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早期诊断进而早期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疗效。但其临床表现隐匿,故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欢  孙世雨 《海南医学》2011,22(7):104-105
目的早期对婴幼儿的髋关节行超声检查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大大降低晚期DDH初诊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筛查的42d~4个月(平均73d)的婴幼儿共7416例,行髋关节超声检查。采用Graf标准作为诊断分型标准。结果受检婴儿7416例(14832髋),在14832例髋关节中可疑髋关节60个,占受检总数4.045‰,异常关节38个,占受检总数2.562‰,共检出可疑患儿44例。结论早期对婴幼儿的髋关节超声检查使DDH患儿得到了早期的诊断和早期的治疗,大大降低其晚期DDH初诊发生率,不仅提高了DDH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晚期DDH治疗的困难和高额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工作中社区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转诊患儿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的一致性,以进一步提高DDH的筛查质量。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通过社区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医师检查并且开据转诊单的、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DDH筛查门诊的患儿纳入本研究,符合条件的患儿共计378例,所有病例经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登记记录后查看开具的转诊单,并与转诊情况进行核对,评估转诊患儿中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一致性的情况。结果 378例筛查患儿中,年龄<6个月的DDH患儿19例(28髋),6个月至1.5岁的DDH患儿11例(15髋)DDH,>1.5岁的DDH患儿4例(5髋)。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中,皮纹不对称、臀部不等宽、双髋外展受限、双髋外展不对称以及步态异常的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0.6,P<0.05),而双下肢不等长以及高危因素初筛转诊原因与复诊结果一致性不高(Kappa值<0.4,P<0.01)。结论社区医院或医疗保健机构转诊患儿中转诊原因与患儿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但在筛查患儿有无双下肢不等长及高危因素时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多种高危因素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行髋关节发育筛查的224例存在DDH高危因素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接受髋关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应用Graf髋关节病理分型对超声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DDH不同高危因素新生儿不成熟髋关节和DDH检出率。结果经检查,224例患者448个髋关节,其中,不成熟髋关节检出13个,检出率为2.90%;DDH检出33个,检出率为7.37%[其中,Ⅱb型检出率为0.00%(0/448)、Ⅱc型检出率为2.68%(12/448)、Ⅱd型检出率为1.12%(5/448)、Ⅲ型检出率为2.01%(9/448)和Ⅳ型检出率为1.56%(7/448)]。各种高危因素中,因下肢不等长导致新生儿不成熟髋关节、DDH 6例,检出率为54.55%(6/11);因存在家族史导致新生儿不成熟髋关节、DDH 4例,检出率为10.00%(4/40);因胎位为臀位导致新生儿不成熟髋关节、DDH 5例,检出率为7.81%(5/64);因髋外展受限导致新生儿不成熟髋关节、DDH 4例,检出率为3.77%(4/106);因臀纹不对称导致新生儿不成熟髋关节、DDH 11例,检出率为11.22%(11/98);因大腿纹不对称导致新生儿不成熟髋关节、DDH 3例,检出率为2.33%(3/129)。以上结果均与最终确诊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DDH多种高危因素新生儿髋关节发育筛查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对其发病类型进行准确评价,且可对比不同高危因素新生儿之间DDH发病率的差异性,以根据高危因素尽早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传统诊断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CDH),是运动系统畸形的病症之一,也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髋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臼杵关节之一,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及复杂的生理功能,而畸形发育的髋关节如得不到有效地矫正,往往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因此DDH的诊断与治疗在国内外长期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辅助诊疗水平和对头臼应力分布认识的提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诊疗方案,本文就DDH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术后再脱位等并发症。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黄金标准,本文通过对聊城市0~5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筛查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就临床表现理学检查、X线、CT、MRI及超声等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应用做一综述,探讨几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诊断价值。且对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儿童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本文讨论经询问病史、结合查体及骨盆拍片确诊的368例DDH患者的治疗、转归,重点提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超声诊断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筛查和随访中的应用。方法对6个月内825例(1 650个髋关节)婴幼儿行超声波检查,对髋关节异常患儿进行分类统计,并调查分析DDH的发病影响因素,对需要跟踪观察或治疗的病例进行超声随访。结果 825例婴幼儿中髋关节异常阳性者195例,占23.7%,其中DDH患儿58例,占7.0%。其余病例为髋关节不稳定。性别、侧别、妊娠胎位、襁褓方式等均是DDH的影响因素。116例超声随访病例中,87例于首次复查时恢复正常,其中78例属髋关节不稳定患儿,其余29例中有19例于第2次复查时明显好转。结论超声检查能对婴幼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可作为婴幼儿DDH早期筛查和随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超声Graf法为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有效诊断方法,而体格检查为早期DDH最常用的筛查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超声评估体格检查在DDH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31例在内蒙古各医院行体检发现DDH阳性体征(臀纹不对称、腿纹不对称、髋关节外展受限、髋关节弹响、双下肢不等长)而转诊到我院或至我院进行D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筛查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26例新生儿进行DDH超声筛查,比较健康新生儿双髋关节α、β角和股骨头覆盖率(MR),并比较正常髋关节与异常髋关节α、β角和MR.结果 926例新生儿中,738例(79.7%)髋关节正常,188例(20.3%)存在髋关节异常,其中41例(4.4%)为DDH患儿,男15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1.73,健康新生儿两侧髋关节α、β角度及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髋关节α角和MR大于异常髋关节,β角小于异常髋关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剖宫产和女性均为新生儿髋关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无辐射,具有可重复性,对新生儿DDH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生儿DDH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福存  华江  任洁  邹建琴  童培建 《浙江医学》2016,38(12):922-924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治疗CroweIII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以行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的18例CroweIII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评分(WOMAC)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髋臼前倾角和假体位移。结果术后12~4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深部感染、脱位和无菌性松动等。HSS评分由术前(38.6±12.3)分升高至术后(90.3±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优良率为94.4%(17/18)。WOMAC评分由术前(60.3±14.5)分降低至术后(28.3±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3°~50°,平均(31.6±20.4)°;股骨柄与髋臼前倾角之和为26°~74°,其中40°~60°占83.3%。结论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可用于CroweIII型DDH患者重建髋关节力学机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白传卿  陈文建  孙军  刘永  谢康  马海龙  方继红 《安徽医学》2020,41(12):1390-1393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AD)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DDH患儿,回顾性分析RA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并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儿平均随访(34.93±10.63)个月,再次手术后患儿髋臼指数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0.00%,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为73.33%。结论 DDH术后髋臼残余畸形通过再次手术治疗骨盆截骨,临床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婴幼儿髋关节及其周围解剖结构骨形态特征进行重建与二维超声图像拟合以及图像的匹配,从而实现对婴幼儿髋关节发育状况的正确评价。方法选取婴幼儿新鲜尸体标本20具(其中男10具,女10具),行64排螺旋CT骨盆扫描,将测量数据应用Amira 5.4.5软件建立髋关节三维图像,观察其骨形态特征及彼此的空间形态位置关系并进行二维超声平面的确定及超声图像的测量。结果二维超声髋关节冠状切面标准图像α、β角测量结果分别为(59.5±0.8)°、(56.2±0.5)°,三维虚拟现实图像α、β角测量结果分别为(61.5±0.4)°、(53.3±0.4)°,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髋关节骨形态结构并进行二维超声平面的确定及超声图像的测量,验证了二维超声法可以准确地评价婴幼儿髋关节发育状况,二维超声法可以作为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蒲超  张珊珊  李伟  吴青霞  吴辉 《西部医学》2019,31(2):291-294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应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THA的DDH患者27例,并采集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数据,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股骨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DDH患者髋关节周围骨质畸形在THA术中使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能指导术中设计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减少人工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筛查结果以及评价超声检查技术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 年9 月-2016 年6 月该院1 500 例健康体检婴儿(3 000 个髋关节),观察髋关节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单双胎、胎位不正、长期捆绑及难产等)、大腿皮纹或臀纹、外展试验等临床筛查内容、超声检查结果以及Graf法分型等。结果临床筛查发育不良378 例,发育不良率25.20%;超声检查结果发育不良者22 例(髋关节44 个),发育不良率5.82%。女婴发育不良率高于男婴,左髋异常率高于右髋发育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筛查发育不良中捆绑双下肢因素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次为DDH阳性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诊断发育不良率,与临床筛查一致。α角与年龄呈正相关(r =0.104,P <0.050),β角与年龄呈负相关(r =-0.116,P <0.050)。结论加强婴儿DDH 筛查,有助于掌握本地区该病流行病学资料、早期开展干预,降低致残率,且在筛查中,超声检查能提高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率,可作为临床常规的筛查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学海  刘传康  李明  罗聪  曹豫江  瞿向阳 《重庆医学》2012,41(13):1285-1287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三联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观察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该科运用骨盆三联截骨术加股骨近端粗隆下短缩旋转内翻截骨LCP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DDH 32例(34髋)的疗效。结果术后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0髋,良10髋,可4髋,差0髋,优良率为88.2%。结论该联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DDH疗效可靠,能使股骨头获得良好的覆盖,LCP固定坚强、稳定,股骨颈矫正角度满意,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用于大龄儿童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髋臼与正常侧髋臼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观察,探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的病理改变。方法 对12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进行髋关节MRI检查,其中单侧脱位8例,双侧脱位4例,共8个正常髋关节(对照组)、16个脱位髋关节(病变组)。测量双侧髋关节骨性髋臼指数(BAI)、软骨性髋臼指数(CAI),骨性髋臼前倾角(BAAV)及软骨性前倾角(CAAV),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AI与CAI之间存在相关性,对照组两指数间相关系数(0.945)高于病变组的相关系数(0.814)。病变组BAAV与CAA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病变组髋关节的CAAV明显大于BAAV(P<0.01)。所有髋关节BAI与BAAV,CAI与CAAV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和0.822)。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髋臼病理改变不仅体现在髋臼指数的改变,还体现在髋臼朝向的改变,这两种改变的程度存在着相关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形态的畸形不仅体现在骨性结构,还体现在软骨结构上。两种结构的病理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采用MRI成像对DDH患儿的软骨结构进行评估可用于指导DDH的术式选择和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后再脱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治疗的DDH患儿(18月龄及以下)的资料,共88例103髋。根据髋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统计术后再脱位的发生情况,分为术后复位组和再脱位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DDH内收肌松解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后发生再脱位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103髋中86例99髋成功施行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69髋一期闭合复位成功,9髋经二期复位石膏固定后至末次随访未再次脱位,最终78髋(78.8%)患儿闭合复位治疗有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闭合复位术前髋臼指数(AI)、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HDI)分级、术中屈髋角度、术中头臼间距与术后发生再脱位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I超过40.5°(OR=5.57,P<0.01),闭合复位术后屈髋角度小于80.5°(OR=4.93,P<0.01),头臼间距超过6.95 mm(OR=8.42,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