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CSOP)的疗效,进一步明确各种术式的适用范围。 方法 对189例(222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根据术前检查设计不同的手术方式,分别行下斜肌断腱术(A组)、下斜肌部分切除术(B组)、下斜肌徙后术(C组)、健眼下直肌徙后术(D组)、下斜肌减弱联合直肌的手术(E组)、一眼下斜肌断腱术另一只眼下斜肌部分切除术(F组)、一眼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另一眼下斜肌延长术(G组)。结果 术后观察2~24个月,治愈167例(88.36%),好转22例(11.6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手术治疗CSOP疗效确切。手术方式的原则为减弱直接拮抗肌和/或配偶肌,加强麻痹肌。根据术前检查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减少再次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自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我院施行手术治疗的上斜肌麻痹 49例 ( 49眼 ) ,本文对该组病例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做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49例中均为单眼病人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5~2 6岁 ,平均 11.5岁。 49例中伴有不同程度水平斜视 3 6例 (占总例数的 76% ) ,其中内斜视 2 1例 ,(占水平斜视总例数的 5 8% ) ,外斜视 15例 ,(占 42 % ) ,第一眼位的垂直偏斜为 6△~ 3 5△。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 ,排除了后天性上斜肌麻痹的病人。眼肌专科检查包括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检查斜视角 ,统计以 5m斜视角为标准 ,对伴有水…  相似文献   

3.
乔翠芳 《包头医学》2011,35(4):212-213
目的:探讨单侧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患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垂直斜度大小及外旋程度选择手术方式.结果:治愈20例下直肌(76.93%),好转6例(19.23%).结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首选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其次加强间接拮抗的原则进行,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对29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儿采取了包括同视机,三棱镜加遮盖:parks三步法及代偿头位试验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以下斜肌后徒术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5例垂直斜度在0-5^△,4例在10^△-20^△之间。结论: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主要目的为矫正斜视,消除代偿头位,并认为下斜肌后徒术是治疗上斜肌麻痹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3年~ 1999年对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采取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4例 ,女 12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 8岁。代偿性头位 19例。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人均采用全麻或局麻。在外直肌与下直肌之间角巩膜缘处安置牵引缝线 ,将眼球牵向鼻上方固定 ,在颧下方距离角膜缘 9mm处作一平行切口 ,长约 10mm ,分离筋膜和肌间膜 ,暴露巩膜 ,钩取下斜肌 ,将下斜肌有关的筋膜层组织全部分离干净 ,充分暴露下斜肌 ,在止端处作套环缝线 ,离断下斜肌 ,将下斜肌止端后徙并前…  相似文献   

6.
李霞  李湧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04-10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上斜肌麻痹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80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手术治疗,双眼上斜肌麻痹者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单眼上斜肌麻痹合并DVD行下斜肌转位术.合并水平斜视也同时矫正。术前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检查为手术提供依据,结果:28例单眼下斜肌切断,术后观察3~6周,出现对侧眼上斜视6例,上斜视度在6。左右。4例行上斜肌折叠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8例下斜肌转位,18例内、外直肌后徙,经半年以上观察,代偿头位改善,眼位基本正常。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疗效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误诊误治15例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徐昭旭,罗素珍斜颈是一种头位异常,可能是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异常所致的外科肌性斜颈,还有可能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所致的眼性斜颈’‘’。二者在临床上极易误诊,导致误治,给儿童带来痛苦。我院眼科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斜肌转位术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下斜肌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眼科斜颈,下斜肌作用不同程度亢进。使用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测量视近时第一眼位及两侧歪头时的垂直斜视度。行下斜肌转位术观察术后第1周和术后2个月的眼球运动状况和垂直斜视度变化。[结果]术后第1周有4例存在下斜肌功能Ⅰ度亢进,术后2个月未再出现变化,术前与术后第1周及术后2个月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周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4.6^△,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个月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4.8^△,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周与术后2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周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7.1^△,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歪头试验有23例仍为阳性,阳性率76.7%。术后2个月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数平均为8.2^△,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歪头试验有24例仍为阳性,阳性率80.0%。术后第1周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与术后2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斜肌转位术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中的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显著性减小或消失,下斜肌功能基本正常,代偿头位消失或明显改善。患侧倾斜垂直斜视度也有明显改善,但歪头试验的阳性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垂直斜视度在7^△~15^△,行下斜肌断腱或部分切除术;垂直斜视度大于15^△,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若麻痹眼下转功能明显不足,则行下斜肌转位术,必要时健眼同时行下直肌后徙术。结果23例(33.3%)治愈,45例(65.3%)好转,1例(1.4%)无效。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以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为主要手术方式,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有相关疾病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方法:查清相关病的病因,排除其对眼部的影响;结合上斜肌检查,确定眼科手术方式和手术量,保证安全地实施手术。结果:使14例伴有相关疾病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安全地实施了手术,不正常的眼位和头位得到了满意矫正。结论:伴有相关疾病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较难诊治的眼病;只要设法排除相关疾病对眼部体征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量,就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先天性上斜肌麻痹24例患者,根据垂直斜视度数分别行下斜肌截腱术(截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前徙转位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前移联合上、下直肌手术(联合手术)。结果治愈好转率达91.6%,行截腱术者10眼,平均矫正(8.23±4.22)°;前徙转位术9眼,平均矫正(14.05±5.72)°;联合手术5眼,平均矫正(21.00±9.80)°。结论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主要目的是矫正斜视,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融合功能,消除代偿头位。准确测量斜视角是保证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根据垂直斜视角度的大小不同,分别采用患眼下斜肌减弱术或联合患眼上直肌后徙术,并进行了6-3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21例患者眼位正位,占手术总数的75%,18例代偿头位完全消失,占术前代偿头位的85.71%,7例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占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的46.15%。结论手术既可矫正患者的眼位,又能使部分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得到恢复,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工人。主诉自幼右眼上斜视,无头痛、恶心、呕吐;无高热史;无复视。检查:视力为右0.7-1.0D.S.→1.5,左0.4-8.0D.S.→1.5。有代偿头位,头向左侧倾斜,面转向右。左眼固视时,右眼内斜22°,上斜18°。右眼固视时,左眼内斜18°,下斜20°。眼球向各方向转动均不受限。右眼遮盖红玻璃试验无复像。入院诊断:右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于1989年7月27日施行右眼下斜肌后徒术,术后左眼固视时,右眼仍上斜5°,内斜10°。于同年8月10日施行左眼下直肌后徙术,垂直性斜视度为0,内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上斜肌麻痹17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各种手术方法治疗上的斜肌麻痹(SOP)的疗效。方法:11年来用17种手术方法治疗SOP170例,对其中160例进行平均37个月的随访。结果:160例201次手术,平均每例1.26次。代偿头位、上伴肌迟动,V型斜视的消除和减轻分别为92/99(92.9%),147/152(96.7%),66/69(95.7%)。手术前后检查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近立体视,分别为65/118(55.1%)  相似文献   

16.
上斜肌麻痹,特别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占麻痹性斜视的首位,也是垂直性斜视的最常见病因,其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术后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寻找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术方法,我科于1999~2003年利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病人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麻痹性斜视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最常见的类型,由于常合并代偿性头位,引起面部和颈锥的继发性畸形,因此早期手术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现将作者收治的29例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疗效.方法 8例(8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均存在代偿头位,三棱镜检查垂直斜视度平均为28.58△.患者均于全麻下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随访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代偿头位改善和消失各4例;术后1周、6月和3年随访检查显示,垂直斜视度均较术前减小,平均为6.25△;无1例出现手术过矫和并发症.结论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疗效。方法8例(8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均存在代偿头位,三棱镜检查垂直斜视度平均为28.58^△。患者均于全麻下行下斜肌前转位术,术后随访观察其代偿头位和垂直斜视度的变化。结果 术后3月代偿头位改善和消失各4例;术后1周、6月和3年随访检查显示,垂直斜视度均较术前减小,平均为6.25^△;无1例出现手术过矫和并发症。结论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上斜肌麻痹可分为先天性(包括生后早期型)和后天性麻痹两型,前者多属眼肌先天性发育异常及产伤所致,后者多系外伤、流感、急性传染病所致,可用同视机、Parks法、Bielschowsky头低倾斜试验及Hess屏等检查确诊。根据上斜肌麻痹的程度,除轻度可配戴三棱镜矫正外,手术首选下斜肌减弱,或/和患眼上直肌后徙,或/和健眼下直肌后徒术,疗效均较满意。本文还讨论了上斜肌麻痹的鉴别诊断和选择手术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