5mg混合液2mg·kg-1·h-1。结果:入ICU时两组心脏指数、血液饱和指数无差异,异丙酚组心脏指数逐渐升高,在入ICU后第二天明显升高(P<0.05)。异丙酚组血液饱和指数增加显著(P<0.01),且与用药前相比增加显著(P<0.01)。异丙酚组病人平均主动脉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可使肺动脉压轻度下降,在以后的治疗中两组无差别。心率、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无明显变化。入ICU时两组全身血管阻力无差异,异丙酚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在入ICU后第二天下降明显(P<0.05)。异丙酚可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P<0.05)。结论:异丙酚和芬太尼混合液长期镇静对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刘敏 《医学综述》2011,17(24):3791-3792
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可通过影响血小板的聚集、血黏度及脂代谢等方面影响微循环。丙泊酚的使用时机、持续静脉给药时间及用量大小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微循环,而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微循环变化情况也不尽相同。利用丙泊酚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将对提高围术期安全大有裨益。但是目前关于丙泊酚对微循环的影响还未得出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不同疾病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危重患者肠内营养(EN)的耐受性情况,为减少耐受不良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ICU)且采用EN的危重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整蛋白纤维型组72例和短肽型组91例,整蛋白纤维型组给予整蛋白纤维型EN混悬液,短肽型组给予短肽型EN混悬液,均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肠道耐受情况调整输注速度和数量,连续滴注。记录并比较两组不同疾病患者耐受良好、部分耐受或不耐受情况及耐受性评分。结果短肽型组消化系统疾病和晚期肿瘤患者EN治疗后耐受良好率较整蛋白纤维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重症颅脑损伤和其他疾病患者EN治疗后耐受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肽型组消化系统疾病和晚期肿瘤患者EN治疗后耐受性评分较整蛋白纤维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重症颅脑损伤和其他疾病患者EN治疗后耐受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EN支持时,医护人员应对不同疾病危重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行动态评估,制定个性化、合理化的营养方案,从而减少耐受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甲亢与甲减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和FT3 、FT4 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2例甲亢患者 ,2 8例甲减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甲亢患者血清瘦素为 (9.31± 0 .2 4) μg/L ,甲减患者血清瘦素为 (4.12± 0 .15 ) μg/L ,正常对照组为 (8.83± 0 .30 ) μg/L。甲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甲亢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甲亢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5 )。结论 :甲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增加 ,而甲亢患者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19.
静注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静脉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静脉内以10mg.kg~(-1).h~(-1)滴入异丙酚,在21例(男14,女7;年龄32~66岁)手术患者,测定其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监测时间均在静脉异丙酚滴入和异氟醚吸入25分钟后取值。当异氟醚浓度(呼气末)等于或小于0.86vol%时,42.9%病人切皮时“动”,而当异氟醚浓度等于或大于0.86vol1%时,有52.4%病人无“动”反应。此时计算得出异氟醚之MAC为0.76vol%。即静注异丙酚以10mg.kg~(-1).h~(-1)能减少异氟醚MAC 33.9%;约相当于0.34MAC。异丙酚MAC可能为29.5mg.kR~(-1).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