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关于人迎穴的记载最早可见于《灵枢·本输》"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人迎穴现代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在解剖上,人迎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在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为颈内静脉,深层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甲状腺上动脉,布有颈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下面就其临床功用及施术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浅谈人迎穴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延萍 《陕西中医》2002,23(10):926-928
人迎穴 ,最早载于《灵枢·本输》,是足阳明胃经经穴 ,为“足阳明少阳之会”,是“气海”所出之门户 ,与肾、脾、肝、心、三焦、胆、小肠、冲脉、任脉 ,阴跷脉等经脉相通。“人迎”是古代“三部九侯”诊脉辨病部位之一 ,所以能“侯五脏之气”。由于人迎与多条经脉相通和复杂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针灸甲乙经》称之为重要经穴之一。在解剖上 ,人迎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 ,在颈内、外动脉分歧处 ,有颈前浅静脉为颈内静脉 ,深层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 ,甲状腺上动脉 ,布有颈神经、面神经颈支 ,深层有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3.
张玥  王舒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77-679
人的颈部是经脉和奇经八脉循行的重要部位,颈部穴位的功效主治亦比较复杂。人迎穴位于人体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临床取穴操作要求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不宜灸。现代临床应用中,大多数医者认为针刺人迎穴应在喉结旁开1.5寸,用左手食指或拇指将颈总动脉轻轻推向外侧,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进针。  相似文献   

4.
人迎穴针刺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迎一名天五,又名五会及天五会等,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喉头两旁,恰当颈动脉搏动处。其解剖部位: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与甲状软骨之接触部,正当颈总动脉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劫脉的分歧点,稍外有舌下神经降枝,后方有迷走神经经过,该部由颈皮神经司皮  相似文献   

5.
刘嘉妍  史慧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18-2320
人迎,足阳明胃经穴,位于结喉旁,颈总动脉搏动处,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穴在中医诊断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特殊的解剖定位及复杂结构,在古代一度作为危险穴而禁刺、禁灸,随着现代医学与解剖学的发展,对人迎穴的认识更为清晰、深入,其刺灸方法更有的放矢,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文章介绍了人迎穴自《灵枢》以来在解剖、诊断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6.
扶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位于颈外侧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针灸甲乙经>谓其"在人迎后一寸五分",今定位与其基本相同.扶突的解剖结构在甲状软骨上缘之外后方,胸锁乳突肌中部,肌下有颈血管鞘、膈神经、迷走神经等通过.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复杂,针刺治疗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较少应用.根据葛书翰主任的经验及其实验研究,笔者发现扶突穴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和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献依据】在颈大动脉应手,挟结喉旁《甲乙经》.【体表定位】在颈部的颈动脉三角内(由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前腹和胸锁乳突肌前缘所构成的三角区),即当胸锁乳突肌前缘,于喉结旁一寸五分.【针法】临床应用直刺三~四分,避开动脉.【穴位层次解剖】如在尸体标本上直刺一寸二分,其层次结构如下:①皮肤:由颈皮神经支配,属颈丛皮支,颈皮神经由第二和第三颈神经组成.②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皮下组织:内有颈皮神经、颈阔肌和面神经颈支.  相似文献   

8.
天鼎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针刺和推拿治疗咽喉、颈肩、上肢疾病的要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罗永芬主编的《腧穴学》93页关于天鼎穴的定位记载如下:正坐微仰头,或仰卧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喉结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局部层次解剖如下: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内有臂丛神经等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邱茂良主编的《针灸学》31页关于天鼎穴的  相似文献   

9.
翳风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雪梅  高彦平  黄泳 《中国针灸》2005,25(11):781-783
目的:探讨翳风穴的解剖层次和针刺深度,为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鲜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其中男尸10具,女尸5具.采用层次解剖法,逐层解剖并观察穴区解剖结构及神经血管毗邻关系.结果:翳风穴前为下颌髁突后缘,后为胸锁乳突肌腱膜及乳突前缘,向下直刺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腮腺后缘、颞下窝静脉丛,浅层布有耳大神经分支和颈外静脉,深层有枕动脉、上颌动静脉分支、翼静脉丛、颈动脉鞘和面神经、下颌神经.平均危险深度为(35.52±6.31)mm.结论:翳风穴周围有较重要的神经、血管分布,临床操作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颈部上连头部,下接躯体,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按解剖位置讲,颈部舌骨下方,颈前部正中为喉及气管颈段,其明显的标志为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下为气管的起始部,两侧被甲状腺的左右两叶覆盖并黏附着,后方为 食管颈段。气管和食管间的沟内有喉返神经通 过。在颈侧部,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段的下方有 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众多的颈部淋巴结。可见, 颈部是人体的关键部位更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1.
天突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情况天突穴出自《灵枢·本输》,为任脉第22号穴。《针灸甲乙经》载本穴为阴维、任脉之会,别名玉户、天瞿。《经穴释义汇解》云:“穴在璇玑上一寸,因喻穴处之脉气突起于天部,故名天突。”《针灸甲乙经》定其位于“颈结喉下五寸”,即在胸骨上窝正中,正坐仰头取穴。局部解剖: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2操作方法鉴于天突穴的传统针刺法为:①横刺:先直刺进针0.2~0.3寸后改向下横刺,沿胸骨柄后缘、…  相似文献   

12.
上肢痿痹 ,首选颈臂 该穴的取法是 :锁骨内 1 / 3与外 2 / 3直上 2 cm许 ,当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与颈外静脉之间取穴 ,用 2 5 mm毫针直刺 0 .5寸左右 ,针感为触电样放射至拇食指。凡上肢痿痹诸证 ,如肩周炎、颈肩综合征、尺神经麻痹、中风上肢不遂等主取该穴下肢痿痹 ,腰眼必  相似文献   

13.
患者徐×,汽车司机,于1985年11月10日倒车时突然转头而致胸锁乳突肌扭伤,活动不能,动则疼痛,痛连背部,遂取风湿膏贴敷,不效。翌日求余诊疗,用胶布将中药王不留压敷在耳部的神门、颈、肩、上背、脾、枕小神经穴位上,第二日疼痛即止。按:在耳穴的神经分布上,和耳部有关的神经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等,二者均沿胸锁乳突肌上行。胸锁乳突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解剖大鼠人迎穴的局部结构建立体表定位方法和针刺操作标准,并通过针刺降压效应进行验证。方法根据人体人迎穴的解剖特点,将Wistar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逐层解剖颈部人迎穴区,钝性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采用游标卡尺定位测量并数码拍照。统计学分析体表定位和穴位深度,确定针刺操作标准。分别取人迎穴和非穴针刺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星期后统计分析血压变化趋势。结果根据95%参考值范围,确定成年大鼠人迎穴体表定位为两侧下颌骨隅突连线下(8±0.3)mm,前正中线旁开(5.5±0.4)mm,左右各一;针刺操作标准为直刺(5.5±0.4)mm,慎行提插手法,以免伤及动脉;与非穴比较,针刺人迎穴降压效应明显(P0.05)。结论依据人体人迎穴的解剖特点确定了大鼠人迎穴体表定位标准,并通过此定位进行针刺治疗,证实了确切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刘世红 《河北中医》2012,34(8):1200-1200,1214
大椎穴,又名百劳、上杼,系督脉之要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始见于《素问·气府论》.因其穴在第7颈椎棘突隆起最高之下,故名.其定位:俯伏或正坐头略前倾,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1].解剖: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和颈横动脉分布[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主要颈肌的肌电疲劳特征及推拿对其的影响。方法:运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1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即刻效应。结果:右侧(病变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经推拿治疗后,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后伸运动中的双侧颈脊旁肌及右侧斜方肌比治疗前MF值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7.
杨盛宇  刘佳  黄蛟  张广渊 《陕西中医》2012,33(8):996-997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联合拔经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本组78例选自本院有症状的颈椎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7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结果:右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P<0.05)。经推拿治疗后,治疗前后比较,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斜方肌等的MF值均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经筋疾病临床上以局部疼痛、酸胀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如经筋的拘急挛痛、弛纵、强直及关节活动不利等,查体时患者局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尤以颈肩部更明显,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诱发加重,肢体运动功能部分丧失[1]。颈肩部经筋主要包括颈至掌指、颈胸背三角和肩关节周围。颈夹脊穴附近及肩胛提肌附着点及颈前角肌、岗上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的压痛点[2]。笔者通过摸筋疗法治疗颈肩部经筋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先进行颈肩部手法按摩,然后予以功能训练(颈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后观察胸锁乳突肌长度变化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痊愈14例,好转8例,治愈率 63.64%。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前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与治疗后不同阶段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疗程间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颈肩部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女,40岁。1990年3月21日诊。三月前,因颈左侧甲状腺部位肿胀疼痛,连及耳后乳突,某医院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经治疗无效,疼痛继续加重,波及胸锁乳突肌。又经某县医院诊断为胸锁乳突肌炎。用林可霉素、消炎痛、扑炎痛及中药消瘰丸等治疗,无明显好转。现症:颈左侧甲状腺部连及胸锁乳突肌肿胀,肤色不变,压痛明显,乳突亦有压痛,余无异常。脉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