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洛因中毒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对吸用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14例患者进行EEG,BAEP,VEP和SEP检查,观察其神经电生理的改变。结果:在14例进行EEG检查的患者中10例正常,4例异常,主要表现为δ,等慢性波活动,10例BAEP检查的患者7例异常,表现为Ⅰ-Ⅴ和Ⅲ-Ⅴ波间期延长,6例VEP检查,3例异常,为P100潜伏期延长,SEP检查10例,3例异常,表现为P14潜伏期延长,其中1 P14未引出,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可以有EEG,BASE,VEP和SEP等式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出现异常,表现该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损害是广泛的,对本病进一步分析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脓毒症早期脑细胞线粒体功能及结构损伤情况。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h脓毒症组(3LPS组),6h脓毒症组(6LPS组)和24h脓毒症组(24LPS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LPS)溶液建立脓毒症大鼠动物模型,各脓毒症组大鼠在相应时点处死后分离获得线粒体。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电镜观察各种神经细胞线粒体的结构损伤。结果:3LPS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0.5±0.5)vs(1.2±0.6),P0.05];6LPS组和24LPS组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4±0.7)vs(1.2±0.6),(1.6±0.7)vs(1.2±0.6)]。6LPS组大鼠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脓毒症各组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评分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脓毒症早期,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存在可逆性功能和结构损伤,功能损伤先于结构损伤出现;脓毒症大鼠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损伤较为明显,而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具有较强的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庚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以探讨庚醇预处理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兔64只,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庚醇预处理(HT组)。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2+浓度、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Westernblotting检测线粒体Cx43蛋白变化。结果:IP组和HT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8.97±2.80)%、(19.97±3.80)%,均明显低于IR组(35.67±5.80)%,P0.01。电镜检测发现,与sham组比较,其它组线粒体损伤明显(P0.01);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P0.05)、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Ca2+浓度明显下降(P0.01);与IR组比较,IP组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sham组比较,IR组线粒体Cx43蛋白显著下降(P0.05);与IR组比较,HT组和IP组心肌线粒体Cx43明显升高(P0.05)。结论:庚醇预处理可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减轻线粒体钙超载和提高线粒体Cx4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外源性高浓度Ca2 损伤心肌线粒体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心肌线粒体分为单纯L -精氨酸 (L -Arg)组、Ca2 损伤组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保护组 ,分别于含有 2 0 μmol/LEDTA、10 0 μmol/LCaCl2 以及 1μmol/LL -NAME 10 0 μmol/LCaCl2 的反应介质中孵育 ,然后测定线粒体活力、膜电位以及NO含量。结果 :Ca2 损伤组线粒体活力、膜电位明显下降 ,而NO-2 /NO-3 含量升高 ,且线粒体活力、膜电位与NO-2 /NO-3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2 97,P <0 0 1;r=- 0 6 0 41,P <0 0 1) ;L -NAME保护组线粒体活力与膜电位均明显高于Ca2 损伤组 ,但仍低于L -Arg组 ,而NO-2 /NO-3 含量低于Ca2 损伤组 ,且与L -Arg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外源性Ca2 可激活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 ,使NO生成增多 ,后者在线粒体活力与膜电位降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持续胰岛素输注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胰岛素输注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线粒体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 LPS组(n=8)和胰岛素干预组(n=8).监测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及腹腔注射后2 h和6 h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时点分离肝脏线粒体的膜电位;检测测分离肝脏线粒体SOD和MDA水平;电镜观察24 h肝脏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结果: LPS组在腹腔注射LPS后各监测时点, 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并且注射后2 h和6 h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LPS组24 h肝脏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 线粒体SOD水平显著升高, 而MDA水平则变化不显著.胰岛素干预组与LPS组比较, 血糖水平、 TNF-α及IL-6和肝脏线粒体SOD水平均显著降低, 而肝脏线粒体膜电位则显著升高, 线粒体MDA水平则改变不显著.肝脏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尚不明显, LP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仅个别线粒体出现空泡样改变, 部分基质凝固;而胰岛素干预组则未见空泡样改变.结论: 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线粒体存在可逆性损伤;持续胰岛素输注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和降低过高的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及线粒体跨膜电位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随机分为LPS组、阴性组、白藜芦醇160、80、40、20μg·l-1剂量组。其中,LPS组与白藜芦醇各组分别以1μg·ml-1 LPS刺激细胞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罗丹明染色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白藜芦醇各组均能提高LPS诱导的HUVEC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提高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提高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肪因子chemerin对肥大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线粒体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对肥大的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组、chemerin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模型组和AngⅡ+chemerin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qPCR实验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H9C2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和膜通透性,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ngⅡ组和chemerin组H9C2细胞的线粒体结构损坏严重,线粒体膜通透性显著增加(P<0. 01),线粒体膜电位及COX和SDH酶活性明显降低(P<0. 01),且AngⅡ+chemerin组线粒体损伤更明显(P<0. 05)。结论:脂肪因子chemerin刺激不仅可诱导心肌H9C2细胞肥大,还可促进肥大的心肌H9C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氯苯丙氨酸(PCPA)对不同月龄大鼠额叶皮层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9月龄大鼠进行造模,分别观察PCPA腹腔注射3 d后额叶皮层线粒体形态功能的改变;采用超活染色观察线粒体的数目和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WST-1法测定线粒体ATP酶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各月龄大鼠经连续注射PCPA 3 d后,其额叶皮层线粒体的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在各月龄正常大鼠中,其额叶皮层线粒体的数量随大鼠月龄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②各月龄大鼠注射PCPA 3 d后,额叶皮层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断裂甚至空泡化,其中以6月龄最为明显。③各月龄大鼠造模后额叶皮层线粒体的膜电位与造模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各月龄正常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随着月龄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6月龄正常组大鼠与其他月龄正常组大鼠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龄模型组大鼠也相应地出现上述变化。④随着月龄的增加,各月龄正常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线粒体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6月龄与其他月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3~9月龄大鼠连续注射PCPA 3天后其额叶皮层线粒体超微结构、膜电位、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改变以6月龄为最;②PCPA致大鼠失眠可能与额叶皮层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膜电位和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线粒体膜上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在缺氧导致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变化及细胞增殖/凋亡失衡中的作用,探索缺氧性肺动脉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发生机制。方法: 取大鼠正常肺组织,分离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进行常氧或慢性缺氧培养。将样本分为6组:① 正常对照组;② 线粒体膜上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组;③ MitoKATP 阻断剂5-HD组;④ 慢性缺氧(CH)组;⑤ CH+diazoxide组;⑥ CH+5-HD组。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Leica SP-1 USA)成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① Diazoxide作用24 h后,R-123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凋亡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5-HD作用24 h后,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慢性缺氧24 h,结果与diazoxide组相似,R-123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凋亡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iazoxide组,R-123荧光强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明显强于缺氧组,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高于缺氧组,细胞增殖明显多于缺氧组、凋亡少于缺氧组,P<0.05;CH+5-HD组,R-123荧光强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明显弱于缺氧组,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明显低于缺氧组,细胞增殖明显少于缺氧组、凋亡多于缺氧组,P<0.05;R-123荧光强度、MTT的A值与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凋亡细胞百分比与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diazoxide能够通过开放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引起ΔΨm去极化,ΔΨm的变化影响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含量,氧自由基可能作为信号分子通过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平衡,参与了缺氧性肺动脉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糖培养对心肌细胞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变化、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AC-16人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浓度组、高糖组、高糖+CRT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组及等渗组,分别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线粒体功能和CR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糖浓度培养的心肌细胞相比,高糖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及呼吸链酶活性降低,同时CRT表达升高;CRT siRNA可以减轻高糖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但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与高糖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CRT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高糖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