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的应用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2月~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手术前2天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除了不接受心理干预外,其余手术前准备工作与干预组基本无差别。结果焦虑情况,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前30 min血压心率比较,干预组病人手术前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针灸联合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病人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穴位针灸,2组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膀胱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2组病人干预后膀胱容量、自行排尿频次、残余尿量及导尿间隔时间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膀胱容量、自行排尿频次、残余尿量及导尿间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干预后躯体、社会、心理及物质功能等纬度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躯体、社会、心理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针灸联合膀胱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膀胱功能,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病人焦虑与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术前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乳腺癌手术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准备及护理,观察组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焦虑值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即刻与手术切皮时脉搏、血压的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焦虑值与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手术病人,根据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进行心理干预,可减轻病人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有效地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甲状腺癌病人的抑郁、焦虑、恐惧情绪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73例围手术期甲状腺癌病人随机分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焦虑、恐惧情绪的改变程度.结果试验组各个因素干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只有恐惧因素有显著性差异,其它因素无差异.干预后各个因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各因素分值≥50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前试验组中各因素分值≥50者明显多于干预后,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干预在缓解甲状腺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门诊健康早孕妇女14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对照组70例.干预组在手术前半小时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除不接受心理干预外,其余条件与干预组基本相同.结果干预组术中疼痛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人工流产手术病人采取心理干预,可减轻手术时疼痛程度,有效地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期心理护理对胸心外科手术病人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行胸心外科手术病人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期心理护理.连续干预2周后,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程度,并比较2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病人干预前社会功能、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社会功能、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干预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各维度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心理护理应用于胸心外科手术病人,可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干预对乳腺癌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以心理行为评定量表为指标对两组病人进行测量。结果:手术前干预组病人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乳腺肿瘤患者等待病理期间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等待快速病理期间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二组患者入室及干预后生命体征变化和焦率恐惧程度.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程度和生命体征测定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室护士在乳腺肿瘤患者等待病理回报期间给予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应激反应,顺利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研究膀胱肿瘤术后护理干预,进而明确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术后起的作用,使其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膀胱肿瘤手术并接受手术后护理干预的64例患者,将这64例患者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进行术后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得出经过膀胱肿瘤术后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恢复速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复发率仅为百分之十二.结论:膀胱肿瘤术后护理干预有一定临床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可以在临床得到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5例在门诊预约手术的病人预约手术时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入院后即对两组病人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填写,然后对两组病人都进行常规的术前宣教,干预组的病人术前宣教后,另加了20~30min的术前访谈(即接受心理干预),术前30min再进行一次SAS测评和测量心率和血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焦虑值、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经统计学t检验:干预组病人的术前焦虑值、心率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术前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使其处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减少手术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各项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指标下降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按贯序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术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采用状态焦虑特质问卷(STAI)对两组患者手术预约时、术前1 d的心理指标进行评价,并对患者预约手术时至入室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所有患者预约手术时平均STAI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提示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术前1 d干预组平均ST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约手术时至入室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支持性心理干预对降低胸外科患者术前心理应激水平,稳定生命体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婵玲  陈静  孙业安 《吉林医学》2013,34(19):3875-3876
目的:探讨手术当天术前心理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的意义。方法:设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提供常规的心理护理,试验组除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外,术前当天由手术室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测得的焦虑值、心率、血压及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焦虑值、心率、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术前再次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有利于麻醉平稳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心理护理在喉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喉癌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探讨心理护理方式及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8例喉癌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实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实行常规护理;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恐惧感、焦虑感、悲观情绪、害怕术中疼痛),测量术前和入手术室后的血压和脉搏。结果:实验组恐惧感、焦虑感、悲观情绪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血压、脉搏升高幅度较大(P〈0.05)。结论:合理而有效的护理方式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王桂书  陈莉  李君惠 《西部医学》2010,22(10):1947-1948
目的评估心理干预对于择期肝胆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对341例择期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3例)和对照组(168例),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3次连续性焦虑评定,时间为入院时,术前1天,出院前。对两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被测患者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术前1天焦虑最明显。两组入院时的焦虑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前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为轻(P〈0.01)。结论择期肝胆手术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但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术前的焦虑程度,有利手术的实施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科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0例儿科患者,依照患儿年龄平均分为两组,a组:0~3岁,100人;b组:4~7岁,100人;然后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将a、b组各分为试验组(al、b1),每组50例,依照患儿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相应的对照组(a2、b2),则只进行一般的术前准备,对患儿在手术前后的配合程度、恐惧感、手术前后血压和脉搏变化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总结儿科患者不同时期心理护理经验和心理特点。结果:经过心理护理的试验组患儿和未进行心理的对照组患儿对比发现,接受心理护理组患儿的精神状况和手术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手术前后患儿恐惧感比未经心理护理的患儿低(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手术前后的血压以及脉搏差异明显,试验组患儿血压稳定率及脉搏稳定性都好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时期儿科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与合理的心理护理工作对于患儿的疾病治疗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提高患儿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率。  相似文献   

17.
骨科病人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骨科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和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骨科手术病人106例,年龄29~68岁,平均(42±15.4)岁。其中,男72例,女34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各3例。对心理干预组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卫生宣教。结果经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建立良好手术环境,既可以减少手术病人的焦虑程度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又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护环境,进而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骨肿瘤患者由于肿瘤长期压迫神经所致的疼痛使得患者内心十分痛苦,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既希望早日手术又担心失去肢体而致残,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对骨肿瘤微波灭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对116例患者分组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方法,观察对象为2009年10月份前行微波灭活手术的58例患者。干预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对该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心理干预;观察对象为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行微波灭活手术的58例患者。结果干预组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及血压、心率的变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全程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微波灭活骨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对身体的不良刺激及患者对骨肿瘤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腋臭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身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心理干预组(n=32)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2),并测定两组心理干预术前1 d(T1)、术中(T2)与术后1 h(T3),术后3 d(T4)的血压、脉率、呼吸、精神状态、心理压力、情绪等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两组在T2、T3、T4时段的血压、心率、呼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情、主观情绪波动变化较对照组明显稳定。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降低腋臭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反应及心血管应激性,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行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术前2天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以确定冠脉病变程度、狭窄程度,并行介入治疗。观察术后肌酐水平,随访术后1月心功能改善情况,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结果治疗组共完成完全血运重建38例,对照组共完成完全血运重建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术后肌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对缺血性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应用左西孟旦,可增加患者耐受力,从而增加患者完全血运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肾功能水平,以最大程度挽救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