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 VD)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临床主要以记忆、认识、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1-2]。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VD发病率逐步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研究表明,VD是迄今为止惟一可防治的痴呆性疾病,如早期给予适当的治疗病情会具有可逆性[3]。因此,探求VD的发病机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兹将血管性痴呆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D)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VaD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对于此疾病一直没有官方批准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因为其发病机制复杂、有效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阻碍了治疗VaD的药物研究。因此,文章通过查阅与VaD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中医学和西医学2个层面梳理VaD的发病机制,总结得出中医学均围绕脾肾亏虚为虚,痰瘀互结为实这一体系,而西医学认为Va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功能障碍等。在此基础上,文章也总结了近年来常用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西药及中西药联合治疗VaD的作用机制研究,常用的单味中药银杏叶及中药复方地黄饮子等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不良反应少的治疗优势,常用西药多奈哌齐、美金刚等具有靶点明确、见效快的特点,中西药联合效果更佳。文章通过对VaD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梳理和总结,旨在将VaD发病机制与有效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联系起来,为今后治疗VaD的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多种脑血管病变引发脑组织损害,进而发生以高级中枢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渐进的损害老年人的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空间结构能力、抽象思维、判断力、执行力等认知功能,多伴随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VD是迄今唯一可通过早期防治实现病情可逆的老年性痴呆[2],西方医学至今尚无治愈VD的特效药物的报  相似文献   

4.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症状的总称,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目前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为改善脑代谢、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改善认知功能、调脂稳斑等。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治疗VD,具有一定的优势,且不良反应少。现就近年来中医药从五脏论治V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脑血管疾病导致的阶梯式智能损害的疾病[1],且本病患者均有脑卒中病史。最新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病风险已位居世界之首[2],而卒中后引起的痴呆发病率是正常人的9倍[3],占脑血管病患者的26%~30%。相关研究报告称,VD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痴呆类型[4],早期干预治疗可降低其发病率。近年来,中西医加大了对VD的研究力度,人们对VD的认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现将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定义、流行病学、表现、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指导临床对其合理诊治。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及辨证论治的再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认为血管性痴呆应归属于脑血管病范畴之中,“神志痴呆”应与传统认识中的中风后遗证相并列,成为中风四大后遗症之一;发病机制着眼于对“年老体衰”,“发于中风”、“病变在脑”这三个特点的综合考虑,辨证根据邪正转化瓣析两证,治疗注重调补疏通。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是因缺血性、缺血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认知丧失。针灸疗法是目前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该文从针灸治疗改善脑缺血、调适神经递质释放、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功能、自由基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简要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机制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是全球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多发病,影响正常生活。从众多研究中发现其多种发病机制,也发现针对这些发病机制有多种更待探索性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搜集蒙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及蒙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年临床研究,为防治血管性痴呆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研究的多样性,并且为未来研究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石力 《河北中医》2010,32(1):137-14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所致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障碍为主要表现。VD属中医学痴呆范畴,中医学对痴呆早有认识,《医方集解》云:“肾精不足,则志气衰,  相似文献   

11.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以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性或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VaD患病率为1. 1%~3. 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VaD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防治VaD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血管性痴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病因病机的研究,诊断学进展,治疗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旨在于提高学术,有益于同道,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孟长君 《国医论坛》2003,18(1):52-53
血管性痴呆 ( Vascular Dementia 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之一 ,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 ,VD发病率逐渐上升 ,对其病因病机研究极为重要。现就中西医对其病因病机研究情况加以综述。1 古代医家的认识中医学对痴呆认识较早 ,称其为“呆病”、“文痴”、“痴呆”、“善忘”等。《灵枢·海论》云 :“髓海不足 ,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指出本病病位在脑 ,与髓海不足有关。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说》中补《灵枢》脑髓消之说 :“高年无记性者 ,脑髓渐空。…  相似文献   

14.
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提出脾虚痰阻血瘀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之一;详细论述了脾虚痰阻血瘀导致痴呆的发病机理,并认为脾虚痰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三者可以相互转化,互相交结为病。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所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类型。西医对于血管性痴呆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而针刺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针刺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近年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机制进行回顾,为探索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VD也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国内有关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VD发病率为0.43%~2.64%,占痴呆总数的68.2%,并呈迅速增长之势[2]。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可伴有言语、运动、视空间及人格障碍。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VD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VD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针灸治疗VD临床疗效确切。而对其作用机理的探讨,一直以来受到脑病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VD的病理生理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细胞和分子机制水平上的研究日趋深入,现将近年来有关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多次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所致的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功能进行性衰退性疾病。随着人口老化,VD患者也逐渐增多。它不仅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由于目前国内外对控制此病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和药物,  相似文献   

19.
从背景、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历代中医家对于痴呆的认识、中医治疗的新进展等论述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指出:一般认为是肾虚、血瘀、痰浊相兼为病。以补虚化痰破瘀为主治疗方法并不能满足目的,中医临床治疗,中西医诊断和三期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颍  高伶俪  王莎  徐冰 《江苏中医药》2023,55(12):73-77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VD发病机制复杂,虽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却是目前唯一公认可防治的痴呆疾病,及早进行有效防治或有可逆性。丹参酮ⅡA是从中药丹参根部分离提取出来的亲脂性二萜类化合物,能通过降低神经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少钙离子内流、调节神经递质代谢、降低Aβ蛋白水平等方面在VD治疗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然而,丹参酮ⅡA存在水溶性差、固体制剂难以吸收等问题,未来应侧重于丹参酮ⅡA的剂型设计研究以及临床试验,进一步开发和推广丹参酮ⅡA类药物,以期为VD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