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生物人工肝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近些年来生物人工肝相关的研究,对生物人工肝的发展作一总结.资料来源:以bioartificial liver, liver cell, hepatocyte culture, bioreactor为检索词,检索Ovid、SpringerLink数据库(1990-09/2008-09);以生物人工肝、肝细胞、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为检索词,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库(1990-09/2008-09).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有关生物人工肝肝细胞、反应器及辅助装置的研究,排除生物人工肝免疫和动物传染的研究.结局评价指标:①生物人工肝肝细胞的来源、数量及培养方式.②生物反应器的类型及主要结构膜的性质及类别.③生物人工肝供氧及温控装置的构成.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3 898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29篇进行分析.生物人工肝是在体外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肝细胞,当患者的血液流经生物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的方式与培养的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使其中的肝细胞发挥解毒、合成、生物转化等功能,以达到支持和治疗目的.它不但具有解毒功能,而且还能参与3大营养物质代谢,分泌促进肝细胞生长的物质等,可有效替代肝脏的解毒功能和合成功能,并可较好地预防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脑水肿,临床上可作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前的过渡辅助措施.结论:生物人工肝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寻找理想肝细胞来源,长期维持肝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进一步优化反应器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松 《中国临床康复》2012,(12):2221-2224
背景:随着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发展,各种生物材料相继出现,如何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成为人工肺技术发展的关键。目的:评价各种呼吸机膜生物材料的应用性能,寻找合适的呼吸机膜材料。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1-01/2011-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呼吸机膜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膜式,人工肺,生物材料"。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及Meta分析类文章。共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9篇。结果与结论:目前人工肺膜的结构形式已从最初的卷筒式、平板折叠式发展到今天广为采用的微孔中空纤维膜式。用于制造中空纤维的材料主要为一些成纤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聚醚砜等。膜式人工肺可以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和生物相容性。随着高新材料的开发、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人工肺必将开创治疗重症呼吸系统疾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学术背景: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和重型肝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装有细胞材料的生物反应器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理想的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应具备成熟肝细胞的所有功能。目的:了解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研究情况和最新进展。检索策略:主要检索1994-01/2007-06美国国立图书馆网站(PUBMED)、国内全文网站康健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文CHKD网站有关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文献,主要为英文检索,辅以中文。关键词为人工肝(liver,artificial)和/或肝细胞(Hepatocytes),干细胞(stemcell),肝细胞系(Livercellline)和永生化肝细胞(immortalization hepatocytes)。检索到685篇文献,不采用未发表的文章。经初步筛查,排除研究目的不同及内容重复的文献,详细阅读27篇。文献评价:所选文献主要来源于Hepatology,Journal of Artificial Organs,Gastroen terology,Annals of Surgery,Tissue Engineering,Journalof Hepatology,Biomaterials等著名杂志,主要为论著。资料综合:目前国内外用于生物人工肝的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成人肝实质细胞:主要体现在安全性好,细胞生物学功能相同,最大障碍是来源匮乏,活力难以长时间维持。②猪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中应用最多的细胞材料,目前已进入Ⅱ/Ⅲ期临床研究,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注意免疫反应和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的问题。③肝细胞株:是重要的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之一,来源容易。依靠其获得方法不同,可分为肝肿瘤源性、经传代建立以及病毒转染后的细胞株。④肝干细胞:是非常有潜力的细胞材料,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结论:目前应用于生物人工肝临床研究的肝细胞主要有猪肝细胞和肝肿瘤细胞株,各有优缺点,永生化人肝细胞、肝干细胞等能否应用于临床,仍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材料脊髓防粘连膜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 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以"生物相容性:壳聚糖;脊髓;生物材料"或"Biocompatibility;chitosan;spinal cord;biological material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与检索关键词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效果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42篇文献.结果:预防和减少经椎管内脊柱手术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植入防粘连材料是预防和减少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主要方法.理想的防粘连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炎症反应,不产生排斥;能有效地覆盖手术部位,防止纤维组织长入,降解时间适当,无毒副作用等.壳聚糖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材料,其在生物医药材料中的研究以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壳聚糖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可以发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优势,同时可明显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胶原组织的增生及代谢,从而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在组织工程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工髓核置换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以及重建椎间稳定和微动功能的最佳方法之一,理想的人工髓核材料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简要回顾国内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尝试的不同方法以及取得的成绩,重点分析人工髓核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并对预制型和原位聚合型两种人工髓核基本特性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0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书籍<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腰椎间盘退变治疗方法、髓核置换材料选择及置入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nucleus replacement,biocompatibility,disc degenerative",中文检索词为"髓核置换,生物相容性,间盘退变".检索文献量总计90篇,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其中的36篇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目前髓核置换假体可以分为两种:预制型和原位聚合型.预制型假体与生理髓核组织的生物力学更相近,但是报道有不同并发症.原位聚合材料由不同的单体在置入后聚合、硬化形成弹性体,这就使手术创伤降到最小,减少内植物移位的风险,但是这些材料仍在初步评估节段.提示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之一,不同材料的人工髓核目前正处于不同研制阶段中,并且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早期研究成果,人工髓核置换作为常规手术的补充和改进,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各种气管支气管支架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气管内支架材料.方法:以"人工气管,气管支架,生物材料"为中文关键词,"trachus,bronchus,stent"为英文关键词,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 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1995-01/2008-10 有关气管支架生物材料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 Meta 分析类文章.以18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了气管支气管支架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结果: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50余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全文后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评价.其中英文文献16篇,中文文献 2 篇.各种材料的气管支架均有其特点,不能完全否定任何一种材质的支架.文献显示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为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原因所致的气管狭窄治疗中,可以被径向拉长,此时直径变细,便于装入导管.释放后又可以自动回复至原直径,顺应性良好,可置于气管各个部位,很好地缓解了气短症状,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结论:人工气管支架近年来发展迅速,金属类支架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中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支架材料,它既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又价格适宜,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气管狭窄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学术背景:生物微晶玻璃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亲和性和无毒副作用,耐化学腐蚀等优点而日益受到更加广泛的青睐.广泛地应用于骨科、牙科的替代及骨组织工程等领域.目的:综述生物微晶玻璃的发展和应用,探讨生物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要求,为生物微晶玻璃的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90-01/2007-10的有关文献,检索词为"生物,微晶玻璃(微晶陶瓷)",限定文章语言分别为英语和中文.共检索到422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53篇,英文文献369篇,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最后38篇被选用.文献评价:选用38篇文献,其中9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综合:生物微晶玻璃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体现在骨科牙科修复材料、玻璃基骨水泥、药物载体材料、骨组织工程和介入治疗用玻璃材料等方面.为了满足临床对人工骨材料各种形状的需要,要求生物微晶玻璃除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力学性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可切削性能.生物微晶玻璃的一般制备方法有烧结法、熔融法和溶胶-凝胶法等.结论:生物微晶玻璃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伴随着各种新的制备技术不断被用于生物微晶玻璃的制备中,使其性能和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其中可加工生物微晶玻璃是发展的前景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透明质酸钠具有预防盆、腹腔粘连的作用,但透明质酸钠宫腔停留时间短,难以达到预防宫腔粘连的作用.国外研究对透明质酸钠进行化学修饰形成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它对受损的宫内膜具有很强的黏附性,在宫腔内停留时间可达72 h.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剖宫产后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有关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剖宫产后宫腔粘连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0-01/2009-12,中文关键词为"透明质酸钠凝胶,剖宫产,粘连,宫腔粘连",英文关键词为"sodium hyaluronate,cesarean section,adhesion,intrauterine adhesions",排除重复研究或综述类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50余篇,排除内容重复、综述类文章后筛选纳入16篇文献进行评价,其中中文12篇,英文4篇.结果显示,透明质酸钠凝胶是由N-乙酰葡萄糖醛酸反复交替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多糖体生物材料,具有高度的黏弹性、可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剖宫产后预防宫腔粘连效果明显,特别是能有效减少分离后再粘连的发生.但有一点十分重要,透明质酸钠凝胶是绝对不能用于血管内的,以免引起肺栓塞并发症.注射过程应缓慢,以免回流入静脉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修复韧带损伤的主要生物材料及研究进展,强调韧带的损伤类型,评价修复运动性韧带损伤中所应用的组织工程韧带支架的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的组织工程韧带支架材料.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10-07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韧带支架的研究文章,中文关键词为"重建韧带,生物材料,人工韧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英文关键词为"cruciate ligamen,LARS artificial ligament,ligament reconstruction".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9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论述了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及其生物相容性,虽然目前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仅处在起步阶段,距离大规模的临床应用还很远.结论:天然及合成高分子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绝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应用至临床,因此改进他们作为支架材料的性能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存在的问题,研究可降解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相容性"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degradable.drug-eluting stent,compatibilit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冠状动脉内皮化的程度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为评价指标.纳入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相关的文献;排除研究其他类型支架的文献.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236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33篇文献进行分析.现今药物支架的载体材料大都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经过长时间的人体腐蚀,材料本身会老化、脱落,就会在血管组织内形成小块,从而可能引起晚期的不良反应.而如果采用生物可降解的材料作为药物载体材料,那么就有可能减少晚期不良反应的出现.生物可降解支架,既可暂时支撑管壁,保持血管通畅,又能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还可作为药物局部投放的载体,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结论:相对于不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与肝细胞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半透膜材料,以用于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空纤维型反应器的制备。方法选择聚醚砜(PES)、聚砜(PSF)、醋酸纤维素(CA)、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丙烯(PP)、混合纤维素酯(CNA)等有代表性的6种半透膜材料进行肝细胞(L02细胞)培养,同时以聚苯乙烯培养板作为对照组,检测细胞LDH漏出量和DNA Ladder细胞凋亡评价膜材料的细胞毒性,观察各种膜材料上L02细胞的贴壁率、细胞活性、DNA总量等。结果各种膜材料未见明显细胞毒性;L02细胞在PES膜上的贴壁率显著高于CA、PVDF、PP、CNA膜(P<0.05),与对照组和PSF膜无显著差异;PES膜上贴壁细胞数明显较CA和CNA膜多;PES和PSF膜上细胞DNA总量显著高于CA、PP、CNA膜(P<0.05);在7天的培养时间内,PES膜上和对照组的细胞活性最高,显著高于CA、PVDF、PP、CNA膜(P<0.05)。结论在6种半透膜材料中,PES是肝细胞相容性最佳的半透膜材料,适宜用于生物反应器中空纤维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甘丙肽能促进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膜转位和葡萄糖清除,葡萄糖转运蛋白4是运动促进骨骼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主要载体,从而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而降低血糖。目的:探讨甘丙肽与胰岛素联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膜位移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1年1月2011年12月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英文检索词为"Galanin;insulin",中文检索词为"甘丙肽;葡萄糖转运蛋白4"。检索文献量总计143篇,选择甘丙肽与胰岛素在改善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最终纳入3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甘丙肽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神经系统的神经肽,具有广泛的神经生物学功能。运动能提高血浆甘丙肽浓度以及甘丙肽对2型糖尿患者的保护机制已经得到认可。甘丙肽及胰岛素都有降低血糖的功效。糖尿病是甘丙肽和胰岛素共同障碍的结果,那么甘丙肽与胰岛素联用的疗效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即两者联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膜位移的作用,是否比单独运用甘丙肽或胰岛素对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膜位移的作用更强是目前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工肝反应器性能的评价通常需要构建一个密闭实验装置模拟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来对反应器内肝细胞的生物功能以及生物反应效率等进行综合评价,对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的性能进行初步评价对优化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具有一定意义.目的:构建聚砜膜生物反应器实验系统,了解该系统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的影响,观察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作为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可行性. 设计:重复测量实验.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材料:选用7只新生1~7 d中国实验小型猪,雌雄不拘,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F99017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试剂盒购自中国晶美生物工程公司;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订制于中国上海德宏生物材料研究所;Cellco培养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购于美国Spectrum公司;7份重型肝炎患者血浆样本均取自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做血浆置换时分离的血浆.患者均对实验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7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过程:实验前12 h对实验猪进行断乳,清洁皮毛后分离肝细胞.将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的内腔通过氧和二氧化碳弥散管与培养液贮池和Cellco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培养系统连接成为密闭系统,外腔接口用洁净橡胶塞封闭. 用磁力搅动法将分离的肝细胞进行球形体培养,接种到本系统的聚砜膜中空纤维反应器外腔,然后加重型肝炎患者血浆样本200 mL于贮液池中,以80 mL/min的速度在反应器内腔及贮液池中循环.②实验评估:在循环的0,2,4,6 h从反应器内腔各取出2 mL循环液,用谷氨酸脱氢酶-紫外法检测上清中氨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标本中总胆红素的含量,在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检测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主要观察指标:聚砜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的血氨、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结果:①血氨、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氨水平持续降低, 0~2 h下降最明显,其后血氨水平下降趋势减缓;总胆红素水平持续降低,6 h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0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凝血酶原时间持续降低,6h的凝血酶原时间较0 h降低,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持续降低,其中6 h均明显低于0 h,差异具显著性意义 (P < 0.05). 结论:砜膜生物反应器实验系统能够清除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小分子有毒物质,补充有益成分,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生物人工肝反应器.  相似文献   

14.
李素萍 《中国临床康复》2011,(20):3767-3770
背景: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又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需要复制类似人类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目的:全面分析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缺点,为今后研究骨质疏松症,在模型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和ESBCO Medline数据库1990-01/2010-07收录的骨质疏松模型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animalmodels"。共检索到469篇相关文献,对文章进行初审,纳入文献主题内容与此文联系紧密;原创、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排除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及试验设计中不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38篇文献。目前用于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有诱发性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各种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可能只侧重于表现该疾病的某种病因、某一阶段、某些主要症状及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必须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和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5.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tracorporeal hybrid liver-support system using hepatocytes and an artificial device has been long awai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failure. During the past decade import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and a hybrid liver-support device using metabolically active hepatocytes may well become a reality in the near future. This paper outlin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bioreactor systems used as bioartificial liver-support devices, and focuses on critical issues for bioreactor design, main transport features and culture techniques for hepatocytes. We describe our bioreactor, which uses porcine hepatocytes, and the scaling-up of the device. The bi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uch a device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ose developed by other researchers, and we feel encouraged to perform in vivo experiments on animal model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ice as a bioartificial liver.  相似文献   

16.
A new concept of bioartificial liver based on a fluidized bed bioreacto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ny bioartificial livers have been developed, but most of them suffer from difficulty when being scaled up and from poor efficiency of mass transfer between the plasma and the immobilized hepatocytes. We present a new concept of bioartificial liver based on the fluidized bed motion of hepatocytes entrapped in alginate beads. The bioreactor is designed to offer stable behavior. The maximum fluid perfusion velocity is determined to avoid any bead release from the bioreactor. The fluidized bed height depends on the amount of beads and the velocity employed. Under the optimized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mass transfer between perfusion fluid and beads is very efficient; only 10 min are necessary to reach concentration equilibrium. Hence, this fluidized bed bioartificial liver appears to be a promising tool for a liver support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  相似文献   

17.
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琼 《中国临床康复》2011,(31):5846-5849
背景:肝移植后监测移植肝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肝移植的成功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并发症的监测效果。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及Medline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移植,移植后并发症"为关键词,检索1990-01/2010-12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并发症监测效果的文章,共查到相关文献60余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全文,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后,筛选纳入22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直观、定位准确及可动态观察等优点,在肝移植后不仅能有效地检测肝脏大小、移植肝形态,而且可以从内部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方面为肝移植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对临床及早治疗、保证肝移植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肝移植后监测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由生物反应器和细胞材料组成,治疗过程中可部分替代肝脏的主要功能如解毒、合成、分泌和生物转化等功能。目的:回顾和评价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近15年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检索1995至2009年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有关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研究。被纳入的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和病例报告。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研究,在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之后,患者生化指标呈现好转趋势,且大部分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得到改善,但多数患者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说明尽管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被证明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今后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