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泉 《吉林中医药》2009,29(8):699-70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分为运用电针配合超短波组(治疗组)和单纯采用电针组(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4例中,发病1周内43例为治疗组,发病1周后4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电针治疗20天。结果:治愈率治疗组67.4%、对照组38.6%,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优于稳定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用电针治疗效果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分别为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分期针刺加电针组及对照组即不分期针刺组,每组分别为30例。比较分期针刺治疗与不分期针刺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以及分期针刺治疗各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①分期针刺组、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不分期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三组疗效要优于第四组。②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分期针刺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两组疗效要优于分期针刺治疗组。③分期针刺加灸组及分期针刺加电针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针刺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不分期针刺组;在分期针刺的基础上增加灸法、电针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分期针刺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何刚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96-97
目的:观察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加电针组(32例)与电针组(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梅花针加电针组总有效率93.8%,优于电针组的83.3%;梅花针加电针组痊愈率62.5%,电针组痊愈率33.3%,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梅花针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方法。  相似文献   

5.
谭捷 《中医药导报》2007,13(3):58-59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208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4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神灯照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疗程短,见效快。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电针结合梅花针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加神灯照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TDP治疗组(50例)和单纯毫针对照组(22例)。结果:电针配合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9/50),明显优于单纯毫针组的81.8%(1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与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TDP照射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加用电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7.22%,对照组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电针治疗,并实施一般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局部外治,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辅助治疗面瘫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等特点,适用于各期面瘫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期论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艾灸、电针等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50%,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疗2.08个疗程;对照组愈显率为85.00%,总有效率为95.00%,平均治疗2.70个疗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期论治治疗周围性面瘫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3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治疗组43例,在针刺及电针的基础上加用艾炷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结论以艾炷灸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最佳方案,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根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恢复后期、后遗症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分期针灸药并用,对照组64例单用分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56例,对照组痊愈48例,两组痊愈率和痊愈者治疗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1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采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64例)行常规针刺为主治疗。结果:30日观察期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结合药物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分期针刺结合药物内服,对照组32例单用分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对照组痊愈24例,两组痊愈率和痊愈者治疗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刺结合药物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痊愈率,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Rood技术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Rood疗法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 Rood组采用Rood疗法,联合组采用电针和Rood技术联合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电针组愈显率为64%,总有效率为92%;Rood组愈显率为56%,总有效率为88%;联合组愈显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联合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电针组和Rood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Rood技术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30天,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52.63%,总有效率为78.94%;治疗组痊愈率为71.05%,总有效率为97.3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多针透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针透剌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多针透剌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针透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剌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是一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梅花针配合闪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方法:将52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配合闪火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围刺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配合闪火灌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组40例采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10d为1个疗程,间隔2d,治疗3个疗程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2.5%,治疗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