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损伤性骶尾部痛包括骶骨下部、尾骨及其周围部位的疼痛。成年人的骶椎和尾椎形成骶尾关节,无椎间盘结构,呈缝隙性结合。尾椎有3~5个,由纤维软骨连接。由于骶尾椎之间连接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和体育活动中骶尾部易受损伤,出现骶尾部关节错位和尾骨脱位,甚至尾骨骨折,从而引起骶尾部疼痛。受伤后2周内就诊者为急性损伤性尾骨痛,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肛诊复位,  相似文献   

2.
丁松亭 《中医正骨》1999,11(6):34-35
下腰痛是指第4腰椎至骶尾部位及相邻肌肉或其他组织的疼痛。临床上对于某些非器质性的,由于尾部急性或慢性损伤所引起的,一般治疗又难以见效的顽固性下腰痛病例,经尾椎痛性特异点按摩及纠正尾椎错骨缝手法治疗后,症状多得以明显改善,疗效良好,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下腰痛是指第四腰椎至骶尾部位疼痛,病因繁多。近年来我们采用按摩尾椎方法治疗骶尾椎趺伤、产后、流产后等引起的下腰痛,效果良好,兹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163例,男35例,女12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1岁。属骶尾椎趺伤者72例,临床有明显外伤史,下腰痛,骶尾椎局部疼痛,有压痛,X线摄片部份有尾椎前脱位、或骶椎骨折;属产后、流产后、及人工流产后引起者20例,无近期明显外伤史、病  相似文献   

4.
尾椎错动一般是由于滑倒坐跌于地,致使附着在尾椎上的肌肉牵拉使尾椎远端向前,近端向后弹出。与此同时,尾椎侧缘韧带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撕裂,尾椎或多或少的向侧方错动。通常因坐跌于地而随即发生骶尾部疼痛,坐或下台阶时尾椎牵掣剧痛者,即可认为是尾椎错动。治疗尾椎错动采用肛外复位法较之肛内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自拟方舒筋通络汤熏洗治疗骶尾部疼痛33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3例中,女21例,男12例;年龄13~57岁;病程3天~3年.临床表现为骶尾部疼痛,坐、改变体位、运动时疼痛加重.骶尾部轻肿,压痛明显.X线片骶尾椎无脱位及骨折症.其中28例有骶尾部外伤史,30例曾服药疼痛未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正骶尾部疼痛是指发生在骶尾部的软组织,或骨因跌打损伤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损伤,或因风、寒、湿邪,或久坐凹凸不平处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方法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或患者不易接受。笔者2012年6月—2015年5月采用董氏奇穴配合筋滞骨错手法治疗骶尾部疼痛36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7.
针刺水沟穴治疗尾骶疼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骶即现代医学称为尾椎的部位。尾骶疼痛主要是指尾骶部的骨或软组织因跌打挫伤或急性损伤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他原因如风、寒、湿或久坐凹凸不平处等引起的尾骶疼痛极少。用一般治疗方法治疗 ,效果不佳。笔者 1 0多年来采用针刺水沟穴治疗尾骶疼痛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1 2 0例 ,男 40例 ,女 80例 ;年龄最小 1 4岁 ,最大 61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1 6年。2 治疗方法取水沟穴。病人取站位或坐位 ,穴位处常规消毒 ,取 1寸长毫针针刺 ,进针后行强刺激手法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 1 0…  相似文献   

8.
慢性损伤性下腰痛的病因较多,我们对尾椎半脱位引起的下腰部疼痛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治疗。现介绍如下: 一、损伤机制和特点本病常见于中年经产妇女尤多见多胎产妇,由于分娩的缘故,盆膈的尾骨诸肌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部分损伤,这是引起尾骨半脱位的前置因。加上长期坐位易造成累积性损伤,或者急性损伤迁延日久,肌肉等软  相似文献   

9.
尾椎脱位多因摔倒臀部着地所致,由于暴力作用及肛提肌与尾骨肌的牵拉,引起脱位的远段向前移位,偶伴有侧方移位和骶尾骨骨折。近年来,我院采用肛内手法复位治疗本病,取得良效。今就1987年7月至1989年6月收治24例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级男2例,女22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8岁,平均32岁;病程最长45天,最短半小时;合并有骶骨骨折2例,尾骨骨折3例;第1尾椎脱位者10例,第2尾椎6例,第3尾椎5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腰肌劳损(简称腰肌劳损)是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慢性损伤性炎症而引起的疼痛性疾病。患者常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不适,每于劳累或剧烈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本病病势缠绵,反复难愈,治疗棘手,目前西医常用消炎镇痛药治疗,但易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笔者在X形平衡法理论指导下,运用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84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如治疗不当,日久可成慢性,治疗比较困难,故急性期应积极治疗.临床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终末时疼痛.排尿时有白色分泌物,早晨尤重.排尿后常伴有滴血,流白,会阴部坠胀疼痛,并向腰骶部、阴茎、腹股内部放射.本病相当于中医的淋漓、精浊等范围.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骶尾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常因臀部跌伤、撞击伤或被踢伤而致骶尾部骨折、脱位、骶尾韧带、软组织损伤及其他肿痛引起[1]。由于臀大肌的部分纤维附着于尾骨上,故患者在坐位、站位或是在行走、跨台阶时,由于肌肉的牵拉而出现疼痛  相似文献   

13.
潜毛窦(Pilonidal sinus)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生长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毛发.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本病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多发疾病,可能与骶尾部多毛体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英美军人中本病发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这些患者都有长时间乘坐吉普车的历史,所以人们称之为"吉普车病"[1].本病既往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国内的文献报道并不多.2002-2005年我院共治疗14例潜毛窦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全部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骶尾部挫伤是由于不慎跌倒,臀部着地,或者骶尾部被硬物撞击,造成骶尾部疼痛或尾骨痛的一种疾患。多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见。笔者近两年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骶尾部挫伤1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藏毛窦是位于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以骶尾部出现浅表脓肿为典型症状,现将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1病因  相似文献   

16.
长强穴刺络加灸治疗骶结节韧带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忠 《中国针灸》2006,26(9):640-640
骶结节韧带综合征是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以及骶尾背侧、腹侧韧带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主要表现为骶尾部疼痛,有时亦会引起下肢疼痛。笔者自2000年3月-2005年10月,采用长强穴刺络放血加艾灸的方法治疗36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病历介绍 患者,男,24岁,因骶尾部肿痛2 a,复发加重20 d,收住入院.患者2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骶尾部肿块疼痛,在四川省医院诊断为"骶尾部囊肿",给予行切开引流术治疗后,症状缓解.20 d前骶尾部肿块复发,口服抗生素、局部涂擦红霉素软膏无效,肿痛加重,痛如鸡啄,局部灼热感,有液体渗出,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时查体:营养良好,体壮多毛,T 36.5℃.  相似文献   

18.
尾部藏毛窦(coccygeal pilonidal sinus),是在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继而又破溃,如此反复发作,内藏毛发是其特征。本病较为少见,极易被误诊为肛瘘或肛周脓肿。本院自2000~2006年共收治该病1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6例,均系青壮年男性,体胖多毛;年龄17~28岁,平均22岁;病程3月~7年,平均1年零8月。其中10例因骶尾部皮下软组织反复肿痛破溃流脓就诊,4例在外院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肛瘘而行一次或多次切开引流术,2例因突发骶尾部软组织肿痛积脓而就…  相似文献   

19.
<正>骶尾部藏毛窦是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内藏毛发是其特征。本病较为少见,多见于白人,青年男性、肥胖、毛发浓密和臀间沟深者好发。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骶尾部反复脓肿形成,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2007年8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该病患者7例,经手术及辨证分期换药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犁壁藤汤治疗下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腰痛是指第4腰椎至骶尾部位疼痛,患者多因滑倒等原因不慎坐位跌下,或因产后等引起。X线摄片无明显骨折,但尾骶部始终疼痛,患者只能站立,不敢端坐。弯腰或走路时骶尾部常隐隐作痛,排便怒责时骶尾部位胀痛,严重者只能卧位,不能翻身,甚至不敢大便。下腰部及骶尾关节有明显压痛。病史较长者常因季节变换,气温骤变等外界因素而加重。笔者10数年来采用民间验方犁壁藤汤(汤名自拟)化裁治疗20多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2例,其中年龄最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