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静脉营养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8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静脉营养治疗。结果治疗组46例,发生医院感染4例(发生率8.696%),发生硬肿症12例(发生率26.1%);对照组35例,发生医院感染9例(发生率25.71%),发生硬肿症24例(发生率68.57%),治疗组医院感染及硬肿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及硬肿症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静脉营养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医院感染和硬肿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危重新生儿需进行机械通气者共77例,并根据病情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全静脉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间、体质量恢复所需时间、不良反应、达全量胃肠营养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体质量恢复所需时间、腹胀、胃潴留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P=0.864;t=0.367,P=0.715;χ2=0.109,P=0.742;χ2=0.118,P=0.731)。观察组喂养耐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581,P=0.000)。观察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达全量胃肠营养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χ2=4.355,P=0.037;χ2=6.438,P=0.011;t=8.567,P=0.000;t=3.416,P=0.001)。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采取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喂养耐受性,降低胃肠功能异常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防治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儿脑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57例HIE病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干预组自新生儿期开始接受早期干预、两组均于1.5岁,2.0岁按双盲法进行Bayley婴纪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结果 干预组在1.5岁时Bayley测试精神发育指数(MDI)较对照组高1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运动发育指数(PDI)高8.7分,两缚比较差 相似文献
4.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1例早产儿中46例给予早期微量联合静脉营养,另外35例给予单纯经口喂养。观察体重变化、静脉营养的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等,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的体重明显增加;(2)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纯经口喂养组;(3)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经口喂养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明显增加体重,使早产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及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4例足月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自新生儿起便接受干预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运动发育指数、智能发育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HIE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智力发育水平,改善其预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河南医学研究》2017,(5)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6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在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3个月时,其智力发育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护理后6、12、18个月时,其智力与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长发育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有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将中、重度 HIE 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对干预组于新生儿期及新生儿期后给予高压氧及神经生理学训练。用 NBNA、DQ、脑地形图对治疗效果评估。结果比较两组14~16天、26~28天 NBNA 值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脑地形图显示异常率对照组高于干预组,DQ 值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期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的脑发育关键时期。所以早期干预是从新生儿期开始延续至新生儿期后甚至幼儿期,是治疗 HIE 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了中、重度 HIE 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新生儿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F)的疗效,「方法」将4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BNA评分〈36分)分成干预组(24例)及对照组(25例),干预组从生后7天开始接受干预,对照组不预以早期干预。「结果」两组在第14天评分无明显差异,第28天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干预可提高HIE疗效,促进脑功能恢复,但起效较慢,需耐心坚持。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关键是早期诊断,本文从临床依据、影像和实验室检查、脑血氧监测的应用及早产儿诊断标准等方面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痊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及死亡率,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新生儿行为测定( 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检查。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1.11%)、总有效率(94.44%)均高于对照组(27.78%、66.67%)(χ2显效率=4.05, P <0.05;χ2总有效率=4.4334, P <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3周时及3周后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1周=4.6209、P <0.01, t 2周=6.6426、P <0.01, t 3周=5.1985、P <0.01, t 3周后=7.7978、P <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能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亚果糖即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血气的影响。方法将中重度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亚果糖250mg/(kg·d),7~10d为1疗程。观察患儿的神经症状,包括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血气分析、阴离子间隙(AG)的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结论新亚果糖治疗新生儿HIE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评价。方法 :6 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FGF。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进行NBNA测定。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后NBNA测定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两个疗程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bFGF是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治疗两个疗程效果优于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14.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非早期干预组行一般治疗,早期干预组自出生后510d即采用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从视、听、触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刺激至24个月,参照《新生儿行为与03岁潜能开发指南》制定干预措施,应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和《06岁儿童心理发育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早期干预组在21d时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NBNA)和6,12,18,24个月时发育商(DQ)均比非早期干预组高16%以上(P<0·05)。结论通过早期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HIE患儿神经行为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56例HIE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于出生3、7、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干预组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0.01(t=2.298,2.830,2.858),康复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低p〈0.05(χ^2=4.764)。结论对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减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PN+谷胺酰胺)和对照组(TPN),治疗7d后比较2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负氮平衡的程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SAP患者TPN中,谷胺酰胺具有增加血清白蛋白合成、改善负氮平衡、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HIE患儿分轻、中、重度组与41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对照,分别采用连续监测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E时血浆AST、LDH、CK、α-HBDH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应升高,尤以CK、CK-MB升高明显,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重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度组除CK-MB外,其余酶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作为HIE临床分度的指标之一。监测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能较好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HIE时有无心肌损伤及损伤程度,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电图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总结28例HIE患儿EEG监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关系。结果EEG异常率78.57%,轻、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58.33%、87.50%、100%。轻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37.50%,中、重度异常者为50%。24例随访患儿中出现癫痫4例,脑瘫3例,IQ低下T2例。结论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减少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需进行胃肠外静脉营养的早产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5例,随机分为静脉营养加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组(干预组)和完全静脉营养组(对照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4 d分别进行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同时监测PNAC各项危险因素以及PNAC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结果 干预组PNAC主要危险因素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干预组TBIL、TBA以及肝酶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NAC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可明显改善PNAC发病的危险因素,减轻胆汁淤积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