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目的研究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程度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眩晕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够提高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眩晕严重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尼麦角林治疗,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mean velocity,Vm)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法测定3组血浆5-HT浓度,比较3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血浆5-HT水平。结果 67例服药前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增快。治疗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发作期血浆5-HT水平降低,发作间期血浆5-H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5-HT水平发作期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发作间期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麦角林可明显预防和减轻偏头痛患者的发作,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调节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血浆5-HT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分析后循环不同部位梗死患 者的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表现为后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等症状 患者156例,根据MRA检查结果分成椎动脉优势组(86例)及非优势组(70例)。比较两组间后循环各部位 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分析优势组各梗死部位后循环梗死侧与椎动脉优势侧的关 系,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侧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85.1%(40/47) 基底动脉弯曲向椎动脉优势对侧,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方向呈负相关(r=-0.704,P < 0.01),优 势组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2%( 44/86) 比22.9%( 16/70),χ2=13.063,P<0.01]。两组 间在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和基底动脉(BA)区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部位两组间的发 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在PICA区和BA区梗死发生率与基底动脉呈直线患者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部位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优势易于导致基底动脉弯曲 的发生,基底动脉易向优势对侧发生弯曲。椎动脉优势容易发生PICA供血区及BA脑桥支供血区的梗死, PICA供血区梗死部位多发生在椎动脉优势对侧,基底动脉弯曲侧;而BA脑桥支供血区的梗死多发生在 椎动脉优势侧,即基底动脉弯曲的对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丙嗪双侧内关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4‐12我院脑卒中顽固性呃逆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丙嗪双侧内关穴位注射。对比2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率高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氯丙嗪双侧内关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典三叉神经痛(CTN)与椎动脉优势(VAD)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84例CTN患者和384例非三叉神经痛(N-CT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Frighetto的标准评价CTN患者的症状评分;测量两侧椎动脉直径以及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分析CTN与VAD的发生率、疼痛程度及发生侧别的关系。结果 VAD的发生率在CTN组(61.46%)和N-CTN组(49.7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N组右侧疼痛的发生率高于左侧,VAD左侧优势的比率在CTN组和N-CTN组中均明显高于右侧;CTN组VAD亚组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为75.42%,BL长度为(3.72±1.47)mm,N-CTN组VAD亚组为59.68%、(2.39±1.08)mm,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27例VAD患者中,基底动脉弯曲292例,基底动脉弯曲方向发生在优势侧对侧共计246例,占84.25%。在不同级别椎动脉直径差异中,CTN患者症状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级别基底动脉弯曲中,CTN患者症状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N评分与椎动脉直径差异呈正相关(r=0.341,P=0.001),与BL呈正相关(r=0.134,P=0.001)。结论 CTN患者VAD发生率较N-CTN人群高,其疼痛侧别多见于VAD对侧;VAD直径差异越大,基底动脉弯曲程度越大,CTN患者症状评分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40 mg/d 生理盐水250ml静滴 ,而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 生理盐水250ml静滴,共用14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5).结论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与后循环梗死发生率及梗死侧的关系.同时了解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性.方法 13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及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其是否存在椎动脉优势分为有椎动脉优势68例(优势组)和无椎动脉优势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后循环梗死总发生率,后循环各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统计优势组各梗死部位后循环梗死侧与椎动脉优势侧的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侧的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与否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优势组后循环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5.6% (31/68)与21.2%(14/66),x2=8.922,P=0.003].优势组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梗死及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8% (8/68)与0,x2=8.250,P=0.004;20.6%(14/68)与7.6% (5/66),x2=4.660,P =0.031];两组的小脑上动脉供血区梗死率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7/8) PICA梗死患者梗死侧在椎动脉优势对侧.6例(6/14)基底动脉区梗死患者梗死侧与优势侧同侧.优势组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34/68)与9.1% (6/66),x2=26.768,P=0.000].优势组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后循环梗死发生率与基底动脉呈直线的患者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2.9% (18/34)与38.2% (13/34),x2=1.482,P=0.223].优势组34例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中,97.1% (33/34)弯曲向椎动脉优势对侧.结论 椎动脉优势的患者较易发生后循环梗死,尤其是PICA和基底动脉供血区梗死,PICA供血区梗死部位一般在椎动脉优势对侧.椎动脉优势患者易致基底动脉弯曲,基底动脉一般弯向椎动脉优势对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Flow成像技术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后脑血管痉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CT及两次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PNSAH 60例为观察组,收集我院同期颅内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半年以上随访复查造影时未见复发60例为对照组。利用西门子公司iFlow软件测量首次造影和复查造影时双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双侧椎动脉造影基底动脉末端相同部位的造影剂达峰时间(TTP)。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造影中双侧椎-基底动脉末端造影剂TTP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复查造影中双侧椎-基底动脉末端、右侧颈内分叉部、右侧大脑中分叉部造影剂TTP均明显增高(P<0.05)。与首次造影相比,观察组复查造影双侧椎-基底动脉末端造影剂TTP明显增高(P<0.05)。结论 PNSAH后存在血管痉挛,且以基底动脉最明显,应用iFlow技术评估脑血管痉挛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82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静滴疏血通为治疗组,静滴血栓通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血栓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翼点微骨窗显微术中应用3D‐CTA动脉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01—2014‐07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翼点微骨窗显微术疗法,术中应用3D‐CTA动脉瘤模型,对照组进行翼点锁孔显微术疗法,比较2组临床效果、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意识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翼点微骨窗显微术中应用3D‐CTA动脉瘤模型,临床效果确切,微创度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3.0TMR探讨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主要是基底动脉弯曲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8例受试者行MRA及常规MRI检查,男58例,女50例,年龄4~63岁,平均39.86±14.57岁。观察颅内段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形态,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底动脉走行笔直者37例,弯曲者52例,斜行者14例。不同年龄组间基底动脉是否弯曲无差别(wilcoxon秩和检验,χ2=6.1288,P=0.1897>0.05)。右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常向左侧弯,左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常向右侧弯(χ2=6.5625,P=0.0104<0.05)。左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常向右弯曲,两侧椎动脉均势者基底动脉多无弯曲(χ2=5.0258,P=0.0250<0.05)。结论基底动脉弯曲非常常见,其形成与动脉硬化、椎动脉粗细等有关,在临床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VAD)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并同时行头部MRI和MRA检查的后循环梗死、单纯头晕、突发性眩晕伴平衡障碍、偏头痛、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有无VAD分为椎动脉优势组和非椎动脉优势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疾病的发生率;记录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发生位置;分析VAD与基底动脉弯曲发生率及弯曲方向的关系;Pearson检验分析椎动脉直径差异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症状评分、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3例患者,VAD的发生率为52.3%;优势组中后循环梗死患者105例(105/413,25.42%),突发性眩晕伴平衡障碍患者39例(39/413,9.44%)、面肌痉挛患者12例(12/413,2.91%)、三叉神经痛患者11例(11/413,2.66%),与非优势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99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中,优势组梗死主要发生在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PICA)(27/199,13.57%)和基底动脉供血区(BA)(45/199,22.61%)。PICA区梗死发生在VAD对侧的比例(20/105,19.05%)高于同侧(7/105,6.67%),BA区梗死主要发生在椎动脉优势同侧,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组中有117例存在基底动脉弯曲,明显高于非优势组(P<0.05),143例左侧VAD患者中,有92例患者椎动脉向右侧弯曲;73例右侧优势患者中有20例患者基底动脉向左侧弯曲。椎动脉直径差异与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01),与基底动脉弯曲长度呈正相关(r=0.432,P=0.004)。结论椎动脉优势人群后循环梗死、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发生率较非优势人群高;椎动脉优势合并后循环梗死中以PICA和BA支配区多见;椎动脉优势患者基底动脉弯曲发生概率高,其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方向相反;椎动脉直径差异越大,基底动脉弯曲长度越长,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症状评分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伴有椎动脉优势(VAD)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临床 表现为后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等症状共156 例患者,根据头颅MRA 椎动脉优势评判标准分为伴 VAD 组(86 例)和不伴VAD 组(70 例),通过TCD 观察每组后循环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伴 VAD 组优势侧椎动脉Vs、Vd、Vm值高于非优势侧,也高于不伴VAD 组(P < 0.05)。伴VAD 组基底动 脉Vd 和Vm 值低于不伴VAD 组(P < 0.05),PI 和RI 高于不伴VAD 组(P< 0.05)。两组大脑后动脉的Vs、 Vd、Vm、PI、RI 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伴VAD 组出现频谱形态异常。结论 伴VAD 患 者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优势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造成后循环梗 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常规康复措施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同时接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lg‐Meyer运动量表评估肢体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ulg‐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良、中等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SF‐36量表QOL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血管扩张药盐酸丁咯地尔对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自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共286例,分型后分别在各型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采用抗精神病药加盐酸丁咯地尔治疗)和安慰组(采用抗精神病药加安慰剂生理盐水),其中Ⅰ型86例(治疗组46例,安慰组40例)、Ⅱ型63例(治疗组34例,安慰组29例)、Ⅲ型137例(治疗组72例,安慰治疗组65例).在治疗第1天和治疗第4周末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测量不同亚型中2组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量. 结果 (1)Ⅰ型精神分裂症:2组治疗前后及2组之间各项TC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Ⅱ型精神分裂症:在治疗第1天时,2组大脑各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末时,治疗组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安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第1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组大脑各动脉血流量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Ⅲ型精神分裂症:在治疗第1天时,2组大脑各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末时,治疗组左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右侧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量明显高于安慰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第1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组大脑各动脉血流量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的脑血流状况是不同的,Ⅱ型精神分裂症脑动脉血流量下降最明显,所涉及脑动脉最多,其次是Ⅲ型,而Ⅰ型则相对不明显.(2)精神分裂症脑动脉血流量的下降可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以左侧大脑中动脉最先开始.(3)Ⅱ型和Ⅲ型精神分裂症脑动脉血流量下降的情况是可以用药物进行干预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脉内灌注盐酸法舒地尔对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介入科于2013‐01—2014‐01收治的120例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动脉内灌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动脉内灌注罂粟碱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解痉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解痉时间为(11.71±3.45)min ,对照组为(24.68±4.4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灌注法舒地尔治疗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临床效果显著,起效时间快,是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配合综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05—2013‐03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常见并发症(头痛、恶心呕吐、失眠、肝功能异常、皮疹、头晕)的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前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8周后 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疏肝解郁胶囊配合综合干预治疗较单独采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可更有效降低HAMD评分,提高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比较椎动脉闭塞与基底动脉闭塞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9月介入再通治疗的100例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椎动脉闭塞56例(椎动脉组),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44例(基底动脉组)。结果 100例中,96例实现血管再通。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3例。术后30 d内死亡7例,术后5个月死亡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24±1.16)分]、术后12个月mRS评分[(2.07±1.23)分]较术前[(3.98±0.89)分]均明显降低(P<0.05)。椎动脉组和基底动脉组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病情恶化率及出院时mRS评分均没有统计差异(P>0.05)。基底动脉组病死率(18.18%,8/44)明显高于椎动脉组(1.79%,1/56;P<0.05)。两组术后6个月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椎动脉组明显低于基底动脉组(P<0.05)。结论 症状性椎-基动脉闭塞非急性期介入再通治疗的再通率高,可改善长期预后;与单纯椎动脉闭塞相比,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闭塞开通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压迫型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方法共收集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64例,分为非椎基底动脉压迫型组(对照组)32例和椎基底动脉压迫型组(观察组)32例,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判断64例患者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及其压迫类型,并对两组间NVCC压迫点至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的最短距离、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双侧椎动脉间血管直径变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观察组NVCC压迫点距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距离为(6.26±2.02)mm明显小于对照组(8.17±1.98)mm(t=-3.872,P=0.000,P0.01);而观察组椎动脉血管直径(3.53±0.42)mm与对照组(3.44±0.31)mm无明显差异(t=0.962,P=0.340,P0.05);两组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观察组(3.74±0.41)mm与对照组(3.65±0.29)mm间亦无统计学意义(t=0.992,P=0.326,P0.05);而观察组的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变异度(1.09±0.31)mm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35)mm(t=3.330,P=0.001,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压迫型VP患者NVCC压迫点距前庭蜗神经出脑干处距离较近且双侧椎动脉血管直径变异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动脉和脑血流速度的变化,为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应用TCD检测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动脉的各项参数与2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右侧大脑后动脉、前动脉及左侧前动脉、椎动脉的搏动指数或和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女性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血流速度较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脑内动脉血管弹性减退、阻力增高、血管紧张度增高,女性患者左侧大脑优势半球动脉损害比较严重。在精神分裂症治疗时,合并活血化瘀及改善脑血管弹性药物,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