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意识别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完全不同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独立的疾病。发现DPB的历史背景要追朔到1967年加拿大Macklem等提出小气道病概念的同一时期,日本的本间、中山、泷泽3位学者从病理学、临床及X线学报道了属于小气道范围的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区域的弥漫性炎症性病变,并将其命名为DPB。至今病因尚不清楚。DPB的病理学特点是其炎症病变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组织的全层,故称之为泛细支气管炎。由于炎症病变致使管腔狭窄和形成散在息肉样肉芽肿以及不同程度的管壁纤维化,与肺X线影像上见到的散在性粟粒…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炎贺正一李燕燕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usepanbrinchilitis,DPB)是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本等[1~3]提出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可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usepanbrochiolitis,DPB)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独立疾患,1963年日本Takizawa教授首先描述了其临床及X线的表现,1969年山中、本间最先依据病理组织学特点提出DPB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中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研讨会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第一届中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研讨会概况李燕燕第一届中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3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石家庄的40个医院约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日本9位学者在会上作了专题演讲。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的疾患。由于炎症病变弥漫性地分布并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壁的全层,故称之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时气短。由于进行性慢性气道感染,常引起呼吸衰竭,多数预后不良,但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应用,DPB的预后有了划时代的变化。笔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对本病及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常见病,是下呼吸道渐进性病变,发展较缓慢。其特点为慢性气流阻塞、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扩张及副鼻窦感染,多为化脓菌的重复感染。以往认为DPB主要发生在日本,1976年国内曾有报告[1],但未引起关注,直到1996年才再度引起重视,至今文献已报告的18例[2,3],发现本病在中国并非少见。以往诊断的病例皆有长期误诊过程,因为DPB的很多临床症状易与COPD、支气管扩张以及慢性间质性肺疾病相混淆。因之需要加强对DPB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  相似文献   

7.
红霉素在呼吸系统疾病的非抗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1952年从红色链霉菌(streptomyceserythyreus)发现了红霉素,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其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非抗菌作用逐渐被认识。1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DPB是一种慢性和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自1984年,工藤等开始尝试小剂量红霉汞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1]。治疗原则,不管痰中的细菌种类如何,一律首选红霉素(EM)。初期病例每日口服600mg或400mg,治疗6个月以上。对于病情发展的病例,再使用仍然有效。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仙(CAM…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受累部位主要是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其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过去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5年生存率在50%以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常有铜绿假单胞菌定植,  相似文献   

9.
冷凝集试验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以慢性鼻窦炎、两肺弥漫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为特点的独立疾病[1].  相似文献   

10.
开胸肺活检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开胸肺活检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993~1998年6月24例开胸肺活检的肺间质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获病理确诊,其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7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3例,结节病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2例,肺结核2例。其他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肺间质病(RBILD)、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炎性结节、多发性肺脓肿、肺组织炎症和肺泡细胞癌各1例。结论开胸肺活检作为一种诊断方法,能获得足够的肺组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对常规和纤维支气管镜未能确诊的病例,尤其是一些罕见病和不典型的病例,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一种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近年来,多有文献报道。常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而贻误治疗。本文结合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谭春婷  贺正一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5):1150-1153
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inobronchial syndrome,SBS)是以下呼吸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鼻窦炎共存的一类常见慢性气道疾病,其特点为上、下气道疾病共存,主要治疗方法为长期小剂量红霉素疗法(EM therapy),近年来国内外对鼻窦支气管综合征的认识更为深入,本文对其有关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以弥漫性存在于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本文报告 1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DPB ,并作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39岁 ,农民。慢性咳嗽、咳痰近 2 0年 ,活动后气促 5年。“副鼻窦炎”史 10余年。 1993年、1995年 2次作“鼻息肉摘除术”。体检 :口唇轻发绀 ,桶状胸 ,双肺呈过清音 ,闻散在干啰音及细小湿啰音 ,无杵状指。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血沉 2 8mm/h。血清冷凝集试验阴性。痰培养 :铜绿假单胞菌。血气分…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清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241-242
病例报告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以肺部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特发性、弥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本病在1969年由日本学者最早报道,在我国也并非罕见,如果早期确诊、及时使用红霉素治疗则可以阻止病变进展,使预后大为改观。但临床上对该病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为常见的慢性气道性疾病,贻误治疗。近我们诊治1例,现予报告并复习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1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慢性炎症为特征并可引起严重呼吸障碍的一种疾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DPB可获得良好疗效,但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我国自1996年首次病理确诊1例以来,各地陆续有个案报道,此病在中国并不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现可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改变,酷似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演变,影像学表现酷似粟粒性肺结核,故极易误诊误治.笔者于2007年7月~2009年11月诊治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颇有体会,现将其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发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主要聚集于东亚国家,且84.8%的患者合并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的研究。日本口剖和韩国学者分别对本国的DPB患者进行HIA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影像学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入住我院呼吸科9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资料,比较小剂量红霉素治疗3~6个月前后肺功能及其影像学改变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81.39%±4.68% vs 78.27%±...  相似文献   

19.
红霉素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秀华  沈策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76-1478
目的探讨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红霉素治疗组。红霉素治疗组于置管后7d按50mg/kg/a给予口服红霉素。实验60d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与肺匀浆中TNF-α、IL-8的含量。结果血清中TNF-α、IL-8的含量三组 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肺匀浆中TNF—α及IL-8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红霉素治疗组比模型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8的释放可能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8的释放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举例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DPB是一种以两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常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慢性鼻窦炎;胸部高分辨CT(HRCT)有助于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化治疗,本病预后良好。结论对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合并有慢性鼻窦炎病史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可能,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长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