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科普宣传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老百姓了解到权威的中医药知识,就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科普宣传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中医药科普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中医药科普宣传的效果和覆盖率,推动中医药文化和防病治病知识更加广泛深入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此,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于2010年9月6日在京开班,全国31省市推荐的120多名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将接受中医药文化科普宗旨、内容、专题设计、科普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在开班仪式上提出,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工作要把握科学性、注重普及型、坚持规范性,使这支国家队成为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工作的生力军,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健康卫士。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近日,中医药文化科普创作师带徒启动仪式在重庆市江津区举行。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精选1 9名科普专家与重庆市江津区19名基层医务人员结成了 "一对一"中医药文化科普创作帮扶指导的对子,创新性地开启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创作人才培养的师带徒模式。中医药文化科普创作师带徒得到了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学会、江津区卫健委、江津区中医药学会及市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委会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期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开班,全国各省市的90余名中医药专家围绕中医药文化科普宗旨、内容、专题设计、科普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并接受考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在开班仪式上提出,希望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牢牢把握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的科学性、普及型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5.
《医古文知识》2009,(4):25-25
2009年6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成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专家委员会”,旨在整合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力量,对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指导全行业开展相关工作,提升中医药文化建设水平,建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长效机制,并承担有关文化科普宣传任务。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副局长马建中、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担任副主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传承创新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推动青岛市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对全市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全面评估。从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塑造海洋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聚焦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健康科普、聚力发展中医药跨界融合、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平台和人才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能力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和地区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科学普及湖湘中医药文化,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新发展,是湖湘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湖湘中医药文化通俗、系统地走进书本,进而在乡村、社区及网络世界中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精髓,增进人类健康,是湖湘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培训中医药科普人才3万人次,免费接待社会各界参观群众100余万人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展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督导工作,考核2013年度基地建设任务与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人才培训项目完成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基地建设任务。承担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人才培训项目的23家单位逐一汇报了基地建设、经费使用及项目任务完成情况。2013年度,各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培训中医药科普人才近3万人次,建立了一支力量强大的中医药文化科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知识的日渐生疏,公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度、认可度、信任度以及使用率日趋降低,这与中医药科普宣教的滞后不无关系。杭州市拱墅区在中医药服务实践中,积极探索单位、社区与家庭相结合的中医药科普宣教模式,组织开展中医药科普宣教进家庭活动,在单位和社区开展中医药科普宣教,普及中医药知识,扩大中医药影响,指导群众利用中医药开展健康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预防诊治;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加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识,维护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知识和科普文化需求,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有力推进了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10月12日讯:日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召开全省中医药科普大会,表彰优秀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作品和"悦读中医"获奖者。会上,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杨勇表示,此举旨在把深奥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与方法转变为百姓能听、能看、能懂的养生保健实用知识,营造科学合理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氛围。2017年6月起,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开展优秀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作品评选,征集到  相似文献   

11.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学习的平台,是青少年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重要场所。中医药进校园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方式之一,对宣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互联网+课堂教学、互联网+中医药图书、互联网+博物馆三种形式出发,探讨如何将校园中医药科普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为完善校园中医药科普新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杨  一江 《光明中医》2011,(1):172-172
[本刊讯]日前,在四川绵阳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一支由绵阳市中医院16名青年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义诊服务队走进了绵阳成绵路社区,为居民提供现场诊治和健康咨询服务,并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医院虽不同于中医院,综合医院以西医为主体,中医药文化相对单薄,但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普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要在维护医院整体的前提下,展现中医药文化精神,突出中医治疗特色,加强中医文化学位点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文化研究与传播人才,利用中医药科普为载体,以中医药疗效为核心,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使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更好的发挥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7月9日讯:2018年7月7~8日,第五届中医中药台湾行暨2018年两岸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交流大会分别在台湾台中市和嘉义县举办。本届活动仍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医中药,共享健康和谐为主题,通过举办养生科普讲座、赠送《中医养生保健指南》科普图书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台湾民众学习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的意义出发,以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为例,简要论述了博物馆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存在的优势及一些做法.具体内容包括:1、博物馆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中医药知识的科学普及可以增进人民群众养生保健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其次,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中医药科普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最后,中医药知识的科学普及还有助于整肃良莠不齐的中医药文化消费市场.2、博物馆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具有如下优势: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中医药科学丰富的内涵;用最大的容量和最少的时间传播中医药学知识.3、以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为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及改进措施,包括做好博物馆的内部建设及主动走出博物馆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日前,在四川绵阳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一支由绵阳市中医院16名青年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义诊服务队走进了绵阳成绵路社区,为居民提供现场诊治和健康咨询服务,并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7.
任壮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1):1145-1145
2012年11月7日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再遴选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并将专家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局各直属单位、各地中医药医疗、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医药院校学生参与中医药科普志愿服务的现状,并提出建议与对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18名中医药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参与中医药科普志愿服务的情况。结果:90.98%中医药院校学生主观上对中医药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抱有积极态度,认为能够锻炼自己;但83.02%的学生未参加过中医药科普志愿服务。单因素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参与中医药志愿服务的因素中,以性别和政治面貌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中医药院校学生需加强中医药文化修养,学校、社会等方面需注重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促使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中医药科普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日前,在四川绵阳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一支由绵阳市中医院16名青年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义诊服务队走进了绵阳成绵路社区,为居民提供现场诊治和健康咨询服务,并进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17日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成员名单日前公布,共有142位专家入选。巡讲团由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组成,主要来自于中医药临床、教育、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