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现代医学治疗效果欠佳,已成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团队提出UC浊毒致病的病机,结合UC的现代发病机制,总结其病机为——浊毒损膜伤络,其是UC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关键;并且进一步提出“肠黏膜屏障损伤、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凋亡或细胞焦亡、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该病机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它能客观化、具体化、定量化阐述中医病机的现代科学内涵,使浊毒理论在UC防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浅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病变局限在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且以溃疡为主,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西医多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神经因素有关。中医称UC为“肠澼”。经后世医家的临床不断实践,多从“泄泻”、“痢疾”、“便血”、“肠风”或“脏毒”论治。现从中医理论角度探讨其发病机制。1脾虚中医学认为UC病位在大肠,但病理基础在脾虚。《素问·评热病论篇》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必须强调脾虚在UC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导致脾虚的原因可有素体脾气亏虚、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外邪直中和它病迁延不愈[1]。王幼立等[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微环境的平衡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西医治疗UC以氨基水杨酸制剂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虽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中医在治疗UC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认为“肝与大肠相通”,临床采用疏肝法治疗效果显著。另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疏肝理气中药对肠道微生态也有显著影响。但目前采用疏肝法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UC的论述和研究报道不多。本文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出发,探讨疏肝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UC的应用价值,以期对UC的中西医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方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属中医“久泻”、“久痢”、“肠风”等范畴,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便为特点,其病情顽固,病势缠绵,目前尚难于根治。大量临床报道表明,中药灌肠对该病的治疗有较为可靠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故笔者收集了92篇临床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诊断复杂、治疗困难。虽然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为UC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仍有大量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医药防治UC具有特色。笔者传承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的学术经验,结合临床实践,认为UC的病机为“虚、滞、瘀、郁”,治疗当以脑肠同调、温肾健脾调枢、调气导滞、凉血止血为法。  相似文献   

6.
“调脾法”在《外科正宗》应用极为广泛,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这种病因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来说,通过调理脾胃达到调理肠道菌群丰富度的目的,从而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发生发展。在治疗过程中按照UC发病机制判定肠道菌群失调的病因病机,总结近年来根据《外科正宗》应用健脾、燥湿、清热等一系列“调脾法”对UC肠道菌群失调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将中医中药广泛应用到炎症肠病临床中去,利用中医药优势在防治UC的医学研究道路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福仁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与结肠的炎性疾病,以腹痛、腹泻、粘液或脓血样大便为主要症状。大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非常痛苦,是现代难治病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等范畴。王老师应用内服及灌肠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具体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上运用乌梅丸治疗UC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就UC的病机特点及乌梅丸的配伍特点,乌梅丸治疗UC的作用机制,疗效评价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从毒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主要是侵及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结肠,可向继而长近端乃至全结肠,以连续方式逐渐进展[1],其症状可见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发热、消瘦等.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大多数医家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则认为UC属"痢疾"或"泄泻"范畴.  相似文献   

10.
《医学心悟》治痢散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辨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痢散”出自清代名医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痢疾》,是程氏专为“痢疾初起之时”而立。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与痢疾临床表现类似,二者在中医学病机及辨证用药中存在诸多共同之处。因此,历代中医文献中关于痢疾的论治经验对于我们深化UC的病机理论,丰富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难治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我们选用云南白药和外用溃疡散为主药配成灌肠Ⅱ治疗UC,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栓前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UC发病可能与机体遗传易感性、免疫因素、肠道微生物等因素有关,近几年关于外周血miRNA的表达水平与UC关系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miRNA表达情况相关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近几年来,对UC活动期监测指标、西医临床分级、中医证型的研究日益增多,现将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文来  周正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49-145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特发性的结肠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可累及直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病当属中医学“肠僻”、“泄泻、“肠风下血”及“痢疾”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屏障受损为特点,表现为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溃烂以及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脾与肠道屏障有密切联系,“脾主为卫”的功能失调是UC的重要病机,然而对UC中“脾主为卫”功能失调的微观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屏障与“脾主为卫”的功能异曲同工,肠道屏障的破坏与UC互为因果,从肠道屏障的角度可以为中医“脾主为卫”理论做出新的科学阐释。现代医学尚缺乏对UC的有效治愈方法,药物治疗仍存在不良反应大、停药后加重、易复发等缺点。而中医基于“脾主为卫”理论的益气健脾治法可有效恢复肠道屏障功能,促进黏膜愈合,且无上述不良反应,对于促进UC的愈合以及防止其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变范围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表现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情轻重不一,病程缠绵、反复难愈,而且具有发展成为癌变的可能性。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大痕污”、“泄泻”、“痢疾”、“肠风”等疾病范畴。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最低,在发达国家最高,且呈增长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西医认为导致UC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免疫、遗传等因素,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免疫方面。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方法多样,副作用相对较少。本文作者探讨了免疫因素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T淋巴细胞、黏附因子、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环氧合酶-2、核因子-κB等在UC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对U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免疫学机制及中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样脓血便、里急后重。近年来东欧、南美、亚洲等低发地区的发病率有大幅增加的趋势。UC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与环境、微生物感染、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在UC发病机制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中医学对其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军民 《光明中医》2011,26(1):130-131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30例,近期治愈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发生于直肠与结肠黏膜、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祖国医学“肠癖”“泄泻”“久痢”等范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肠道疾病,属临床难治性疾病。沙静涛教授从医多年,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将临床与中医经典相结合,长于运用中医药治疗UC,对治疗UC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脾失健运,病机关键在于湿热内结阻滞气机,脾运失司水湿内生,故沙师治疗原则重在"利湿""除热""健脾",并在其基础上提出化瘀、疏肝、补肾、固气等治法,综合治疗UC,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