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胸腔镜下重度肺气肿双侧同期减容术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意义.①总结8例重度肺气肿双侧同期减容术的护理措施:术前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进行呼吸运动训练,作好呼吸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效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术后主要的并发症重点防治;进行康复训练和出院前指导.②8例均于肺功能改善状态下步行出院.术后第1、3、6、10月随访,肺功能逐步好转,6分钟活动能力提高,胸片示膈肌形态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工缝合肺残面方法肺减客手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方法 本组肺减容手术20例,其中双侧肺减容6例,单侧肺减容14倒。切口的选择依据手术切除靶区的位置,其中平卧位正中切口、双侧LVRS1例,侧卧住后外侧开胸LVRS14侧,前外侧开胸LVRS11侧。术前及术后6月查肺功能(FEV1,TLC,RV)、动脉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术后比术前明显提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术后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15例术前3级中6例转为1级,9例转为2级;5例4级中1例转为3级,3例转为2级,1例转为1级。结论 重度肺气肿病人行肺减容手术,能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胸腔镜下肺减容手术治疗晚期重度肺气肿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7例病人进行肺减容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肺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并将结果 与术前对比,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复查肺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肺减容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文献报道肺减容在一部分终末期肺气肿病例可以作为肺移植之前一种过渡外科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肺气肿患者经肺减容后再行肺移植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为经2次肺减容术的1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进行了左肺移植。 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于32 h顺利脱机,肺移植后无明显急性排异反应及其他明显并发症出现,移植后25 d胸部CT示左肺扩张良好,左肺血液灌注良好, 移植后1个月复查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于移植后35d康复出院。进一步表明,对于已行肺减容的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行肺移植是可行的,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关键词:肺减容;肺气肿;肺移植;终末期;器官移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5.043  相似文献   

5.
丁仓武 《医学信息》2008,21(3):268-269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种,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内科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但这些方法对晚期患者疗效不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肺减容手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现已经成为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一种较好选择。我们从2003年11月至2007年9月,用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11例,手术近期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单向活瓣肺减容支架放置与取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国产单向活瓣支架进行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肺减容术(BILVR)临床研究,初步探讨支架的放置与取出技术。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8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43-70岁。在全身麻醉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支架置入,其中对2例患者行全部或部分取出支架。结果8例患者在单侧上叶支气管段或亚段放置4~6个支架,手术时间为(124.00±63.26)min。术后2h可自行活动,呼吸困难明显减轻。1例患者在术后2d出现非靶区下叶肺炎、1例患者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24个月,2例部分支架远端出现肺炎,行全身麻醉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架取出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单向活瓣肺减容支架的放置与取出术操作简单.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特点是不可逆性的终末气道的扩张和肺泡壁损害.肺减容术主要应用于终末期肺气肿患者,主要原理是切除部分无功能的肺组织来提高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横膈的运动功能及改善循环通气血流比.虽然心肺功能可以通过1秒用力呼气容积等进行检查,但是肺气肿的分布、异质性、严重程度及肺功能变化需要影像学及放射性核素评价,比如计算机断层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等,这些检查各自具有优势,同时又相互补充,对术前患者的选择及术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疼痛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42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线形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并予以有效治疗。结果:42例中,术后患侧腰腹部轻度到中度疼痛可耐受者(VAS评分1~6分)34例(81%),经解痉、止痛等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者(VAS评分6~10分)8例(19%),采用杜冷丁或吗啡等肌注后缓解。伴血尿4例,发热3例;2例术后腹部平片示双J管位置下移,膀胱镜下调整双J管位置后疼痛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重度疼痛主要由术后留置的双“J”管、血块或碎结石刺激引起的输尿管痉挛所致;排石引起的肾绞痛发作,及时给予解痉止痛治疗大部分缓解。提高手术技巧,术中降低灌注压,能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鞍区占位尤其是经蝶手术者术后出现视力减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6例鞍区占住患者,分别采用经蝶入路、经额下入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显微镜下对术野能达到的地方力争全切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有MRI或者CT复查资料,其中全部切除者179例,占64.9%,大部分切除者81例,占29.3%,部分切除者16例,占5、8%;经蝶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3例(3/45例),其中颅咽管瘤1例,垂体瘤2例,均为实质性肿瘤,经额下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8例(8/67例),经翼点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25例(25/147例);术后单侧视力下降者22例,占所有患者的8%,其中右侧视力下降者16例,占所有患者的5.8%,双侧视力下降者14例,占所有患者的5%;视野缺损(双颞侧偏盲)加重者6例;这36例视力下降者,27例(75%)经3个月~8年的随访,视力均无明显改善。结论鞍区肿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有,①、术中损伤视神经,②、术中电凝止血时阻断了视神经的供血动脉,③、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周佳  柴明思 《医学信息》2019,(9):151-152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抽签分组法将我院接收的50例肺气肿患者分成A组(n=26)和B组(n=24),其中B组采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而A组采用布地奈德与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液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结果 A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B组,并且A组治疗后PaO2(12.44±0.86)kPa和SaO2(92.15±4.55)kPa均高于B组的PaO2(9.37±0.41)kPa和SaO2(83.66±3.14)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气肿患者实施治疗期间联合使用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实施雾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PaO2及SaO2,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袖状胃减容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45只,采用腹腔注射STZ法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组(DM组)、袖状胃减容术干预组(SG组),假手术组(Sham组),术后连续观察8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肝损伤标志物ALT、AST及氧化应激细胞因子MDA、SOD、GSH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测Nrf2、HO-1表达水平。结果 STZ诱导后的糖尿病大鼠,于8w后出现明显的肝功能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血清ALT、AST、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含量明显降低,病理学可见肝脏组织结构模糊,肝小叶内出现局灶性坏死,部分肝细胞颗粒样变性。袖状胃减容术术后8w,SG组大鼠肝功能明显得到改善,血清ALT、AST、MDA含量明显降低,SOD、GSHSD明显升高,同时上调Nrf2、HO-1的表达水平。结论袖状胃减容术改善糖尿病大鼠机体内高糖环境下肝功能损伤,与其上调Nrf2、HO-1的表达,抑制肝脏氧化应激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和护理配合。方法 对8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 双侧附件切除 双侧盆髂淋巴结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20min,平均出血量200ml;2例子宫颈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40min,平均出血量350ml,术中无一例脏器损伤,术后平均住院8天。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具有较好治疗效果。术中、术后要求有良好的医护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控制血压,做好呼吸系统护理和引流管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加强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好转出院64例,植物生存状态8例,死亡7例.结论 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治疗下鼻甲结构异常的合理方式。方法:对63例(88侧)下鼻甲结构异常患者,根据异常类型采用不同的重塑方式,并同期处理影响结构异常的其它因素;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记录术后切缘愈合、下鼻甲的位置和形态、鼻塞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治愈75侧(85.2%),有效13侧(14.8%),全部患者下鼻甲的形态、结构、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未有鼻腔粘连、干燥等现象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甲重塑术并同期处理影响其结构改变的其它因素,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符合鼻腔微创原则,是治疗下鼻甲结构异常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5例入住我院R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治愈或好转出院,4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或家属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严密监测病情、加强呼吸道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感染、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心理护理是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顺利康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手术救治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ES评分小于8分,均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挫灭脑组织清除、内减压、去骨瓣减压及相关专科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0例(50.0%);轻度残疾9例(22.5%);重度残疾6例(15.0%);植物生存2例(5.0%);死亡3例(7.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应争分夺秒,有手术指征的急诊手术尽可能地减少副损伤。术后观察、药物治疗及合并伤的治疗可以有助于降低二次脑损害的发生。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脑缺氧及脑水肿,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附6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致肠梗阻64例,其中右半结肠癌并梗阻43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21例。肿瘤切除一期行肠吻合52例(81.2%);行肿瘤切除、一期肠吻合、同时行近端结肠预防性造口8例(12.5%),其中4例(6.25%)分别于术后8~12周行造口关闭;4例(6.25%)肿瘤无法切除仅行乙状结肠或横结肠造口。结果:本组64例均治愈。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9.3%),1例为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肺部感染,分别采用换药、减张缝合、抗感染等方法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重视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142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重视鼻腔填塞期护理、术腔处理、局部用药及鼻腔冲洗,加强患者复诊指导。结果 随访8-12个月,治愈112例(78%)、好转20例(14%)、无效14例(7%)。结论 重视术后护理和定期复诊局部清理、鼻腔冲洗是提高内窥镜下鼻窦手术远期疗效,避免术腔粘连和闭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道损伤的方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采用以Rouviere's沟或线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对440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人无一例发生胆道损伤及手术死亡。13例中转开腹(2.9%)。4例术后胆漏(0.8%),其中2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9天治愈;1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二次治愈;1例经十二指肠内镜鼻胆管引流8天治愈。2例术后腹腔出血再次腹腔镜探查结扎止血而愈。1例因呼吸道并发症于术后一个月死亡。4次胆漏病人术后随访3-6个月无胆道遗留症状。结论 以Rouviere's沟或线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结合术中胆道造影可以减少胆道损伤的几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作用,探讨DBS对PD震颤、肌僵直、运动缓慢的疗效及术中靶点的确定。方法采用微电极记录下丘脑底核(STN)和丘脑腹中间核(Vim)慢性电刺激术对4例PD患者进行治疗。其中3例DBS于STN、1例DBS于Vim。结果3例STN术中刺激发现,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1例Vim术中刺激发现,患者的震颤和运动缓慢得以改善。4例PD患者经过1~3次的调试,4~6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不如短期疗效,但仍较术前有较大改善,通过调节程控参数,可以达到满意。其运动部分(UPDRS)评分,术后改善率43%~48%之间。1例合并上肢疼痛患者经3次调试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2年后取出埋藏电极。4例患者均没有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STN的DBS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Vim的DBS能改善PD的震颤和运动缓慢。DBS是治疗PD双侧症状的优选方法,其可逆性对患者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