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采用荧光钙指示剂喹2,建立了测定人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的方法,简报如下。 导入喹2的血小板悬液(QPS)的制备:将富含血小板血浆与10 μmol/L 喹2/AM混匀,置22℃水浴20 min,加入1μmol/L PGE_1,室温下430×g 离心 15 min,弃上层液。用1ml含1 μmol/L PGE_1和10μmol/L EGTA的HEPES无钙台氏缓冲液(HTB)使血小板悬浮并移至10ml体积已用HTB(含10 μmol/L EGTA)50ml平衡过的2%琼脂糖胶柱上,用相同缓冲液洗脱。过柱后将血小板悬液调至1×10~8血小板/ml和Ca~(2+)浓度至1 mmol/L,置22℃备用。对照血小板悬液(CPS)的制备:用等体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制备参数的确认方法,提高浓缩血小板制品中血小板数量,提高血小板制品质量。方法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分2程离心,先分离出富含血小板血浆,再制备出血小板悬液。采用逐步推进法来确定离心时间和离心力,每份标本离心后及时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我站大容量冷冻离心机Thermo Fisher第一程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转速2000 r/min,第二程离心时间为9 min;离心转速3200 r/min。在设定的检测范围内未出现溶血现象和血小板功能损伤。结论确定大容量冷冻离心机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能提高浓缩血小板制品中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3.
将检测哮喘患者血清中尘螨特异性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用来检测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材料和方法 粉尘螨浸液由本教研室制备,蛋白浓度10mg/ml,实验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含量。 待测豚鼠血清共6组,每组抽血二次。其中4组用粉尘螨浸液分别加不同佐剂免疫及加强免疫,1组用无佐剂的粉尘螨浸液免疫,另1组为不含佐剂和粉尘螨浸液的对照组。 粉尘螨浸液致敏绵羊红细胞的制备:取双醛化固定经鞣化的2%绵羊红细胞悬液20ml,离心沉淀,继用0.1mol/L、pH4.8醋酸缓冲液洗涤1次后,按沉淀细胞4份(0.8ml)加粉尘螨浸液1份(0.2ml,蛋白质含量1mg/ml)立即加入0、1 mol/L、pH4.8醋酸缓冲液5ml,混匀后置37℃作用1h,离心沉淀后,再用1%兔血清磷酸缓冲液反复洗涤5次,最后用同液配制成1%致敏的红细胞液,并加防腐剂NaN_3至万分之一浓度。用生理盐水代替粉尘螨抗原处理绵羊红细胞作为对照。 用常规微量血凝法检测粉尘螨特异性抗体,在96孔V型微量血凝板上,用卡介苗(75mg/ml)0.02%和小牛血清白蛋白0.2%磷酸缓冲液灭活(56℃ 30min),待测血清由第1孔作对倍稀释成1:10~1:5120,然后在各孔中加等量(25μl)粉尘螨致敏的红细胞悬液,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3min,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贮存血白细胞氧化活性的变化,我们采用白细胞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CL)微量全血恒温测定法测试了20份献血者 ACD:APO_4保养血,这些血标本均保存在4℃冰箱中,观察当天(即时)血及贮存24、48、72小时血液中白细胞氧化活性的变化,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试剂配制:①酵母聚糖的调理:用生理盐水将酵母聚糖溶成10mg/ml 的浓度,沸水浴30分钟,离心,弃上清,用 Hank 氏液洗二次(300×g 离心10分钟)Hank 氏液重悬成原来浓度,再以19%的自体血清37℃调理30分钟,备用;②鲁米诺  相似文献   

5.
彭德红  谢玉英 《海南医学》2010,21(22):135-136
目的寻求一种既不影响血小板的收集量,又满足红细胞悬液比容达到质量标准,且能充分收集新鲜血浆的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方法分别用一次性3联袋、一次性4联袋采集血液96袋(各48袋),分别用传统的3联袋二次离心PRP分离法和改进的4联袋三次离心PRP分离法制备红细胞悬液、浓缩血小板、新鲜血浆等三种血液成分制品,并测定其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浆收集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传统法3联袋二次离心法制备的红细胞比容低于标准值,血浆收集量少于改进的4联袋三次离心PRP分离法。而两种方法收集的浓缩血小板数均符合国家标准值。结论 4联袋三次离心PRP分离法在不影响血小板的收集量的同时,又弥补了传统法分离系统红细胞悬液比容达不到质量标准及血浆收集量较少的缺点。增加经济效率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血液资源。是一种可行的手工血小板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采用C3b致敏酵母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采用C3b未致敏酵母菌检测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两种新方法。对47例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正常人红细胞C3b致敏酵母菌花环率为17.44±6.54%,红细胞C3b未致敏酵母菌花环率为4.12±2.45%,本文对红细胞通过它们的C3b受体粘附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的机理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 病儿,男,8岁。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之诊断住院。术前血小板计数95×10~9/L出血时间30s;凝血时间30s;凝血酶原时间14s(正常对照13s);束臂试验2次均为阳性,血块退缩试验示血块退缩不良;血小板聚集率5min 为11.18%(正常值30%~40%)。内科认为血小板功能不良。1990年4月12日对患者施行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总体外循环时间60min,心脏阻断37min。终止体外循环后立即输入新鲜血小板悬液200ml,随后输新鲜全血400ml,新鲜血浆220ml 及冷沉淀液200ml。术后无明显出血倾向,24h 心包引流150ml,纵隔引流100ml,48h 拔除双侧引流管,术后第3周康复出院。讨论:血小板在体外循环期间粘附聚集,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可以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形成花环状。我们先将肿瘤细胞配成1×10~6/ml浓度,然后与等体积正常人混合新鲜血清在37℃条件下作用30min,取出后用生理盐水洗涤1遍,重新配成1×10~6/ml浓度待用。另取正常人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3遍后,配成1×10~8/ml浓度待用,将2ml处理后待用的肿瘤细胞悬液与1 ml红细胞悬液混合,置37℃条件下作用30min,取出后送电镜常规制片,观察结果。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血浆中的几种血小板micro RNAs来观察输血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输血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选择本院10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各50名。输血组将患儿静脉血1.8 ml与0.5 ml同型贮存红细胞悬液混合,30 min后检测各项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以及血小板微粒(PMP)的含量。光密度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ADP诱导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血小板来源的mi R-223、mi R-24、mi R-126、mi R-191的水平。进一步比较未输血组患儿中,非紫绀型亚组与紫绀型亚组间血小板活性、聚集功能及上述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输血前血红蛋白(Hb)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输血组加入0.5 ml贮存红细胞悬液后,Hb较之前升高(23±6)g/L。输血组较未输血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PMP的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明显增高(P<0.05)。输血组血浆血小板来源的几种micro RNAs含量较未输血组明显升高(P<0.05),以mi R-223的差异性最为显著。未输血组中,紫绀型亚组血小板激活程度较非紫绀型亚组明显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降低,几种micro RNAs的表达均较高(P<0.05)。结论输血可引起血浆中血小板来源的micro RNAs表达增高,尤其是mi R-223,可作为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血小板活性的指标。为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用血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我院三年内小于15公斤儿童的预充情况.方法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小于15公斤儿童260例,平均年龄29个月(1-4岁),全组病例无死亡.麻醉方法全组病人采用静脉加吸入全央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预充用晶体为乳酸林格氏液,胶体为血定安、贺斯,血制品为红细胞悬液、血浆、人血白蛋白,以及5%碳酸氢钠、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抑肽酶等.中度低温(30-32℃)、中高流量(2.4-3.0L/min/m<'2>).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6.66±6.02ml,主动脉阻断时间46.03±5.28分,预充总量676.41±121.32ml/例,平均每公斤体重预充量55.99±16.55ml,预充红细胞悬液血量313.28±54.83ml,预充红细胞悬液占预充总量的42.31±4.68%,体外循环结束时余血量417.71±103.04ml/例预充晶体液;144.73±92.1ml,胶体液139.5±128.24ml.结论在储血室100ml安全平面时,预充总量550-700ml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改用全血法检测白细胞的杀菌功能,现将改进的方法报告如下。试剂和材料 1.Hank′s液;2.细胞营养液:0.5%水解乳蛋白,用无Ca~( )、Mg~( )的Hauk′s液配制;3.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2.5×10~7/ml)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上,孵育过夜,刮取纯培养物,以营养液配成2.5×10~7/ml的细菌悬液;4.5%冰醋酸溶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探讨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悬液中的血小板去除效率。【方法】将58份红细胞悬液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分为4组:1周组(16份),2周组(16份),3周组(14份),4周组(12份),将四组红细胞悬液通过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获取过滤前后的样本,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出血小板的去除率。过滤前红细胞悬液标本制成血细胞涂片,用吉姆萨染色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结果】四组红细胞悬液中过滤前血小板的计数分别为(286.5±62.34)×109/L、(238.0±57.37)×109/L、(193.6±56.21)×109/L和(167.8±24.76)×109/L,储存3周(P<0.01)和4周(P<0.0001)组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储存1周组。不同储存时期红细胞悬液血细胞涂片中,均可以观察到成群分布和散在分布的形态正常的血小板。4组红细胞悬液的血小板去除率分别为(80.13±9.06)%,(76.41±10.13)%,...  相似文献   

13.
水飞蓟素、水飞蓟宾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探讨水飞蓟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观察了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的影响。 实验用Wistar大鼠,使用PAM-2型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按文献报道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反应。分别以2.75%水飞蓟素10μl和6.57%水飞蓟宾5μl加入0.2ml的富血小板血浆中预孵5min,然后以ADP(0.2 mmol/L,10μl)诱导聚集。对照以等体积对照液加入PRP中。 大鼠分别静脉注射水飞蓟紊(80mg/kg)和水飞蓟宾(60mg/kg),分别于给药前后1h测定血小板粘附率。 结果: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使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降低33%和68%,与对照比较P<0.01。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均显著降低大鼠血小板粘附率,给药前后比较P<0.01。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参照English等(J ImmunolMethods 1974 5:249)方法,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一步法分离中性粒细胞(PMN)和淋巴细胞。试验取自15例正常献血员外周血,分离细胞并作PMN分离效果的检查。细胞分离方法:向试管加入约2ml分层液Ⅱ(比重1.115),然后再叠加2ml分层液Ⅰ(比重1.077)。取2ml肝素抗凝血(20μ/ml)加等量Hank's液稀释后,小心叠加在分层液Ⅰ上,2200rpm离心20分钟。结果在分层液Ⅰ界面上为单个核细胞层,在分层液Ⅰ、Ⅱ交界处及分层  相似文献   

15.
成分输血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分输血是全血采出后 ,通过物理 (离心 )或化学方法将其各种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 ,然后根据病情选择性地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现就 1997年 1~ 12月间成分输血临床应用作一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成分血的来源与品种 成分血由芜湖市中心血站提供。我院所用成分血品种有 :红细胞悬液 ( SRC)、洗涤红细胞、血小板浓悬液、白细胞浓悬液、新鲜冰冻血浆 ( FFP)、冷沉淀、合成血等。1.2 成分血应用单位计算  2 0 0 ml全血为 1个血单位 ( U) ,2 0 0 ml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为 1个成分血单位( U ) ,10 0 ml FFP为 1个成分血单位 ( U)。1.3 资料…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种研究血小板与血管壁内皮下层粘附的体外实验模型。血管壁经1.0%NP-40处理5min,300mmo/L氯化钾处理10min,内皮剥脱。血小板用吖啶橙标记,血小板内可见橙黄色颗粒。血管壁与血小板反应后,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内皮下层表面有大量血小板粘附。用2.0%SDS洗脱粘附的血小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洗脱血小板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吖啶橙标记后血小板浓度与其荧光强度成正比。粘附血小板个数用下式计算: 每块标本粘附的血小板个数-标准管血小板浓度/标准管荧光强度×测定管体积×测定管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7.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取女性献血员静脉血 2 0 0 ml,肝素抗凝 ,弃血浆 ,加 2倍体积的 PBS、1.5倍体积的 Dextran T5 0 0混匀静置 15min,上清液 2 0 0 0 r/min离心 5 min,取沉渣加 Tris- NH4Cl溶液 37℃温育 10 m in,使残余的红细胞破裂 ,2 0 0 0 r/m in离心 5min,取沉淀物 ,用 PBS洗 2次 ,即可得到白细胞悬液。1.2 方法  Dex、CTX、Cs A均设有 0 .0 1、0 .0 5、0 .1、0 .5、1.0、5 .0 mg/m l共 6种浓度 ,选择三药单用及三药合用 ,分别加入上述白细胞悬液中作用一定时间后进行白细胞 GR特异结合测定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 ,3 H…  相似文献   

18.
人血白细胞干扰素(α-IFN)需用新鲜人血活白细胞制备,我们首先应用新鲜切除的正常人扁桃体淋巴细胞代替人血白细胞,取得满意的结果,成品质量达到国际临床级的水平。材料与方法一、人扁桃体细胞干扰素的制备(一) 细胞悬液的制备:取刚用外科手术(挤切法)切除的新鲜扁桃体放入无菌小瓶,并放冰壶中带回实验室,如不能立即试验,可加适量Hank′s液保存于4℃,一般于4~8小时之内用于制备细胞悬液。1.处理扁桃体:首先将扁桃体用每ml含200u卡那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3~5次,至无血液和粘液为止,继而用每毫升含200 u卡那霉素的Hank′s液洗1次,放入无菌平皿内,剥除包膜等结缔组织,再用上述Hank′s液洗涤3~5次,至洗出的Hank′s液透明澄清为止,然后将扁桃体组织剪碎至糊状,组织块约为直径1~2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研究血小板生成素 (TPO)在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病理变化。方法 我们用敏感的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了 4 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和 3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的血浆TPO的浓度。结果 AA患者血浆TPO浓度 (774± 393pg/ml)明显高于正常人 (5 5± 34pg/ml,P <0 0 0 1) ,并且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 ;ITP患者血浆TPO水平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73± 36pg/ml) ,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血浆TPO浓度与血小板计数间也无相关性。结论 AA和ITP患者血浆TPO含量不仅受到外周血血小板同时也受到骨髓巨核细胞的调节。血浆TPO含量的检测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及病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白陶土部份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定,是内源性凝血因子异常较敏感的试验。我们以猪血小板为试剂,以人血小板为试剂者对KPTT测定进行对比观察,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材料:猪、人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数在200~300×10~9/L);12例正常血浆;12例正常贮存血浆;6例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6例心肌梗塞肝素抗凝治疗患者血浆;5g/L白陶土生理盐水;0.025M氯化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