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进展中的促进作用。方法:以64例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后胃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以吗丁啉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治疗组添加四磨汤,观察两组营养支持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用药反应,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液用量。结果:经治疗,两组氮平衡、上臂肌围、血浆蛋白蛋、血红蛋白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营养治疗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促进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8例危重病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49例,给与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PN)49例,给与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观察每位患者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肠外营养组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和臂肌围指标较肠内营养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早期给与肠内营养或尽早由肠外过渡到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胃气理论在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复习中医古典文献,阐述胃气理论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合现代医学对肠道与营养支持的相关性认识,阐述胃气理论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治疗指导意义,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将四家医院纳入的220例危重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颗粒(10 g/袋),每次1袋,口服或经胃管鼻饲,每日4次,对照组给予等量安慰剂治疗,疗程至转出ICU。观察两组患者入ICU后新发感染率、呼吸机带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胃肠营养耐受情况和病死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Ⅱ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呼吸机带机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胃肠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入ICU后新发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改善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提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肠内营养(EN)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给予瑞素营养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瑞素加中药汤剂扶正解毒冲剂,观察2组患者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术后一般状况、术后消化道反应、排便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2周CD4、CD8及CD4/CD8逐渐恢复正常,尤其是术后2周CD3、CD4/CD8与对照组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一般状况以及术后消化道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EN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且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临床围手术期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 ,脾胃是人体产生正气的源泉 ,故有“脾乃生气之源”的说法 ,临床中 ,病人一旦出现吞咽困难 ,不能进食 ,脾胃功能丧失 ,不仅给治疗用药带来一定的限制 ,而且由于病人不能进食 ,脾胃不能受纳水谷 ,而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化 ,所以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谷不入半日则气少 ,一日则气衰……”的说法 ,说明由于不能进食 ,从而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所以现在许多学者提倡对于进食困难病人 ,尽早恢复肠内营养 ,此与中医之“有胃则生 ,无胃则死”及“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息息相关 ,为探讨与证实这一理论 ,从 1 998— 5~ 1 999…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后胃潴留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危重病人的重要治疗措施,它能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营养支持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于具有胃肠功能的患者,推荐使用肠内营养,且有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和死亡率。但危重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影响了肠内营养的实施,其中胃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使用中药四磨汤口服液配合西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的诊治思路与实践历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今达 《天津中医》1998,15(6):241-242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是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但在临床上常因各种原因导致肠内营养无法早期、安全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亦有待进一步提高。此时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手段进行干预,有望促进肠内营养的早期、安全实施,提高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监测血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清钾、钠、氯、甘油三酯、胆固醇情况.结果 患者营养支持后ALb、LYM较营养支持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脑卒中患者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加快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危重病患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B组20例,给予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C组20例,给予肠外营养(PN)。3组别等氮等热量供给,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第2周时分别检测血浆TNF-α及IL-6水平。结果:A组危重病患者血浆TNF-α及IL-6水平与营养支持第2周时均明显低于B、C组(P<0.05);B、C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降低危重患者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蕾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56-56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疗效,探讨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共行肠内外营养35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9例)和肠外营养组(16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及时、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是ICU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治疗不当则可导致病情恶化并发症增加,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凡是不能或病情不允许自然进食者,而胃肠功能尚好时,均采用胃肠内营养支持(TEN)。我科近3年来对49例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补给,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的的效果。方法:观察胃大部切除术患者134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平均分为早期营养组和延迟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1周天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直接胆红素(BD),间接胆红素(IB),总胆红素(TB)。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延迟肠内营养组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早期肠内营养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延迟肠内营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更能符合胃肠道生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 ,总结可能影响肠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8例患者在伤后 5~ 7天内达到 15 0 0~ 2 0 0 0 m L/d的鼻饲量 ;2创伤后 1周内患者的消化道并发症以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多见 ,1周后则以腹泻和便次增多多见 ,多数情况下不必停止肠内营养支持而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 ;35例患者在创伤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 ,其中 4例仍按常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均耐受良好。结论 :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在伤后 5~ 7天后经肠内支持获得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1例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41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无严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肠内营养可作为重型肝炎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及其引起的多系统损害[1];在病情危重或应激状态下可发生严重代谢紊乱,机体分解代谢明显增强,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且可能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应重视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使血糖浓度尽可能维持或接近正常水平,减少并治疗慢性并发症。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患者因应激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而普遍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展开研究,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进行延迟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蛋白(TP)与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数据库抽取的临汾市区尚存活食管癌病例共366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应用QLQ--C30量表进行分析。结果:在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方面、文化程度、负担形式等指标上,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为人口社会学特征因素,医护人员不但要重视患者躯体症状的改善,而且要加强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43例ICU病人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行肠内营养并发腹泻43例患者使用的肠内营养液的量、速度,以及患者低蛋白血症、是否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发生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营养液供给的量和速度、病人并发低蛋白血症以及药物的使用等有关.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低蛋白血症,降低肠内营养病人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