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调节性T细胞与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CD25和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阳性(CD4~+ CD25~+FoxP3~+)的调节性T细胞(Treg)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移植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时,CD4~+ CD25~+ FoxP3~+ Treg的数量增加.因此可将其用于预测移植物的转归及判断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联合监测效应性T细胞(Teff)与Treg间的平衡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由于不同免疫抑制剂对CD4~+ CD25~+ FoxP3~+ Treg的影响不同,所以免疫抑制剂对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潜在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载供体源性CTLA4Ig的胰岛细胞通过阻断直接识别途径,诱导异种胰岛细胞抑制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使用本实验小组前期构建的携带供体源性(猪)CTLA4-Ig的腺病毒载体(Adv-pCT-LA4-Ig)转染猪胰岛细胞,植入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建立猪-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监测移植术后大鼠血糖变化及IL-4、γ-IFN的水平变化,检测移植物中pCTLA4-Ig、猪源性胰岛素(p-Insulin)表达情况。结果:1.大鼠血糖在移植术后即开始明显下降,于第3 d左右降至正常,三组大鼠血糖分别在移植术后6、7、35 d左右开始升高;2.三组大鼠术后胰岛平均存活时间为7.43±1.72 d、7.22±1.72 d、34.50±4.14 d,实验组胰岛细胞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3.细胞因子变化:(1)γ-IFN:对照组在移植术后第1 d开始轻度升高,于第3 d后开始明显升高,第7 d达到高峰,此后缓慢升高;实验组在移植术后第1~28 d波动较小,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在移植后第28 d开始上升,第35 d开始急剧上升;(2)IL-4:实验组在移植术后第1 d开始下降,第7 d达到谷值;对照组在移植术后第3~5 d轻微上升,在移植后第28 d开始下降至移植术前水平,第35 d开始急剧下降;4.病理学检查:实验组移植物无明显破坏,炎细胞浸润不明显;免疫组化可见大量pCTLA4-Ig、p-Insulin表达。结论:转染供体源性CTLA4-Ig的胰岛细胞通过阻断直接识别途径,可诱导异种胰岛细胞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
T细胞疫苗联合环孢素A抑制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特异性T细胞疫苗接种联合环孢素A(CsA)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LOU/CN大鼠的脾细胞免疫CHN大鼠,取后者脾细胞活化所制备的T细胞疫苗对肝移植受体的CHN大鼠进行免疫,移植时联合CsA,以大鼠肝移植后的存活时间、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微量细胞毒测定对该方法抗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加在证实。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T细胞疫苗接种联合CsA使肝移植大鼠存活期明显延长(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排斥反应指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细胞疫苗接种联合CsA能显著延长异品系大鼠肝移植的存活期,有明显的抗排斥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4.
辐射一方面可以造成组织损伤 ,另一方面 ,恰当利用辐射可以治疗许多应用常规药物难以治疗的疾病。从异体移植的早期 ,科学工作者就开始探索如何应用辐射来预防及治疗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异体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免疫排斥反应 ,参与免疫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 ,它启动并参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目前应用于异体移植领域的辐射主要有X射线、γ射线及紫外线等。淋巴细胞是辐射最敏感的细胞群体 ,对淋巴细胞的调控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 ,延长移植物成活。辐射运用于移植领域 ,目前已…  相似文献   

5.
宫内注射胎肝细胞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宫内注射胎肝细胞对大鼠移植免疫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将LOU/CN大鼠的胎肝细胞注射子宫内CHN胎鼠的腹腔。以分娩7-9wk龄时的CHN雄性大鼠作为受体,LOU/CN雄性大鼠作为供体,进行原位肝移植。观察受体大鼠存活时间,并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查移植排斥反应状态。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宫内注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显示,移植排斥反应被明显抑制(P<0.01)。结论:胎肝细胞宫内注射于胎鼠可延长大鼠肝移植的存活期,使移植排斥反应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供体凋亡脾细胞输注诱导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供体凋亡细胞输注诱导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以直线加速器照射诱导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凋亡.将糖尿病SD大鼠分为4组,分别经阴茎背静脉输注Hanks液、供体正常脾细胞、供体凋亡脾细胞、供体坏死脾细胞,7天后于肾包囊进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测定血糖变化,观测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移植耐受的状态.结果 预输注供体凋亡脾细胞能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存活时间达31天),并使受体鼠对供体鼠的MLR明显减弱.结论 供体凋亡细胞输注能够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岛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用抗人分化抗原簇(CD)4+T细胞抗体标记的纳米免疫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作为MRI生物探针,诊断胰岛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27只BALB/C裸鼠,每只左肾被膜下移植分离纯化后的猪胰岛细胞2000个,3周后MRI可观察到肾包膜下移植物大小,然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6只).将人T淋巴细胞注入实验组鼠腹腔内重建人的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其中20只重建成功.实验组动物免疫系统重建前及重建后3、7和14 d,经尾静脉注射纳米免疫SPIO,30 min后行MRI T2WI,观察移植物的MRI信号改变.MRI结束后立即安乐死方法牺牲动物,取下左肾行移植物病理组织检查;对照组动物胰岛细胞移植后,不进行免疫处理,与实验组动物相同时间点给予相同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用临床诊断一致性检验计算MRI对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Youden指数和符合率.结果 2组动物在移植胰岛细胞3周后MRI可显示移植物.实验组BALB/C裸鼠,重建免疫系统前及重建成功后3 d注入纳米免疫SPIO,MRI移植物局部未见异常信号;免疫系统重建成功后7 d,MRI显示移植物对应区域信号减低,苏木精.伊红及CD4+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物局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对照组动物移植物所有MRI均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移植物局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MRI对免疫反应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和符合率分别为:(72.96±0.24)%、100%、0.73±0.24、(88.46±0.13)%(Kappa值为0.76).结论 通过抗人CD4+T细胞抗体标记的纳米免疫SPIO牛物探针MRI,可以检查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并能早期、实时、无创性的对移植受体免疫排斥反应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金海龙  石炳毅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410-1412
减少移植排斥反应发生,使受者达到免疫耐受是器官移植领域长期寻求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化学类免疫抑制剂减轻移植排斥反应,但明显的毒副作用影响其临床应用。生物制剂类免疫抑制剂通过其特异性的结合作用,清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1〕。  相似文献   

9.
羟基喜树碱诱导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纯系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行异体颈部心脏移植,移植后受者大鼠接受不同剂量羟基喜树碱(HCPT)、环孢素A(CsA)治疗或二者联合应用。应用RT-PCR方法检测移植物内及受者脾内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观察HCPT和CsA在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并探讨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显著延长。[HCPT2.0mg/(kg·d)]组中3/10和[HCPT1.0mg/(kg·d)+CsA10mg/(kg·d)]组中5/10受者大鼠形成特异性免疫耐受。耐受组IL-4、IL-10mRNA表达明显高于排斥组,而IL-2、IFN-γ明显低于排斥组。受者脾内细胞因子表达量近似于移植物内。提示大剂量NCPT或小剂量HCPT与CsA合用可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细胞因子偏向Th2亚类是免疫耐受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活化T细胞抗原p140在肾移植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P140的表达,并用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排斥反应。结果表明,P140在肾移植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T细胞有弱表达,存在排斥反应时表达增强,提示P140为一种新的移植抗原诱导的T细胞活化分子;P140在肾移植患者排斥反应时表达增强,有可能成为特异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同种骨髓移植后出现的贫血,为移植物排斥宿主(GVH)反应的后果之一。GVH反应在本质上为移植物内免疫活性细胞对受体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淋巴细胞对移植骨髓红系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某些作者已有报告,然而其病理组织学依据和淋巴细胞输入后的反应性动态变化则很少报导。因此本文着重从病理组织学方面观察照后移植  相似文献   

12.
蔡明  石炳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2):1121-1122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不可逆性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好方法 ,但是排斥反应和长期全身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副作用仍然限制器官移植的长期存活。基因治疗通过传递免疫调节活性分子到移植物本身或受体接受移植物的部位 ,调节移植物微环境的免疫反应或促进诱导免疫耐受 ,防止移植物排斥反应 ,要比目前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有更多的优点。1 基因治疗防止急性排斥反应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基因载体传递 1个或几个免疫调节基因到移植物或移植物周围 ,减少移植物的免疫原性和 (或 )改变局部的免疫反应微环境以达到局部免疫抑制的目的。也就是说 ,或者…  相似文献   

13.
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综述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阐述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的机制和方法。介绍一些具体方案,包括建立异基因骨髓嵌合体,阻断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和转基因技术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并对临床免疫耐受的前景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LA4I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效应。方法: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以RT-PCR、免疫细胞化学、蛋白印迹法检测CTLA4Ig的表达情况,MTT法、ELISA法观察转染上清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中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转染组及转染后传两代BMSCs中检测到CTLA4Ig基因的转录,CTLA4Ig弥漫表达于细胞浆;转染后检测培养上清CTLA4Ig即呈阳性,72h达高峰,传一代培养上清中仍可检测到;转染上清对淋巴细胞的增殖、IL-2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CTLA4Ig重组腺病毒能有效介导CTLA4Ig基因在BMSCs中的表达。且CTLA4Ig能有效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小鼠肾炎的发生机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DBA/2→B6D2F1(DBA/2J×C57BL/6)移植小鼠模型,通过尿蛋白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确定小鼠肾炎的发生;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以及实时定量PCR分析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小鼠肾炎发生过程中T、B淋巴细胞的活化情况,以及靶组织器官中各种因子或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同系基因型移植对照组(B6D2F1→B6D2F1)小鼠相比,异体移植实验组(DBA/2→B6D2F1)小鼠脾细胞中CD4+CD69+、CD8+CD69+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增加,B220+I-Ab+双阳性细胞的I-Ab表达显著增强,提示T、B淋巴细胞的活化;另外,在实验组小鼠肾组织中,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以及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表达上升;炎性细胞因子(如IL-6、IL-1β)表达显著增强;促纤维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以及纤维增生相关蛋白如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提示组织炎症以及纤维化的发生。结论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肾炎发生可能与激活淋巴细胞以及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生长因子的分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测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上CTLA-4、HLA-DR分子的表达特征,探讨CTLA-4、HLA-DR表达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入组38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其中16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急排组),22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稳定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HLA-DR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急排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此外,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与肝功指标ALT、AST呈明显负性相关.结论 肝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其可能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C4d在难治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体液性排斥反应在移植肾丢失中的可能性作用。方法选择因难治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兔抗人C4d多克隆抗体对标本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4d在失功移植肾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失功移植肾的存活时间,分析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结果 40例失功移植肾标本中,C4d阳性17例(42.5%)。40例移植肾存活时间:2周~110个月,平均为(35.0±7.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C4d阳性移植肾存活时间为(39.2±8.3)个月,C4d阴性移植肾存活时间为(65.7±6.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 9)。结论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彦  梁艳  刘煜 《武警医学》2013,(12):1066-1068,1072
目的 研究比较肝移植前后人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探索人肝脏移植后免疫排斥和耐受反应的机制.方法 用Aurum Serum Protein Mini Kit对血清预处理,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Image Master 2D Platinum分析凝胶图谱.结果 建立了移植前和移植后24 h、10 d、30 d的人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与移植前相比,共筛选出明显表达差异的蛋白质斑点15个,其中在移植后蛋白斑点表达上调的14个,表达下调的1个.结论 初步建立了肝移植后的人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和免疫排斥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可诱导共刺激因子在调节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T细胞表面受体中,除TCR外,CD28和CTLA-4在调节T细胞的免疫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它们均为共刺激信号,在调节T细胞活化中起重要作用,CD28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中起加强T细胞功能的作用。而CD28的类似物CTLA-4与CD28的作用则刚好相反,在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中起负调节作用。由于CD28和CTLA-4的相互作用,而使免疫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中,最近人们发现了可诱导共刺激因子(ICOS),它也是CD28的类似物,在调节T细胞对外来抗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补体片段C4d与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机制同时参与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体液性排斥反应在不同实体器官移植中的表现及发生几率不同,如何诊断和监测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目前移植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某些移植物毛细血管内C4d的沉积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1],从而为移植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诊断标记物。本文就不同实体器官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特点、C4d的特性以及其在不同实体器官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一综述。1不同实体器官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特点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