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艾条灸法治愈幼儿鞘膜积液12例楼小红(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儿科322200)关键词鞘膜积液,艾灸法鞘膜积液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本文报告穴位艾条灸法治愈鞘膜积液12例。1一般资料年龄<1岁2例,2岁5例,3岁5例;精...  相似文献   

2.
1 一般资料  25例中,男性23例,女性2例,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8年。治疗病例排除泌尿系器质性病变,均属功能性遗尿。2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足三里,以补法为主,缓慢捻转,轻中度刺激。得气后留针20分钟。另取硫酸阿托品0.3毫克加生理盐水2毫升,三阴交穴位注射,每侧0.5毫升。针刺合穴位注射,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食物疗法:猪膀胱1个,加益智仁10克,炖服,每日1次,连服4次即可。3 治疗结果  25例中,治疗次数最少3次,最多8次,治愈24例,明显好转1例,…  相似文献   

3.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桡神经麻痹42例自1988年以来,采用电针加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桡神经麻痹(腕下垂)4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28例,女14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年,其中2个月以内23例,2个月至半年14例,半年以上5例。左上肢麻痹者18例,右...  相似文献   

4.
笔者1995年10月~2000年10月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0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0例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5d,最长30年。2治疗方法2.1取穴肩骨禺、肩贞、臂月需、曲池、外关。2.2操作确定穴位后,进行穴位皮肤消毒,以左手食指扪住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快速刺入,患者出现酸、麻、胀感后留针30min,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治…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治疗便秘150例干安建便秘是一种常见疾病,我院自1991~1995年5月用穴位注射治疗真性功能性便秘150例,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1)大便困难腹部不适5~7天才排便1次,排便时间长。(2)要经常服泻药或直肠清洁灌...  相似文献   

6.
艾灸后溪穴治疗麦粒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灸后溪穴治疗麦粒肿:用艾绒做成友拜大的艾技灸后溪穴,左病灸右,右病灸左.在穴位广行直接灸,待艾注炼为灰后,再加一位,二比连续灸至三灶即为一次.一般患者1次即愈,反复发作患者M次可根治、3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痊愈27例,2次痊愈5例(114100...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 1996年 5月至2000年5月,用李振华教授“理脾愈疡汤”治疗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6年5月至2000年5月期间,经我院消化科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治痊愈后半年内复发的病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男女之比为1.9:1;年龄18~52岁,平均32.5岁;溃疡直径小于 1cm50例,大于 1cm 小于 1.5cm6例,大于1.5cm2例;1次复发52例,2次以上复发6例。2 治疗方法2.1 组方 理脾愈疡汤(党参 15g,…  相似文献   

8.
点刺穴位治疗小儿外感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咳嗽临床上以儿童多见,主要表现:咳嗽声重,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等症。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运用穴位点刺法治疗此病5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治疗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2岁;病程最少1天,最多半个月。2 治疗方法  取穴:孔最(双侧),鱼际(双侧),四缝(双侧)。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5寸毫针点刺双侧穴位,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3 疗效标准  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咳嗽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本组55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9.
王笃金 《中国针灸》2002,22(3):35-43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1岁,平均45岁; 病程最短1月余,最长5年。其中,患过面瘫者10例,外伤者1例。2  治疗方法选取患侧阳白、太阳、四白、下关、地仓及健侧合谷穴,用 5 ml 注射器抽取泰安市红 旗制药厂生产的当归寄生注射液(2 ml/支)4 ml,任选其中2穴位,穴位常规消毒后 ,进针,回抽无血后,把药液缓缓注入穴中,每穴注 2 ml。每日1次,穴位交…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4年10月~1999年8月应用针刺、梅花针加拔罐治疗肢体远端无名水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5~55岁;病程1个月~2年。上肢水肿9例,下肢水肿6例。 治疗方法 选穴八风、八邪、外关、悬钟等。穴位常规消毒后,选1寸毫针,进针后施泻法得气后留针20min出针。继而将患部消毒,以梅花针自从外向内围刺,稍出血后拔罐,留罐10min,起罐后擦去污迹常规消毒。 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嘱患者2日不沾水,以防止感染。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水肿消失为痊愈;…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4年1月~1998年1月,本科共收治急性胆道蛔虫症77例。全部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45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穴位...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例张家骏黄月琴(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0011)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9岁。1995年5月2日深夜,家长发现患儿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心跳缓慢(47次/min),且心律不齐而急送市儿童医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3.
以穴位注射为主治疗脚气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脚气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我所就诊的患者大部分是因脚气感染后而来治疗的。现代医学将脚气分为三型: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笔者临床收治的患者均是水疱型及糜烂型,采用穴位注射疗法为主治疗此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共治疗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水疱型24例,糜烂型26例;均以穴位注射为主。最多治疗10次,最少3次。2治疗方法 取穴:太冲。单侧患病取患侧穴位,双侧患病取双侧穴位。 备用物品:1次性 5ml注射器 1支;维…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腹泻9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93例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2个月一1岁者21例,2—3岁者39例,4—6岁者33例;病程1—2日者29例,4~7日者43例,8一30日者21例;每日大便5次以内者37例。5—10次者45例,10次以上者11例。2治疗方法 轻型腹泻,除去病因,调整饮食,常不需复杂的药物治疗。重症应控制感染,液体疗法及对症处理。穴位注射:采用注射盐酸山茛菪碱(654—2),剂量按 0. 5mg/kg·d,用 6—7号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愈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愈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王静远,焦西妹病例简介患者张某,31岁,婚后2年不孕,下腹包块0.5年,来院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无痛经史,末次月经1988年7月16日。查体: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6/11kPa,心肺...  相似文献   

16.
小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6例苏文利,鲁德山沈阳市新城子区医院(沈阳110121)一般资料  26例中,男10例,女16例;右肘18例,左肘8例;病程3个月以内17例,5个月以内4例,6个月以上5例;总诊治1次1针刀22例,1次2针刀1例,2次2针刀3...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四神丸加减治疗脂肪泻3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18~60岁,病程3月~10年,似1年左右者居多。1.2治疗方法:以四神丸加味药物组成如下:补骨脂9g、肉豆9g、五味子6g、吴茱萸6g、熟附子4g、云苓9g、白术9g,水煎服,每日1剂。2治疗结果 以腹泻停止、半年内不复发为治愈,共治愈26例,治愈率84%,服药时间5~25剂,以15剂左右居多。3典型病例 患者,男,40岁,患慢性腹泻5年余,每食蛋类、肉类则发,每日腹泻2~4次不等,屡…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遗尿症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遗尿症65例宋高峰,孙燕林,燕欣国(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丁庄中心医院,257345)小儿遗尿俗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后在睡眠时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病证。我科于1993年5月~1995年1月用654-2加维生素B1治疗小儿遗尿65例,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幼儿迁延性腹泻是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经多年的临床实验,用姜酊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7例均痊愈。1病例年龄:2个月~3岁。2治疗方法:蘸沾着姜酊在穴位上推拿,1次/d。穴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每穴5min,共30min。从中脘起两手分别从两边...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89年以来,根据临床需要,自拟具有活血、燥湿、生肌、收敛、促新皮生长等功效的纯中药粉剂褥疮散1号和2号,用于护理中外敷治疗12例轻重不同的褥疮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我院1989年8月~1998年7月共有12例住院褥疮患者使用褥疮散,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9~75岁;Ⅲ期轻度褥疮6例、中度5例、重度1例;3~7d治愈者5例,8~15d治愈者6例,16~60d治愈者1例。2药物及制法2.1药物1号褥疮散由大黄、黄连、黄柏、炉甘石、冰片组成;2号褥疮散由大黄、黄连、黄柏、五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