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第14条载:"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讲义》)讲到本条时,因其证有"汗出恶风",故认为本条之"项背强几几"为太阳中风兼证,并举宋本《伤寒论》(林亿校本)亦认为本条为太阳中风证.这样一来,因其所用方剂桂枝加葛根汤中有麻黄一味,由此又推演说太阳中风证用麻黄不妥.也就是说,《讲义》采纳了宋·林亿等的两个观点,一是本条项背强几几证为太阳中风兼证,二是用于治本条项背强几几证的方药(桂枝加葛根汤)不应当使用麻黄.《讲义》所引用林亿的这两个命题究竟是假命题还是仲景接连出现了两个"错误"?试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 1 986年以来 ,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 ,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方法桂枝加葛根汤的处方为 :葛根 60 g、桂枝 30 g、白芍 30 g、炙甘草 1 0 g、,生姜 1 0 g、大枣 4枚。每日 1剂水煎服。伴有颈、肩、臂、手痛麻者加片姜黄 1 5 g、川芎 1 2 g、黄芪 30 g、当归 6g;兼头痛眩晕 ,耳鸣耳聋 ,精神不振者加天麻 1 0 g、丹参 30 g、柴胡 1 2 g;伴四肢软弱 ,两手握力减弱 ,步履艰难 ,大小便不利者 ,加鹿筋 1 2 g、怀牛膝 1 5 g、肉苁蓉 30 g。典型病例郝某 ,男 ,5 8岁 ,汽车司机。 1 990年 4月 1 0日初诊。诉头项强痛 ,头晕及上肢麻木 8年 ,… 相似文献
3.
4.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笔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150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颈椎X光片或颈椎CT、MRI检查明确诊断。150例患者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26-80岁;病程1个月-8年。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50例分属风寒湿型34例,痰湿阻滞型30例,肝肾不足型38例,气血亏虚型27例,气滞血瘀型2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循证医之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0年至2014年CNKI、VIP、CMB三大数据库关于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文献492篇,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文献,计1 039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对颈椎病所致的头痛、颈部疼痛、头晕等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导致椎动脉受压并引起相关的临床综合征,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自1996年以来,应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讨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得出结论: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72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内服桂枝加葛根汤辨证加减治疗,每日1剂,每周5剂以上,10剂为1个疗程,观察12个疗程。结果:治疗72例患者,其中痊愈30例,占41.67%;好转29例,占40.28%;无效13例,占18.05%;总有效率为81.9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症候群,临床分神经根型、颈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其中以神经根型较多见。近年来,笔者运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椎动脉血液流动改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病例,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将中药汤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每日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个疗程后,通过超声经颅多普勒(TCD)观察,病人治疗后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动脉血流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服用桂枝加葛根汤前后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方法:2008年5月~2010年1月间,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案为桂枝加葛根汤口服并配合颈椎牵引,将中药汤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颈椎牵引取患者体重的1/5~1/7,每日2次,每次30min,3周为1疗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口服颈复康颗粒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时间同观察组。通过超声经颅多谱勒(TCD)观察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通过TCD观察,观察组87例病人治疗后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动脉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明显减轻眩晕症状。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血流改善有显著效果,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导致椎动脉受压并引起相关的临床综合征,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自1996年以来,应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型颈椎病又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各类型颈椎发病的早期,因其症状轻微、短暂、时好时坏,病人本身容易忽略,但这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若此时不给予有效治疗.将会导致椎间盘变性加重,椎间周围韧带及椎体边缘代偿性增生.造成对周围血管神经的压迫,出现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自2007年9月-2009年3月,笔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并设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17.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心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心综合征3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以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照组予以相关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眩晕、心悸、胸闷、颈痛等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较对照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1]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变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临近组织,引起头晕、头痛、颈肩痛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针刺颈胸夹脊穴配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240例各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0例,男102例,女13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6岁;病程2天~12年。参照1993年国内颈椎病分型:神经根型62例,颈型51例,椎动脉型32例,交感神经型19例,混合型71例,脊髓型5例。中医证候分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1·2诊断标准[2]①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颈、肩、背、上肢疼痛和放射痛,伴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②颈椎棘突或椎旁有压痛,颈部活动障碍,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③部分患者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眼睛胀痛不适、心动过速、性格变异、血压不稳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有“胸束带”感、走路不稳、霍夫曼试验阳性等;④患者均经颈椎X线正侧位摄片,部分患者经颈椎CT扫描或颈椎MR I检查,提示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为单侧发病。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引发阵痛,故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官圣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118-119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颈复康颗粒并颈椎牵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桂枝加葛根汤并颈椎牵引进行治疗,通过2周时间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血液流动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且治疗组椎动脉各项血液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