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儿科临床中,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临床症候。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只无外科急腹症指正的小儿腹痛。小儿腹痛大多以食机腹痛为多见,本病多因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节或家长过于溺爱子女,顺其所欲,饥饱无度,久之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受纳,导致本病。义因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内外因素所干扰,六腑以通为顺,经脉以流通为畅,凡腹内脏腑,经脉受寒邪侵袭或肠胃为乳食所伤,中阳不振,络脉瘀滞等。均可引起气机雍阻,经脉失调,凝滞不通。而腹痛。小儿腹痛多以积滞实痛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脾胃薄弱,凡喂养不当,饥饱无度,饮食生冷或不洁,或外感风寒,过热或受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而引起腹痛、腹泻。下面介绍一种治疗小儿因受凉导致腹痛、腹泻的方法。白酒倒入碗里约30 mL,再将10~12g的小茴香籽加入碗里,放在蒸锅上蒸10min,将茴香籽用纱布包裹好放到小儿肚脐上,用掌心持续捂住小儿肚脐15~20min,每日2次。注意茴香籽温度要适宜,以免烫伤  相似文献   

3.
<正>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通常所指的腹痛是指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腹痛,在中医教科书中指出本病由乳食积滞、感受寒邪、脏气虚冷、气滞血瘀所致。但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虽可由上述几种原因所致,但临床上更多见的原因是肝气郁滞,肝木犯脾。且多见于3岁~6岁的小儿。 肝属木,主疏泄,在志为怒;脾属土,主运化。肝的疏泄功能可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反之,出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现代小儿由于娇宠过度,一不遂心就大发脾气,或小儿不合群,刚到新环境以至郁郁寡欢或精神紧张。从而使肝气郁结,肝旺木盛,木克脾土,脾失健运,脾胃  相似文献   

4.
小儿泄泻,四时皆有,尤以夏秋两季居多。本病每因内伤乳食,外感时邪而引起脾胃之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所致,正如景岳所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医方考》亦载“泻责之脾”。由此可见泄泻治脾的重要性。余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每遇小儿泄泻亦宗治脾之法,并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因势利导,处方用药,屡获良效,兹举要如下:1 食泻伤食滞脾胃,疏导之品贵轻灵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多不知饥饱,或喂养失当,停乳伤食,脾胃受伤而失运化之权,则病食泻。证见院腹胀满,腹痛肠鸣,泻  相似文献   

5.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查其胃肠无器质性病变,也非其他疾病引起。中医认为因小儿脏腑幼嫩,形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或脏腑气血失调而发生,主要责之于脾胃。病例介绍例一:张××,女,2岁半。病历号:66324。阵发性腹痛7天。患儿7天前突然阵发性腹痛,最初症状较轻,家人以为虫积所敛,自服驱虫药,未排出蛔  相似文献   

6.
陆远 《新疆中医药》2005,23(4):66-68
1997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对积滞病证的定义是:因乳食内积,脾胃受损所致,以小儿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疾病。积滞病证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中医治疗小儿积滞证的方法较多,亦有侧重于治疗某一症状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对小儿积滞证的临床研究、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脾常不足,所患脾胃病多;又谓肝常有余,易于化火生风。夫脾为柔脏,不耐(片戈)伐;肝为刚脏,恃强凌弱,土虚木贼之证候在儿科颇为常见。故善于调理脾胃者,非惟脾病治脾,胃病治胃,而必安和五脏。肝脾不和,治在平肝调脾,扶土抑木。兹就常见之小儿脾胃病证,略陈脾病治肝法则之一二,以示管见。腹痛治肝解痉缓急胃脘以下,脐之两旁,至耻骨以上疼痛,谓之腹痛。脾居大腹,为至阴之脏。或为寒邪所中,或为乳食所伤,或因络脉痹阻,气机阻滞不通,则发为疼痛。腹痛多从寒凝、积滞、虚寒、淤血论治。但是,肝脾不和,亦作腹痛,王肯堂、夏禹铸等前辈医家均曾论及。《幼科铁镜·辨  相似文献   

8.
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便如水样为特征。因小儿脾胃薄弱,无论内伤乳食或受外邪,或脾肾虚寒等,均易引起腹泻。是两三岁以下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四季皆宥发生,夏季发病较多。本病最易耗伤气液。重症患者可引起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之危重证候;迁延日久不愈,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疳积等慢性疾患。该病类型很多,但常见的多因外感寒邪或内伤脾胃。治疗原则,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助以利湿。但因小儿服药困难,常不易短期治  相似文献   

9.
文颖娟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9):2290-2291
从因脾胃功能失常而引发的肿、胀、虫积腹痛、积痛、吐泻、呕吐六类病症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等方面探析了明代著名临证医家万密斋调理脾胃学术思想,认为将脾胃病证分为因浊邪阻滞导致气血郁滞之实证和因中气不足而导致气血亏虚之虚证;治疗实证以祛除浊邪、发散郁滞为主,治疗虚证以补脾、和中、益气为主是其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主要特点,而针对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强调调乳母、节饮食、适寒暑、慎医药更是其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病证。本病以腹痛为主,可伴有厌食、吐、泻等症状。当然,腹痛也可做为某些疾病的主证或兼证,如泄泻、虫积、腹型癫痛、过敏性紫癜等,此处不作论述。腹痛作为独立性疾病,大致可分为食积腹痛、虚寒腹痛和寒积腹痛,现就其证治浅述如下。1 食(乳)积腹痛 此型腹痛的特点是时作时止,多于进食时腹痛明显。平素口臭,腹胀,纳差,时恶心,大便不调,或干或稀,或呈不消化样,有酸臭气味,面色萎黄,体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指纹略紫、滞或脉滑。此型患儿多有不良喂养习惯,因饮食不节,伤于脾胃,…  相似文献   

11.
韩卫军 《新中医》2002,34(9):12-12
腹痛是小儿常见病症,原因有多种,但大多数是因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而引起的功能性腹痛。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自拟腹痛散治疗小儿腹痛取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中医“痢疾”范畴。本病病因复杂,或因外感湿热毒邪,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情志失调,或因脾胃素虚.或因劳倦太过等因素所致。外感湿热邪毒,内犯脾胃,并于大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脾,气郁湿蕴下迫大肠;劳倦太过或脾胃素虚加之饮食不节,致伤中气,运化失常,水湿停聚,蕴而化热,湿热阻滞于大肠而发病。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89-691
小儿脑发育不全的发生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调养失宜而引起。现通过对脾、肾、脑三者之间生理、病理联系的探讨,提出从脾胃出发,补益后天之脾以充养先天之肾治疗小儿脑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许纪全 《河北中医》2000,22(5):363-364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尚未完善健全,若外感风寒暑湿邪气或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等原因,均可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引起腹泻。正如沈金鳌所说:“小儿吐泻,皆因小儿幼稚,脏腑脆弱,外部易侵,兼以护理失调,乳食不节,清浊相干,蕴作而然。”说明本病的发生与乳食、外邪有关,且由于小儿发育未全,而易得本病。故而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腹泻,必须时时注重小儿脾胃之气。盖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机蓬勃,对水谷精微的需要超过成人,这就依赖脾胃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复发性腹痛是小儿腹痛中常见的一种 ,属于功能性腹痛 ,常见的原因为小儿饮食无规律 ,饥饱失常、零食、冷饮过多 ,损伤小儿脾胃 ,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胃肠功能紊乱而致。西医一般采用解痉止痛的方法治疗 ,但过后又复发 ,笔者从 1999年 5月~ 2 0 0 0年5月采用中药五香散治疗本病 2 30例 ,获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0例 ,男 12 0例 ,女 110例 ,病程 3天— 1年不等 ,最大患儿 14岁 ,最小 1岁。2 诊断要点①小儿突发性 ,阵发性腹痛 ,既往有类似发作病史 ;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几秒至几分钟不等 ,时痛时止 ;③腹痛轻重不一 ,…  相似文献   

17.
浅述祛湿诸法在小儿腹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梅晓萍  郭选贤 《陕西中医》2007,28(11):1558-1559
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在于脾胃,因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加之小儿“脾常不足”,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水湿滞留而发生泻泄。由于小儿泻泄乃湿邪为甚,而脾主湿且喜燥恶湿,脾胃若失其运化功能,则水谷和污而下呈泻,故祛湿法是治疗小儿泻泄的主要方法。1清热利湿法适用于证属热胜于湿的湿热泄泻。证见:泻下水样便,色深黄褐而臭秽,伴发热烦渴,小便短赤,唇红而干,舌红、苔少或苔黄而干,指纹红紫,脉滑数。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山药、乌梅、焦楂、滑石、竹叶。若伴恶心呕吐者,加茯苓、制半夏、生姜、竹茹以止呕降逆;伴腹痛者,加白芍以和中缓…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胀多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腐熟运化不及,乳食停滞不化所致。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胀1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其脾胃多有不足,或因后天失养,外邪入侵,亦可损伤脾胃,致中土不宁,百病乃生.笔者在临床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加入天枢穴后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指小儿厌食系指非因疾病原因而出现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多因平素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长期偏食,以致脾胃受损,纳运失常产生厌食现象,日久可致肌肉消瘦,发育不良。笔者经过10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如下辨证食疗法: 【消食导滞法】适用于食滞肠胃,证见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导致见食不贪,重则腹胀不舒,口气酸臭,呕吐酸腐,腹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