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P53抗癌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P53抗癌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癌基因失活是肿瘤发生的关键作用之一。大量资料显示P53基因是常见肿瘤细胞中基因异常的一个频发位点。野生型P53是一个细胞生长的负调节因子,明显抑制细胞的转化。P53基因的丢失、重排、插入和突变失活与人类大多数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53基因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P53抗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P53基因异常与口腔鳞癌的关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吸烟、酗酒和P53基因异常与口腔鳞癌关系。认为P53突变是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行使基因开关作用。继续深入研究P53基因将为肿瘤的病因、预测和治疗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4.
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底膜表达与浸润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基底膜表达在评判肿瘤临床病理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5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底膜表达及浸润厚度进行研究。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底膜表达异常,出现不同程度缺损,甚至完全消失,统计分析发现,基底膜缺损越多,肿瘤浸润厚度越大。结论 基底膜在防止肿瘤浸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肿瘤基底膜表达程度对评价肿瘤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用HE染色、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4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进行了分析。结果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占口腔鳞状细胞癌的1%,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物和溃疡。肿瘤由基底样细胞和鳞状细胞构成,以基底样细胞为主,常形成粉刺样坏死,核分裂较多,邻近上皮常有异常增生。肿瘤细胞角蛋白AE1/3、CK13阳性,S100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阳性细胞多,p53阳性率为50%。35.7%的病例初次手术时已有淋巴结转移。结论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较普通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临床及病理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7.
野生型p53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p5 3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 方法 :以人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和Tca8113为实验对象 ,将载有人野生型p5 3cDNA的重组腺病毒 (Ad5CMV -p5 3 )感染鳞状细胞癌细胞系 ,观察Ad5CMV -p5 3对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 :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和Tca8113被转染Ad5CMV -p5 3病毒后 ,均可以诱导其发生调亡 ,使细胞系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 :Ad5CMV -p5 3介导的野生型p5 3基因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4,(2):124-128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与国人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1994-201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0篇,其中OSCC组1 206例,对照组1 150例。Meta分析结果:P53蛋白在国人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平均为60%,OR值及95%CI为5.49(3.89,7.76),而P53蛋白的表达与OSCC组织分化程度(P=0.07)、淋巴结转移(P=0.15)、临床分期T(P=0.15)均无相关性。结论基于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结果,P53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关,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口腔鳞癌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实验拟通过对郎格罕氏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从免疫上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以期在免疫学上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本研究采用S-100蛋白特异性标记郎格罕氏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对2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上皮及间质内郎格罕氏细胞分布特点进行观察,计算郎格罕氏细胞出现频率。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组织中郎格罕氏细胞数目为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的19.5倍。在细胞分布上,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郎格罕氏细胞紧贴基底细胞层,而病变组织中的郎格罕氏细胞则散布于癌巢间的淋巴细胞中。所有组织标本中均有淋巴细胞浸润带出现。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1.癌上皮内郎格罕氏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伴浸润,关系密切;2.间质内郎格罕氏细胞与淋巴细胞相伴浸润,关系密切;3.郎格罕氏细胞可能为抗原递呈细胞,在鳞状细胞癌免疫反应启动和调节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57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方法对口腔炽膜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53基因5-8外显子突变情况及其在这4个外显子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组织中,主要以5,7号外显子异常为主,而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粘膜鳞状细胞癌组则分别由6,7号外显子占多数。  相似文献   

12.
p16和p53蛋白在口腔白斑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16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异常表达的情况。方法对17例健康者的口腔粘膜、60例白斑患者和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损组织进行了p16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单纯增生、白斑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p16阳性率分别为100%、90%、60%和35%,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2%、27%、50%和73%,p16阳性率和细胞染色强度指数(stainning intensity index,SII)分别与口腔粘膜组织恶性度的增高显著负相关;p53阳性率和S11分别与口腔粘膜组织恶性度的增高显著正相关。p16和p53在不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负相关;p16和p53在白斑异常增生的协同失活率达2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达到42.5%。p16阳性率、p16SII、p53SII及两种基因均异常的比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和口腔鳞状细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p16可作为早期监视口腔白斑恶变、监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进程和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16和p53失活在白斑癌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laud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OSCC与10例癌旁口腔上皮中Claudin-1的表达信号。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Claudin-1在口腔上皮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在高分化鳞癌中,阳性表达近似于口腔上皮,信号分布于细胞膜;在中、低分化鳞癌中,信号分布趋向细胞质,其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Claudin-1在OSCC间质纤维增生区域阳性表达信号呈增强趋势;在OSCC淋巴细胞密集区表达水平升高。Claudin-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中,Ⅲ+Ⅳ期癌组织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组织分型中,中、低分化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分化组;有颈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laudin-1在OSCC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型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表达信号下调,且Claudin-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口腔鳞状细胞癌Rb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Rb基因异常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地高辛高效引物标记Rb3.6KbDNA探针,结合抗地高辛抗体碱性磷酸酶显色法,对口腔鳞癌病人中Rb基因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在7/28例口腔鳞癌中发现Rb基因结构异常,其中6例出现5.4、4.1及2.3Kb片段缺失,1例出现6.2Kb新片段;Rb缺失与临床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口腔鳞癌中存在Rb基因缺失、重排,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口腔扁平苔藓(维吾尔族20例, 汉族20例), 43例口腔白斑(维吾尔族23例, 汉族20例), 6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维吾尔族24例, 汉族41例)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①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率为47.7%,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1.6%)和口腔扁平苔藓(0)(P<0.005), 维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PCNA的阳性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为81.5%, 明显高于口腔白斑(16.3%)和口腔扁平苔藓(0)(P<0.005), 维族与汉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① P53基因突变使P53蛋白过表达和PCNA的过表达在口腔磷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② 据本研究资料, 尚不能认为以上各指标中维族与汉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S-10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在口腔鳞癌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染色技术。对60例口腔鳞癌组织S-100+DC进行了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鳞癌高分化组的S-100+DC密度较中、低分化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灶内的S-100DC密度和局部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相关性(P〉0.05),但淋巴结内S-100^+DC密度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OM)、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Mdm2的表达情况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LP组织、33例OSCC组织中P53、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53蛋白在NOM、OLP及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Mdm2蛋白在NOM中不表达,在OLP中呈现弱阳性表达,在OSCC不同病理分级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各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P53蛋白、Mdm2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53、Mdm2蛋白的表达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Ez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癌旁组织和口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接受放疗和化疗的OSCC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50例、癌旁组织标本15例及口腔正常组织标本15例,用鼠抗人Ezrin单克隆抗体以及SP超敏试剂盒进行染色,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1)在口腔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中,Ezrin表达分别为26.67%、53.34%、78.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在口腔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中表达逐渐增高,其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OSCC和癌旁组织、OSCC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zrin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1)Ezrin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2)检测OSCC组织中Ezrin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对OSCC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潜能进行预测。3)OSCC中Ezrin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9.
口腔鳞癌p5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克隆缺体DO-1和免疫且化S-P法检测了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的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和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中P53蛋白阴性,33.3%的上皮重度异常增生和56.8%的鳞癌P53表达阳性,癌组织中P53表达与其分化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由此作者认为,P53基因突变是口腔粘膜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民口腔贩进展有关,检测P53蛋白有助估计口腔粘膜癌变可能性及口腔癌预后的兴师动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