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医药古文献中有关于痛经的论述,如《诸病源候论》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痛经以实证居多,而虚证较少,亦有证情复杂,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夹杂者,本篇只论述关于虚实夹杂之寒凝血虚证的痛经。我们在跟随导师吴克明教授实习期间,运用艾附暖宫丸加减治疗本病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名老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笑梅主任医师,擅治妇科杂病,对痛经之辨治,尤其独到.他认为,痛经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及虚实之辨,原发性痛经多数是由精神创伤而致,继发性痛经多数是由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实者有寒凝、气滞血瘀或热滞;虚者有血虚、气虚、气血两虚及肝肾亏损.实者多痛于行经之前,经通而痛减,虚痛于经行之后,血去痛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往往与引起禀质有关.兹根据其临证经验,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3.
痛经 ,为妇科常见病 ,以青春期居多。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中医治疗痛经多从辨证分型论治。为了便于掌握 ,将临床心得编成歌诀 ,供初涉临床者记忆理解。1 歌 诀 痛经应辨虚与实 ,先痛多实后痛虚。 虚因肾损气血弱 ,气滞寒凝血瘀实。 更有湿热结冲任 ,不通则痛实邪居。 经通痛减为实证 ,血去仍痛多为虚。 拒按拒揉当实辨 ,可按可揉知是虚。 亦有虚实夹杂证 ,形气禀质兼辨析。 肾损隐痛经量少 ,头晕耳鸣淡质稀。 小便清长腰腿软 ,面晦舌淡脉沉细。 补肾填精调肝汤 ,养血止痛功效奇。 气血双虚面苍白 ,头晕心悸疲…  相似文献   

4.
薛静燕 《新中医》2006,38(10):88-89
痛证常见于妇科经带胎产疾病。妇科痛证病因较复杂,但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二者往往错杂为患,形成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虚实夹杂的不同证候。笔者遵循治痛证的基本法则,实者以通为用,虚者以补为主,虚实夹杂则通补兼施,临证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痛之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痛经证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经,除以“不通则痛”解释外,还应考虑与精血有关,经期泻而不藏,精血外流,常有精血不足表现。余认为痛经机理应是气血不和,在此精血不足之时,又兼气血郁滞致痛,更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因而对痛经的治疗,除遵循“通”的法则外,还应培补耗损,注意补养精血。余每以四物汤为基本方,再根据寒热虚实酌情加减。四物  相似文献   

6.
痛经辨治浅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10017)王应兰[关键词]痛经,辩证论治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较多。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痛经,其主要发病机理均为气血运行不畅,血脉不通,不通则痛。临床所见以实证痛经或虚实夹杂痛经为多,纯虚者少见。因而在临...  相似文献   

7.
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情志、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跌扑损伤及饮食失常等多种因素引发。临床根据辨证论治,以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为主要治则,经期止痛治标为要务;非经期结合寒热虚实,寒者温而通之,热者清而通之,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经净痛止后应审病求因以固本,以防再发。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痛经病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分虚实两端,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而"不通则痛";虚者  相似文献   

9.
虫类药在临床中对许多疾病,特别是痛证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笔者多年来应用虫类药治疗痛证,有单独使用者,亦有参入辨证施治方中者,多取得令人满意之效,介绍于下。1头痛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实,内伤头痛则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在...  相似文献   

10.
痛证是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种疾患的总称 ,常见于妇科的经带胎产疾患。妇科痛证的成因比较复杂 ,但究其基本病理不外虚实二端 ,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二者往往又错杂为患 ,形成虚实夹杂的不同证候。笔者以通补二法为治疗痛证的基本治则 ,实者以通利为用 ,虚者以补养为主  相似文献   

11.
试探痛经因虚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郑艳 《福建中医药》2007,38(4):50-51
痛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妇科病证之一,表现为女子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者可因剧痛导致晕厥,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古往今来对痛经病机的认识通常以实证居多,即壅则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不离"通则不痛"准绳,但不乏其复发者.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和总结,参阅一些文献报道,认为素体虚损导致痛经较为常见,或虚实夹杂,而以调整体质、补虚治痛不失为治疗痛经的捷径之一.推此拙见,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贾凯君 《山西中医》2011,27(9):58-59
风湿病多为虚实夹杂证,可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治疗原则主要是补中寓泻、泻中寓补、补泻并重,应重视风湿病虚实夹杂证的特点,为辨证选方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杭远远  金毓莉  钱赟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64-1266
蔡小荪教授认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理因素为寒凝、气滞、血瘀,发病关键为经血排出不畅,不通则痛,久则耗气伤血,多为虚实夹杂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蔡小荪教授辨证求本,并以虚实为要,治疗以求因为主,止痛为辅,标本兼顾。用药轻灵醇正,深谙药性,并强调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药,以调节阴阳。配合特色穴位贴敷,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4.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当“以温药和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病变过程及"以温药和之"内涵的辨证分析,认为其病变实质是脾肾阳虚兼肝郁,病性为虚实夹杂,治疗可"以温药和之"立法处方,药物配伍组成遵循"温药和之"的特点,以经方理中汤及四逆散为基本方,体现治病求本,辨治方法简约,从而达到协调脏腑功能,恢复机体稳态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症状变化常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特点,典型表现为"晨重暮轻"和"晨轻暮重"。基于人体昼夜节律与肝的生理功能的密切关联及昼夜节律变化受肝之气血变化影响的病理机制,从肝气虚实的角度看,"晨重暮轻"者病机主要是肝气虚,"晨轻暮重"者病机主要是肝气实,临床对于较为复杂的病情进行诊察时,应注意其病机虚实夹杂和兼及他脏。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即中医学"胸痹",是指胸间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症。其特点为心前区闷塞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开篇即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揭示了胸痹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沈烈钧 《江苏中医》2000,21(8):22-23
杂病疼痛的辨治,当以“通”字立法,随机处方。产痛迁延岁月者,以虚实夹杂多见,治实补虚,孰主孰次,当权衡慎思。文中举述3例痛症的辨治取效过程,对临床工作者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8.
总结周安方教授运用泻肝补肾法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认为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的基本病机,但肝实与肾虚较少孤立存在,二者常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虚实夹杂,肝肾同病.从而形成“肝实肾虚”相兼的病机特点.鉴于男科疾病属纯实纯虚者少,而以虚实相兼者多.因此,临床上必须根据其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补泻并举,虚实同调;又因其实多虚少,因此,又当泻实为主,补虚为辅.  相似文献   

19.
<正>痛有虚实,凡三焦痛证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大多暴痛者,多有前三证;渐痛者多由后四证……可按者为虚,得其处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  相似文献   

20.
膏淋一病,以小溲混浊如米泔,或如涕如脂膏而得名,前人每以尿时有无灼热涩痛辨其虚实。虚者无热痛,多则之脾肾虚弱;实者灼痛难出,则因湿热蕴于下焦。本人曾治病多例,体会不可拘泥于以痛否定虚实,还须综合其他症状,且本病每每虚实夹杂。若清补兼施,补泻配合得宜,常可收得良效,举例如下: 方某,男、75岁,农民。1992-6-9初诊: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