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基本因子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方法利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对700名1到4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和学科差异;1与4和3与4年级情感融洽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1与2、3、4年级扰他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独生子女在情感融洽和行为沟通因子上的平均数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中等城市和农村学生在情感融洽和区域差异因子上及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之间在行为沟通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情况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结论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存在性别和学科差异,但在个别因子上男女和文理科学生存在差异。年级、城乡、家庭情况以及独生子女与否在总体和各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交往心理障碍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编制大学生交往心理障碍问卷,并进行心理测量学分析。方法371名大学生接受测验,使用SPSS11.0forwindowsXP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自编大学生交往心理障碍问卷可以提取5个因素,分别命名为人际羞怯、人际冷漠、人际被动、情绪失调和自我退缩;大学生交往心理障碍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自编的大学生交往心理障碍问卷适合于个体鉴别。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大学生几个维度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性。方法从大学生在校期间交往对象和范围的角度,自编了分为现实人际关系、虚拟人际关系两大维度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其中现实人际关系又包含了师生、同学和生活人际关系三个因子:运用它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广西313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1)大学生被试的现实人际关系总体良好,学生干部存在差异;现实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和现状的满意度相关(P<0.05);(2)在大学生虚拟人际关系中,文理生差异显著,理科生得分高于文科生;虚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无显著相关(P>0.05);(3)大学生的同学人际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好于男生(P<0.05);其与自我概念相关极显著(P<0.01);(4)大学生师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无显著相关;(5)大学生生活人际关系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普遍良好,具有群体特征和存在个体差异;在大学生中开展“自我认识”的教育可利于大学生同学间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虚拟人际关系不同于网络人际关系,大学生虚拟人际关系与其自我概念的高低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在校大学生,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受人际关系困扰的百分比为46.09%(53/115);9.57%(11/115)的学生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77.39%(89/115)的学生可能有轻度的心理问题;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时发现人际关系测量总分及其各因子(交谈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与SCL-90的总分及其所有因子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P<0.05,P<0.01)。结论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紧密相关,改善在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6.
背景:死亡焦虑被视为精神病理学症状的风险因素和持续存在的因素。虽然阿拉伯死亡焦虑量表(ASDA)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评估工具,但是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缺少这样的工具。目标:本研究旨在采用多级回译法开发ASDA中文版,即ASDA(C),并研究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方法:从国内三个地区的医院和大学共招募了1372名参试者。为了计算出ASDA(C)的效标相关效度与有关死亡和死亡清单的多维度取向表格中文版(MODDI-F/chin)相比较,随机指定49名大学生完成这两份调查问卷。在所有参试者中随机指定56名再做一次ASDA(C)问卷调查,来评估ASDA(C)的一周后重测信度。结果:量表总的Cronbach’sα值为0.91。一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96。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显示三个因素,“对死人和坟墓的恐惧,“对致命疾病的恐惧”和“对死亡事件的恐惧”,占总方差的57.09%。因而构建三因素模型。量表ASDA(C)总分与MODDI-F/chin的相关系数是0.54,表示信度都可以接受。结论:ASDA(C)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说明这是一个可靠有效的量表。该量表能用于讲普通话的中国人群,来评估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7.
赵可奕 《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5(3):229-230
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8名哈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哈医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57%,其中有19.17%的学生心理问题达到严重程度.其中有7个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通遏封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其各因子分均显着减少,说明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中文版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 选取某工商学校
的3 969 名学生,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失眠严重程度采用ISI评定、白天
嗜睡程度采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定、抑郁状况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定、焦虑状况采用宗
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收集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2 915 名(73%)学生在9 个月后完成了ISI 重
测。结果 首测ISI 分为(5.82 ±4.60)分(0~28 分),呈现正偏态分布;其趋向于单因子结构(方差解释值
为52%),条目载荷范围为0.62~0.80,KMO=0.87,Bartlett 球形检验的P< 0.001;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
为0.63~0.79,Spearman Brown 分半信度和Chronbach''s α 系数为0.75 和0.84(均P < 0.001)。首测ISI 分
与ESS 分、BDI分与SAS分存在相关性,而ISI分与PSQI分无相关性。首测和复测ISI总分和各个条目的
效应量(Cohen''s d),除了条目5(Cohen''s d=0.361),其他均< 0.1。结论 ISI(中文版)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适于青年失眠严重程度的评估。该青年群体的失眠发生率较高(30.2%),而且稳定存在,需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Leary发展的人际圆环理论研究大学生与父母、与同学、与老师的人际关系特征,在横轴为积极情感对消极情感,纵轴为分化对联结的框架中予以分类比较.方法 方便取样获得中国被试156名和美国被试100名,让其对自己大学期间的3类人际关系进行十分钟的纸笔词语联想.结果 两国大学生人际特征词语可按照人际圆环理论纳入4个象限,词频统计发现在4个象限的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与美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特征为较多的消极情感体验,与父母关系相对友好亲密,较少独立分化;与同学关系有较多的消极情感的分离和联结;与教师关系则相对更多疏离回避.结论 两国大学生人际关系特征存在共性和差异,与文化背景、教育现实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孤独感对自杀风险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孤独感在宿舍人际关系和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393份。研究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修订版自杀行为问卷、宿舍人际关系量表、UCLA孤独量表。采用SPSS 25.0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采用Hayes编制的SPSS宏中的简单中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宿舍人际关系与孤独感、自杀风险呈正相关(r=0.614,P0.01;r=0.369,P0.01),孤独感与自杀风险呈正相关(r=0.440,P0.01)。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仅可以直接预测自杀风险,还可以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杀风险,直接效应(0.165)和间接效应(0.210)分别占总效应(0.375)的44%和56%。结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自杀风险有预测作用,孤独感在宿舍人际关系与自杀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以标准化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中文版为研究工具,随机调查了扬州大学639例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通过回归分析,量化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 筛查出存在睡眠问题的大学生85例,占13.3%,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因素均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 大学生的睡眠受多因素的影响,其质量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防御机制与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关系,为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四种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4种心理防御机制均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人际信任10.6%的变异,成熟、中间和掩饰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的回归系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乡大学生焦虑及社交焦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城乡大学生焦虑及社交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SAD)、交往焦虑量表(IAS)、自我意识的社交焦虑量表(SASS)对122名城乡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SAS显示大学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38.52%;SAS均分显著高于常模;城镇大学生,较之来自农村大学生焦虑状态更为突出;其他量表未显示出差异。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城镇大学生更为突出,城乡大学生在社交焦虑方面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过度保护”因子有城乡差异。(2)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有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度保护”因子有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父亲的“严厉惩罚”固子、“过度保护”因子和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保护”因子对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有预测作用。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Wen Zhang Risheng Zhang Darryl R. Haslam Zhiling Jiang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2011,38(4):281-289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outcomes of restricted group sandplay therapy (RGST) on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with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and self image issues. The study involved nine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identified with social distress and avoidance issues who participated in an eight session group therapy intervention using the RGST approach. Participant outcomes were measured using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Objective measure involved the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 (SAD) at pretest and posttest to measure the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participants felt before and after the group. The subjective means involved examining the sandtray creations of the group each session to observe overall changes in the group's attitudes and reactions toward each other; and by evaluating participants’ self image as reflected by their choice of sandtray miniatures to represent themselves at pretest and posttest.. The results suggested noticeable improvements in both participants’ SAD scores and self-image representations The group process also showed marked improvement in the amount of social awareness and coordination experienced by group members through the RGST intervention. Although the results must be regarded as tentative due to a low sample size and lack of regression statistical analyses, the group appeared to show promising findings for the use of the RGST in future social skills group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编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源问卷。方法对613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英语口语焦虑源问卷包括27个项目,6个维度,分别是社会要求、环境影响、能力经验、自我定位、中文思维、自我形象,共解释了总变异的56.47%;(2)问卷总体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56~0.89,结构模型拟合优度为0.95,27个项目的区分度都在P〈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3)环境影响、社会要求是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焦虑的主要焦虑源。结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源问卷具有较好的测量学指标,可以用于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中A型行为者与血压增高的关系。方法采用《A型行为类型问卷》对401名大学生进行评估,并检测血压。结果 A、A^-型行为者149人(37.16%);除城区男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与全国样本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组均值与全国样本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血压偏高者占A型性格群体的19.46%。结论紧张、焦虑和消极被动心理防御机制的A型行为类型是引起血压增高的一种“增益效应”;对高血压致病因子的干预,应包括心理卫生和行为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攻击性的相关性,以及抑郁情绪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探究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方法 对山东省内1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攻击性的相关性,以及抑郁情绪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攻击性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强制性、寻求赞许、认知哲学因子和抑郁情绪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愤怒因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失调性态度与除认知哲学与言语性攻击、愤怒外的各攻击性因子均相关(P<0.05),抑郁情绪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攻击性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占全部作用的16.32%.结论 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攻击性相关,抑郁在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大学生的自我扩张、自我分化特点及与网络关系依赖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自我扩张问卷、自我分化问卷和网络关系依赖倾向问卷,对1 2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受试者的网络关系依赖评分低于问卷中值,且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关系依赖高、中、低分组人数分别占14.63%,67.85%,17.52%;3组间比较,自我扩张评分及除自我位置维度外的自我分化各维度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中自我扩张可正向预测网络关系依赖,自我分化的4个维度因子可负向预测网络关系依赖.结论 大学生自我扩张和自我分化总体状况较好,自我分化和自我扩张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网络关系依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