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假幽门是指幽门附近的病变致胃窦部持续收缩或变形时,导致狭窄,形成的小孔。由于假幽门偏位及狭窄,常将其远侧病变遗漏或误认为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延误诊治。因此及时识别假幽门,鉴别良性与恶性,对患者的诊疗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十二指肠球部充盈缺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共12例患者,均进行钡餐造影检查,其中6例进行CT检查。结果:分别对12例球部充盈缺损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球部异物2例;淋巴瘤2例;腺瘤4例;低分化腺癌、类癌、胃窦癌脱入球部、胃息肉脱入球部各1例。钡餐造影显示了12个病变;CT检查的6例中,显示5个病变,其中1个漏诊因病变小于10mm。结论:十二指肠球部充盈缺损少见,钡餐造影对发现球部病变的大小、形态及腔内结构有重要作用,CT在病灶的性质病灶周围情况,腔内外侵犯的程度及远处转移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3.
幽门梗阻是指十二指肠球部和幽门管阻塞。症状主要是中上腹堵胀,呕吐大量隔夜食物,中上腹有振水声并见有胃蠕动波。但在幽门以前的胃窦部和球部以下的十二指肠部之病变引起阻塞时,亦可有幽门梗阻完全相似的症状,临床很难区别,所以我们一并列在下面。1.溃疡:球部溃疡和幽门管溃疡均可因局部粘膜水肿,充血及痉挛而出现梗阻。反复患球部溃疡时,在球部变形和狭窄的基础上梗阻症状会更明显。2.肿瘤:胃窦部癌可出现幽门梗阻症状,十二指肠部无论是良性或恶性肿瘤均少见。如患胰头癌  相似文献   

4.
胃窦部狭窄是胃窦部各种病变所致胃胜缩小或变形常见的X线征象。良、恶性狭窄的X线鉴别常有困难,并决定着临床的治疗方法。用常规解癌药物效果不够满意,多有副作用。1990年11月至1992年12月,我们采用音频电疗法结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鉴别胃窦部良、恶性狭窄,经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提高了胃窦部X线诊断的准确率。现将拟诊胃窦部狭窄50例的X线观察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50例住院或门诊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0~60岁。全部病例均以消化道症状就诊,经X线钡餐检查拟诊为胃窦部恶性狭窄,均无蠕动波通过狭窄段,胃窦部粘膜显示不…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61岁。因"腹痛、黑便"就诊。门诊超声充盈检查:胃窦部胃壁局部增厚,层次清晰,中央部黏膜破溃凹陷,表面见强回声斑附着,胃窦部呈盲端,多切面未见幽门口,胃体长轴扫查与胃角下方小弯侧可见一狭长纤细管状开口连于十二指肠球部,球部正常结构消失,呈长管状(图1)。超声诊断:(1)胃幽门开口异常,考虑幽门异位,十二指肠球部发育异常。(2)胃窦溃疡。胃镜示:胃腔变形,幽门开口于胃窦小弯侧,幽门周围黏膜水肿并见10  相似文献   

6.
梁文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971-1973
目的:探讨小儿[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惠儿的临床表现、钡餐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的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结果:以反复呕吐为首发表现的患儿有20例,占91%,可伴食欲减退、腹痛、腹胀、排黑便、面色苍黄、消瘦、腹部包块等。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体内代谢性紊乱(代谢性碱中毒、低钠、低氯、低钾),钡餐和胃镜检查可见幽门前区溃疡伴不完全性梗阻。结论:小儿胃窦或幽门口(幽门管)溃疡形成幽门狭窄的首发表现为呕吐,钡餐和胃镜检查是确诊幽门前区溃疡伴不完全性梗阻(形成幽门狭窄)的主要手段.治疗方面以制酸(洛赛克)、麦滋林保护黏膜及对症处理(止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静脉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对于狭窄较严重者可予三级球囊幽门扩张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食管炎的特殊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特殊X线表现的食管炎的特征。方法 对具有特殊X线征象的16例食管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区黏膜皱襞毛糙、扭曲、断续有小颗粒状钡斑。正常食管壁轮廓消失。黏膜相示分界清楚,但不截然。食管呈持续性扩张状态或痉挛状态。腔内龛造影剂灌注后呈梳齿状影像为急性食管炎破裂造影剂漏入纵隔内。结论 病变区如果改变恒定短期复查是必要的,内窥镜检查、随访都有膈鉴别诊断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男,28岁。因反复发热伴纳差、消瘦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开始消瘦,食欲差,自测体温37.5℃。此后患者体温一直波动在37.2~37.8℃。到我院传染科完善检查后发现,上消化道钡餐示:胃窭远端幽门部狭窄,胃镜示:胃宴多发溃疡伴狭窄,病理示:胃窦黏膜中度慢性浅表性炎、灶性肠化生。遂以胃窦癌待查转入我科。查体:睑结膜略苍白,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叩击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45岁。间歇性腹痛、发热2年,加重10个月伴黑便5小时。既往有糜烂性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回肠末段炎。体检:中度贫血貌,舌边可见数个米粒大小的溃疡,腹部压痛,以右下腹和脐周明显。按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治疗3天仍有间歇性腹痛和黑便,同时感口咽部疼痛,尿痛,伴间歇性发热,体温高达38.6℃,查体发现左眼球结膜充血,口唇、舌边多发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溃疡,边缘不清,外阴多发深在小溃疡,表面附灰白色脓苔,追问病史曾有反复角膜炎、口腔及外阴溃疡达14年。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示胃窦变形,幽门前区狭窄,于大弯侧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种病因所致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和内镜形态特点,为儿童上消化道溃疡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5例上消化道溃疡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胃镜检查,观察3种病因所致上消化道溃疡内镜形态特点.其中,25例患儿取病变部位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发病年龄最大,以中上腹痛为主,多伴有柏油样便,胃镜检查显示病变均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黄白苔或血痂,多伴有球腔变形;腹型过敏性紫癜相关性溃疡年龄次之,多表现为全腹痛或脐周痛,可为黑便、血水样便或果酱样便,胃镜检查显示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较弥漫,多发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出血、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发病年龄最小,均为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呕吐,呕吐咖啡样物,胃镜检查显示病变均见于胃窦部,溃疡较表浅,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结论 3种不同病因所致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及胃镜表现不同,据此可为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分别对406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检查,并对二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6例反流性食管炎中,数字胃肠造影的表现特征是:早期103例表现为功能性改变,钡剂滞留,食管排空缓慢,出现异常收缩波。中期245例表现为黏膜增粗,呈条状,颗粒状,部分病例有小溃疡形成。晚期58例表现为食管黏膜明显增粗,紊乱,有多个小溃疡,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Barret食管形成。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充血406例,糜烂融合成片310例,溃疡96例,食管腔狭窄58例。结论数字胃肠检查对食管功能性变化,形态与病变范围,胃对食管的影响较清楚,观察也较全面。胃镜对食管炎腔内病变显示较为理想,特别是对早期食管炎病变的观察,同是亦可做病理检查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糜烂性病变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13例全部经低张双对比消化道钡餐检验。所有病例均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结果 直接征象:“靶样征”7例,“脐凹征”2例,“环圈征、息肉样征”4例;间接征象;球部粘膜增粗,呈网织状改变1例,球部激惹、痉挛2例,结论 低张双对比消化道钡餐检查对十二指明 怕球部糜烂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分布范围有良好的显示。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全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2岁,因上腹部不适、腹痛2个月就诊。查体:左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胃镜检查显示胃窦部略变形,幽门口狭窄,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胃窦后壁蠕动差,胃体及胃底黏膜光滑,未见异常。考虑胃窦黏膜下占位性病变,行内镜下活检显示黏膜慢性炎(图1)。  相似文献   

14.
《护士进修杂志》2011,(18):1706-1706
答:(1)有上消化道症状,经钡餐等检查疑有食管、贲门、胃疾患者;(2)食道手术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又出现症状者;(3)X线钡餐检查发现病变如溃疡、息肉、胃新生物、十二指肠球部变形,需作内窥镜取活检进一步证实者;(4)疑有胃部良性或恶性肿瘤或慢性胃、十二指肠疾患不能确诊者;(5)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未明者;(6)须明确幽门梗阻性质者;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 例1:女,33岁。胃胀、返酸、呃逆、呕吐、口苦、胸口痛、无食欲,经常不饱不饿,尤其在饭后,腹部不适加重,俯卧位时症状可得缓解。胸透:心肺正常。钡餐检查:胃呈钩形,蠕动弱,黏膜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充盈完好,球顶部指向左上方,降部、横部及升部从胃窦区上方,自胃小弯侧通过,经胃体后部,行至胃大弯侧中下方与空肠相通。钡剂在十二指肠降横部有跳跃症。X线诊断:先天性十二指肠走行变异伴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穿孔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电子胃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上消化道穿孔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通过电子胃镜观察以确定穿孔的病因、部位、性质及溃疡愈合情况。方法:选择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稳定,症状消失,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80例患者于保守治疗2周,胃镜下见穿孔闭合,溃疡面大小在3~5mm之间,溃疡变浅,白苔少,周围黏膜发生皱褶,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溃疡处于红色愈合期。有2例患者于保守治疗10d,行胃镜检查,见穿孔闭合,但做胃镜后再次出现急性穿孔临床表现。穿孔部位,十二指肠球部前壁76例,胃窦幽门前区小弯侧8例,球后穿孔l例。良性穿孔82例,癌性穿孔3例,均经病理证实。结论:对于上消化道穿孔症状较轻,无弥漫性腹膜炎及空腹穿孔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镜下见溃疡处于红色愈合期。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占18.8%,说明中药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男 ,5 0岁。主因上腹不适 ,后背部隐痛近 1年 ,反酸、嗳气、消瘦 3个月入院。同年 9月与 10月曾 2次做上消化道造影 ,诊断为胃窦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对症治疗无好转 ,且明显消瘦 (半年内体重下降 5kg)。于入院后再次做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未见龛影。印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深大溃疡 ,直径约 2cm大小 ,占据整个球腔 ,被覆较厚灰白苔 ,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报告为十二指肠低分化癌。即行手术治疗 ,术中除见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外 ,其周围尚有肿大淋巴结 ,小肠有一处疑为转移灶。行胃空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X线造影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溃疡或狭窄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32例,所有病例均经内镜活检或细胞学证实,其中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32例中发生于食管下段27例(84.4%),中下段4例(12.5%),上段1例(3.1%);病变长度1~4cm,平均3.7cm。黏膜不规则28例(87.5%);黏膜呈小结节状或息肉状改变14例(43.8%);合并食管溃疡16例(50%)。锥形狭窄13例(40.7%),弧形狭窄12例(37.5%),不规则结节状狭窄7例(21.9%)。病变与正常食管壁分界清楚及不清楚者各16例(50%)。假性憩室者8例(25%),固定的横行黏膜纹4例(11.8%),病变上端食管局限性囊袋样膨出9例(28.1%)。局部管壁柔软19例(59.4%),僵硬13例(40.6%)。病变下缘累及贲门者5例,合并食管裂孔疝22例(71.9%)病例中病变下缘均累及膈上疝囊。结论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X线造影多表现为食管下段狭窄、溃疡,合并食管裂孔疝,如发现假性憩室、固定的横行黏膜纹及病变上端食管局限性囊袋样膨出等征象则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HGTDB)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为HGTDB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报告及病理报告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HGT-DB的发病率为0.2%,占同期十二指肠球部隆起病变的5.94%;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主要为多发小结节样隆起,部位多见于后壁及大弯侧,常靠近幽门管生长;极少发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光镜下可见分化良好的胃黏膜组织,腺体呈灶状分布,与球部黏膜分界清晰,含有胃腺、主细胞和壁细胞。结论HGTDB是一种少见病,易漏诊,胃镜及病理检查可确诊,具有酸分泌功能,极少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3 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烧灼感 ,呈持续性 ,无放射痛 ,伴腹胀恶心 ,无呕血及黑便。 2年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病。曾先后 2次因消化道出血住院 ,经治疗好转。查体 :体温 3 6.5℃ ,脉搏 85次 min ,血压 10 7kPa ,营养中度 ,发育正常 ,心肺无异常。腹部柔软 ,上腹部压痛。胃镜检查 :胃窦部大弯侧见约 2 .0cm× 3 .0cm膜下隆起肿物 ,肿物表面黏膜光滑 ,与胃窦部黏膜着色一致。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 0 .5cm× 0 .6cm浅表溃疡 ,轻度充血水肿。诊断 :①胃内肿物 (考虑平滑肌瘤 ) ;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超声检查 :饮水后观察 ,胃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