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灸三通法是由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所创立,“病多气滞”是针灸三通法核心学术思想。在长期的针灸临床实践中,贺普仁国医大师总结出,运用气机升降出入辨证,最能揭示人体病理改变时气血运行的状态,最能表达针灸临床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在气机失调病变中,“气滞”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病理现象,从微观到宏观,气机郁滞既是发病的基础原因,也是治病的主要矛盾。针灸医学是以气学说为主导地位的临床医学,气机的通畅稳定,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针灸治疗最终达到的目的。笔者从针灸临床的实际出发,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气机郁滞病机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总结出气机郁滞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病机。  相似文献   

2.
贺普仁教授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笔者师从贺普仁教授,在该理论指导下,结合疾病发病特点,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法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贺教授部分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贺氏针灸三通法及其治疗中风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是贺普仁教授提出的,微 通法是以毫针疗法为代表,温通法是以火针疗法为代表,强通法的典型方法是放血疗法,三通法较好地阐明了针灸的作用机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针灸学术思想是三通法的立论依据。本文将介绍三通法学术思想和贺老治疗中风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风病因复杂,采用针灸治法,效果也令人满意,但残疾率仍很高.因此,深入认识中风病机理论,探索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性问题.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贺普仁教授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学说,他认为在任何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气机不利是不可逾越的病机,故称"病多气滞",针灸治病就是通调气机.  相似文献   

5.
熊萃  韦丹 《山西中医》2021,(4):37-38
“调神七穴”针灸法,从“调神”的角度出发治疗,从而达到针到病除的效果.所谓“调神七穴”,即:百会、四神聪、太阳、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共七穴.七穴合用,方能总调患者心神,即为“调神七穴”法.韦丹主任医师从事针灸的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20余年,为国家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现为湖北省中医药“尿失禁”专病门诊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左右气血偏差性疾病的针灸治疗江苏省武进县中医院(213161)张中明【关键词】气血偏差,针灸治疗所谓人体的气血偏差,简言之就是人体内血流的强度出现上下及左右的差别。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临床上我们把由于气病及血而...  相似文献   

7.
高晖  段行武 《中国针灸》2023,(4):409-413
基于“心身医学”理论探讨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思路。慢性荨麻疹同时存在气血功能失调和精神情志异常,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心身同病”,临床诊治应重视心身同治,以协同增效。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通过调脑神、心神、脏神、气机以“调神”,调气和营、祛风止痒为则以“调形”,采用针刺配合艾灸、刺络拔罐、耳穴疗法等综合治疗,将“治神”贯穿辨治全程,医患配合,共奏气血冲和、心身安宁之效。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贺氏针灸三通法”是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独创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老基于“病多气滞”,提出“法用三通”,即以毫针针刺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温针灸为主的“温通法”以及以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贺老根据银屑病临床表现,将其辨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3种证型。在治疗方面,贺老以委中、膈俞、耳背青筋处、局部阿是穴为主穴,使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再随证选用相应穴位,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针灸是中医治病调气的常用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调气,“气至”是决定疗效的关键。杨继国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出“三步调气法”,即针灸得气、以神驭气、点穴导气三步。针灸得气依靠针刺手法和控制灸量达到“气至”,强调“得气”,注重患者的“针感”和“灸感”;以神驭气是通过治神、调神引领经气到达病所,用于针灸得气失利之时;点穴导气即运用点按、揣揉、敲打穴位等方式调气,用于前两步均未实现“气至”时。附病案3则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良性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文章紧扣“气滞、痰湿、血瘀”之病机,另辟蹊径,确定针灸治则治法,运用膻中皮刺法开胸调肺气,毫针扎跳开髋祛脾邪,局部皮内针和揿针组合围刺结节以祛瘀,通过不同针具和针刺方法配合使用,上下配穴相结合,临床疗效满意,现阐述如下,与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博采众家之长,历经数十年临床实践,提出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之中医针灸病机观点,创立了“微通”“温通”及“强通”的“贺式针灸三通法”特色治疗原则。三通法其核心在“通”上,针刺疗法的最终结果也在于“通”,而大部分疾病的根源在于“不通”。“微通法”是以毫针刺法为主,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一种针灸方法。“温通法”以火针疗法和艾灸疗法为主,优势及特色在于此法的“温热”效应,凭借火热之势及温热刺激温阳祛寒,疏通经脉、气血。“强通法”以三棱针或其他针具放血治疗为主。用针具刺破人体浅表络脉,迫血外泄,则病邪随血出而祛除。邪热外泄、祛瘀生新、经脉疏通,可发挥醒神开窍、安神定志、解毒祛邪等作用。强通法主要应用于急救及热证、瘀滞等病症。据临床验证,“贺式针灸三通法”当今已成为独特又完善的针灸理论体系,临床中灵活应用,治疗得当,针到病除,可谓治疗疾病“立竿见影”,治病防病,养生保健。文章主要将贺氏三通法在以下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逐一介绍:皮肤相关疾病如湿疹、带状疱疹,骨关节病如骨关节炎、颈椎病,头面部疾病如面瘫、面肌痉挛,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痛经等。  相似文献   

12.
受“肝为五脏之贼”理论启发,笔者认为寻常型银屑病虽病发于外,其本在内,其内在病机为肝不和。进行期和静止期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针灸调肝柔木法以治血调肝,标本兼治,消退期以针灸调肝柔木法疏肝敛阴,调护情志,为临床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调神健脾”法针灸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调神健脾”法针灸调神以畅达情志、健脾以补益后天之本,应用于终末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可缓解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镇痛、调节情志,从而促进终末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其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贯穿抑郁症的因机、选穴及刺灸法三个方面。《针灸甲乙经》认为,抑郁症以“脾虚”为基本病机:脾虚土衰,则意伤神疲;土虚木郁,则脏气失达;子病及母,则积思成疾;土不制水,则命火微之、如堕深渊。治疗抑郁症选穴时应注意以脾为要、实土通阳,且宜与脾相应、和调五脏。在选择刺灸法方面,治疗抑郁症多用缪刺法和刺血法,可起到祛瘀生新、助脾统血之功,同时也宜用灸法,以达温阳举陷、扶土升清之效。深入挖掘《针灸甲乙经》从脾论治抑郁症学术思想,对临床诊治抑郁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尤昭玲认为“卵系生殖之精,膜系生殖之床”,卵泡与子宫内膜发育兼容同步,是生殖之薪火源泉,并针对卵、膜发育异步和异变,创新性地提出“卵膜论”。其包含“调泡八法”:大则敛泡、小则扩泡、快则减速、慢则加速、多则灭泡、少则增泡、扁则充泡和位异移泡;“调膜十法”:病则疗膜、压则松膜、厚则敛膜、薄则增膜、断则修膜、缺则补膜、僵则动膜、乱则抚膜、阻则宣膜和失则润膜。基于尤昭玲独创的“卵膜论”,抓住疾病核心病机,强调“取穴如用兵”,应用“对穴”作为精简取穴与合理配伍的方法,探析针灸调治卵泡和内膜异变的策略,为临床运用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调和气血治疗胃痛临床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法主要用于气滞型胃痛证的治疗。引起胃气阻滞的病因:一则饮食不节,损伤胃腑;二则情志失调,肝气犯胃。气滞胃痛的关键虽然在气,但“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亦滞”。气的功能失调,必致血的功能紊乱。所以治疗气滞型胃痛常用“调气以和血”的方法,通过调气(理气、行气)达到和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解析曹学伟教授运用三法三步针刺治疗肩周炎经验。曹学伟临证20余年,擅长使用针灸治疗各种骨科常见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三法三步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基于“经筋之病,不离经筋”“调神止痛,激发阳明”及“刺络放血,身心并调”三法理论的指导下,选用悬颅透率谷、点刺内关、大鱼际放血三步进行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不但缓解了患者肢体的疼痛,又能调节烦躁、肝气不舒等情志问题,且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中医整脊学经过两千多年临床积累,形成其富于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治疗学。在中医传统思维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进行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这些理论,施杞教授高度概括为“一圆一说两论”。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下,现代中医整脊学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运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以防治脊柱劳损病。在临床应用这“三则”“四法”,同时,根据辨证论治法则,实施“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的八大应策。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膝骨关节炎(KOA)辨证多以肝肾亏虚为本,血瘀气滞为标,治疗遵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治则,多从肝、肾论治,且以从肝论治为主。从肝论治,其“治标”主要体现在“调畅气机”和“肝藏血”2个方面,其“治本”主要体现在“调畅情志”“肝生血”“肝主筋”“肝肾同源”4个方面。治法主要有“疏肝法”和“益肝法”,临证时应“疏肝”“益肝”并重。  相似文献   

20.
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笔者以理肺调肝法治疗哮病发作期,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