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化疗加抗抑郁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化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组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CD4+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癌痛与抑郁和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科室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3例晚期肿瘤患者,37例癌痛组,36例无癌痛组,进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等的调查分析比较。结果: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抑郁的发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程度与抑郁程度有相关性(P<0.05);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痛与无癌痛的两组患者CD3+、CD4+、CD8+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的发生与癌痛相关,抑郁程度和癌痛程度也有极大关联。癌痛可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对免疫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用^3H—TdR掺入法测定了6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并与20例健康成人血清对照,结果:20例健康成人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65.85&;#177;3.55%,62例恶性肿瘤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9.34&;#177;6.27%,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lt;0.01);48例有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9.60&;#177;6.60%,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lt;0.01);14例无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血清作用后的LAK细胞杀伤率均值为48.47&;#177;5.11%,与健康成人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lt;0.01);与有临床可见癌灶患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  相似文献   

4.
放疗及化疗均为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已多有报导.如何在治疗期间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及转移,正渐为人们重视.为此1996年10月~1997年4月,我们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茶色素胶囊结合放化疗与单纯放、化疗对比研究,观察茶色素对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免疫功能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卡氏评分60分以上,能接受放、化疗的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共100例.年龄:33岁~72岁(平均50.1岁),男性61例,女性39例.其中食管癌26例、肺癌9例、肝癌2例、胃癌10例、乳腺癌28例、其他肿瘤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肿瘤病种及分期基本相似.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各放疗21例,化疗39例.放、化疗剂量及方法均按常规进行.治疗组同时加用茶色素胶囊(中外合资江西绿色制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过CIK细胞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6+ CD 56+和CD3+CD16+ CD 56+细胞的表达水平;42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过程中监测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CIK细胞培养液体取样标本中CD3+总T淋巴细胞、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以及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的亚群水平分别为(8279±11.98)%、(30.32±11.23)%和(49.10±11.65)%,CD4+/CD8+的比值为0.67±0.34,而CD3-CD16+CD56+NK细胞和CD3+CD16+CD56+CIK细胞亚群水平分别为(16.58±11.83)%和(13.74±8.6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患者外周血中CD3+总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和CD3+CD16+ CD 56+CIK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3-CD16+ CD 56+NK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过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关系均得到很好的改善(P<0.05)。自体CIK细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可控制。 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应对方式问卷、生活质量问卷对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BDI评分与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 (1) 213例被调查患者中,95.3%存在明显抑郁症状,BDI评分为(26.29±10.03)分。(2) BDI评分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因子(r=-0.378, P=0.000)、求助因子(r=-0.259, P=0.000)均呈负相关,与自责因子呈正相关(r=0.374, P=0.000)。(3) BDI评分与生活质量问卷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恶心呕吐、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呈正相关,而与总健康因子呈负相关(r=-0.296,P=0.000)。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普遍的抑郁状态,且与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某些因子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国产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化疗期间同时予胸腺肽α1 1.6 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应用8周;对照组采用单一化疗.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淋巴细胞活性.结果 实验组CD4、CD4/ CD8、NK淋巴细胞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产胸腺肽α1可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且未发生明显的毒副反应,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红细胞的功能为运送呼吸气体[1] ,1981年Siegel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概念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免疫功能下降已众所周知 ,但仅限于白细胞免疫系统 ,而对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报道极少。本文研究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临床资料一、取 2 2名健康妇女静脉血 ,平均年龄 38± 10 .96岁 (2 0~ 6 2岁 ) ,抽血者未使用过任何免疫抑制剂。二、近期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其它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无其它合并症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2 4例 ,其中子宫内膜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选用Beck抑郁问卷、生活质量问卷对住院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Beck抑郁得分与生活质量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230例患者,回收有效问卷213份,95.3 %(203/213)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Beck抑郁状态评估得分与生活质量问卷的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失眠和厌食因子呈正相关(均P<0.05),与总健康因子呈负相关(r=-0.296,P<0.01)。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普遍的抑郁状态,且与生活质量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sIL-2R对各种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正常人、16例运动员、50例肺癌、50例恶性淋巴瘤4组人群血清sIL-2R与淋巴细胞对PHA、IL-2反应,NK活性、LAK活性、T细胞亚群、皮肤迟发超敏反应等免疫功能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正常人群,sIL-2R对上述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只有在较高的sIL-2R水平条件下(如恶性肿瘤),它与多数功能呈负相关。而且,对不同的免疫功能指标,其相关性有所不同,如对IL-2的细胞反应、NK活性、LAK活性、CD3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对PHA淋巴细胞反应,CD4/CD8则相关性不明显,即使是与其相关的免疫功能,其重复性也较差。结论:sIL-2R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封闭因子,但在免疫网络中各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下,其封闭作用(即负相关)表现得时强时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激励式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同时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励式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激发恶性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心理状况,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确诊并实施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干预组(Ⅰ组30例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常规肠内营养干预组(Ⅱ组20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外营养干预组(Ⅲ组30例)。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 NK 细胞活性和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IgG、IgM、IgA 各项指标。记录并比较反映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排气、进食、排便时间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患者术后经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7天 NK 细胞活性较术前1天均上升,P <0.05,且Ⅰ组 NK 细胞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 <0.05。术后3天及术后7天Ⅰ组、Ⅱ组、Ⅲ组患者 CD3+、CD4+、CD8+、IgG、IgM、IgA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Ⅰ组术后各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其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后两者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李建  胥润  吴雪莲 《肿瘤学杂志》2016,22(9):722-726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治疗对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同时接受心理社会治疗。于入院、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采用汉密顿焦虑(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率及散射浊光计免疫法测定血清补体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HAMA及HAMD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而在术后3个月时则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较轻(P<0.05)。入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率、血清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试验组中CD3+、CD4+、NK细胞、CD4+/CD8+比值、血清补体和免疫球蛋白均比对照组高,而CD8+细胞比对照组低。[结论] 在胃癌患者中,焦虑、抑郁是较普遍的并发症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恶性肿瘤伴抑郁症状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类、科室分布的特点及抑郁症状程度和主要异常情绪表达方式。方法:通过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根据SDS调查评分把所调查患者分为伴抑郁症状组(A组)和不伴抑郁症状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收回有效问卷424份中恶性肿瘤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48.1%,其中伴轻、中、重度抑郁症状分别是62.7%、29.4%、7.9%。A组男性发生率多于女性;年龄越大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越高;文化程度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分类方面,肺癌、肝胃肿瘤、头颈部肿瘤患者易伴发抑郁症状;科室分布方面,肿瘤内科、放疗科、肝胃外科、胸外科的患者易伴发抑郁症状;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等是肿瘤患者伴抑郁症状的异常情绪表达方式。结论:恶性肿瘤伴抑郁症状有相对特征性的临床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春霞  李丽  邹杨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3):258-259,261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6 0名肿瘤抑郁病人随机分成A、B二组 ,其中A组 80例 ,予化疗加抗抑郁治疗 ;B组 80例 ,单纯化疗。 8周后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免疫指标的评定。结果 :A组病人的情绪抑郁、睡眠障碍、治疗依从性较B组明显改善 ,有显著差异性。免疫指标CD3+、CD4 +/CD3 +(Th)、CD8+/CD3 +(Ts)、NK +/CD3 和Th/Ts ,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增高 ,而B组CD3+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CD3+、CD4 +/CD3+、Th/Ts治疗后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轻化疗的免疫损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我们对3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SIL 2R含量进行了测定。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38例恶性肿瘤患者 ,男 2 9例 ,女 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 13例 ,胃癌 12例 ,结肠癌 13例 ,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正常对照组为献血者。1.2 研究方法1.2 .1 T细胞亚群检测 采用改良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免疫酶技术 (APAAP) [1] 。抽取患者静脉血 3~ 4ml ,肝素抗凝 ,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 ,制片后顺序滴加抗体及反应底物液 ,然后在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数。1.2 .2 SIL 2R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含量,探讨乌苯美司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54例患者为乌苯美司治疗组,用法为30mg/d,早晨空腹1次口服或分3次口服,连续应用,中位治疗时间为3个月;另有50例患者为未治疗组和30例正常人组,所有患者均同期应用化疗。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I/S%值)为评价免疫功能状况的指标,对所有入组者进行检测,对治疗组应用乌苯美司前后的Ag-NORs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高于化疗前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患者(P〈0.01),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应用乌苯美司后Ag-NORs含量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n05),与正常人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患者化疗前后Ag-NORs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下降,服用乌苯美司可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55例恶性肿瘤患者,同时测定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唾液酸值,并以4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的Cb受体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而红细胞表面粘附的免疫复合物及血清唾液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尤以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更为明显.此研究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分期、评估疗效及预后,以及预测复发等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可能是-项较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TIL细胞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TIL治疗1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TIL细胞的输注途径为肿瘤供血动脉和腹腔内注射,输注细胞数为1.5~3×109。输注TIL细胞后,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上升(P<0.05),NK和LAK细胞活性显著增强(P<0.05)。结果显示,TIL细胞的输注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