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风药活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具有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活血化瘀、升阳助补等多种作用。体现出病因与病机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兼备多法、协同作用的特点。风药活血化瘀应是治疗血瘀证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风药对肝纤维化的抑制,揭示风药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用5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8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A(防风、羌活、白芷)组、B(下瘀血汤)组、C(秋水仙碱)组、D(生理盐水)组,E组(正常组)。观察各组药物治疗后变化情况和各组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和风药组大鼠血清HPC-Ⅲ、HA、ColⅣ-C、FN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光镜下可见风药组和下瘀血汤组灶性正常肝细胞索,未见肝假小叶形成。结论:风药对大鼠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3.
风药性能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药的性能主要用以表示各药的性质特征,一般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润燥、毒性等理论,这些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风药的性能在各方面均有其特征性,现阐述如次。1风药范围的界定 传统意义上的风药,多指用以祛风的药物~[1],常见的有三四十种,包括防风、羌活、独活、荆芥、苏叶、菊花、白芷、薄荷、天麻、柴胡、葛根、川芎、蔓荆子、藁本、辛夷、蝉蜕、苍耳子、天麻、蒺藜、僵蚕、细辛、威灵仙、■莶草等味,其中以防风、羌活、荆齐为代表,以后所提到的风药的作用,也主要指这些药的作用。由于风…  相似文献   

4.
论风药的活血作用及其特点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血瘀证的成因较多,病机复杂,单用活血化瘀等药治疗,疗效并不理想。风药个升、散、行、透、窜动等多种特性,能针对血瘀证的病因病机,从不同角度发挥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活血化瘀、升阳助补等多种作用。体现出病因与病机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兼备多法,协同作用的特点,较之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血瘀证更为全面,风药的活血作用,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24味致瘀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
风药治疗血证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治疗血症源于秦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奠定临床学基础;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极大地丰富了临床;宋代应用进一步拓展,且有《幼幼新书》《妇人良方》专科分论;金元风药大家李东恒、朱丹溪作了很多理论探索,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明代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多有发挥;清代注重内风动血,使血药治疗血证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为视觉器官,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这些特性决定了风药在中医眼科治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风药的功效特点以及在眼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拓宽中医眼科用药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墨入药而内服,最早见于<肘后方>,方书中有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等别名.药墨的性能功效,一般与其掺和的中药性能相一致,早先加入的是以麝香、冰片、珍珠、龙脑、木香等芳香开窍类为主,故其效亦相类同;随着仿药墨的锭剂产生,其功效进一步扩大,到清朝则有了专门用来治疗的复方制剂.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的是其一般规律:"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止血,生肌肤,合金疮.治产后血晕崩中、卒下血,醋磨服之.又止血痢及小儿客忤,捣筛温水服之.又眯目、物芒入目,点摩瞳子上(开宝)".又补充云:"利小便,通月经,治痈肿".笔者参阅有关古医籍,归纳其功效不外乎清热、止血、开窍三大类.  相似文献   

9.
风药增效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风药是一类具有类似风作用的特性药物。其性能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风药可内可外, 能上能下,舒畅一身气机,鼓舞人体气化,不仅长于发散祛邪,而且善于调畅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经报使,宣导百药,与其 他药物适当配伍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并重点对风药增效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清热泻火、利水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加 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药对是以促进血行、通利血脉、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对子药。按其配伍不同,可分为益气活血(黄茂配丹参)、温经活血(高良美配五灵脂)、养血活血(当归配川穹)、理气活血(丹参配香附)、化痰活血(穿山甲配皂角刺)、活血利水(泽兰配益母草)、助阳活血(韭汁配水蛙)等类。笔者就活血化瘀药对应用时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下。l药对剂量对药对作用的影响活血化瘀药对作用的正常发挥,除T与组成药对的单味药的功效密切相关外,还与药对的绝对用量与相对用量有关。绝对用量是指组成该药对的药物用量之和。在以根须、相使组成的药对…  相似文献   

11.
12.
根据风药特性,阐明其升发脾胃清气而治泄泻、子宫脱垂等脾不固摄的疾病,疏邪达表而治经期身痛、头痛,透达气机而舒解肝郁,又具祛湿止带、活血化瘀、引经报使等多种功效。指出灵活配伍风药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确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曾亮  周雯  李艳 《江苏中医药》2019,51(3):71-73
风药具有"如风之性"和"治风之用"的特点,临床运用常局限于"治风之用"。从风药的"如风之性"角度出发,对风药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协同增效方面,阐述了其在郁证中的运用,以期使风药得到更合理而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为颈椎病的外因之首,亦为重要病理因素。风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风木属性,既可于风寒湿型颈椎病中发散祛邪、温阳开窍;又可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活血通络,行其壅滞;还可于痰湿阻络型颈椎病中燥湿化痰,祛其浊瘀;其增补肝肾之功又可在肝肾不足证型中助其补虚;其温阳通窍之效于颈椎病诸证皆适用;另其尚可引经上达以携药直达病所。风药是为治疗颈椎病之要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风药生姜配伍下瘀血汤对肝纤维化的抑制,揭示风药生姜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用50% CCl4 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8 周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 组)、模型对照组(B 组)、下瘀血汤组(C 组)、生姜低剂量配伍下瘀血汤组(D 组),生姜中剂量配伍下瘀血汤组(E 组)。继续造模的同时并用药物干预至12 周,观察各组药物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和血清肝纤维指标变化及肝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和风药组大鼠血清芋型前胶原(HPC-Ⅲ)、遇型胶原(ColⅥ)、层粘连蛋白(LN)含量明显降低(P<0.05 或P<0.01),且生姜配伍下瘀血汤组上述指标较单纯下瘀血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风药生姜配伍下瘀血汤可增加活血化瘀药的作用,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配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朱步先 《中医杂志》2002,43(11):865-867
中药的功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补与泻、敛与散、涩与通、升与降等两个截然相反的效用。至于药物的寒性、温性、热性,不过是寒热的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在认识一味药物的主要功用以后,不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甚至相反的其他功用。忆及30余年前,笔者曾闻一外科老中医云:“金银花用大剂量有补气之功。”初觉  相似文献   

17.
自李东垣发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证以来 ,炙升麻、蜜柴胡升举清阳之气已广为应用。其实 ,当脾胃气虚 ,升降失司 ,痰湿中阻 ,证见纳谷运化失常 ,欲食不香 ,脘腹痞胀 ,大便不爽 ,舌苔薄腻等 ,也可以用柴胡、升麻、羌活、独活、防风等散风药 ,升清阳而鼓舞胃气上行。又有“风能胜湿”,脾虚而少运化 ,湿浊而生 ,散湿以振奋中焦阳气 ,使阳升阴降是很有道理的。如脾虚湿盛的泄泻证、脱肛证、水肿证等。观李东垣创升阳益胃汤 ,主治脾胃虚弱 ,怠惰嗜卧 ,时值秋燥令行 ,湿热方退 ,体重节痛 ,口苦舌干 ,纳不思食 ,食不知味 ,大便不调 ,小便频数 ,兼见…  相似文献   

18.
浅论风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晓阳 《中医杂志》2003,44(3):227-229
风药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但对它的分类及具体药物,则缺少全面系统的论述。本文根据古今文献,对风药的功效和临床实际应用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风药是指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风药具有疏散表邪的功效,但风药不等同于解表药,不仅仅用于治疗表证,对便秘之证亦有效。围绕便秘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从升清阳、通表里、化湿邪、发郁火、疏肝气等方面来阐述风药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从四气五味谈酸味药的临床配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凤凤  王秀玲 《河北中医》2004,26(12):919-919
药有四气五味,在临床上如能合而用之,气味互兼,配伍得当,则变化无穷,从而大大提高临床疗效。酸味药有收敛、固涩作用,能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泄泻、崩漏等多种病症,常用药物:五味子、山茱萸、酸枣仁、乌梅、罂粟壳、诃子、金樱子、石榴皮等。下面从几方面论述酸味药在临床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