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血栓栓塞分为栓塞组和非栓塞组,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8例患儿中,32例并发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3.44%。单因素分析显示,栓塞组和非栓塞组之间,感染、利尿剂使用、水肿程度、白细胞计数、IgG、补体C3、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24 h尿蛋白定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24 h尿蛋白定量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二聚体浓度增高和24 h尿蛋白定量高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血栓栓塞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危重并发症之一。儿童肾病综合征合并血栓症状多不典型,当临床遇到患儿病情出现变化时,应高度警惕血栓可能。对此类合并症提高认识、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对改善儿童肾病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TE)是NS常见的严重致死性并发症之一,被称之为TE危象,影响NS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自1948年Addis[1]观察到NS并发TE以来,TE引起临床医生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极为重要,有助于改善NS的预后[2].1 TE的发病率及概况由于临床表现的差异和检查手段的不同,NS并发TE的发病率差异悬殊,曾有报道约8%~50%的患者发生TE[3].NS并发TE主要发生于静脉,有观察者报道儿童NS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sis,VTE)的发生率为2%,而在成人高达42%[4-5].常见的有肾静脉栓塞(renal venous thrombosis,RVT)、肺栓寒(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其他部位如双下肢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等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动脉栓塞很少见,但由于可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股动脉等,故危险性较大.当然,TE的发生率与NS的严重程度、病理类型有关,如膜性肾病RVT的发生率可达到50%;同时与检测手段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并发血栓的种类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996年7月至2011 年5月NS并发血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血栓发生年龄、部位、症状、血清学指标和短期预后进行总结。结果:8例NS并发血栓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7例,女1例,发生血栓的平均年龄为10.6岁。患儿以头痛、呕吐、抽搐、腹痛、血便、肉眼血尿、咯血或胸闷等症状就诊。静脉血栓6例(75%),见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肺栓塞、肾静脉、下腔静脉、颅内静脉,其中肺栓塞3例,肾静脉血栓2例,颅内静脉血栓2例;动脉血栓2例,左胫前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栓各1例。3例颅内血栓通过头颅MRI和MRV或MRA确诊,其余部位血栓分别通过血管超声、肺灌注显像和CT检查确诊。7例患儿血清白蛋白<20 g·L-1,8例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4 g·L-1,7例患儿血D-二聚体增高。8例患儿确诊后均予以肝素、尿激酶、华法林或双嘧达莫等抗凝及溶栓治疗,2例患儿经内科治疗无效分别行截肢和肠切除术。近期随访血栓或相关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NS患儿肺栓塞发生情况可能并不少于肾静脉血栓。对于10岁左右男性,伴显著低白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血D-二聚体增高者可能更需警惕血栓,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病例患儿男,10岁10个月,因确诊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40天,失语伴口角流涎3小时入院。患儿入院前40天因全身水肿确诊为NS(单纯型),予泼尼松足量口服治疗,并予利尿治疗1周,复查尿常规示蛋白(+++),停用泼尼松,予甲泼尼龙0.5 g冲击治疗3天,复查尿蛋白未转阴。肾活检示微小病变型,再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天好转,  相似文献   

6.
1病历摘要 患儿,男,11岁,主因“反复水肿、蛋白尿2年”入院.2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查尿蛋白阳性(3+),血白蛋白14 g/L,总胆固醇8.0 mmol/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足量泼尼松口服(15 mg,3次/d)4周,尿蛋白持续阳性(3+),后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10 mg/( kg·次),连用2d,每2周1次,共12周),水肿减轻,但尿蛋白仍无好转,故行肾穿刺活检,结果回报:微小病变伴肾小管及间质损害.给予口服泼尼松(40 mg,1次/d)联合他克莫司(1.5mg,每12小时1次,血药浓度8.6 ng/ml)治疗,并间断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0.5g/次,每周3次,隔日用药共2周,后为每2周1次,共用4周,后为每月1次,共用1个月),尿蛋白转阴并稳定6个月.  相似文献   

7.
1984年~1990年该作者随访观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儿164例(男55%,黑人90%),发现肾病综合征15例,诊断 AIDS 时平均年龄是3.0±2.5岁,肾病开始时平均年龄是4.9±2.6岁,发生肾病前 AIDS平均病程是1.7±1.1年。本组164例中,47例静注过免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并发脑血管栓塞1例山东省立医院儿科(250021)曹修岩,陈星患儿,男,9岁。因反复水肿、尿少,曾多次住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自行用强的松30mg每日1次,治疗3年余。本次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随之昏迷而收住院。查体:BP15/12k...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NS)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体凝血和抗凝失衡与纤溶系统组成发生改变,如促凝血因子活化、抗凝血酶不足、凝血因子与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药物的应用,如激素、利尿剂等,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常见有肢体深部静脉及肾静脉血栓,而颅内静脉窦血  相似文献   

10.
11.
男,7岁。5个月前因两眼睑和下肢浮肿,尿蛋白 .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强的松(55mg/d)治疗,尿蛋白减少后强的松逐渐减量至20mg/d。3天前无诱因起左下肢剧烈疼痛,继而出现左小腿和足部大面积青紫,进行性加重。入院体检: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5/10kPa。神清,两眼睑轻度浮肿。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左下肢膝关节以下部分明显肿胀,有20×15cm瘀血斑,呈暗紫色,皮肤厥冷,触痛明显,左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小板28×10~9/L,出血时间30秒,凝血时间2分钟,凝血酶原时  相似文献   

12.
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五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及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等联合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等联合治疗.(1)尿激酶:初剂量2000~4000 U/(kg·d),首剂冲击量20 000~40 000 U在15~30 min内滴完,而后将余量用输液泵均匀地泵入,第2天起2000 U/(kg·d)用输液泵均匀地泵入,1个疗程3~7 d.治疗期间每周测定3次凝血酶时间(TT)、激活的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应控制TT和APTT应小于2倍延长的范围内,特别注意有无出血情况.(2)低分子肝素:每次100~120 AXaIU/kg,每天1~2次,腹部皮下注射,2周1疗程.(3)抗血小板凝聚药物:长期口服双嘧达莫3~5 mg/(kg·d),每天2~3次,疗程3个月.结果 5例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经过尿激酶、低分子肝素与双嘧达莫等联合治疗,1个月后患儿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血浆黏度1个月恢复正常,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2个月后恢复至正常,头颅CT或MRI检查1~3个月后静脉血栓消失,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完全再通;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早期应用尿激酶抗纤溶、低分子肝紊抗凝及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综合治疗,其溶栓疗效较好.对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头孢曲松相关假性胆结石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男,4岁,因发现眼睑浮肿、尿少11d,咳嗽3 d入院。体查:眼睑、腹壁、阴囊及阴茎明显水肿、双下肢及足部可凹性水肿,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明显,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心肺无异常。既往无胆道疾病。  相似文献   

14.
过去对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的免疫机制的阐述,一直未被证实,而最近在INS患儿血中发现有免疫复合物,并且对之有重要推论:认为INS是以肾脏为第二位靶器官的一种细胞免疫性疾病。Shaloub的这个新的推论,是对这个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的很有远见的解释。INS的临床及化验检查所见(男多于女,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肾小球没有明显组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征(NS)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之一,急性肾损伤(AKI)是NS的常见并发症,通常继发于低血容量、肾毒性药物暴露和感染等。近年来儿童NS并发AKI发病率有所上升,早期识别、正确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儿童NS并发AKI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因全身水肿6 d于2011年8月27日入院.患儿入院前6 d感冒后出现双眼睑、颜面部、双下肢水肿,伴轻微咳嗽,小便色黄,无肉眼血尿,无发热、抽搐,无呕吐、腹泻,无皮疹、腹痛、关节痛,随后逐渐出现腹部膨隆,阴囊阴茎水肿,遂至当地县人民医院.尿常规中尿蛋白+++;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10.5 × 109/L,红细胞计数(RBC)4.96 × 1012/L,血小板计数(PLT)395 × 109/L,中性粒细胞(N)0.84;肝肾功能:总蛋白(TP)39.2 g/L, 白蛋白(ALB)16.2 g/L,尿素氮(BUN)7.74 mmol/L,三酰甘油(TG)5.46 mmol/L,总胆固醇(CHOL)11.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8.64 mmol/L.拟诊肾病综合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1 d后转至我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儿中,男6例、女8例,年龄3~15岁。14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及高脂血症,均于病程中出现上腹部或左季肋部腹痛,7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血淀粉酶392~802 U/L,脂肪酶(339.1±2.52)U/L,尿淀粉酶561~3 180 U/L。除1例放弃治疗外,13例患儿经支持治疗后,胰腺炎痊愈。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因存在感染、凝血功能紊乱、高血脂及药物应用等因素,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发生,临床须警惕,并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该院NS患儿共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8例NS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共63例(占31.8%),其中HAP占医院感染中的52.4%(33/63),位居第一。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性别、临床分型、外周血白细胞、血IgA、IgM、尿素氮和24 h尿蛋白定量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AP组的住院天数长于对照组[(44.6±7.6) d vs(23.9±9.3 )d]、严重水肿者多于对照组(51.5%vs 26.8%),血白蛋白及IgG的水平低于对照组[(11.46±3.37)g/L vs(22.91±8.67)g/L,(2.72±1.32)g/L vs(6.81±1.89)g/L],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也多于对照组(45.5% vs 19.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NS患儿并发HAP的危险因素有较长的住院天数,严重水肿,白蛋白明显下降,血IgG的下降及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并发低钠血症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并发低钠血症25例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200032)宋善路,郭怡清,洗公印,蔡德培低钠血症是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严重者发生低钠危象,表现为休克和低钠性脑水肿。现将我院1986年来住院的25例NS并发...  相似文献   

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一种继发于很多基础病变的综合征 ,近年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肾脏疾病中并发DIC以肾病综合症 (N S)较为多见 ,但国内儿科有关报道较少 ,为提高认识 ,结合有关文献对其早期防治作一介绍。1 N S并发DIC的特点N S并发DIC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高凝状态 (Hyperco agulatorState)。其机制是由于 :①肝脏合成有关凝血物质增加 ,如纤维蛋白原 ,第Ⅴ、Ⅷ因子增加 ;②抗凝血酶Ⅲ由尿中丢失 ;③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下降 ;④高脂血症时血粘稠度增加 ,血小板聚集增强 ;⑤感染或血管壁损伤可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