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方法]采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从后方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结果]对3例患者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疼痛消失,患者术后1d下床活动,脊柱功能良好,椎体结构未发生改变,无1例发生并发症,内固定无泄漏,周围无骨吸收及破坏。[结论]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8年6月经椎弓根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平均3年随访的38例患者,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影像学评价:包括椎体压缩率、椎管侵占率及脊柱矢状面Cobb′s角的恢复.采用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SNK-q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2)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6例合并神经损伤,ASIS分级提高1级为改善.[结果]本组获得随访的38例患者,优良率达87%,患者均在术后2~3周早期离床活动,无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33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结论]自体骨混合(Osteoset)人工骨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可有效的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的特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13例.根据骨质疏松和囊性变的程度决定充填骨水泥的剂量,并加入适当比例的异体骨粉.[结果]按照WHO疼痛缓解标准,CR(完全缓解)10例,PR(部分缓解)2例,MR(轻微缓解)1例.1例出现椎体周围少量骨水泥泄漏,无临床症状.1例手术后16 d发生下位椎体骨折,经过再次椎体成形术症状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无再次骨折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是发生在高龄患者的特殊疾病,椎体成形术是治疗的首选,效果理想.但是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要注意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和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二代Kyphon球囊与一代Kyphon球囊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61例OVCFs患者共70节手术椎体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应用球囊不同分为KyphonⅠ组与KyphonⅡ组。影像学测量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角度,计算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术后伤椎高度的恢复及再塌陷程度,评价伤椎的撑开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KyphonⅠ组共33例患者38节手术椎体,男性9例,女性24例,年龄66.31±7.85岁;KyphonⅡ组共28例患者32节手术椎体,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68.01±8.63岁。两组患者的术前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住院日、手术时间、平均单节椎体注入骨水泥量及出血量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KyphonⅡ组术中的球囊撑开压力(374.14±165.15Psi),明显高于KyphonⅠ组(171.45±97.81Psi)(P0.05)。两组术后1d及术后12个月的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及前缘高度比值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此外,KyphonⅡ组术后1d伤椎提升高度与Cobb改善角度明显优于KyphonⅠ组(P0.05);术后12个月KyphonⅠ组Cobb角的再丢失程度较明显(P0.05)。KyphonⅠ组出现8节椎体(21.05%)骨水泥渗漏,KyphonⅡ组出现1节椎体(3.13%)。术后邻近椎体骨折KyphonⅠ组出现3例(9.09%),KyphonⅡ组出现0例,所有并发症均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 :对于伴有前壁或侧壁破裂的严重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新型二代Kyphon球囊相比于一代Kyphon球囊的椎体撑开及稳定效果更加显著,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前路椎体间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SOCON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复位并固定滑脱椎体,结合前路经腹膜外途径椎体间髂骨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20例.结果术后18例Ⅱ度椎体滑脱获得解剖复位,2例Ⅲ度脱位复位至Ⅰ度滑脱.经4~18个月随访,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椎体间骨融合牢固,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结论SOCON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可提供滑脱椎体满意的复位内固定作用,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率高,术后复位丢失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血管瘤合并邻近节段颈椎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1年12月收治的12例颈椎血管瘤合并邻近节段颈椎病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病程10 ~30个月,平均16.7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血管瘤,其中C31例、C42例、C55例、C63例、C71例,X线片呈“栅栏样”改变.颈椎血管瘤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型,Ⅱ型9例,Ⅳ型3例.首先进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并置入1枚美国史赛克Solis椎间融合器(其内植骨),然后在术中透视下对血管瘤椎体行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 ~2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常规拍摄颈椎X线片,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颈肩部疼痛缓解情况.[结果]12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变椎体均未发生骨水泥椎前渗漏、脊髓及神经损伤.成形椎体无骨折、塌陷,血管瘤无复发,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和断裂.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JOA评分优8例,良3例,中1例,差0例.[结论]前路减压Solis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椎体成形是治疗颈椎血管瘤合并邻近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脊髓彻底减压和仔细操作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获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2009年3月行PKP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给予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VAS变化的差异,了解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术前VAS平均为9.2分,随访时为2.7分;患者疼痛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所有患者无骨水泥渗漏造成的神经压迫等症状,主观满意程度良好.[结论] 应用PKP治疗慢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满意;对于MRI上T1T2均为低信号的患者,术中不应强调过度复位,易造成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加人工颗粒骨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价值。方法35例新鲜胸腰椎骨折先行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部分行后路减压骨块复位,后经椎弓根向骨折椎体内植入人工颗粒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经随访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颗粒骨椎体成形术较以往采用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更安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经后路扩大半椎体切除椎间融合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如何减少并发症.[方法]本组9例患者,半椎体均位于胸腰段,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8~17岁,平均14.2岁.均采用一期经后路扩大半椎体切除,椎体间大量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43个月(14 ~92个月).[结果]9例患者,术前冠状面平均Cobb角40.3°,矢状面平均Cobb角32.6°,经后路扩大半椎体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2周冠状面平均Cobb角10.7°(平均矫正率73.4%,P<0.05),矢状面平均Cobb角10.2°(平均矫正率68.7%,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矫正率和术后2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期经后路扩大半椎体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弯的疗效可靠,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血管瘤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9例脊椎血管瘤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观察PVP操作成功率、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体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