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中低血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术前GCS评分,瞳孔,血压,甘露醇使用,术中麻醉诱导、过度通气、低血压、控制性升压、梯度降低颅压等12项指标作为自变量。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存活者ICU时间、出院时Glasgow结果分级(GOS)等预后指标为分组依据(因变量)。统计分析组间各自变量差异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具有差异性自变量是否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月内死亡41例(23.2%),134例存活超过1月,存活患者出院时GOS评分1~3分44例,4~5分90例。术中低血压与术后1个月死亡率及存活者ICU时间相关,与出院GOS评分无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与其他影响因素,如瞳孔、术前GCS等共同分析时,术中低血压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的标准。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低血压与死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独立的影响因素,受到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对术中低血压进行预防或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与否的预后差别,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改进此类患者围术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97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分为合并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合并心血管疾病组,收集其围术期临床资料、入出院时的神经系统相关功能评估、出院后1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指标。分析的主要终点指标为出院后1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次要终点指标为ICU停留时间、出院时神经功能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结果:最终纳入241名患者,两组一般资料中除了年龄因素外均无差别,出院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的ICU停留时间、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36,P=0.011,P=0.005)。以主要终点指标出院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因变量调整年龄项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预后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和入院神志相关(P=0.001)。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术后是否控制好心血管事件分组,在组间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6,P=0.001)。结论: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均差。术后控制好心血管事件可能降低其病死率,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对于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CAE组和非CAE组。收集其围术期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和入出院时的神经系统相关功能评估,并随访患者术后1年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和死亡率。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1年的死亡。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出院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共有3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CAE组20例(5.5%)、非CAE组341例。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病史或其他术后不良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E组术后1年死亡率(20.0%;95% CI:0.8%~39.2%)高于非CEA组(5.6%;95% CI:3.1%~8.0%;P=0.01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急诊入院、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手术时间、动脉瘤部位和术前心血管病史后,术后Clavien-Dindo分级≥Ⅱ的CAEs仍与术后1年死亡率独立相关(OR=3.670;95% CI:1.037~12.992;P=0.044)。CAE组术后1年GOS也更低(P=0.002)。但两组在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出院时GC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可能是术后1年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Han RQ  Li SR  Wang BG  Wang EZ  Liu W  Wang S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286-289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采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前、后体循环及载瘤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研究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 30例 ,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异氟醚降压组 (15例 )和异氟醚非降压组 (15例 )。非降压组术中吸入 1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降压组行异氟醚控制性降压 ,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 30 %~ 4 0 % ,夹闭动脉瘤后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 ,终止降压。分别于降压前、降压后 30min、动脉瘤夹闭后即刻、停止降压后 30min(非降压组于相应时间 )测定循环指标变化 ;于切皮前、动脉瘤夹闭后即刻、2h、4h取脑脊液测定S10 0B蛋白含量 ;于动脉瘤暴露后夹闭前后测定载瘤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主要分支血管的血流速度 ;并于术后 1周随访病人 ,记录有无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  (1)异氟醚降压后 30min ,平均动脉压由诱导前的 95mmHg± 12mmHg (1mmHg =0 133kPa)降至 5 9mmHg± 5mmHg,停止降压后 30min血压回升至 75mmHg± 8mmHg。降压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收缩速度下降 ,但心率及心输出量均无明显变化。 (2 )降压组在动脉瘤夹闭后 4h脑脊液中S10 0B浓度明显升高 (F =17 4 95 ,P =0 0 0 0 ) ,显著高于未降压组 (t=2 8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性气管插管患者81例,随机分成MF(咪达唑仑+芬太尼)组(n=41)和MK(咪达唑仑+氯胺酮)组(n=40)诱导麻醉实施气管插管.记录患者插管前及插管10 min后BP、HR、RR及SpO2的绝对差值、入ICU最初24 h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低血压等不良事件及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进行安全评价.结果 MK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M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下降以MF组SBP(收缩压)下降最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MF组(41.5%)与MK组(2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低血压与咪达唑仑用量无相关性(r=-0.147,P=0.192).其他不良事件除心律失常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入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两组相似(P>0.05).困难气管插管两组患者均近半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能减少咪达唑仑用量,降低其低血压发生率,气管插管并发症未见增加,临床实施具有可行性.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最适剂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彦 《吉林医学》2013,34(13):2436-243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瞬间阻断及缺血再灌注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26例,随机抽取13例于动脉瘤夹闭瞬间阻断及缺血再灌注期行亚低温(5.7±2.9 h)处理。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0℃~36.0℃,脑温为32.0℃~35.0℃。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以及脑组织氧分压(PbrO2)、脑组织温度(BT)和失血量。对照组13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0℃~37.2℃,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脑保护组手术完成顺利,术中ICP、血糖、血乳酸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而PbrO2则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运动神经功能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确可明显降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2例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或七氟醚,术中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并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结果52例手术全部实施控制性降压麻醉,51例实施动脉瘤颈夹闭术,1例实施动脉瘤包裹术。术毕13例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导管,其余均未清醒带管回ICU或神经外科ICU。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衡好,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缪洪平  唐俊  牛胤  林江凯  陈志  冯华  朱刚 《重庆医学》2015,(27):3785-378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室50例术中应用荧光血管造影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术中动脉瘤夹闭前后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后行头颅 CT 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格拉斯哥(GOS)评分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颈残留3例,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临近分支血管狭窄各1例,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假阴性”2例,均根据情况调整动脉瘤夹,再次荧光造影证实动脉瘤夹闭满意,术后复查 CTA 和(或)DSA 证实术中荧光血管造影结果。随访40例患者(3~6个月)GOS 评分5分30例,4分7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对于术中判断动脉瘤夹闭情况、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临近分支通畅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使用七氟烷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中对病人进行控制性降压时病人的脑耗氧量的变化.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病人中选择90人,在其手术中使用七氟烷降压,记录麻醉开始前、开始降压前、降压过程中、降压结束后病人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降压开始前、降压进行过程中、降压结束后病人的动脉和静脉的血氧分压较麻醉前有了非常明显的升高,P<0.05;各个时间段病人的心率均没有太大的变化,P>0.05;动脉与静脉血液中氧气含量的差值以及脑组织氧气的吸取率全部明显的较麻醉开始前低,P<0.05.结论:将七氟烷应用到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控制性降压中可以有效的减少血压降低之后病人大脑中氧气的代谢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丁耀茂  林红  丁伟 《河北医学》2011,17(2):170-172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实施控制性降压,评估降压效果. 结果: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患者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Glasgow 昏迷分级(GCS)中运动评分与重型颅脑外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患者死亡率及愈合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运动评分应用于院前评估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sTBI患者出院病历,统计患者到达急诊室时的GCS评分。预后指标包括ICU死亡率,存活者(生存时间超过1个月)ICU时间、出院时的Glasgow结果分级(GOS)、伤后第6个月的GOS。结果: 本组患者共140例,65例(46.4%)在ICU治疗期间死亡,入院时总GCS评分及睁眼、言语和运动评分与ICU死亡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评分越低,死亡率越高,其中最为相关的是总GCS、运动评分。生存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中,运动评分与出院时GOS和伤后第6个月GOS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评分越高,愈合结果越好。结论: GCS中运动评分与sTBI患者死亡率和愈合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可以替代总GCS,作为院前评估指标。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病情分级,0级11例,Ⅰ级7例,Ⅱ级30例,Ⅲ级25例,Ⅳ8例,Ⅴ级1例;SAH患者早期(≤3 d)手术21例,中期(4 d~2周)手术15例,延期(>2周)手术35例.患者出院时疗效按GOS分级标准进行预后评定.结果 82例患者共发现85个ACo AA并全部夹闭,同时切除动脉瘤3个,穿刺及切开清除血栓11个.术中15个(占17.6%)动脉瘤发生再破裂.术中临时阻断73例次,最短阻断时间2 min,最长达40min,平均9.26 min.根据GOS评分,总预后良好率79.3%(65/82),轻残率12.2%(10/82),重残率3.7%(3/82),植物生存率0%,病死率4.9%(4/82);其中,早期、中期和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5.7%、73.3%和82.3%;0级~Ⅴ级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0.9%、85.6%、86.7%、84.0%、25.0%和0.0%.55例患者出院时或出院后3月内复查DSA或CTA均证明瘤蒂夹闭或动脉瘤消失,50例自术后随访4月至7 a,1例动脉瘤复发.失访32例.结论 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翼点入路可以满足不同瘤体指向、位置、大小前交通动脉瘤的夹闭且夹闭瘤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易行、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在具备手术条件下,前交通动脉瘤无论病情分级高低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局部脑血流 (rCBF)的影响 ,将 2 0例病人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异氟醚组 (A组 ,n =1 0 )和尼莫地平组 (B组 ,n =1 0 )。A组用异氟醚吸入降压 ;B组用尼莫地平静脉注射 ,继以持续泵入降压 ,2组均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在 8.0~ 8.7kPa(60~ 65mmHg)。动脉瘤夹闭后 ,2组均停止降压 ,并用罂粟碱浸泡术野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局部rCBF的变化。结果 :2组在降压前后rCBF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与动脉瘤夹闭前相比 ,夹闭后A组rCBF明显减少 (P <0 .0 5 ) ,B组rCBF变化不大 (P >0 .0 5 ) ;应用罂粟碱后 ,2组rCBF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其中A组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 ,用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 ,rCBF的变化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夹闭和栓塞两种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12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2组,显微瘤颈夹闭组90例,血管内栓塞组33例.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对治疗方式、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动脉瘤尺寸、部位、数量、Hunt分级、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研究,明确影响脑血管痉挛及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子.结果 在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组中,100%的患者发生了脑血管痉挛,75.6%的患者发生了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在血管内栓塞组中,84.8%的患者发生了脑血管痉挛,45 5%发生了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年龄较大,小动脉瘤,发病至入院时间短,Fisher 分级3、4级,Hunt和Hess分级Ⅲ、Ⅳ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动脉瘤位于后循环,Hunt和Hess分级Ⅱ、Ⅲ、Ⅳ级.结论 和显微瘤颈夹闭术比较,血管内栓塞治疗术所致脑血管痉挛程度较轻,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早期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搭桥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辅助效果。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2 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实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80 例患者, 术后早期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8 cmH2O)40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常规PEEP(5 cmH2O)进 行压力支持的患者4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期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碳酸氢根及标准碱剩余, 两组初始潮气量、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机械通气时间、再次调节PEEP 及氧浓度例数;两组并发症(肺水 肿、肺损伤、围术期呼吸功能不全、低血压、二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情况、收缩压、心率、ICU 停留时间。 结果 两组初始PEE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3 次血气分析(pH,PO2,PCO2,sBE, HCO3 -),再次调节PEEP 和氧浓度的例数、低血压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围术期呼吸功能 不全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初始潮气量、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收缩压、心率、肺 损伤、肺水肿,二次插管人数及气管切开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搭桥脏术后肥胖患 者早期给予较高PEEP 能取得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Debrisoquine, guanethidine and bethanidine may produce troublesome hypotensive symtoms related to exertion. Thirteen patients with such symptoms were exercised on a treadmill and the response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irty patients without these symptoms, who were exercised to the same extent. There was a slight drop of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s on standing in both groups, but after exer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drop of systolic pressure in the group with symptoms than in the asymptomatic group. The diastolic pressure after exer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group with symptoms. It was impossible to predict from the standing blood pressure levels at rest which patients would develop hypotensive symptoms after exertion. All three drugs had a similar negative chronotropic effect at rest and on exercise. It is suggested that patients are exercised during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order to identify those prone to exertional hypotension. Patients with such hypotension should be exercised on each attendance before the blood pressure is measured. Treatment other than postganglionic sympathetic blocking drugs should be employed whenever possible in patients with milder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17.
汪小湘 《中外医疗》2013,32(6):11-12
目的研究探讨脑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手术治疗前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将到该院就治的5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术前采用咪唑安定麻醉,B组术前采用瑞芬太尼麻醉,两组均于钳夹动脉瘤前加深麻醉,并给予尼卡地平进行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B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导管拔除、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1)。结论脑动脉瘤夹闭手术麻醉的重点在于保证患者在诱导期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瑞芬太尼较咪唑安定麻醉效果好,其既能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又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机器人肝胆外科手术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患者中使用乌拉地尔控制性降压对每搏量变异度 (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预测输液反应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80例,使用乌拉地尔进行控制性降压[泵速为6.0~7.0 μg/(kg.min),降压范围为10%≤Δ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AP)≤20%],并按照是否有原发性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25)和非高血压组(n=38)(剔除了部分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在反Trendelenburg体位下建立人工气腹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记录输液前后心率(heart rate,HR),SAP,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量(stroke volume,SV),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和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然后以SVI 变化百分比ΔSVI≥10%为有反应,绘制SVV判断扩容效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机器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反Trendelenburg体位及气腹条件下,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使用乌拉地尔后SVV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和诊断阈值。结果:在使用乌拉地尔进行控制性降压的患者中,高血压组SVV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诊断阈值为13.5%;非高血压组SVV的ROC曲线下 面积为0.832,诊断阈值为15.5%。结论:机器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在反Trendelenburg体位和固定气腹压下应用乌拉地尔进行控制性降压后,SVV均能准确预测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的容量状况,其中非高血压组的SVV诊断阈值高于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炎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4例脓毒症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治疗+Dex组(Dex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收集两组基础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入住ICU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基础病、感染部位;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CD4+T、CD8+T、CD4+T/CD8+T)及各自凋亡率(CD4+T、CD8+T),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计算入住ICU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并对两组入住ICU期间28 d存活状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基础病、感染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第7天CD4+T细胞比例、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Dex组高于常规治疗组,而CD4+T细胞凋亡率较治疗前降低,且Dex组低于常规治疗组(t=2.670、 1.960、-1.984,均P<0.05)。两组TNF-α、IL-6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第7天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明显,且Dex组低于常规治疗组(t=-2.159、-2.382,均P<0.05)。两组入住ICU期间MODS发生率(χ2=0.638)和病死率(χ2=0.1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Dex组28 d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组(Log-rank=4.099,P<0.05)。结论:Dex可能调节老年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炎症指标水平,提高入住ICU期间28 d生存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3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分级Ⅰ-Ⅲ级,年龄31—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降压组。颅骨钻孔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为0.1ug/(kg.min),不进行控制性降压;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每2min增加0.1ug/(kg.min);硝普钠组静脉输注硝普钠0.5ug/(kg·min),然后每2min增加1ug/(kg·min),直到降至目标血压。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平均动脉压降至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的70%,但不低于50mmHg。颅内动脉瘤夹闭5min后停止降压,瑞芬太尼组输注速率恢复至降压前水平,硝普钠组停止输注硝普钠;关闭颅骨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术毕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记录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问和血压恢复时间;于麻醉诱导前、降压前即刻,降压达目标血压后5min、降压达目标血压后30min和停止降压后10min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颈静脉乳酸含量差。结果瑞芬太尼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问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硝普钠组,但血压较硝普钠组稳定(P〈0.05);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降低;硝普钠组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脑氧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