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双针互透法"是指将两根毫针刺入不同腧穴后按一定方向共同透至其他另一腧穴的一种针刺方法,即两针三穴。"双针互透法"源于元代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治头风痰饮针风池"横针一寸半入风府",其操作方法和理论有别于以往常规透刺法。该针法以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可起到调和阴阳、通经接气等作用,在治疗头痛、面神经炎、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等疾病上具有操作简单和临床疗效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透穴针法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后,针尖透达对侧或邻部穴位,但针尖不穿出皮肤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法首载于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如:“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当时虽无“透穴针法”之名,但已明确指出了“一针两穴...  相似文献   

3.
“透穴针法”或称“透针刺法”、“一针二穴法”,早在我国元明时期的针灸著作中,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方六集》、《针灸大成》和《循经考穴编》等都有记载。如《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二穴世间稀”,即是指用透穴方法进行针刺。故后世凡言透穴针法,往往称“玉龙透针法”。惟据上述诸书都引用金元时期窦默《针经指南》的内容来分析,故透穴针法的使用,应以窦氏为先。明代杨继洲将《玉龙歌》编入《针灸大成》,并从原歌中的二则透穴针法,增补至十二则。《针灸聚英》一书中的《肘后歌》也有“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间使宜透支沟中”的记载。《循经考穴编》在各经穴名称下,注明用透针的方法就有三十余则之多。总之,从以上这些历代的文献资料来推断,透穴针法早在元明时期已较广泛施用。  相似文献   

4.
杨晓琼 《光明中医》2012,27(5):855-857
目的探讨《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所记载的透穴刺法对头痛的治疗及其理论根据,使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通过查阅古籍,对《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有关透穴刺法治疗头痛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并参考现代临床实际疗效,进行典型病例分析。结果《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所记载的透穴刺法治疗头痛具备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而现代临床实践也表明其疗效显著。结论无论在古代抑或是现代,透穴刺法治疗头痛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透刺法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针透两穴(或两穴以上)的一种针刺法,称透刺法,是刺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为针灸医师所习用。笔者浅析之,管窥之见,敬请斧正。1 溯本来源 早在《灵枢·官针》中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如“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大寒气之浅者也”;“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刺于分肉之间,以治肌痹”等隐见透刺法之义。宋·马丹阳《杂病歌》中提及担法(即透刺法)。金·窦汉卿著《针经指南》提及透刺法,惜佚于兵燹。元·王国瑞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歌》更注重透刺法应用,“偏正头风难医……沿皮向后透率谷”。明·杨继洲《针灸  相似文献   

6.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7.
透刺法,即用一针从一个穴位透刺向另一个穴位,也叫透穴针法,始见于元代王国瑞撰写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由合谷刺(《灵枢》)演化而来,为针灸临床界所习用,具有适应证广、刺激面大、针感强、针少和痛少等特点。透刺法包括同经穴透刺、表里经穴透刺、同虚实经穴透刺、鸡足样透刺、同名经腧穴透刺、邻近穴透刺、左右透刺、按力透刺、接气透刺和方向性透刺等10种,内容极其丰富,并且各有自己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梁军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2):24-25
谈起应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有 :“救卒死尸厥方 ,爪切人中良久 ,又针人中至齿立起”。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 :“偏正头风痛难医 ,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同时在《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曰 :“口眼斜最可嗟 ,地仓妙穴透颊车”。“膝盖红肿鹤膝风 ,阳陵二穴亦堪攻 ,阴陵针透尤收效 ,红肿全消见异功”。…  相似文献   

9.
"应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内经》。《灵枢·终始》载:"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又《灵枢·周痹》载:"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遏之,后刺其下以脱之。"金元时期针刺手法盛行,如窦汉卿、王国瑞是手法派的代表医家。元·王国瑞所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载穴120个,包括经穴108个,奇穴12个,选穴配穴规律与窦氏《流注指要赋》  相似文献   

10.
直刺透穴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学武 《中国针灸》1997,17(5):303-304
直刺透穴法的临床应用李学武(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椎系,100029)主题词直刺;透针;针刺深度;针刺方向透穴法或称透刺法、透针法是临床上常用的计法之一,透刺法在古代针灸著作中就有记载与应用,如金元时代的窦汉卿就提出用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等,为后世透刺针...  相似文献   

11.
迟氏临证,善用透刺之法.透刺之法,使一针贯二经通数穴,力专而宏.不仅选穴少,见效快,而且可减少病员多刺之苦.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系列透刺针法:  相似文献   

12.
印堂透刺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堂透刺法的应用161000齐齐哈尔市财贸医院邹世忠王衡博161033齐齐哈尔市昂昂溪榆树屯卫生院王维杰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来群刘玉良印堂是头面部常用的经外奇穴之一,近年来笔者对该穴采用透刺针法治疗一些疑难重症收效满意,现介绍如...  相似文献   

13.
透刺针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透刺针法意味着跨经跨穴而刺,一针可通透多个穴位,或多经穴位,使其同时产生针感,以有效提高针刺疗效。但自古至今,人们对于长针透刺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长针多向透刺及透刺方向的研究几近阙如。为加强长针透刺应用,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故就长针透刺方向问题进行论述,提出长针透刺方向"四变说",决定透刺方向的"四因说",以期有利于针灸临床正确应用长针透刺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双侧面瘫临床罕见,笔者遇12例,经巨穴透刺法治疗,痊愈9例,显效2例,好转1例,报告如下。1.巨穴透刺法:取巨穴为主,向四白、颧、地仓、瞳子轮流透刺,推动经气,或反方向透刺,以减少病人产生耐穴性,增强效应。2.配穴法:风寒者加风池;肝阳上亢...  相似文献   

15.
王玲 《四川中医》1999,17(7):51-52
透穴刺法,通常又称为透针刺法。本法多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多个穴位,以增强针刺的强度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剂方法。透穴刺法有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直透”,有各部上下方或前后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斜透”,以及一次透刺多穴的“多向透”等法。大量实践表明,透穴刺法临床应用甚广,其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下面就“透穴刺法”的源流、作用、操作及临床应用谈谈个人认识。1透穴刺法的源流“透穴刺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各种针法,其中“输刺者,直入…  相似文献   

16.
金元医家窦汉卿为透穴刺法初创者已为学界共识,本文从《窦太师针经》入手梳理元明清时期多个针灸文本的透穴内容,探讨透穴刺法的体例、应用腧穴及基本要素、主治病症特点等,尝试从技术哲学角度辨析其与透刺法之关系.发现《窦太师针经》28例"透、向"体例之透穴刺法的规范和数量足以为后世模范,为元明清透穴刺法的源头文献,此后针灸文本基...  相似文献   

17.
吴中朝在临证中对透刺的使用独具特色,其透刺针法循经脉,常用的循经透刺方法包括本经透刺、表里经透刺、同名经透刺、异经透刺;因证型,依据不同病位、病性、穴性而辨经脉,综合判断;运气机,重视施针时的运气;重解剖,注重长针透刺,强调针刺的层次与方向,补泻手法匠心独具,以端持、静守、按循、震颤为代表;透刺穴位以经典为基础,灵活运用,并形成独特的透穴穴组。  相似文献   

18.
万飞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59-1359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通过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穴而与督脉相通,是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历代医籍记载不少关于后溪穴的治疗作用,如《百症赋》载"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虫","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玉龙歌》有"付行痤疾最难禁,穴法由来未审明,若把后溪穴寻得,多加艾火即时轻"等。今结合先贤之理论叙及后溪穴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9.
治疗方法 :以取膀胱经和任脉经穴透刺为主 ,再取部分散风益气活血经穴相辅。操作 :取 30号 6~ 8寸毫针 5支 ,患者俯卧位 ,取风门透刺至督俞 ,肝俞透刺至气海俞 ;任脉 :患者仰卧位 ,取 30号 6~ 8寸毫针 3支 ,上脘透刺至水分 ,阴交透刺至中极 ,天枢透刺至水道 ,同时取 2 8号 2~ 3寸毫针 6~ 8支 ,风池透风池 ,并针刺止痒穴 (位于三角肌外缘中点 )、大椎、曲池、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上各穴均严格消毒方可进针 ,手法用捻转补泻结合进针 ;取上海产G 680 5电针治疗仪 ,按一对线同侧邻近相连法把上述毫针接上线夹 ,用Ⅱ频率 ,强度以病人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地仓透刺颊车透刺局部的层次结构.方法 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男性头部24例,对地仓、颊车取穴进行定位标识,毫针透刺后进行透穴区域局部层次解剖.结果 透刺针针体与面神经下颊支、下颌缘支、面动脉、下唇动脉、腮腺和以口角轴为中心的肌肉密切相关,左、右两侧的透刺针体与面部神经血管等结构的毗邻关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透刺针的长度以60 mm或75 mm为宜.为避免刺破面动脉,从地仓向颊车方向刺入2 cm内不宜频繁提插.该组透穴有助于恢复局部协同肌、拈抗肌的相互联系,重建口角轴正常的三维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