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离并鉴定马蹄莲中烷烃。方法将乙醇提取物用硅胶柱分离得到烷烃,其化学结构经UV、IR、1H—NMR 、13C—NMR及GC—MS波谱分析确证。结果从马蹄莲中分离得到五种烷烃化合物:十八烷烃、二十烷烃、二十三烷烃、二十四烷烃、二十七烷烃。结论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马蹄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离鉴定大豆胚芽中异黄酮的组成。方法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大豆胚芽中分离异黄酮,利用MS,^1H—NMR,^13C—NMR鉴定得到的异黄酮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到两个新异黄酮化合物,这2个异黄酮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64,经鉴定为6″-β-D-阿拉伯糖-染料木素葡萄糖苷(I),6″-β-D-木糖-染料木素葡萄糖苷(Ⅱ)。结论 这两个化合物在大豆中为首次分离到,也是两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圆盖阴石蕨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甲醇提取,硅胶注色谱分离,IR、MS、^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圆盖阴石蕨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4-甲酰基羽扇豆酮、本栓酮、3,15-木栓二醇、十八碳酸、三油酸甘油酯和豆甾醇。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瓜蒌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追踪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IR、^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研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5,5‘-双氧甲基呋喃醛(Ⅱ),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Ⅲ),4-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Ⅳ),4-羟基-烟酸(Ⅴ),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Ⅳ、Ⅵ、Ⅵ均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徐静  管华诗  林强 《医学教育探索》2007,(10):1450-1452
目的研究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UV、IR、ESI—MS、^1H—NMR、^13C—NMR、Dept90、Dept135、^1H-^1H COSY、^1H-^1H NOESY、HMQC、HMBC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和鉴定出一种新化合物。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表二氢羟基马桑毒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离并鉴定马蹄莲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将碱性提取物用中性氧化铝、硅胶柱色谱和HPLC色谱等技术,分离得到活性成分,它的化学结构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波谱分析确证。结果与结论 从马蹄莲碱性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抗菌活性的化合物为六次甲基四胺。该化合物系首次从马蹄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 var. nuda Nakai)乙酸乙酯部位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白背叶楤木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五烷醇(pentadecanol,1)、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e,2)、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3)、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4)、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5)、balansenate Ⅰ(6)、壬二酸二甲酯(methyl azelate,7)、α-亚麻酸甲酯(methyl linolenate,8)、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9)、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10)、豆甾醇(sitosterol,1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stigmasterol,13)、 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结论 化合物1~8、1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11~13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2~13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牛磺蟒胆酸类似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氧胆酸钠为起始原料,采用Fe^2 /O1反应体系进行羟化反应,得到蟒胆酸类似物(3α,12α,15α—三羟基—5β—胆烷—24酸),收率约28%。再经甲酰化,最后在碱性介质中与牛磺酸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牛磺蟒胆酸类似物,收率约为50%,它们的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等光谱测试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9.
樊子东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22-25,27
目的:拟从离舌橐吾根茎中提取分离出倍半萜类化合物,为其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粉碎离舌橐吾根茎,然后用乙醇浸取得到浸膏,然后采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在低温条件下浓缩得到提取物,最后通过硅胶柱和一系列比例不同的洗脱剂洗脱,得到的馏分用薄层色谱法来合并,最终得到单体,再利用TLC来分析单体成分的纯度,利用NMR(^1H、^13C-NMR、DEPT)等色谱方法来鉴别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离舌橐吾根茎中分离提取到3种化合物,一种为倍半萜(化合物I),另两种为十八碳酸类(化合物Ⅱ、Ⅲ)。结论:3种化合物均为从离舌橐吾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药琐琐葡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Vitis amurensis Rup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IR、^1H-NMR、^13C-NMR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lic acidⅠ)、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Ⅱ)、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 acidⅢ)。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叶唐松草Thalictrum elegans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DEPT,HMBC)分析鉴别以及与文献、已知化合物对照。结果 从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thalimicrinone(I),thalactamine(Ⅱ),1,2,3,10-四甲氧基-9-羟基-4,5.6.6a-脱氢-7-阿朴芬酮(Ⅲ),小檗碱(Ⅳ),对羟基苯甲羧甲酯(V)和10-二十九碳醇(Ⅵ)。结论 化合物I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其他已知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羊齿天门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 Ham,ex D.Do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5个蜕皮甾酮类化合物:β-ecdysterone(1)、25-hydroxydacryhainansterone(2)、stachystemneB(3)、5-deoxykaladaslemne(4)、calonystemne(5),2个木脂紊类化合物:syrl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6)、(+)-nyasol(7),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1-O-femloylglyceml(8),p谷甾醇(9)和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的化学成分,寻找更多有活性的生物碱类物质。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氧化铝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有关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IR,ESI—MS,^1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乌头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13-二乙酰基-14-羟基-2-异丁酰基-赫替新(11,13-diacetyl-14-hydroxy-2-isobutyryl hetisine,Ⅰ)、关附庚素(guan—fubase G,Ⅱ)、关附己素(guan—fu base F,Ⅲ)、关附Z素(guan—fu base Z,Ⅳ)、关附壬素(guan—fu base I,Ⅴ)、关附子素(guan—fu baseK,Ⅵ)、关附胺醇(guan—fu aminealcohol,Ⅶ)。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天然产物,命名为关附巳素(guan—fu base P),首次报道其氢谱和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离鉴定甘遂Euphorbia kansui中巨大戟萜醇(ingenol)型二萜酯类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波谱技术,尤其是2DNMR技术(^1H-^1HCOSY,HSQC,HMBC和NOESY实验)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巨大戟萜醇型二萜酯,确定了其中两个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巨大戟萜醇—3—2’E,4‘Z癸二烯酯—20—乙酸酯[3—O—(2’E,4‘Z—decadienoyl)—20—O—acetylingenol](Ⅰ)和甘遂大戟萜酯C(kansuiphorin C)(Ⅱ)。结论 首次报道了I的全部NMR数据和Ⅱ的碳谱数据,并利用多种2DNMR技术对Ⅰ和Ⅱ的全部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盾叶薯蓣的水溶性化学成分,寻找活性物质。方法用系统溶剂提取,色谱法分离,光谱法鉴定结构,如:^1H—NMR、^13C—NMR135DEPT、HMQC、HMBC、TOCSY。结果从盾叶薯蓣的水溶液中分离到-个薯蓣皂苷、一个苯苷类化合物、一个生物碱类化合物。薯蓣皂苷经测定分析,鉴定为26-O-(β-D-葡萄糖)-(25R)-furost-5-en-3β,26-diol-22-OMe-3-O-{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结论经文献检索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盾叶薯蓣皂苷E(zingierenin E),另两个化合物在盾叶薯蓣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毛叶楠臭椿Ailanthus triphysa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IR,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 从毛叶楠臭椿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包括3个酚性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儿茶酸-(4a→6)-儿茶酸(I)、(—)-儿茶酸(Ⅱ)、原儿茶酸甲酯(Ⅲ)、齐墩果-12-烯-3,11-二酮(Ⅳ)、β-香树素(V)、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Ⅵ)、4,6,7-三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Ⅶ)、东莨菪内酯(Ⅷ)、正三十四烷酸(Ⅸ)、甘油-2-三十二烷酸(X)、β-谷甾醇(Ⅺ)、胡萝卜苷(Ⅻ)、硬脂酸(Ⅻ)。结论 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马蹄参Diplopanax stachyanthus叶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化合物。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e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马蹄参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分别为:β—谷甾醇(Ⅰ)、白桦脂酸(Ⅱ)、齐墩果酸(Ⅲ)、熊果酸(Ⅳ)、胡萝卜苷(Ⅴ)、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Ⅵ)、3,3′,4′—三甲氧基鞣花酸(Ⅶ)、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Ⅶ)、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Ⅸ)和3,3′,4′—三甲氧基鞣花酸—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结论 化合物Ⅰ~Ⅵ和Ⅸ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诃子中主要可水解丹宁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道诃子中3种主要可水解丹宁:诃子酸(chebulinic acid)、诃黎勒酸(chebulagic acid)及chebulanin的波谱数据。方法 利用凝胶色谱技术从诃子中分离得3种成分,应用^1H-^1H COSY、HMQC及HMBC技术归属其NMR信号。结果 得出了3种成分的UV、IR、^1h和^13CNMR数据。结论 首次对上述3种成分的^13CNMR信号进行了明确归属。  相似文献   

19.
华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华紫珠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用IR、MS和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齐墩果酸,熊果酸,槲皮素,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结论所得到的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苍耳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苍耳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苍耳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β-豆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羽扇豆醇十六酸酯(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东莨菪内酯苷(5)及二十七酸(6).结论:化合物3~6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