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背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躯体疾病对患者的脑功能产生影响,引起脑功能紊乱,并通过心理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精神症状。老年人在慢性躯体疾病的基础上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从而可使其病死率增加。目的:探讨单纯抗抑郁药物与心理及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躯体疾病康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对象:于2000-03/2003-01选择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患者10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不能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心脏、消化道症状、慢性疼痛或全身症状;Zung量表评分>40分,平均(48.83±4.15)分。随机分为药物组(n=46)与综合组(n=56)。两组患者均有≥2种躯体症状,其中≥3种占81.0%。方法:根据两组患者不同原发病,遵循内科疾病治疗常规,予以正规治疗,同时予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剂氟西汀,20mg/d,根据病情可于2周后酌情加量至40mg/d。综合组患者在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立即实施有效的心理指导,包括①明确患者抑郁和恐惧的焦点所在,予以安慰和心理援助,减低焦虑情绪。②提供有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客观告知其病情及预后,鼓励学习有关康复技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③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鼓励家庭和社会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和生活支持,协助患者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减少患者的隔绝感和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及8周时采用Zung量表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包括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前景等5个方面,最高10分,最低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2,8周时,两组患者Zung量表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2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Zung量表总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12±2.60),(48.83±4.15),t=10.67,P<0.05];[(40.88±3.43),(49.03±4.21),t=11.24,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8周时两组Zung量表总分下降明显[(36.11±2.87),(30.71±3.6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组间比较,综合组更优于药物组(P<0.05)。②治疗2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治疗前后及组间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5.47±1.33),(5.32±1.04)];[(5.55±1.18),(5.27±1.35)]。治疗8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开始上升[(7.21±0.13),(8.83±0.3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抗抑郁综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无并发症出现,绝大多数患者对原发病的预后呈现乐观的心态。早期识别老年抑郁症,对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夏秦  王静  郑凯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66-168
背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躯体疾病对患者的脑功能产生影响,引起脑功能紊乱。并通过心理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精神症状。老年人在慢性躯体疾病的基础上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从而可使其病死率增加。 目的:探讨单纯抗抑郁药物与心理及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躯体疾病康复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 对象:于2000-03/2003—01选择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患者10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不能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心脏、消化道症状、慢性疼痛或全身症状;Zung量表评分〉加分,平均(48.83&;#177;4.15)分。随机分为药物组(n=46)与综合组(n=56)。两组患者均有≥2种躯体症状。其中≥3种占81.0%。 方法:根据两组患者不同原发病,遵循内科疾病治疗常规。予以正规治疗。同时予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剂氟西汀。20mg/d。根据病情可于2周后酌情加量至40mg/d。练合组患者在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立即实施有效的心理指导,包括(1)明确患者抑郁和恐惧的焦点所在,予以安慰和心理援助,减低焦虑情绪。(2)提供有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客观告知其病情及预后,鼓励学习有关康复技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3)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鼓励家庭和社会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和生活支持,协助患者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减少患者的隔绝感和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及8周时采用Zung量表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包括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前景等5个方面,最高10分,最低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2,8周时,两组患者Zung量表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治疗2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Zung量表总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12&;#177;2.60)。(48.83&;#177;4.15),t=10.67;P〈0.05];[(40.88&;#177;3.43),(49.03&;#177;4.21)。t=11.24,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8周时两组Zung量表总分下降明显[(36.11&;#177;2.87),(30.71&;#177;3.6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组间比较,综合组更优于药物组(P〈0.05)。(2)治疗2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治疗前后及组间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5.47&;#177;1.33)。(5.32&;#177;1.04)];[(5.55&;#177;1.18),(5.27&;#177;1.35)]。治疗8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开始上升[(7.21&;#177;0.13),(8.83&;#177;0.3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积极有效的抗抑郁综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无并发症出现.绝大多数患者对原发病的预后呈现乐观的心态。早期识别老年抑郁症,对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Zung量表及Hamilton抑郁评分(HAMD)分别为(22.77±3.90)和(13.65±7.1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3.52±3.25)和(32.23±4.74)分(P〈0.01),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70%。结论:早期识别老年患者抑郁症,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能有效的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综合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首次发病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综合干预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状态、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抑郁总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生存质量测试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之间抑郁总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生存质量测试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较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刘建  张艳  朱欢丽  糜涛 《中国康复》2004,19(2):90-91
目的 :观察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6 8例患有躯体疾病患者填写Zung量表 (抑郁症自评表 ) ,按Zung量表评分标准 ,>4 0分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为抑郁症。结果 :内科疾病组 5 5例中 2 5例 (45 .6 % )患有抑郁症 ,显著高于体检组 13例中 2例 (15 .4 % )患有抑郁症(P <0 .0 5 ) ;对内科疾病组 2 5例抑郁症患者中的 10例 ,在躯体疾病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其有效率 80 .0 % ,显著高于未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40 % ,P <0 .0 5 )。结论 ;躯体疾病患者常合并有抑郁症 ;对这些患者同时给予适当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综合心理干预对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心理干预对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进行常规抗抑郁治疗.干预组配合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治疗4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下降,2组间比较,干预组下降更显著(P<0.01);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郑凯  史庭慧  刘晓晴 《中国康复》2004,19(6):345-346
目的 :观察抗抑郁药 (SSRIs)联合心理治疗对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伴抑郁症状的老年住院患者 ,结合Zung量表及HAMD评分进行抑郁症状的诊断以及应用SSRIs(帕罗西汀 )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 6周后 ,6 0例患者的抑郁和躯体症状均有改善 ,Zung量表及HAMD评分均有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抑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 >70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SS RIs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治疗抑郁症与神经症患者躯体化症状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抑郁症与神经症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有明显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和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抗抑郁及抗焦虑治疗的同时,研究组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疗程6w。治疗前及治疗2w、4w、6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4w、6w末躯体化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同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利培酮联合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治疗躯体化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照料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39例,其照料者随之分为照料对照组和照料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照料者不作任何干预;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同时照料治疗组给予系统的脑卒中健康教育、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及适当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Barthel指数(BI)、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2组照料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I、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BI及QLI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2组照料者抑郁41例(21.6%),焦虑55例(28.9%)。治疗后,照料治疗组抑郁、焦虑疗效明显优于照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料者的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明显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治疗各时段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且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等症状,但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起效更快,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外伤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与常规组各34例。2组均接受常规营养脑血管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增加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高压氧组汉密尔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及听觉0ddball刺激序列P3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情感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症患者102例,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42例,均服用洛汀新降压治疗;干预组加服罗拉西泮并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并发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缓解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降压效果,改善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66例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6周,对照组32例,未接受上述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Zung量表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及血小板5-羟色胺测定。结果:两组Zung量表、HAMD评分治疗后减分明显,ADL评分明显增加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ADL评分增加更明显,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抑郁症状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5-HT含量较低.应用联合治疗后,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0%以上,血小板5-HT含量进一步下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血小板5-HT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抑郁症状的实验室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4.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李铁山  李宏  王强 《中国康复》2003,18(3):151-152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Hamilton抑郁评分量表诊断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6 5例 ,分为 2组 ,均接受物理治疗 ,每天 4 0min ,观察组同时连续服用 6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并对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运动功能评测 (MAS)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 (P <0 .0 1) ,其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早期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肌骨超声评估及总主动关节活动度(TAM)、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观察电针的应用对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需接受康复宣教、物理因子治疗、支具配戴等综合治疗,而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分别使用肌骨超声评估肌腱粘连程度,并评估患者TAM和FIM。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AM、FI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TAM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TAM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后4周及对照组治疗后8周(P<0.05),但电针组FIM评分较组内治疗后4周及对照组治疗后8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的粘连是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患者受损手部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毅  徐瑞玲 《中国康复》2006,21(3):174-17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喜普妙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配合功能康复指导,喜普妙组每天增加1次口服喜普妙片20mg。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喜普妙组的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喜普妙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重建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加用项针疗法和电刺激。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并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之间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重建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音乐运动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Kupperma评分法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益阳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5分以及SDS评分指数≥0.5的患者100例,年龄为45~5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实施音乐运动疗法训练,50例)和对照组(50例).训练24周后,采用Kupperman量表和SDS量表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训练24周后,试验组Kupperman评分和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训练前后Kupperman评分、SDS评分和Kupperman单项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症状.  相似文献   

19.
沈林林  蔡健  李熳 《中国康复》2019,34(5):243-246
目的:观察热敏灸能否抑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急性痛的慢性化及是否对受损的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功能具有调制作用,并与康复训练作对比,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名KOA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康复训练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热敏灸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中、后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治疗10d及20d后均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0.01),且热敏灸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康复训练组(P0.01)。热敏灸组DNIC功能评分在治疗前、治疗10d及20d后均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0.01),且热敏灸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DNIC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康复训练组(P0.01)。康复训练组DNIC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后,2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热敏灸组明显高于康复训练组(P0.01)。结论:热敏灸能修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急性痛慢性化过程中受损的DNIC功能,从而阻止本病急性痛慢性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综合康复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面神经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物理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和心理疏导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和物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Portmann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面神经炎患者有显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