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发病急骤 ,来势凶险 ,母婴病死率高。近 10多年来 ,虽对本症的认识不断深入 ,诊断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 ,但对基层医院来说仍是棘手的问题 ,现将我院11例DIC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期间我院共抢救产科DIC 11例 ,同期住院孕产妇 8916例 ,发生率为 0 .12 %。年龄 2 4~ 3 7岁 ,平均 2 9.9岁。初产妇 7例 ,经产妇 4例 ,孕周2 7~ 41周 ,其中小于 2 8周 1例 ,3 3~ 3 6周 4例 ,3 7周以后 6例。1.2 诱发因素 重度妊高征 4例 ,胎盘早剥 3例 ,产后出血 2例 ,羊水…  相似文献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 ,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广泛性血管内凝血。产科DIC是产前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情凶险 ,变化迅速 ,严重危及母婴生命。本文对我院 1991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发生的 15例产科DIC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中 ,年龄 2 0~ 32岁 ,平均 2 6 .10岁。初产妇 10例 ,经产妇 5例。产前 5例 ,产后 10例。1.2 发病原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 3例 ,妊高征并发胎盘早剥 2例 ,胎盘早剥 2例 ,妊娠并发肝脏疾病 3例 ,死胎 1例 ,产后出血 2例 ,再…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促发因素很多,其产科并发症引起者尤为常见,称为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即产科DIC。起病急,病势凶险,母婴病死率高。本文对1992~1999年我院21例产科DIC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年龄21~32岁,平均27.3岁,孕产次:初产妇5例,经产妇16例。发生时间:产时4例,产后17例。1.2 诱因 产时子宫破裂2例,羊水栓塞4例(其中1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发生,1例分娩过程中用催产素,1例顺产,1例孕12周钳刮过程中发生);胎盘部分植入5例;胎盘早剥4例;中期妊娠死胎3例;前置胎…  相似文献   

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出血、休克与器官功能损害的综合征,是围生期严重并发症。发病急,病情复杂而凶险,母婴死亡率高。如早期诊断处理及时抢救治疗,合理的使用肝素,可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198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26例妇产科DIC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6例,年龄23~35岁。孕15~18周2例,孕28~37周9例,孕38~42周13例;葡萄胎1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8例。2例双胎,其中宫内死亡1例。胎儿未娩出前发病10例,占38.46%。诱发DIC的原发性疾病,见表1。  相似文献   

5.
产科DIC在基层医院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其死亡率约为 2 5 %。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共抢救DIC病人 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9年期间共发生产科DIC 12例 ,占总分娩数及中期引产数的 0 .5 2 % ,其中初产妇 10例 ,经产妇 2例。年龄 2 3~ 3 2岁 ,平均 2 5 .6岁。足月分娩 10例 ,中期引产2例。1.2 发病诱因 :羊水栓塞 4例 (其中米索前列醇引产 2例、催产素加强宫缩及急产各 1例 ) ,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各 2例 ,死胎引产 2例。1.3 临床表现 :4例最初表现为栓塞症状 :胸闷、气急、呛咳…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因繁多,其中病理产科原因占DIC的4% ̄12%[1],病理产科DIC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已引起产科医生高度重视。现就我院自1992年至2004年收治14例病理产科DIC作一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年龄20 ̄42岁,平均29岁,孕周30 ̄41周,平均37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3月住院分娩孕妇5624例,发生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8例,发生率0.14%,年龄21~37岁,孕周21~39+3周,平均孕周30+1周。初产妇2例,经产妇6例。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术中3例,刮宫产术后1例,中孕引产1例。  相似文献   

8.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发病因素很多,其中因产科并发症引起的尤为常见,产科DIC病情发展迅速,临床凶险,治疗棘手,母婴死亡率高。但如能及时诊治可获愈,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1月收治的28例产科DIC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年间我院产科分娩25 852人,中期妊娠引产(包括死胎、稽留流产)1 134人,共26 896人,发生DIC 28例,发生率0·10%,低于国内报道的0·14%[1]。DIC患者一般情况:年龄21~44岁,平均28·5岁;初产妇11例(39·3%),经产妇17例(60·7%);孕<37周者15例,≥37周者…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多种疾病引起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 ,促发因素很多 ,其中 ,产科疾病导致DIC尤为多见。病情发展快 ,病势凶险 ,母婴死亡率高。因此 ,积极预防和治疗诱发DIC的疾病 ,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 ,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8年 1月— 1999年 1月共收治分娩产妇 2 75 2例 ,发生DIC7例 ,发生率为 2 .45‰。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7.33岁。初产妇 6例 ,经产妇 1例 ,孕周 35~42周 ,其中 ,<37周 3例 ,≥ 37周 4例。 1例发生在产前 ,6例发生在产后 2h内。 7例均行剖宫产术。 7…  相似文献   

10.
<正>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不良。现对我院12例DIC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对本症的处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2002年12月7年间我院住院分娩孕妇7783例,发生产科DIC 12例,发生率为0.15%,患者年龄26~41岁,平均32.2岁,平均孕35周,其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7例。1.2 诱发因素 羊水栓塞3例,胎盘早剥5例,子宫下段裂伤1例,HELLP综合征1例,肝硬化腹水1例,产褥感染休克1  相似文献   

11.
产科DIC肝素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病理产科容易引起 DIC。由于产科 DIC起病急骤 ,如不及时控制 ,母婴均有极大的威胁。近几年 ,我院产科采用早期肝素治疗 8例DIC,效果明显。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年龄 2 6~ 30岁 ,初产妇 4例 ,经产妇 4例。 1例发生在妊娠中期 ,其余均发生在妊娠晚期。发生于 DIC产前 1例 ,产后 7例。1 .2 诱因 羊水栓塞 1例 ,胎盘早剥 1例 ,妊高征3例 ,产后出血 3例。1 .3 临床表现 本组 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多部位(≥ 2个部位 )出血 ,出血量最多 750 0 ml,最少7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利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孕产妇抢救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8月期间的 8例产科DIC孕产妇的抢救过程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对产科DIC病人发病前详细的护理分析观察 ,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结论 :严密的产前监护、抢救过程中紧密的医护配合、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和有效的恢复期护理是产科DIC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系妊娠期间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基础上,多种产科合并症引起的,以异常凝血和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往往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将迅速危及产妇生命[1]。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成功救治8例典型DIC产妇,现将救护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典型DIC产妇8例,年龄21~37岁,初孕初产4例,3次妊娠3例,4次妊娠1例。28~40周6例,20~27周2例。自然活产4例,剖宫产2例。引产2例,产后失血2 500 ml以上3例,产后失血3 500 ml以上4例,产后失血达5 600 ml 1例,8例均做了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陈素柔 《广东医学》1994,15(2):102-10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于某些致病因素而导致的严重病理过程,也是围产期严重的并发症。产科DIC发病急骤,来势迅猛,母婴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自1985年1月~1992年11月收治6例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资料与分析 一、一般概况与发生率 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2年11月,产科共收治DIC患者6例,同期产科分娩数17818例,发生率为0.034%。其中初产5例,经产1例;年龄20~29岁5例,占83%;30~39岁1例,占17%;孕周32~33周3例,39~40周3例;DIC发生于产前者1例,发生在产后者5例。 二、发病因素 羊水栓塞2例(1例急产后,1例产前宫缩胎膜自破引起);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2例,妊高征合并双胎产后出血性休克2例。 三、临床表现 除原有病理产科所具有的症状外,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且血不凝,最多出血量达2500毫升,平均出血量1458毫升;并有多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产科(DIC)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27.6岁.初产妇12例(48%),经产妇13例(52%).孕周分布:<28周3例,28~36周17例,≥37周5例.  相似文献   

16.
苏花莉 《广西医学》2004,26(2):237-238
为了探讨产科急重症病因 ,积累抢救危重孕产妇的经验和教训 ,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对我院 18年间需大型抢救的产科急重症 39例作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85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分娩 375 6 0例 ,需大型抢救的急重症孕产妇共 39例 (1.0 4‰ ) ,其中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36岁 ,平均年龄 2 9.5 6岁 ,孕周 2 4周 6~ 4 0周 5,平均 38.72周 ,孕产次最高 G6 P2 ,最小 G1 P1 ,平均 G3.2 P1 .2 ,双胎 2例。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18年间 39例科急重症病因及母婴转归进行统计分析。2 结 果2 …  相似文献   

17.
刘传莲 《右江医学》2002,30(2):129-13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不是一个独立疾病 ,而是许多疾病发展中一个严重的病理过程。它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 ,微循环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即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红细胞凝聚 ,引起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各脏器功能障碍等表现。产科DIC在临床并非罕见 ,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本文对我院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9月间收治各种原因引起并发DIC 10例进行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为 2 1~ 3 4岁 ,平均 2 5 .4岁。初产妇 2例 ,经产妇 8例。中期引产 6例 ,足月顺产 1例 ,剖宫产 3例。产前发生DIC 2例…  相似文献   

18.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者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极高。本研究对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1~2005年以来,我院在术中共抢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年龄21~40岁,初产妇5例,经产妇4例。孕30~40周,其中30~37周7例,37周以后2例,7例均为剖宫产病人,2例经阴道分娩后大出血行子宫全切术。4例发生在院内,5例由外院转来。1例休克病人选择全麻  相似文献   

20.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较少见,但却直接威胁母婴的生命。其临床特点为产前、产时、产后均有高危因素存在,发病急、危、重,可发生急性失血性休克和并发严重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989年8月~1998年8月在我院共分娩20178例,行剖宫产术4727例(2.4%),其中术后子宫切除12例,占0,3%,占分娩总数的0·06%。现对其作一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年龄24~34岁,平均26.6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5例,孕周34~42周。有人工流产史者8例,12剖宫产指征双胎妊娠期特发性脂肪肝2例;前置胎盘s例,其中1例为双胎;重度妊娠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