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2010共收治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14例,先行Ommaya储液囊植入引流硬膜下积液,必要时对头部骨窗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和腰椎穿刺引流,待硬膜下积液消失后观察1~2周无复发时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0.5~1年,无硬膜下积液复发、无积液演变成血肿等。患者脑积水症状均逐渐稳定,复查头颅CT示脑室缩小或接近正常,中线结构居中。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45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13例,经皮穿刺19例,钻孔引流8例,去骨瓣开颅手术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27例,好转1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除部分轻症患者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外,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需进行外科处理,其中以同侧经皮穿刺,对侧钻孔引流治疗效果较佳,且操作简便,效果可靠;而对于症状持续加重,复查CT积液增多的,可考虑再次行去骨瓣开颅硬膜下积液清除术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例先将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拔除引流管后硬膜下积液复发,行V-P分流术,其余8例用V-P分流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出院时进行头颅CT复查,硬膜下积液消退,扩大的脑室缩小或接近正常。随访0.5年~2年:无硬膜下积液复发,无脑积水的临床表现,脑室大小基本正常。本组无死亡病例,按COS评定:良好4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合并硬膜下积液患者,只要硬膜下积液和脑室是自由交通的,用V-P分流手术治疗是有效的和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特点、成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4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行保守治疗6例,钻孔引流4例,去骨瓣开颅手术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结果硬膜下积液消失7例,好转3例,无效4例。结论严格掌握大骨瓣减压手术适应证,术中硬脑膜减张缝合有助于减轻术后脑膨出,减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中开放侧裂池在预防术后脑积水及顽固性硬膜下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大骨瓣减压同时开放侧裂池救治重型颅脑损伤48例。结果术后发生顽固性硬膜下积液1例,复查头颅CT未发现脑积水。术后随访3~6个月,按照GOS评分评估预后:植物生存5例,重残9例,中残11例,恢复良好19例。结论开放侧裂池可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9收治的6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大量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单纯保守治疗后积液消失。4例钻孔引流术后积液很快消失,但拔管后均复发;其中1例多次引流术后自动出院而失访,另3例多次引流术失败后行颅骨成形术,积液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的少见并发症,治疗方法应个体化选择,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对侧硬膜下积液病例资料,随机分为早期修补组(n=27)和钻孔引流组(n=24)。早期修补组在首次术后2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治疗,钻孔引流组行硬膜下积液持续引流,待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去骨瓣减压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结果早期修补组对侧硬膜下积液疗效与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优于钻孔引流组(P 0.05),而复发与并发症低于钻孔引流组(P 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可尽早恢复正常颅内压,有效促进积液吸收,明显降低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硬膜下积液复发。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8年1月~2001年10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38例,其中6例效果不佳,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27~71岁,平均44.7岁。2例为广泛脑挫裂伤伴双侧额颞硬膜下血肿行双侧额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1例为高血压右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行右颞侧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1例为胶质术后;1例为脑囊虫病,1例71岁老年病人,表现为表情痴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引起硬膜下积液的产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燕达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本组患者中,减压同侧硬膜下积液6例,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4例,双侧硬膜下积液3例,合并纵裂镰旁积液2例,对各种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13例患者硬膜下积液消失,其中4例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1例患者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好转出院,仍需长期观察;1例患者于外院行积液腔腹腔分流,硬膜下积液无明显减少,出现颅内感染,最终放弃治疗。 结论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后易导致的硬膜下积液,应结合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或联合应用来处理,才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49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47例(积液组),未发生硬膜下积液102例(非积液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手术时机、血肿位置、血肿量、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5分、血肿量〉40 ml、中线结构位移≥10 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基底池受压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外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损伤严重、血肿量大、CT表现为基底池受压和中线结构位移≥10 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待脑水肿高峰期渡过后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Omaya囊置入穿刺抽吸、塑形钛网修补、高压氧治疗。观察硬膜下积液量、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6例为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2例为大脑镰旁纵裂池内积液,12例为同侧额颞顶硬膜下积液,其中2例为同侧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放置Omaya囊抽吸;20例患者均给予弹力帽外固定包扎,后期均予以塑形钛网修补及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30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未见硬膜下积液复发。 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通过应用弹力帽外固定包扎、抽吸、早期颅骨修补、高压氧手段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13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硬膜下积液分为积液组和非积液组,通过单因素t检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中,85例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6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环池受压、术前是否合并脑疝、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骨瓣的前后径大小、骨瓣的最高径大小、去骨瓣减压的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 mm、皮层切开、硬膜下血肿、骨瓣边缘距中线距离小于2 mm有明显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中线移位大于5 mm和皮层切开是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性硬膜下积液和中线移位大于5mm、皮层切开有明显关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术后是否形成硬膜下积液分为两组:A组22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B组51例,术后无硬膜下积液术。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CT显示基底池受压、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0mm、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GOS评分(2.65)明显低于B组(3.27;P〈0.05)。结论术前CT显示中线移位超过10mm、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和基底池受压更多的出现在术后有硬膜下积液患者中,术后有硬膜下积液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出院后随访9个月,104例中,发生脑积水24例(23.08%),未发生脑积水80例(7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脑室出血、昏迷、硬膜下血肿、入院时GCS评分3~5分、骨窗面积≥120 cm2、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却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高龄、脑室出血、昏迷、硬膜下血肿、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未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等,临床应给予相应措施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措施。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TBI后行大骨瓣减压术的196例幸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5~15 d内的头颅CT或MRI影像资料分为2组:有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为A组(n=81),无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为B组(n=115)。2组病例复查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者给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PS)。 结果随访6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I,A组81例患者中57例出现脑积水,发生率70.0%,B组115例患者中仅10例出现脑积水,发生率8.7%。2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P<0.05)。A组患者给予5~10 d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术后未出现脑积水症状的患者24例,有效率42.1%;B组6个月内随访并发脑积水者10例,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4~7 d,拔出引流术管后脑积水复发10例。2组经治疗后共67例脑积水患者行VPS,脑积水影像学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GCS评分增高)改善者62例,有效率92.5%。 结论TBI后行大骨瓣减压术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是脑积水发生的因素之一。一旦出现纵裂积液或/和硬膜下积液,则应对患者追踪头颅CT随访,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121例,手术治疗9例。结果 1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102例硬膜下积液有不同程度程度减少,其中积液量减少5~10 ml 41例,10~20 ml 53例,积液完全消失8例;19例积液量无明显明显减少。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积液消失。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应根据硬膜下积液发生、发展机制,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可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骨窗加压包扎预防和治疗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5年4月55例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病例随机分为骨窗加压包扎组(n=26)和常规组(n=29),两组术后均行常规治疗,加压包扎组自术后行绑带骨窗加压包扎1个月,两组定期复查头颅CT,对出现硬膜下积液者及时骨窗加压包扎,对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和术后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硬膜下积液患者行骨窗包扎干预的疗效。 结果骨窗加压包扎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为7.7%(2/26)明显低于常规组27.6%(8/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时间为术后评均(38.5±3.7)d明显长于常规组(13±2.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加压包扎组GOS评分>3分例数18例(69.2%),常规组为21例(7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硬膜下积液病例,发现积液后行骨窗加压包扎干预平均23.9d后积液均吸收,无需手术病例。 结论骨窗加压包扎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对术后硬膜积液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去骨瓣减压术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颅脑损伤中,继发脑积水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积液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2例去骨瓣减压术中,发生脑积水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骨窗面积较大及二次手术是去骨板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昏迷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二次手术等均为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7例STBI患者,均接受头颅CT检查,其中术后并发脑积水者60例,其余267例未并发脑积水,分析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超过50岁、入院时GCS评分为3~5分、未行腰椎穿刺、血肿位置在硬膜下和脑内、行去骨瓣减压、开颅但未行硬膜缝合、SAH为弥漫性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高于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入院时GCS评分为6~8分、行腰椎穿刺、血肿位置在硬膜外、未行去骨瓣减压、开颅并行硬膜缝合、SAH为局限性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TBI术后并发脑积水的保护因素包括行腰椎穿刺和开颅者行硬膜缝合,危险因素包括SAH呈弥散性、行去骨瓣减压与年龄超过50岁,差异显著,P0.05。结论 STBI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几率较高,且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临床上应尤其注意高危患者,可采取腰椎穿刺、硬膜缝合措施预防脑积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3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不同处理,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及后期处理策略。结果揭示出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策略的相关问题。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通过科学的治疗策略,可以早期预防,恰当处理,在患者的愈后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