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毒素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正常情况下,肠道细菌产生的LPS被吸收进入门脉,并由肝脏网状内皮系统(RES)清除。胃肠道出血、低血压,肠道水肿均可增加LPS的吸收。在急、慢性肝病患者,由于对LPS吸收增加以及肝脏RES活性受损,对LPS不能清除而导致全身性内毒素血症。作者采用最新介绍的鲎吞噬细胞溶解试验(limulus amebocyte lysateLAL)作定量测定,研究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病例及方法:39例(男33例,女6例,年龄27~70岁)经皮穿刺、手术中或死后肝活检证实为肝硬化(酒精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系革兰氏阴性菌壁含脂多糖(LPS)的有毒成份,当肠道内有细菌死亡及生长活跃时,LPS大量产生。经常有小量的LPS被吸收,但被肝脏很快解毒。多年来很多学者研究这种正常解毒功能的丧失,有可能激起或加重肝损伤或引起全身性影响。本文综述了肝脏的网状内皮细胞、肠源性内毒素与肝脏损伤有关的一些实验与临床研究的证据。下图是要审议的一个假说:(a)门静脉血中有内毒素系正常的生理状态;(b)肝脏的血窦细胞,尤其是固定的巨噬细胞对内毒素的正常解毒极重要;(c)很多肝损伤开始时是肝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小鼠肝脏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GUSB)mRNA表达及其血清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3只BALB/c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5只,腹腔注射不含内毒素的生理盐水;其余小鼠为实验组,腹腔注射LPS,并于注射后的1/2、2、4、24 h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检测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酸酶(β-GD)活性;取肝脏,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GUSB mRNA的表达.结果: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1/2、2和4h后,血清β-GD活性(3.96±0.88,4.40±0.55,5.65±0.58)显著高于对照组(2.14±1.46,P<0.05),而LPS 24 h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内毒素刺激BALB/c小鼠2 h和LPS 4 h,其肝脏细胞GUSB mRNA表达(1.10±0.23,1.81±0.04)显著高于对照组(0.57±0.36,P<0.05),LPS 1/2 h和LPS 24 h的GUSB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ALB/c小鼠经过腹腔注射LPS后,其血清中β-GD的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增加.LPS还可以增加小鼠肝脏细胞GUSB mRNA的表达.LPS可能通过增加组织β-GD活性的途径,参与了胆色素结石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小鼠肝脏细胞β-葡萄糖苷酸酶(GUSB)mRNA表达及其血清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3只BALB/c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5只,腹腔注射不含内毒素的生理盐水;其余小鼠为实验组,腹腔注射LPS,并于注射后的1/2、2、4、24 h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检测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酸酶(β-GD)活性;取肝脏,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GUSB mRNA的表达.结果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1/2、2和4 h后,血清β-GD活性(3.96±0.88,4.40±0.55,5.65±0.58)显著高于对照组(2.14±1.46,P<0.05),而LPS 24 h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内毒素刺激BALB/c小鼠2 h和LPS 4 h,其肝脏细胞GUSB mRNA表达(1.10±0.23,1.81±0.04)显著高于对照组(0.57±0.36,P<0.05),LPS 1/2 h和LPS 24 h的GUSB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ALB/c小鼠经过腹腔注射LPS后,其血清中β-GD的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增加.LPS还可以增加小鼠肝脏细胞GUSB mRNA的表达.LPS可能通过增加组织β-GD活性的途径,参与了胆色素结石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又称脂多糖(LPS)。肝脏既是清除细菌和内毒素的场所,又是最易受损的器官。肝损伤最初发生在肝血窦。主要介绍了LPS对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血窦中氧化/抗氧化平衡及肝脏血流的影响。认为肝血窦在LPS所造成的肝损伤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研究其对防治LPS致肝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Kupffer细胞在内毒素诱导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肝损伤参与了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肝脏巨噬细胞(即Kupffer细胞)在LPS诱导肝损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Kupffer细胞通过LPS4信号转导系统被激活而释放促炎因子,并在肝脏内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下介导肝脏损害:另一方面,Kupffer细胞的活性又被LPS耐受和其他生理调控机制所抑制,避免Kupffer细胞活化而诱导肝脏损害.因此,Kupffer细胞同时受到激活和抑制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并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机制被病理因素打破,就可能招致肝脏损伤;而Kupffer细胞活性的抑制性干预就成为保护内毒素诱导肝损伤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肝衰竭是指肝脏的合成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在肝衰竭的发病过程中,肝细胞大量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肝脏缺血性损伤是其核心环节,当肝细胞坏死超出了肝脏的再生能力时,即会发生肝衰竭[1]。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外部结构中,动物实验证实各种实验性肝损伤多伴有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2]。有学者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对小鼠内毒素脂多糖(LPS)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γ)的特异忡激动剂罗格列酮,探讨其对LPS诱发的急性肝损伤中肝脏核因子(NF)-κB信号转导通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lipopolysa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重要致病物质,组织细胞对LPS的反应受其结合蛋白(LBP)、受体(CD14)的调节.LPS进入血液后,首先与血浆中LBP结合为LPS-LBP复合物,该复合物与CD14结合后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LBP-CD14称为LPS增敏物质.本文研究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增敏物质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纤维化具有启动作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目的:探讨内毒素刺激Kupffer细胞对HSC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改良链酶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流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和HSC。以RNA斑点杂交检测脂多糖(LPS)、Kupffer细胞、LPS与Kupffer细胞共培养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HSC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LPS对Kupffer细胞和HSC产生TNF-α的影响,RNA印迹法检测LPS和TNF-α对Kupffer细胞和HSC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低浓度(0.5、1、5μg/ml)LPS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可增加HSCⅠ、Ⅲ、Ⅳ型前胶原mRNA表达,经高浓度(10、15、20μg/ml)LPS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单独LPS、未经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单独TN-α均无此作用。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随LPS浓度梯度的增加而递增,HSC培养上清中的TNF-α含量则无明显变化。TNF-α不能增加HSC TGF-βmRNA表达,但能增加Kupffer细胞TGF-βmRNA表达;经LPS或TNF-α处理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能增加HSC TGF-βmRNA表达。结论:低浓度内毒素能上调HSC前胶原基因表达,该作用有赖于内毒素激活Kupffer细胞所产生的活性介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库普弗细胞内毒素受体CD14在大鼠肝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过程中库普弗细胞膜上脂多糖(LPS)受体CD14表达变化及其在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以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损伤。采用联合酶灌注消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时期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将库普弗细胞与不同浓度内毒素孵育6h,收集培养上清并抽提细胞RNA。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库普弗细胞CD14mRNA表达。偶氮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经CCl4处理4周和6周,大鼠库普弗细胞在体外培养时TNFα基础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在LPS刺激下,CCl4处理2、4和6周库普弗细胞的TNFα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呈浓度依赖方式。CCl4组大鼠库普弗细胞CD14mRNA表达从2周开始增加,6周时最明显,8周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大鼠外周血内毒素浓度在肝损伤过程中升高。结论在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早期过程中,库普弗细胞内毒素受体CD14表达上调,对内毒素敏感性增加。库普弗细胞是肝脏早期炎症反应中的一个重要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2.
急性或慢性使用细菌内毒素(脂多醣,下称LPS)可影响宿主对各种复合物包括内毒素在内的敏感性,其作用取决于LPS使用的剂量和时间。内毒素可减少胆汁流量(简称胆流)和有机阴离子的排泄,减低钠、钾ATP酶的活性。然而,对内毒素耐受的动物对急性给予LPS的作用可呈抗性。氯丙嗪(下称CPZ)是作用于细胞膜的复合物之一,可保护动物对抗LPS的副作用。LP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BMI人群的空腹血浆内毒素(LPS)水平,分析LPS影响因素及其与BMI、IR的关系。方法纳入99例受试者,根据OGTT结果分为NGT与T2DM组,以BMI=28 kg/m2为切点,再分为肥胖(OB)与非肥胖(non-OB)亚组,检测血浆LPS、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采用简单相关分析LPS与BMI、HOMA-IR等指标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S及HOMA-IR的影响因素。结果无论是NGT还是T2DM,其肥胖亚组人群的空腹血浆LPS较非肥胖亚组高2~3倍,予以诊断为代谢性内毒素血症状态;LPS水平与BMI(r=0.307)、HbA1 c(r=0.454)、hsC-RP(r=0.254)、ALT(r=0.881)、AST(r=0.848)、HOMA-IR(r=0.509)、FPG(r=0.450)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BMI、HbA_1c是LPS的影响因素,BMI、LPS是HOMA-IR的影响因素。结论随着BMI的增加,血浆LPS水平逐渐升高,机体处于低度炎症、代谢性内毒素血症状态,可加重IR程度。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血症已被认为是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并发症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阻塞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发生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由肠道吸收入门静脉血的内毒素增加和肝脏吞噬细胞功能受抑制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寻求降低阻塞性黄疽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药物,本实验通过观察自拟清泻剂对阻塞性黄疸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探讨清泻剂的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5.
脂多糖相关受体与炎性肝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是摄取和代谢脂多糖 (LPS)的主要器官。肝内多种细胞表面表达多种LPS相关受体 ,它们是机体识别LPS的重要“感应器” ,也是启动LPS激活细胞释放致炎细胞因子等产物的始动环节。适当的细胞因子有利于机体生长及抵御病原生物的入侵 ,但过量则可能有害 ,甚至造成机体多器官衰竭而死亡。1 LPS相关受体1 1 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CD14LBP主要由肝细胞产生 ,正常体内含量低 ,但在许多肝损伤模型 (如酒精性肝炎、肌注松节油、内毒素血症 )中 ,肝细胞LBP表达增多[1] 。在感染早期 ,它能促进机体识别LPS及释放细胞因子而增强免疫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温孵法构建脂多糖/脂多糖结合蛋白(LPS/LBP)复合物,研究LPS炎症信号通路。方法将LPS与LBP按15︰1、10︰1、5︰1的比例混匀。把LPS/LBP混合物、LBP(浓度分别为200μg/ml、100μg/ml和50μg/ml)、LPS(浓度分别为100μg/ml、50μg/ml)过夜孵育。将孵育后的LPS/LBP混合物、LBP、LPS行凝胶电泳,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将各染色条带切取,行蛋白回收,并测定内毒素。结果凝胶电泳后,LPS/LBP复合物、LBP泳道于相对分子质量52×10~3处可见考马斯亮兰染色的条带。样本中LBP浓度越高、条带染色越浓,LPS泳道对应于相对分子质量52×10~3处无染色条带出现。各浓度比例的LPS/LBP复合物电泳后凝胶条带回收物中均能检测出内毒素。10︰1 LPS/LBP复合物组、15︰1 LPS/LBP复合物组复合物内毒素浓度显著高于5︰1 LPS/LBP复合物组内毒素浓度(P0.05)。10︰1 LPS/LBP复合物组与15︰1 LPS/LBP复合物组内毒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1)。各浓度LBP组均未检出内毒素,各LPS组内毒素检测也为阴性。结论 LPS︰LBP为10︰1是较为合理的构建LPS/LBP复合物的比例,通过温孵及凝胶电泳可获得纯度较高的LPS/LBP复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毒素耐受状态TKupffer细胞中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的表达并探讨其在Kupffer细胞内毒素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多糖(LPS,10μg/L)预处理建立内毒素耐受Kupffer细胞模型,并与对照组细胞进行比较;在LPS(100 μg/L)刺激后不同时点,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TNF-α和IRAK-M的mRNA表达,TransAM NF-kB Kit检测细胞中NF-kB活性,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RAK-M蛋白表达.结果:LPS刺激在两组细胞中均引起TNF-α释放增加.TNF-α mRNA表达以及NF-kB活性增强,但耐受组细胞的三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细胞在LPS刺激24 h后才能检测出IRAK-M mRNA的表达,而耐受组细胞在LPS刺激前已可检测到IRAK-M的基因表达,且该表达在LPS刺激后迅速增强,于6 h达高峰,24 h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细胞在LPS刺激24 h后才有微弱的IRAK-M蛋白表达,而耐受组细胞在LPS刺激前已有IRAK-M的蛋白表达,并随LPS刺激进一步上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毒素耐受状态下,Kupffer细胞中的IRAK-M表达明显增强,IRAK-M可能在Kupffer细胞内毒素耐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ET-1/NO)失衡在内毒素血症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于0,20min腹腔分别注射如下两组药物.正常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内毒素(LPS)组:LPS+生理盐水.特异性内皮素受体(ETAR)阻滞剂BQ-123组:LPS+BQ-123.NO前体L-精氨酸(L-Arg)组:LPS+L-Arg.一氧化氮合酶阻滞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LPS+L-NAME.于60min分别测定血浆、胃粘膜中ET-1,NO含量变化,以及胃粘膜血流(GMBF)、胃粘膜损伤面积的变化.结果 LPS组ET-1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NO,GMBF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5),溃疡指数显著增加(P<0.05).而BQ-123组GMBF较LPS组显著改善(P<0.05),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L-Arg组NO,GMBF较LPS组显著升高(P<0.05),ET-1水平则较LPS组显著降低(P<0.05),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L-NAME组NO,GMBF较LPS组显著减少(P<0.05),溃疡指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内源性ET-1/NO失衡参与了内毒素血症时胃粘膜损伤病理过程.纠正内源性ET-1/NO失衡,通过改善胃粘膜血流(GMBF),减轻胃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和优化肝脏细胞质膜蛋白质研究的方法系统,并对正常组小鼠和内毒素休克小鼠组肝脏细胞质膜蛋白质进行二维液相色谱分离,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表达谱.方法:BALB/c 小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内毒素休克小鼠组(10只,LPS刺激3 h,LPS剂量为35 mg/kg),n=10.采用差速离心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富集两组肝脏细胞质膜蛋白,分别将两组样品按蛋白质PI进行一维的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每个PT组分再按蛋白质的疏水性经二维HPLC分离,利用Proteo Vue软件将UV光吸收图谱转换成PI对疏水性的胶样图谱,再利用DeltaVue软件分析两组肝脏质膜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图像分析显示两组比值在≥2.0及≤0.5的差异蛋白点共有24个,与正常组比较,在内毒素休克小鼠的肝脏质膜蛋白中有16个蛋白点表达上调,8个蛋白点表达下调.结论:正常组和内毒素休克小鼠组的肝脏质膜蛋白质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很早就发现内毒素血症疾患与疟疾发作有某些相似点;近来的材料认为,内毒素中毒主要是巨噬细胞对细菌脂多糖(LPS)应答而释放的因子引起的。感染文氏疟原虫佩氏亚种(P.vinckei petteri)的小鼠,当原虫密度高时则先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指征和病理特点;而且,注射小剂量LPS可增强内毒素中毒的发作。感染文氏疟原虫的小鼠,对LPS的敏感性大大提高;甚至将小量LPS(<20μg)注射给低原虫血症的小鼠,都很快发生内毒素血症症状。此外,注射LPS小鼠的血清具有诸如肿瘤坏死因子、糖皮质激素对抗因子、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及干扰素之类内毒素毒性介质的活性。曾推测这些介质包括有对疟原虫有害的因子;一些疟疾发作时所见到的虫体形态异常,可能与这种(些)有害因子有关。本文报告从内毒素中毒的小鼠取疟原虫,在体外显示次黄嘌呤掺合的减少,这说明它比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