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701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种的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较大样本住院资料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种的构成比,探讨本地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种变迁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6 701例、按国内同期标准诊断的住院心血管疾病资料,病种参考国际疾病分类 (ICD-9)、略加调整共分9类,按年度对心血管疾病病种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6 701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男性3 049例,48.18±21.57岁,女性3 652例,49.73±22.09岁,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4).冠心病、高血压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特发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神经症和其他的构成比分别为27.58%、25.46%、18.42%、14.13%、7.91%、2.28%、2.22%、1.28%和0.70%.50~70岁年龄段分布频率占整个年龄段的46.79%,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住院年龄段以60~70岁占首位.10年间冠心病的住院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16),但无明显年轻化趋势.结论心血管疾病构成比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所占比例排1、2位,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以年均1.05%的速度递增,风湿性心脏病的住院比例且以年均0.51%的速度递减.50~70岁系心血管疾病住院的主要年龄段.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约占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可以阵发性或持续性形式出现.80%房颤患者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风湿性或非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等.成年人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4%,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6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1%,60~80岁的人群中约3.8%发生房颤,而〉80岁的人群发病率〉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5月巫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8例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因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284例作为冠心病组,174例因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作为风湿性心脏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累积再住院率、出院后累积病死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和QT间期高于风湿性心脏病组[(71±10)岁比(53±12)岁,(134±21)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16±18)mm Hg,(79±12)mm Hg比(73±11)mm Hg,(112±25)μmol/L比(73±11)μmol/L,(392±54)ms比(367±52)ms],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率低于风湿性心脏病组[(34±7)%比(38±5)%,(80±21)次/min比(89±26)次/min](P<0.01)。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患者出院后的累积未住院率和生存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且冠心病组患者的累积未住院率和生存率低于风湿性心脏病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呈上升趋势,风湿性心脏病组患者各时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冠心病组(P<0.05)。结论与风湿性心脏病相比,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较大样本住院资料分析新疆叶城县维吾尔族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病因构成比、年龄分布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探讨该地区维吾尔族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新疆叶城县解放军第18医院住院的维族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心血管疾病病种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构成比分别是37.20%、29.86%、14.13%、11.51%、4.16%和1.68%。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风心病、扩心病和先心病平均年增长速度分别是25.98%、22.76%、22.20%、12.80%、17.84%和13.62%。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总体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2.07%。50~69岁年龄段分布占整个年龄段的53.70%。结论新疆叶城地区维族患者心血管疾病构成比中冠心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排第1、第2位,远高于其他心血管疾病;50~69岁年龄段是心血管疾病住院的主要年龄段。加强对冠心病、高血压的防治有助于减少维吾尔族心血管疾病的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及皮山县医院维吾尔族心血管病病种近10年演变趋势。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及皮山县医院内科1996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维吾尔族心血管病患者16654例住院病历,统计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构成比,并分析心血管病病种近10年演变情况。结果:16654例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构成比由1996年的12.6%上升为2005年的21.0%,冠心病的构成比由1996年的8.6%上升为2005年的16.7%,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由1996年的1.3%上升为2005年的3.2%,原发性心肌病的构成比由1996年的1.2%上升为2005年的2.3%。从1996年到2005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构成比呈明显增高趋势(P均〈0.05),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构成比呈逐渐增高趋势(P均〈0.05),先天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无演变趋势(P均〉0.05)。结论:应加强此地区人群心血管病,尤其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CLBBB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 68例CLBBB患者中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者分别占57.8%、49.4%和38.2%。合并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不全者71.2%,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78.3%,合并房室阻滞者38.1%。结论 CLBBB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等,常伴发心功能不全和各种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病的CLBBB患者容易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心血管病病种近10年演变趋势。方法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医院内科1996年~2005年住院病例总数及心血管病病种均用统一表格填写、统计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的构成比,分析其演变情况。结果墨玉县维吾尔族内科住院病人当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构成比1996年为13.7%,2005年上升为22.4%,冠心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7.6%,2005年上升为14.2%。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1.6%,2005年上升为3.5%、原发性心肌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1.9%,2005年上升为3.3%、肺原性心脏病的构成比1996年为4.4 05年上升为5.7%。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呈明显增多趋势(P均<0.05)。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逐渐有所增多趋势(P均<0.05)。结论应加强该地区人群心血管病,尤其高血压,冠心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98例因心房颤动住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位居首位(31.6%).非风湿性心房颤动以冠心病与高血压为主.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6例(16.3%),持续性心房颤动20例(20.4%),永久性心房颤动62例(63.3%).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是房颤的三大主要病因,详细了解心房颤动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尧  操基玉  程自平 《安徽医学》2017,38(2):144-146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2014年收治的1393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和疾病分布规律.结果 13939例患者中,男性7709例(55.31%),女性6230例(44.69%).不同年份间男性病例数均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7,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79岁(83.5%),心血管疾病种类排在前2位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7101例(50.94%)和高血压病1501例(10.77%).结论 2012~12014年心血管疾病病例数逐年增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是主要发病种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因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1年3月31日心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慢性HF患者323例,分析其年龄特点、伴随疾病和导致HF的病因谱。结果 323例患者中男139例(43.0%),平均年龄(76±11)岁,女184例(57.0%),平均年龄(79±8)岁,女性患者年龄大于男性患者(P<0.05)。引起HF的最直接原因依次为冠心病(42.1%)、高血压病(19.2%)、特发性心律失常(5.0%)、心脏瓣膜病(5.0%)、扩张型心肌病(4.3%)、肥厚型心肌病(0.9%)和心肌炎(0.3%),尚有23.2%的HF患者不能确定病因。与HF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79.0%)、慢性肾脏疾病(CKD)Ⅲ期(36.5%)、贫血(36.2%)、心房颤动(33.1%)、左心室肥厚(31.0%)、2型糖尿病(30.7%)、中重度心脏瓣膜功能不全(28.5%)、永久性心脏起搏(7.1%)。结论 HF住院患者的年龄较大,最主要的致HF原因是冠心病,近80%的患者患有高血压病,故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病率,应该是降低HF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弗明翰风险评分(FRS)与血管内皮功能分类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5年8—9月在广西融安县泗顶镇和融水县安陲乡现场招募752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FRS评估研究对象10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将其分为FRS正常(FRS≤20%)和FRS高(FRS>20%)两类;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测定血管内皮功能,将其分为血管内皮功能正常(FMD≥6%)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FMD<6%)两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FRS与血管内皮功能分组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大、吸烟、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三酰甘油(TG)高为FRS高但血管内皮功能正常的危险因素;男性、年龄大是FRS正常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男性、年龄大、吸烟、体力活动水平中低、收缩压高、总胆固醇(TC)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C反应蛋白(CRP)高、空腹血糖高是FRS高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心血管疾病群体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措施防治不同特征群体的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10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合并心血管病变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变组,62例未合并心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选取同期医院体检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空腹静脉采血测定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HbAlc、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MPV、PDW、hs-CRP、Fbg、D-D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PLT明显低于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MPV与PDW(r=0.358,P=0.023)、hs-CRP(r=0.327,P=0.028)、Fbg(r=0.396,P=0.018)、D-D(r=0.674,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PLT(r=-0.417,P=0.009)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与MP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石症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对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325例胆囊结石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结合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胆囊结石患者心律失常及ST-T异常的发生率:合并心血管疾病组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5);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组高于中年组、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合并心脏疾患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心律失常及ST-T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serum lipids a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s well recognized. However, most published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western countrie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ipid profile parameters in Malaysian dyslipidemic patients, and to identify concomitant clinical problem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among such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cord review was carried out at Hospital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The records were reviewed for 890 dyslipidemic patients who attended the hospital in 2007.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age at time of presentation, sex, ethnicity, smoking status, pre-treatment lipid levels, and presence of associated illnesses. The study sample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risk groups. Results: The mean (SD) values for total cholestero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were 6.4 (1.3), 4.1 (1.3), 1.4 (0.5) and 1.9 (1.2) mmol/l, respectively. Less than half of study sample (43.1%) ha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equivalents, 24.3% were at moderate risk, and 32.6% were at low risk. Hypertension was present in 79.9% of the study sample, while 27.5% were diabetic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reported among 17.9%.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family history of prema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igher age risk group; ethnicity and total cholesterol were predi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nclusion: The present review showed that dyslipidemic patients had high total cholesterol levels, according to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guidelines. They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t middle ag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the commonest associated clinical problem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were within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equivalent group. Family history of prema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ge, ethnicity, and total cholesterol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Malaysian dyslipidem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在职企业员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探讨功能社区实施健康管理适宜的模式。方法以2422名在职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情况、对各代谢异常指标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出实施健康管理模式的建议。结果(1)研究人群中有69.2%至少有一种危险因素,其中具有2种和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则分别占有22.4%和16.1%;(2)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的患病率中男性均高于女性;年龄40~59岁之间各异常指标均显著高于〈40岁年龄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中心血管危险因素随之增加,尤其肥胖和超重更为显著,因此,在功能社区对在职人员早期进行生活方式及行为的健康管理干预,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或延迟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与否的预后差别,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改进此类患者围术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97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分为合并心血管疾病组和非合并心血管疾病组,收集其围术期临床资料、入出院时的神经系统相关功能评估、出院后1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指标。分析的主要终点指标为出院后1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次要终点指标为ICU停留时间、出院时神经功能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结果:最终纳入241名患者,两组一般资料中除了年龄因素外均无差别,出院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的ICU停留时间、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36,P=0.011,P=0.005)。以主要终点指标出院后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因变量调整年龄项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预后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和入院神志相关(P=0.001)。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术后是否控制好心血管事件分组,在组间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6,P=0.001)。结论: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均差。术后控制好心血管事件可能降低其病死率,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HS)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OSAHS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OSAHS患者6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不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组人群均采用多导睡眠呼吸检测仪检测其心律和血压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和室上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组人群的平均动脉压、平均呼吸暂停时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呼吸紊乱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57/60);其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与OSAHS关系密切,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与合并OSAH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 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估国内外不同指南最新推荐的2型糖尿病筛查策略在我国发达地区人群中预防心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模拟并比较的系统性筛查策略包括:(1)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推荐,在40~70岁人群中筛查(策略1);(2) 根据202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的推荐,在35~70岁人群中筛查(策略2);(3)根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2021年更新的《2型糖尿病的筛查建议声明》的推荐,在35~70岁且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4 kg/m2及以上)的人群中进行筛查(策略3)。根据指南推荐,对筛查阳性(空腹血糖7.0 mmol/L及以上)的人群强化控制血糖以达到目标值(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马尔可夫模型循环周期设为1年,研究期限设为10年,模拟10个周期,计算的结局指标包括心血管病事件发病数和全因死亡数等结局事件数,以及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事件或全因死亡需筛查人数等效果评价指标。马尔可夫模型的参数主要来源于CHERRY队列人群和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探讨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糖尿病发病率、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强化干预措施的效应强度等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 研究纳入的289 245名基线无心血管病且未诊断糖尿病的35~70岁人群中,与机会性筛查相比,在40~70岁人群中进行系统性筛查的策略1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为222[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180~264]例,在35~70岁人群中筛查的策略2为227(95%UI: 185~271)例,在35~70岁且超重或肥胖人群中筛查的策略3为131(95%UI: 98~164)例。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发病数的需筛查人数在策略1、2和3分别为1 184(95%UI: 994~1 456)人、1 274(95%UI: 1 067~1 564)人和814(95%UI: 649~1 091)人。策略2相比策略1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的需筛查人数增加90(95%UI: -197~381)人,但心血管病预防效果相似; 策略3相比策略2的需筛查人数减少460(95%UI: 185~724)人,筛查效率更高。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在我国发达地区人群中,根据现有的最新指南开展糖尿病系统性筛查能够减少心血管病发病和全因死亡,但仅降低筛查起始年龄从40岁到35岁对预防心血管病效果的增益并不明显,如果降低筛查的起始年龄到35岁需要同时考虑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以便提高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医院开展心血管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民  邓峰 《当代医学》2011,17(16):130-131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1月治疗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对象100例,定期开展心血管疾病的知识讲座,发放相关资料,并组织专家或医疗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进行心血管病义诊,规范患者择药以及纠正用药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对照组患者100例,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手段以及常规门诊进行治疗。每隔1个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测量,为患者建立心血管疾病个人电子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结果干预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率为77%,控制率20%,规律服药率为63%,血压水平和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率为58%,控制率14%,规律服药率为53%,血压水平和胆固醇水平虽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显著。两者的总控制率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社区管理,将健康教育融入社区,并深入人心,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率、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对于减少由于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风险、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Gensini总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42例,中度病变组47例和重度病变组49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0例,双支病变组49例和三支病变组49组。选取同期该院的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LP-PLA2、NEFA水平,并分析血清LP-PLA2、NEF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对随访3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不同病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LP-PLA2、NEFA、伴随糖尿病及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吸烟、喝酒、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9年4月,46例健康体检者未出现心血管事件,138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57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1.3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变程度[OlR=2.546(95% CI:2.001,4.013)]、不同病变支数[OlR=2.453(95% CI:2.000,4.014)]、血清LP-PLA2 [OlR=2.453(95% CI:2.758,5.346)] 和NEFA [OlR=4.034(95% CI:2.014,5.896)]为冠心病患者3年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NEFA高表达,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