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研究,对缺血性中风病进行辨证分型。方法:检索1999-2009年核心期刊中关于缺血性中风病中医文献,收集缺血性中风病症状、体征,确定缺血性中风病症状术语条目表。运用频数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进行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结果: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结合频数分析得出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瘀阻络、风痰上扰、肝阳暴亢、痰热腑实为缺血性中风病现代文献证。结论: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的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反映了缺血性中风病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中医名词术语规范化是中风病学科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目前中风病中医名词术语存在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问题。基于以上现象,本文探讨了隐喻认知与知识考古学2种术语研究方法学对中风病术语内涵挖掘的应用价值,发现隐喻认知具有辨别相关术语间共性与差别、重构中医理论体系的作用,为中风病名词术语内涵挖掘提供科学工具,并克服知识考古学过分强调“非连续性”带来的不足;而知识考古学能够全面地展现中风病术语内涵,建立基于学术流派结构的中风病术语体系,形成以“归真”为目的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模式,同时有利于隐喻认知与中医传统认知模式的深度结合,两者的结合运用为中风病术语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新方法。因此,本文以“风”类术语、“心神”“脑神”“经络”与“脏腑”为范例,探索了基于中医古籍挖掘中风病术语内涵的文献研究方案,首先运用隐喻认知方法解决术语阐释问题,进而采用知识考古学甄别初步得到的术语内涵,筛选符合历史背景的术语含义,最终达到充分考虑医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学术思想,明确中风病术语内涵与外延的作用,重构框架完整、清晰的中风病术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火亢证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火亢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胆汤加减方及西医常规脑梗死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脑梗死治疗。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前后均采用中风病中医症状积分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变和证候变化。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火亢证的疗效理想,对患者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无不良反应,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规范包括诊断理论和方法的规范,症状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要素,症状规范是建立中医诊断共同语言的重要基础。因此,无论是对中医理论的继承,或临床诊疗活动的规范,或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都需要有标准化的症名术语。症名术语标准化包括症状名表述的准确规范;分解含义宽泛,或表述不清的症状术语;以及使症术语满足中医症状鉴别诊断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即西医之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2种。中风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广泛运用,中风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为使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更客观、更规范,从而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的疗效,许多中西医学者就中风病颅脑CT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气血理论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方法对中医气血理论的涵义、中医气血理论与中风病发病的关系及在中风病的辩证论治过程中如何运用气血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而"益气活血"法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通过对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运用探讨,从而更好的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由于大脑血管的堵塞而致脑组织坏死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属中医中风病中的缺血性中风,俗称半身不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真实世界下中风病术语进行研究,从标准化术语收集与分类整理、编码规则制定、真实世界下术语的引入和完善机制的建立等角度,制定以真实世界下中风病术语编码的方案,以期为大数据时代的真实世界中风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工作提供一座沟通真实世界下丰富术语与计算机储存的标准化术语的桥梁,从而为有效地分析、利用数据提供帮助,促进真实世界下中医临床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 要 本文旨在介绍邹忆怀教授对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用药经验。邹忆怀教授认为缺血性中风病性虚实错杂,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正气亏虚,痰瘀胶结滞于血脉,积重成毒损伤脑络,气血升降化生失常,脉络脑髓受损。治疗方面需标本兼顾,方能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寇。故其治疗思想侧重调补脾肾两脏功能,主张将活血化痰的思路贯穿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始终。本文不仅对他辨证论治常用药对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还概括介绍了邹师关于中风病早期康复的观点。邹师认为缺血性中风发病机制复杂,可造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各种各样的症状,治疗不应只局限在口服汤药的单一模式。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将中医针灸、推拿、熏治等疗法灵活整合,形成中风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将是未来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中医中风内风说与西医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关系。方法:藉由中、西医对中风成因的认识,寻求两者间相似或相同点。结果:中医心火暴盛病机说与西医出血性中风存在相似性;中医痰湿凝聚、气血不足与西医缺血性中风存在相似性。结论:中西医对中风病的认识无论在认识方法、语言表述上均有不同,但通过中风病临床表现分析及现今中医临床研究进展,可以发现两者认识存在着相似或相同点,而此相似或相同点的发现有益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据挖掘的缺血性中风火热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体现辨证的动态性的基础上探讨简化规范缺血性中风病火热证的辨证思路的方法。方法:在缺血性中风发病1个月内,运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关联规则方法,探讨火热证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缺血性中风病发病早期多表现为里实热证,病情常常进展迅速,至恢复期实热证逐渐减少,病性由邪实向本虚转化,虚火灼津的表现更为突出。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病程阶段火热证的外在表现有其自身变化规律,数据挖掘应用于中医证候学研究,初步探讨提高辨证准确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临床上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预警工具不足的现状,构建融合多维度中医学综合信息的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中医学治未病、整体观念、同病异治、天人相应等理论探讨构建突出中医特色的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指标体系,以推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问诊症状术语描述及其内涵的规范、中医症状量化分级、中医问诊信息采集的规范、中医问诊信息的规范化处理等方面对中医问诊客观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规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在依托西医疾病的前提下,中医辨证规范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病证所属症状、体征的规范,其中包括症状术语的规范、症状间逻辑关系规范、症状体征分级规范、症状体征测量方法规范;二是疾病所属各证的规范,具体完成疾病所属各证基本构成规范、疾病所属各证构成比确定、疾病所属各证的症状构成规范、疾病所属中医各证临床诊断规范、疾病所属中医各证基本演变规律的确认、西医疾病分期、分类、分型等与所属中医各证对应关系的确认等。规范方法应兼顾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等。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学“中风”的范畴。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在治疗本病上积累了很多经验。近10多年来,随着临床和基础等方面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规范和深入,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机制得到一定程度的阐明,临床治疗效果也得以不断提高。 1传统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传统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衡、起居失宜及思虑烦劳过度有关。上述因素能导致人体气血阴阳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虚损、痰湿、风火及瘀滞交作。本病多因情志过激,劳累过度,酒食不节,气候改变而诱发。现代中医病因学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规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认为在依托西医疾病的前提下,中医辨证规范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病证所属症状、体征的规范,其中包括症状术语的规范、症状间逻辑关系规范、症状体征分级规范、症状体征测量方法规范;二是疾病所属各证的规范,具体完成疾病所属各证基本构成规范、疾病所属各证构成比确定、疾病所属各证的症状构成规范、疾病所属中医各证临床诊断规范、疾病所属中医各证基本演变规律的确认、西医疾病分期、分类、分型等与所属中医各证对应关系的确认等。规范方法应兼顾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医术语“症”、“症状”及“体征”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医领域对"症"、"症状"、"体征"3个术语的运用存在不规范、甚至混淆不清的现象。文章在分别分析西医、中医有关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医"症"、"症状"及"体征"等术语进一步界定的思路,旨在促进人们对中医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为中医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十年中风临床文献回顾谈中医诊疗及术语亟待规范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参阅10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报道,发现所收录文献中存在着缺血性中风的辨证分型及证型表述方式较为混乱,文献资料中所用治法术语极不规范,无论是临床经验交流还是实验研究报道均缺少统一的诊疗标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呼吁应规范诊疗标准,统一诊疗术语。每位中医药工作者均应积极行动起来,自觉运用规范的诊疗术语,以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规范、准确的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是建立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本研究结合目前的临床、科研实际需求,确定术语覆盖范围,完善术语分类框架,通过多渠道收集肝衰竭黄疸症的相关术语,遵循科技术语的命名原则规范各术语名词;依据逻辑学中关于概念的定义要求和科技术语的内涵界定规则,结合专家咨询论证,明确术语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术语间的概念体系,形成肝衰竭黄疸症中医临床术语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描述中医精神症状的现代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中医精神症状的辨证现状,为规范中医精神症状术语,探索中医精神症状辨证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医精神症状辨证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使用Excel表格建立中医精神症状数据库,并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中医精神症状名词术语表述具有较大差异,症状内涵不明确,学术共识度较低;中医精神症状辨证意义不明确,精神症状的辨证多依附于躯体症状的辨证思路进行辨证,目前临床形成了以躯体症状辨证为主,精神症状辨证为辅的辨证模式。结论:中医精神症状术语需要逐步规范,精神症状的辨证意义亟待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