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春宏 《河南中医》2014,(10):1924-1925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7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39例,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的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48周后中医症状与体征好转率、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P〈0.05或P〈0.01),两组HBeAg阴转率治疗24周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经12周、48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P〈0.01)。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肝功能复常率、HBVDNA和HBeAg阳性的阴转率。  相似文献   

2.
朱丽君 《河南中医》2012,32(9):1147-114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变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乌鸡白凤丸和大黄虫丸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病毒学指标及肝脾超声影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脾超声影像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PCⅢ无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病毒学指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联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变代偿期,可有效抗病毒,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减轻脾脏厚度,减轻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比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更佳,弥补单一采用西药治疗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治疗组72例,两组均口服辛伐他汀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另服中药治疗。2个月后检查BMI、肝功能、血脂、声像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声像图改善显著,BMI、肝功能、血脂显著降低(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65.28%、治疗组8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可显著改善声像图,降低BMI、肝功能、血脂,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13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和口服并用;对照组给予乳果糖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检测血氨、肝功能,判断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46%和66.0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氨和总胆红素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血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性脑病分期改善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口服。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总体疗效和头痛发作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性头痛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解毒活血方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口服补肾疏肝解毒活血方治疗,对照组服用血脂康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0.01);同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其中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解毒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常规保肝、降酶、抗病毒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积散6g水冲服,每日2次。两组在治疗4周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和恢复肝功能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肝积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肝功能恢复,而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以3:1的比例依次纳入观察对象,最后纳入评价者136例,其中治疗组102例给予疏肝扶正合剂,同时联用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5MU,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远策素(干扰素IFN-α2b)治疗,用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疗6个月后)基本有效率分别为62.75%及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LT、AST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40例治疗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心功能改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理气健脾消胀方结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的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恢复及HVB-DNA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副作用少,中医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使两种治疗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郭百涛  左刚 《河南中医》2016,(5):817-819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味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逍遥散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变化情况。两组疗程均为半年。结果:两组治疗半年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HBVDNA定量显著降低,Child-Pugh分级评分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阴转率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变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HBeAg阴转率近期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何文绍  兰波 《四川中医》2010,(10):82-8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5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西药保肝、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软肝消水丸。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TB il、ALT、A lb)及腹水消退后疗效巩固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对缩短腹水消退时间,改善肝功能,降低腹水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自拟方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和血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和血沉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情志护理、辨证施膳和优质护理。结果:心功能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增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痛风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Scr水平外,两组Bun、U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Scr、UA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根据病情使用甘利欣、门冬氨酸钾美等,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患者用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益气软肝煎。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在改善肝纤维化HA、IV-C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软肝煎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头孢他啶等治疗,实验组加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3.76%,对照组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替比夫定片口服600mg,1次/d;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1.5g/次,3次/d口服。并均给予常规保肝、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载量、肝纤维化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HBV—DNA载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L—Ⅳ)、层黏连蛋白(L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A、PCⅢ、LN、CL—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抗病毒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于我院进行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治疗的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实验组(72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周期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西医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有一定的作用,但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更佳,肝功能明显好转,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