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尾壳核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分布,以及脑缺血后其免疫阳性神经元细胞构筑学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4/2005在南方医科大学和暨南大学进行。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缺血组,每组18只。脑缺血组用双侧颈总动脉阻塞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不结扎颈总动脉。分别于造模后3,7,30d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ABC法显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图像分析系统测尾壳核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大小(神经元以〉25μm为大型,25~15μm为中型,〈15μm为小型)。 结果:经补充后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④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大小和分布不均一,尾壳核背外侧胞体相对较小,数目较多,而腹内侧体积虽大,但较稀疏。②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对照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脑缺血组缺血后7,30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大小:对照组以中型细胞为主,其次为小型神经元,大型细胞少,三类神经元在不同的时期比例恒定。脑缺血组在缺血后3和7d,中小型神经元变化较明显,其中大型和中型神经元逐渐下降,在缺血30d时中型神经元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缺血后3,7d(P〈0.01),而小型神经元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缺血后3,7d(P〈0.01)。 结论:脑缺血后尾壳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减少,而且中型细胞减少为主,小型细胞所占比例相对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尾壳核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3—05在暨南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实验组)和京都种威斯特大鼠(对照组)各30只,分别于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测血压并处死,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实验组使用兔抗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多克隆抗体。阴性对照用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替代-抗体。每只大鼠计数20~30片,取其均数计数尾壳核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代表其密度。 结果: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3,6,12月龄大鼠血压分别为[(97.5&;#177;12.0)、(107.3&;#177;9.8)、(113.3&;#177;12.8)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3,6,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逐渐升高,分别为[(116.3&;#177;13.5)、(151.5&;#177;8.3)、(177.0&;#177;9.0)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压均高于同鼠龄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大鼠尾壳核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中等大小,突起较多较长,还可见阳性神经纤维呈网状分布。大鼠尾壳核内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改变:对照组和实验组3月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6月龄和12月龄明显减少。③对照组3,6和12月龄京都种威斯特大鼠尾壳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无明显变化[(9.41&;#177;0.77),(8.64&;#177;1.28),(8.51&;#177;0.77)个/mm^2];实验组自发性高血压6,12月龄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与3月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个月(6.59&;#177;0.70),12个月(7.30&;#177;0.96),3个月(8.90&;#177;1.09)个/mm^2, P〈0.05],实验组6,12月龄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均低于同鼠龄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拟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良好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随月龄而有不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尾壳核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有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压调节中枢的交感活性而间接调控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尾壳核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5在暨南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完成,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实验组)和京都种威斯特大鼠(对照组)各30只,分别于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测血压并处死,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实验组使用兔抗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多克隆抗体。阴性对照用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替代一抗体。每只大鼠计数20~30片,取其均数计数尾壳核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目,代表其密度。结果: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3,6,12月龄大鼠血压分别为(97.5±12.0)、(107.3±9.8)、(113.3±12.8)mmHg(1mmHg=0.133kP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3,6,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逐渐升高,分别为(116.3±13.5)、(151.5±8.3)、(177.0±9.0)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压均高于同鼠龄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大鼠尾壳核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中等大小,突起较多较长,还可见阳性神经纤维呈网状分布。大鼠尾壳核内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改变:对照组和实验组3月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6月龄和12月龄明显减少。③对照组3,6和12月龄京都种威斯特大鼠尾壳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无明显变化(9.41±0.77),(8.64±1.28),(8.51±0.77)个/mm2;实验组自发性高血压6,12月龄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与3月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个月(6.59±0.70),12个月(7.30±0.96),3个月(8.90±1.09)个/mm2,P<0.05,实验组6,12月龄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均低于同鼠龄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拟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良好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随月龄而有不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尾壳核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有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压调节中枢的交感活性而间接调控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l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氧/复糖氧后钙内流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氧/复糖氧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甙Rgl干预组(5、20、60μmol/L)。复糖氧后24h以Fluo-3AM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以生物化学法观察nNOS活性的变化,并以Hoche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Rgl中、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nNOS活性均降低,凋亡细胞减少,人参皂甙Rgl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人参皂甙Rgl可通过减少缺糖氧神经元细胞内钙内流,进而抑制nNOS活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术后下丘脑视上区反映动物功能状态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1在山西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学科研室进行。将2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卵巢切除术后组,每组10只。将大鼠麻醉后取完整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两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进行形态观察和细胞计数,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下丘脑视上区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分布和形态观察:对照组分布广泛,以视上核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较强,大量胞体呈椭圆形,密集成簇。卵巢切除术后组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胞体的截面积显著增大,轮廓很清晰;胞体上发出的突起粗且长,有个别纤维可见到明显的髓鞘。②下丘脑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卵巢切除术后组明显多于对照组[(18.00&;#177;4.09)个/视野,(9.00&;#177;3.15)个/视野。t=5.514,P〈0.0001]。③下丘脑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卵巢切除术后组与对照组基本接近[82.00&;#177;10.48,90.00&;#177;3.15,(t=0.985,P〉0.5)]。结论:雌性大鼠卵巢切除术后下丘脑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反应性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梗死24h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制动组,康复训练组每天进行水迷宫、转棒、滚笼训练,制动组网状笼内固定。在1、2、3、4周时观察大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大脑皮质中即有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梗死后24h梗死灶周围及对侧皮质中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多;1.2周时梗死灶周围皮质中NOS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制动组较康复训练组明显,3、4周时两组相差不显著。结论:NO合成和释放增多在脑缺血所致的脑损伤早期中起着重要作用;康复训练可促进脑损伤周围及对侧神经组织修复和代偿。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鼠臂丛下干压迫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脊髓后角表达的变化。方法压迫大鼠右侧臂丛下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左,右侧脊髓后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结构。结果与左侧(正常侧)相比,臂丛下干右侧(压迫侧)的脊髓后角Ⅰ,Ⅱ层nNOS免疫阳性结构数量减少。结论脊髓后角Ⅰ,Ⅱ层一氧化氮(NO)神经结构参与调制臂丛压迫的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脑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的变化,探讨nNOS神经元与AD病理过程的关系。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lO~12周龄,采用海人酸损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用避暗法和穿梭箱法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n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大鼠模型基底前脑部ChAT神经元数目减少。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达40%(26&;#177;3vs 43&;#177;3,t=2.483.P&;lt;0.01),大脑皮质中nNOS神经元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突起显著减少,扭曲变形,断裂,突起上的分支减少,消失,树突缩短,胞体皱缩,胞质浓缩,酶染色深,表现出一系列变性的改变,且神经元数目减少(2l&;#177;3vs 3l&;#177;4,t=1.906,P&;lt;0.05),海马中nNOS神经元形态及数目变化无显著性(18&;#177;3vs 20&;#177;4,t=1.473,P&;gt;0.05)。结论 nNOS神经元对神经元变性有易感性,nNOS神经元变性参与了AD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术后下丘脑视上区反映动物功能状态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1在山西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学科研室进行。将2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卵巢切除术后组,每组10只。将大鼠麻醉后取完整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两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进行形态观察和细胞计数,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下丘脑视上区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分布和形态观察:对照组分布广泛,以视上核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较强,大量胞体呈椭圆形,密集成簇。卵巢切除术后组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胞体的截面积显著增大,轮廓很清晰;胞体上发出的突起粗且长,有个别纤维可见到明显的髓鞘。②下丘脑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卵巢切除术后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犤(18.00±4.09)个/视野,(9.00±3.15)个/视野,t=5.514,P<0.0001犦。③下丘脑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卵巢切除术后组与对照组基本接近犤82.00±10.48,90.00±3.15,(t=0.985,P>0.5)犦。结论:雌性大鼠卵巢切除术后下丘脑视上核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反应性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探讨辣椒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镇痛机制。方法:把辣椒素配成浓度为30mmol/L溶液备用,按用量分成4组(20.30,50和100μL组),各5只。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眶下支,24h后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正常侧半月节内NOS阳性神经元染色、分布、形态均正常,各组随辣椒素用量增多,着色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较浠散而浅淡,真至未见或仅见极少着色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NOS平均吸光度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149.136.P&;lt;0.01).并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差值也更大。结论:辣椒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有明显的影响,NOS参与口面部的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实施加速度作用后造成大鼠脑缺血,在急性期血浆中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探讨加速度对机体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及机制。方法:3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加+1Gz(正加速度)、高+Gz和正、负加速度(±Gz)的交替作用,并把被施加+1Gz加速度的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加速度作用后即刻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NOS和IL-6的含量。结果:一氧化氮含量:±Gz交替组犤(60.4±6.6)μmol/L犦与高+Gz组犤(50.3±2.2)μmol/L犦比较,t=16.5250;高+Gz组与对照组犤(35.9±3.3)μmol/L〗比较,t=27.9397;±Gz交替组与对照组比较,t=50.0324,P均<0.01。NOS活性:±Gz交替组犤(890±73)μmol/(s·L)犦与高+Gz组犤(791±60)μmol/(s·L)犦比较,t=3.3147;高+Gz组与对照组犤(332±27)μmol/(s·L)犦比较,t=23.4389;±Gz组与对照组比较,t=25.9615,P均<0.01。IL-6含量:±Gz交替组犤(132±18)ng/L犦与高+Gz组犤(106±15)ng/L犦比较,t=19.6748;高+Gz组与对照组犤(71±10)ng/L比较,t=24.9296;±Gz组与对照组比较,t=48.1645,P均<0.01。结论:正、负加速度交替和单纯高正加速度作用均可使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S和IL-6的含量增加明显,且正、负加速度  相似文献   

12.
大鼠创伤性脑水肿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按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测定其脑含水量及静脉血NO 和脑组织中NOS。结果:脑创伤后脑含水量随静脉血NO的增加而增加,组织NOS则随NO 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创伤性脑水肿与血NO 有密切相关性,组织中NOS则是该过程的可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脑震荡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因其客观指标较少,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难度.在基础研究方面,脑啡肽和多巴胺在其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中的表达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健康Wistar雄性二级(清洁级)大鼠80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房饲养,水料任意,用于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依致脑震荡所用砝码质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50,100,200 g组.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动物于伤后1,3,7,14及30 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nNOS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00 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扩张,脑组织瘀血、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尼氏体减少甚至消失.nNOS蛋白和mRNA于伤后3 d表达增强,7 d达高峰,14 d后开始减少,30 d仍呈阳性表达.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结论脑震荡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nNOS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脑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的变化,探讨nNOS神经元与AD病理过程的关系。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10~12周龄,采用海人酸损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用避暗法和穿梭箱法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n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大鼠模型基底前脑部ChAT神经元数目减少,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达40%(26±3vs43±3,t=2.483,P<0.01),大脑皮质中nNOS神经元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突起显著减少,扭曲变形,断裂,突起上的分支减少,消失,树突缩短,胞体皱缩,胞质浓缩,酶染色深,表现出一系列变性的改变,且神经元数目减少(21±3vs31±4,t=1.906,P<0.05),海马中nNOS神经元形态及数目变化无显著性(18±3vs20±4,t=1.473,P>0.05)。结论nNOS神经元对神经元变性有易感性,nNOS神经元变性参与了AD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合酶(NOS,包括cNOS和iNOS)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即刻和缺血后12 h腹腔注射GM-1,观察GM-1不同时点给药对脑缺血后24 h脑梗死体积、NOS以及NO的作用,并选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作为阳性对照,同样分两个时间点腹腔注射给予AG,比较AG和GM-1两药对脑缺血后24 h NOS和NO的影响。结果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后即刻予GM-1处理可有效地缩小脑梗死体积,抑制iNOS和NO的升高,而缺血后12 h GM-1处理则均无变化;AG组在两个时间点给药都可抑制iNOS和NO的升高。②两种药对cNOS都无明显作用。结论GM-1对缺血侧脑中iNOS的抑制作用受起始给药时间影响,这可能是因为GM-1通过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损伤而间接影响了iNOS的升高,当延迟给药时,GM-1抗损伤能力下降,进而对iNOS的间接抑制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一氧化氮在脑缺血损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高压氧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高压氧的这种作用与一氧化氮是否有关联?其机制有待探讨。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高压氧治疗后表达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西安高新医院检验中心;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材料:取健康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5只,假手术 高压氧组5只,模型组28只,模型 高压氧组28只,后2组又分缺血后5,12,24,72h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7只。方法:①造模:模型组和模型 高压氧组大鼠参照Koizum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并于插入栓子造成缺血1h后抽出栓子。其他2组手术,但不插入栓子。②高压氧治疗:假手术 高压氧组和模型 高压氧组大鼠分别在缺血后2,9,21,45,69h共5次将动物置于高压氧舱内,给予高压氧(0.25MPa绝对压)治疗1h。主要观察指标: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取脑,黄递酶-NADPH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视交叉平面梗死区皮质、视前区、纹状体外侧区和纹状体内侧区域分布及形态的变化。结果:经补充后6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发生形态改变,主要变化为突起减少或消失,细胞由椭圆形、三角形变成圆形,细胞皱缩,胞体着色重,胞核和胞浆均染成深蓝色;形态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在纹状体外侧区最多,其次是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而皮质区较少。假手术组和假手术 高压氧组未见有形态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②模型组脑内形态有改变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表达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多,模型 高压氧组各时间点在皮质、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其表达均比模型组少,但都于缺血后72h至高峰[皮质:(15.46±3.02),(30.52±4.73)个/视野;视前区:(28.56±4.05),(68.81±7.84)个/视野;纹状体内侧区:(21.09±3.83),(45.71±5.24)个/视野;P均<0.01]。结论:高压氧可明显抑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变性,部位主要在皮质、视前区和纹状体内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