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贺爱军  周林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107-2107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2月因各种原因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56例宫颈糜烂妇女(观察组)及同期290例宫颈光滑妇女(对照组),取其宫颈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宫颈糜烂组UU感染率为42.19%,宫颈光滑组UU感染率为24.48%,两组经2χ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宫颈糜烂面积越大,UU感染率越高,宫颈糜烂轻度、中度、重度各组UU感染率分别为34.87%、51.43%、55.88%,3组感染率之间经2χ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与宫颈糜烂有关,建议对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常规进行UU检测,以达到标本兼治,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18270例已婚妇女普查宫颈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75-2076
目的:对已婚妇女普查宫颈情况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利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防治。方法:对1996~2005年间在我院行宫颈普查的18 270例已婚妇女的宫颈情况进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生殖道感染中宫颈糜烂发生率最高,平均为30.11%,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好发年龄在25~45岁,占95.4%。宫颈刮片病理:巴氏Ⅰ~Ⅱ级为95.70%,巴氏Ⅱ~Ⅲ级为4.1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宫颈光滑与糜烂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糜烂与Ⅲ°糜烂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巴氏Ⅳ~Ⅴ级为0.18%~0.02%,该组人群宫颈糜烂比宫颈光滑的发生率高,差别显著(P<0.05)。而且,随着宫颈糜烂程度加重,发生率也随之增加(P<0.05)。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好发因素,但宫颈光滑者亦不排除癌变的危险性。因此,在普查中已婚妇女应常规进行宫颈病理检查,真正起到筛查、防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对ASCUS患者的分流作用与糜烂的关系。方法:对宫颈细胞学报告为ASCUS的811例患者进行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在811例ASCUS患者中慢性宫颈炎553例,CINⅠ136例,CINⅡ62例,CINⅢ47例,宫颈癌13例。HPV阳性332例,其中高级别及其以上病变(简称高级别病变)共110例,占33.13%;HPV阴性479例,其中高级别病变12例,占2.51%,未发现宫颈癌,与阳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滑组与糜烂组HPV感染率分别为40.41%与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分别为11.25%与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糜烂组患者按糜烂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糜烂3段,各段HPV感染率与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糜烂组中HPV阳性患者高级别病变发病率46.55%明显高于光滑组中HPV阳性患者高级别病变发病率的22.79%(P<0.05);HPV阴性患者两组发病率分别为2.44%与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伴有HPV阳性的糜烂组患者按糜烂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段,各段高级别病变发病率分别为43.64%、50.00%及5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宫颈糜烂ASCUS患者HPV分流作用的准确性优于宫颈过光滑者,并且此分流作用不受糜烂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女宫颈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年龄分布。方法采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对我院2008年6月~2009年2月共2465例T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阳性182例,阳性率7.4%其中鳞状细胞癌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0例,不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116例。按病例分组:宫颈光滑组阳性检出率6.3%,轻度糜烂组6.6%,中度糜烂组9.2%,重度糜烂组9.8%。结论宫颈上皮内病变30~39 y为高发病年龄段,有年轻化趋向,跟宫颈糜烂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804例不孕妇女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并对支原体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04例生育期不孕妇女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804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中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51.24%(412/804);其中宫颈糜烂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58.04%(397/684),宫颈光滑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12.50%(15/120),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804例不孕妇女中,AsAb-IgA( )者550例,AsAb-IgA(-)者254例。在AsAb-IgA( )者中有340例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61.82%(340/550);在AsAb-IgA(-)者中有72例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28.34%(72/25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培养药敏结果,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不孕妇女支原体感染率很高,且与宫颈糜烂和抗精子抗体密切相关,提示应将支原体检测做为不孕妇女的常规检测项目,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进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6.
郭秀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34-2335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的高发因素,探讨宫颈癌前病变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月对864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液基超薄涂片技术(TCT)检查,采用TBS诊断分类。结果:按宫颈表面光滑和糜烂分两组进行对照,并按不同年龄分5组进行观察,对98例阳性者在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宫颈糜烂组患宫颈上皮内病变明显高于宫颈光滑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宫颈上皮内病变患病率以30~39岁最高(11.34%),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宫颈病变随年龄趋向年轻化;宫颈糜烂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7.
南昌地区5682例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云婷  郑子雯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57-1958
目的:了解已婚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妇科疾病的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对5 682例已婚妇女进行普查,包括:病史、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巴氏法)、阴道镜、盆腔B超、乳房触诊检查、乳房红外线扫描等。结果:共检出妇科疾病3 187例(56.1%);本地人口4 893例(86.1%)中,检出疾病2 646例(54.1%),外来人口789例(13.9%)中,检出疾病541例(68.6%),外来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χ2=4.62,P<0.05)。检出宫颈疾病1 418例(25.0%),阴道疾病683例(12.0%),子宫肌瘤572例(10.1%),附件炎278例(4.9%),乳腺疾病224例(3.9%),宫颈涂片异常12例(0.2%)。共检出各类恶性肿瘤16例(0.28%),包括乳腺癌7例(0.12%),宫颈癌4例(0.07%),卵巢癌3例(0.05%)和内膜癌2例(0.04%)。1 418例宫颈疾病顺位依次为宫颈轻度糜烂672例(11.8%),宫颈肥大241例(4.2%),纳氏囊肿185例(3.3%),宫颈息肉142例(2.5%),中度糜烂112例(2.0%),重度糜烂66例(0.12%)。发病率最高为30~39岁年龄组(67.6%),其次为20~29岁组(60.8%)。结论:应加强妇女健康卫生宣传工作,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提高普查范围和普查质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70例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进行聚焦超声治疗,治疗后3个月内随访,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宫颈糜烂治愈率为67.0%(114/170),总有效率为99.4%(169/170);轻、中、重度宫颈糜烂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中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高于重度宫颈糜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糜烂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糜烂治愈率高于颗粒型和乳突型宫颈糜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阴道流液少,无宫颈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尤其适用于未生育妇女宫颈糜烂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翊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36-2737
目的:分析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了解感染病原体的分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胎膜早破的孕妇136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期正常产检无胎膜早破孕妇136例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进行培养检查。结果:观察组共检出病原体122例(89.71%),前三位分别为混合感染39例(28.68%)、革兰氏阳性菌(G+)35例(25.74%)、支原体感染17例(12.50%);对照组检出病原体33例(24.26%)。胎膜早破孕妇G+菌、G-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孕妇,两组孕妇各类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膜早破孕妇明显高于未发生胎膜早破孕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宫颈病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密切相关,感染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发生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区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及发病因素,探索妇女疾病的防治方法,对宫颈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普查中发现有重度宫颈糜烂、宫颈息肉或有其他临床可疑宫颈病变自愿要求,在阴道镜下行醋酸试验和碘试验见有异常者行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有宫颈息肉者直接行宫颈息肉摘除术,并将活检组织寄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检查,对有病理结果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7例活检病例中共检出CIN(宫颈上皮内瘤变)59例,占6.50%,其中CINⅠ38例(4.19%),CINⅡ14例(1.54%),CINⅢ7例(0.77%);宫颈鳞癌3例(0.33%);炎症841例(92.72%),宫颈湿疣4例(0.44%)。HPV(人乳头瘤病毒)阳性71例(7.83%)。结论: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非常必要,是预防妇女疾病,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保护农村妇女健康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曹毅君  谭洁  戴洁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96-1897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就诊的轻度、中度、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共28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轻度、中度、重度宫颈糜烂治愈加有效率分别为100.0%,86.2%,57.6%。治愈率加有效率与糜烂深度和糜烂面积有关。聚焦超声对轻度、中度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重度宫颈糜烂(P〈0.01)。颗粒型及单纯性宫颈糜烂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乳头型(P〈0.01)。结论聚焦超声是一种有效治疗轻中度宫颈糜烂以及单纯型和颗粒型宫颈糜烂的方法,但对重度宫颈糜烂,尤其是乳头型临床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彭忠琼 《现代保健》2009,(19):27-28
目的讨论微波、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因宫颈糜烂要求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微波组和LEEP组,分别用微波和LEEP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术后12周末宫颈糜烂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LEEP组均大于微波组(P〈0.05),阴道排液时间LEEP组明显短于微波组(P〈0.05)。轻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宫颈糜烂术后12周末一次治愈率微波组低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赵炳鸿  石瑞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09-3510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早期病变的发生与宫颈糜烂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3410例TCT结果进行临床统计分析,了解宫颈癌早期病变的发生是否与宫颈糜烂程度和年龄有关。结果:宫颈光滑组异常细胞检出率与轻、中、重度糜烂组异常细胞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各年龄组异常细胞检出率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颈癌及其早期病变的发生与宫颈糜烂程度无明显相关,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临床医生应该对所有到妇科门诊就诊者(只要有性生活,不一定为宫颈病变而来)和各种体检者,都应建议她们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保健工作者要加强妇女保健的宣传力度,提高防癌普查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正常光滑宫颈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三者癌变几率的不同及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7-2012年收治的30例宫颈柱状上皮异位、28例CIN、30例正常光滑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9的表达.结果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织MMP-9表达总阳性率23.3%(7/30),正常光滑宫颈组织MMP-9表达总阳性率20.0%(6/30),CIN组织MMP-9表达总阳性率96.4%(27/28).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织和正常光滑宫颈组织MMP-9表达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IN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织与正常光滑宫颈组织MMP-9表达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表现,不应过度治疗.但生育年龄妇女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和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β1亚基(KCNMβ1)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轻、重度子痫前期组(研究组)和正常孕妇组(对照组)孕妇的胎盘组织及子宫平滑肌组织中KCNMβl mRNA的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孕妇血清KCNMβl浓度变化水平。结果:各研究组中孕妇血清的KCNMβl水平、胎盘组织及子宫平滑肌中KCNMβ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KCNMβl表达降低,胎盘组织和子宫平滑肌中KCNMβl mRNA的表达降低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别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PCT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 菌感染的价值。方法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66例全身重症细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G+菌组和G-菌组,分别检测2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并对2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身重症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以PCT≥2.0 ng/mL为阳性,G-菌组阳性率(92.36%)显著高于G+菌组(76.23%)(χ2=13.45,P<0.001);当PCT≥10.0 ng/mL时,G-菌感染可能性更大。而常规感染指标CRP、WBC计数及Neu%,G+菌组阳性率与G-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作为区分G+菌和G-菌感染指标有一定价值,能为重症感染患儿早期使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后是否对妊娠分娩方式存在影响。方法选择98例足月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为曾接受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且痊愈的足月妊娠分娩孕妇,选取同期51例正常足月妊娠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曾接受宫颈Leep刀治疗的足月妊娠分娩患者在分娩方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2,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后对宫颈机能无明显影响,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治愈率高,对患者妊娠后分娩结局无影响,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孕妇的抑郁、焦虑情绪现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HIV感染孕妇作为样本,采用自编的人口学及社会心理情况调查问卷、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大五人格简易问卷、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59.1%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状(27.3%轻度、25.0%中度、6.8%重度),44.2%存在不同程度焦虑症状(34.1%轻度、6.8%中度、2.3%重度)。总体看来,人口学、感染特征和妊娠特征与抑郁、焦虑相关性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宗教事件对其抑郁、焦虑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09、0.432)。神经质、宜人性能显著预测抑郁症状(β=0.536、-0.410),神经质正向预测焦虑症状(β=0.477)。感染HIV孕妇的社会支持度比较低,社会支持利用度能预测抑郁症状(β=-0.420),社会支持与焦虑症状之间无关联。屈服应对方式能预测焦虑症状(β=0.369),而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无关联。结论:感染HIV孕妇的情绪障碍较为严重,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离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62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作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262例患者中分离出227株病原菌,142株为革兰阴性菌感染,66株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9株为真菌感染。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等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较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产β-内酰胺耐药性为主。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 FN)检测联合宫颈长度对孕妇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6月本院孕周在24-35周的孕妇68例,依据f FN检测结果分为f FN阳性组35例和f FN阴性组33例;依据宫颈长度分为高分组31例和低分组37例。对所有孕妇进行f FN检测和宫颈长度测量,分析两者对孕妇7、14 d内分娩以及34周内早产的预测结果。结果:低分组孕妇7、14 d内分娩率以及34周内早产率均明显高于高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 FN阳性组孕妇7、14 d内分娩率以及34周内早产率均明显高于f FN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 FN和宫颈长度联合检测早产预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f FN检测,f FN检测早产预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宫颈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 FN检测比宫颈长度对孕妇早产的预测价值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显著提高对孕妇早产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