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在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灵光  张红星 《针刺研究》2007,32(4):277-280
近年来研究认为,神经干细胞(NSC)可参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脑缺血本身可激活内源性NSC的增殖和分化,而头针疗法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据此推测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促进了内源性NSC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病损的修复与重塑。由此,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NSC的研究,从临床疗效与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总结,并探讨NSC在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以揭示头针对于内源性NSC调控的机制,更好地利用头针疗法促进NSC增殖和分化,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小胶质细胞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可能影响了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的损害和修复过程.开展针灸与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项研究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电针任脉对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任脉对脑缺血大鼠缺血脑区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影响,探讨电针任脉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逆转录病毒pLXSN-EGFP在体示踪法,将病毒上清注入局灶性脑缺血(MCAO)大鼠侧脑室以标记新增殖细胞,用Nestin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NSC,并计数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SVZ、DG区NSC数目。结果:各区不同时相均有新增殖NSC,且电针任脉组增加更明显。结论:电针任脉可明显促进缺血后N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小胶质细胞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可能影响了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的损害和修复过程。开展针灸与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项研究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神经功能重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新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国内外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诱导分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水瘀毒邪、害络损髓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抑制NSC诱导分化的关键性病理因素.肝肾精血之盛衰与缺血性中风后NSC的诱导分化有密切相关.水瘀毒邪、害络损髓是抑制缺血性中风后NSC诱导分化的关键性病理因素.主张以中医药干预内源性NSC诱导分化为切入点,发挥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治疗优势,探索出一条应用中医药进行神经功能重建的全新治疗策略.可望为揭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深层次的作用机制,研制和开发新药开辟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灶局部神经功能损伤是导致患者无法完全康复的主要原因。神经干细胞可通过内源和外源途径替换损伤的神经细胞组织,重建神经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故神经干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候选方法。针灸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具有积极意义。故本研究旨在总结神经干细胞作用机制以及针灸对内源和外源神经干细胞的积极辅助作用,为针灸联合神经干细胞疗法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春梅  李佩芳  王频 《河南中医》2012,32(9):1144-1146
ERK通路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神经细胞的增殖、生存、分化过程,该通路的激活对脑缺血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针灸可以通过对ERK通路的调节,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虽然针灸对ERK通路影响的研究是目前实验研究的热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针刺方法的选择,穴位的选取及其量化指标的设定;针灸对ERK通路的调节作用与其他信号转导通路等机制之间的影响等等。因此,筛选出对此效应敏感的针刺方法和穴位,并进行优化组合,更好地调节ERK通路,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元修复是将来研究的重点。只有阐明了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才能为针灸治疗脑卒中提供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卒中已成为国内居民首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80%.针灸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并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针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电生理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就近20年来针刺干预脑缺血的电生理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杨振  李佩芳  王频 《河南中医》2013,33(3):459-462
目的:探讨脑缺血性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修复及针灸对其增殖作用的原理及治疗该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近5a来的脑缺血性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修复及针灸对其增殖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缺血性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内源性因素有关,针灸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效果明显.结论:针灸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5,(5):637-639
目的:综述目前针刺促进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状况。方法:以"acupuncture,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cerebral ischemia,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为英文关键词,以"针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脑缺血、增殖分化"为中文关键词,检索2004-01/2014-12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参考相关针刺干预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的文献,同时引入通利枢机针刺法。结论:大量的研究表明针刺能够促进脑缺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充分地发挥针灸的优势,把针灸与神经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入探究其发挥作用的机理,使内源性干细胞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脑损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现状作系统分析,发现存在临床实验方法学随机分配方法不明确、对照选择不合理、疗效判定不全面等问题;证据的应用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倾向性;对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问题的研究较少;机理研究不深入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对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等证据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Meta-分析);并从残损、残疾、残障、生活质量4个层次,量化评定针刺治疗中风的作用;加强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研究;机理研究应注重缺血性半暗带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喆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05,25(12):879-884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梗死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热凝闭法建立SD大鼠MCAO模型,电针"百会""大椎"穴,采用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MCAO可造成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及脑组织病理损害,但上述损害可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自愈趋势;电针可使不同缺血时相的各种损害减轻.结论:电针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体积和减轻缺血性病理损害程度的作用;研究还提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琳 《中国针灸》2005,25(8):581-583
根据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病机的认识,在醒脑开窍针法和卒中单元的基础上创立了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该法涵盖了中风病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从病人发病初期ICU的治疗、手术治疗到针灸及中西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饮食疗法、情志、心理疗法及健康教育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更能体现中医特色的自成体系的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的显著疗效不是来源于某一个单独的疗法,而是源于一个新模式系统管理下出现的综合效应,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针灸临床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华  涂乾  王亚文  刘又香  吴绪平 《中国针灸》2005,25(10):720-724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取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纳络酮对照组10只;电针加脑脊液组10只;电针加纳络酮组10只.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VN)微量注射纳络酮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心肌超微结构、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PVN纳络酮微量注射对正常家兔心肌功能无影响,对缺血心肌功能影响轻微,在结扎(缺血)60 min时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P<0.05);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被PVN注射纳络酮所削弱(P<0.05),但不能完全阻断.结论:(1)PVN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PVN内阿片肽参与介导了"内关"穴抗心肌缺血的针刺效应;(3)除PVN及其内阿片肽外,PVN内的其他递质和中枢其他核团也可能在电针"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效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灸对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艳  蒙珊  雷宇  朱英 《中国针灸》2005,25(8):594-596
目的:探讨针灸在黏膜免疫及黏膜相关疾病中的调控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有关黏膜免疫的研究成果,从临床及作用机理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针灸在治疗黏膜相关疾病中对黏膜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结论:针灸对局部黏膜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是针灸疗法防治黏膜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为针灸治疗黏膜相关疾病提供了更可靠的依倨.  相似文献   

16.
张志强  谭吉林 《中国针灸》2006,26(11):825-827
目的:介绍针灸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等方面对近10年来针灸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的文献进行综述。结论: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已证实针灸能够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而且疗效好、取穴灵活、方法多、无副作用,但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机制,观察不同腧穴组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50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2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血浆ET,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中ET,NO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并且不同的选穴组方,其疗效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寻找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将96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分为透穴刺法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足部穴位透刺和常规下肢穴位针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透穴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恢复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的功能活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透穴针刺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陈文  谭敏  梁立安  翁泰来 《中国针灸》2006,26(3):161-165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多普勒观察随机配对设计的成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变化,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研究指标的试验线都达到序贯试验图的有效边界,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对脑血管舒缩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体针与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谭吉林  李国辉 《中国针灸》2004,24(6):371-373
目的:观察体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28天.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意义;体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分期针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