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查历代医籍关于《玉龙歌》及对关元穴相关内容的记载,发现了千百年来《玉龙歌》中关元穴记载的失误。现行《玉龙歌》中"关元兼刺大敦穴"句中的关元穴实非任脉上的关元穴,应是经外奇穴阑门穴。其失误原因主要是由于字形相近而致误抄作"閣門"関门"蘭門"闗元"閉悶"。  相似文献   

2.
杨晓琼 《光明中医》2012,27(5):855-857
目的探讨《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所记载的透穴刺法对头痛的治疗及其理论根据,使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方法通过查阅古籍,对《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有关透穴刺法治疗头痛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并参考现代临床实际疗效,进行典型病例分析。结果《玉龙歌·杨氏注解》中所记载的透穴刺法治疗头痛具备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而现代临床实践也表明其疗效显著。结论无论在古代抑或是现代,透穴刺法治疗头痛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应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针灸歌赋《玉龙歌》于金元时期成文后流传很广,并有多种传本,传本间的文字和编次差异较大,本文梳理了《玉龙歌》各传本之间的关系,剖析编次和文字调整的现象及其意义所在,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玉龙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郭金杰 《四川中医》2009,27(3):113-114
介绍了养子时刻注穴法常用的六种配穴方法:即按时开穴、配穴治疗,夫妻经配穴,脏腑表里原络配穴,阴阳相贯、同气相求配穴,母子相生配穴,与子午流注纳支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喜梅 《山西中医》1990,6(6):27-28
《百证赋》将前人的针灸临床经验用歌赋的形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本文对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局部、邻近、远道三部配穴法和以经络理论为主体的辨证论治配穴法和特定穴配穴法之特点及规律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从而说明其对针灸临床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俞穴是临床常用穴,随配穴不同而主治有异,合理配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本文从背俞穴之间配伍、俞原配穴、俞募配穴、俞郄配穴试述背俞穴临床配穴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阳阳  郭义  王超 《新中医》2014,46(7):15-16
<正>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等,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提高治疗效果。配穴方法可概括为按部配穴和按经配穴两大类。前者包括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后者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等。以上是《针灸学》教材中对于配穴方法的定义和分类[1]。在笔者看来,配穴方法的定义尚有不完善之处;配穴  相似文献   

8.
论《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赵仓焕 《陕西中医》2006,27(3):327-328
目的:论述《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以期对针灸临床治疗痛证提供宝贵的经验。方法:用现代针灸学理论分析、归纳《玉龙歌》针刺治痛的优点,评价学术价值。结论:《玉龙歌》的针刺治痛特色,1治症广泛,取穴精少。2选穴特点有4:1循经局部取穴,2循经远端取穴,3可选用奇穴,4多取交会穴。3针刺特点有3:1强调补泻,2提倡透穴,3注重刺络。4善用灸法。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一部以理法方药为主的经典著作,书中针刺条文虽不多,但亦体现了仲师严谨的辨证论治精神。通过对《伤寒论》中部分针刺条文的病因病机和用穴的总结分析,归纳出仲师刺法的五个特色,以期一窥仲师关于针刺时机和配穴的奥旨。  相似文献   

10.
三才配穴法是按天、人、地对应人体上、中、下三部之意进行针灸临床配穴,这种配穴方法把远近配穴中的上下配穴、左右配穴(或交叉配穴)、表里配穴等融为一体,即人体“天、人、地”三部相配,体现整体观念的临床选穴思路,贯穿整个思辨过程,以达临床取穴少而精、精而全、全而效之意.文章通过三才及三才的内涵、人体三才的划分、三才配穴的具体...  相似文献   

11.
张红石  王富春 《中国针灸》2006,26(5):378-380
目的:探讨脏腑辨证与配穴的关系。方法:通过了解合募配穴、俞原配穴及脏腑辨证的内涵,结合导师王富春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脏腑辨证与俞原配穴、合募配穴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募配穴与俞原配穴在治疗脏腑疾病时,收到较好疗效。结论:合募配穴、俞原配穴适用于脏腑病证,且在脏腑辨证的指导下治疗疾病具有临床疗效好、选穴少、患者易接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然  张宏 《四川中医》2021,39(6):216-218
针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经典治疗手段,而中风是近年来逐渐高发的疾病.本文阐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中风的相关认识,总结中风的常规选穴和特殊配穴,并归纳常见的特色针法概况,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针刺条文虽然不多,但选穴精当,时机适宜,针刺方法灵活。其特色为:(1)常选用俞穴、募穴、或正经及奇经之交会穴;(2)重视奇经溢蓄调节经气的功能;(3)不拘泥于阳经用刺法,阴经亦用刺法;(4)针刺选穴具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特色;(5)不仅以刺泻邪,也以刺止利。  相似文献   

14.
元代王国瑞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书,现存《四库全书》写本。从周仲良的“后序”可以略知作者的籍贯、学术观点和传授情况。王氏生平事迹,《兰溪县志》等有记载,但存在不少传误。此书明以来影响很广,《玉龙歌》一篇数经转载和改写,广被传诵。本文考证:王氏父子为兰溪人,与窦汉卿无直接师承关系,但其书主旨在发扬窦氏学术,特就书中《玉龙歌》的用穴作重点评析。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不仅是方书之祖,更是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的条文共26条,其中7条有针刺的具体穴位,这不仅体现了医圣辨证取穴,按经配穴、局部配穴及辨证配穴的特点,而且是《黄帝内经》与后世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之间的纽带与桥梁。其具体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针刺对正常和溃疡大鼠的胃组织蛋白质表达谱,为深化针灸效应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阐明针灸疗效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胃溃疡大鼠模型采用捆绑加水浸应激的方法进行模型复制,各组大鼠依照分组各取不同的穴位。结果和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或针刺中脘穴以及针刺合募配穴(足三里穴配中脘穴)对应激性胃溃疡都有作用,但合募配穴效果优于单穴针刺,合募配穴效果具有一定的效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百症赋》的处方配穴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灸歌赋,是古代针灸学家宝贵临床经验的积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取穴少而精,针对性强,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深入探讨。现就针灸歌赋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列症、处方均较多的《百症赋》,探析其处方配穴原则于下。《百症赋》出自明代针灸学家高武的《针灸聚英》,为高氏汇集的前代针灸文献之一,原作者姓名不详。这篇赋中,共列症91种,接近百症,故以“百症”为篇名。其中:处方一穴的18症,处方二穴的73症。其处方配穴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11种,现分  相似文献   

18.
背针疗法就是针灸背部腧穴治疗人体相关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脏刺背,背俞也。”即指背俞穴接近内脏,人体内脏都集中于胸背之间,脏腑有病,即可针刺以疗疾。可见,在背部腧穴进行治疗,早在我国古代已盛行。《内经》对于背俞穴的论述,奠定了该特定穴的理论基础。此后,历代医家对其理论不断探讨,尤其在临床应用方面,从不同角度提出看法,见仁见智,使对背俞穴的认识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探讨穴位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每组15只。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1 d、3 d、7 d、15 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 d、7 d、15 d时,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降压幅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SBP、DBP、MBP降幅分别优于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治疗前相比,针刺1 d、3 d、7 d、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大鼠SBP、DBP、MBP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针刺15 d时SBP、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 d、3 d、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太冲配内关的同名经配穴针刺降压效应优于单穴及太冲配非穴,同时发现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0.
夫妻配穴法是用十干配合十二经,按十干逢五相合原则进行选穴的一种配穴方法。该法起源于金元时期,广泛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如脚背痛、膝痛、肩背痛、疟疾、腋肿等。体现了阴阳相守,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与针灸配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从而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